APP下载

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应重视贯穿环保意识

2010-08-15齐江碧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文明人类历史

齐江碧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兰州 730070)

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应重视贯穿环保意识

齐江碧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兰州 730070)

本文论证了在由于人类不重视生态环境的问题因而加重了生存的危机。因此呼吁在历史教学中应加强环境保护的教学,以及教学方式的转变。

历史教学;环境保护;贯穿

地球曾美丽迷人,充满着青春活力。然而,经过成千上万年的发展和演变,壮丽的山河不仅历经沧桑,而且留下了人类为了追求自身文明而留下的粗重脚印,在这种情况下,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环境保护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作为历史教育者,从历史课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做到自觉的行为,这是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

一、生态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意义重大

1.对古代人类文明的兴衰有极大关系。人类早期的文明多出现在地理优越而且有大河的平川地区,印度文明,两河流域文明,黄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流域文明,玛雅文明无不如此。但是这些农耕文明的衰落和迁移都与生态环境变化有关。农业的产生是人类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农业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千秋彪炳的古代文明。农业生产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胜利。但是,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刀耕火种是人类最早的农业技术,为了播种,为了放牧,为了取得燃料,人们砍伐和焚烧山林,开垦土地和草原,把焚烧山林的草木灰作为土地的肥料。这样耕种几年以后,天然肥力用尽,收成下降,就被迫弃耕,又转移到森林的另一个地区。这样由于植被可以在休闲地恢复,叶落归根,使休闲地再度肥沃起来,土地不会遭到根本的破坏。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人口的增加,反复的刀耕火种、无穷尽的弃耕,特别是一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就会导致土壤破坏,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使肥美的田野变为不毛之地。接踵而来的是旱涝频仍,风沙肆虐,使肥美的田野变为孤寂的荒漠。于是,农业文明日暮途穷:古巴比伦王国衰败了,玛雅文明消亡了,诞生过哈巴拉文明的印度河流域被漫漫黄沙吞噬,孕育了华夏文明的黄土高原沦为千沟刀壑的不毛之地。黄色的农业文明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把憔悴的黄色留给了大地。

200年前,法国一位哲学家曾说过,从前是森林,文明时代成了沙漠。显然,这些曾产生过光辉灿烂古代文明的地方,是植被丰富、生态系统完善的沃野。只是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刀耕火种式的经营,过分强化使用土地,才导致青山绿水变成山穷水恶的荒凉景观。农业文明的衰落,集中反映了以破坏土地为特征的环境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历史的悲剧仍在延续,直至今天,土壤侵蚀问题仍然是世界性的环境问题。

2.对现代文明的影响。人类迈入工业社会后,逐渐成了大自然的主人,在向大自然索取大量财富的同时,也排放了大量的废物,给美丽的地球脸上抹黑,城市上空被黑色的烟雾笼罩,江河湖海被黑色的污水浸漫。黑色的工业文明在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将人类的居住地涂上了浓重的黑色。英国著名生态学家爱德华把全球环境恶化比喻为没有枪声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他说,由于这场大战,大自然正在迅速衰退,如果任其发展下去,自然界将很快丧失供养人类生存的能力。这决非危言耸听,严酷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

1996年4月2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报告指出,从饮用水、空气到海洋和森林,整个地球环境全面恶化;南极臭氧空洞正以每年一个美国陆地面积的速度增大;全球1.25亿人生活在空气混浊的城市;12亿人生活在缺水的城市,14亿人的生活环境中缺乏生活污水排放装置;每年全球地表土壤流失200亿吨,减少森林460万公顷……

黄色的农业文明和黑色的工业文明使人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种以牺牲环境效益换取的发展与繁荣是不能持久的。在自然界中,人类无论怎样推进自己的文明,都无法摆脱对自然的依赖和自然对文明的约束。自毁家园,必将导致人类文明的衰落。当今地球生态失衡的状况,确实已经发展到每个人都要承担起一分责任的时候了。

二、在历史教学中贯穿环保意识的教学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历史。面对这些历史上的现象从历史的角度去加强生态意识的教学是可以做到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历史事实告诉我们,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社会历史的发展,也影响今天的人类社会。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增加环境保护教学内容,注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1.在历史教学的培养目标上。不仅仅要使学生对过去人类历史进程,历史事件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从小便认识到环境的客观性和人与自然的协调性,认识到人类历史不应是无休止,无节制,无顾忌地索取大自然的历史。从历史发展中吸取教训,从小树立良好的文明生态史观,使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2.打破历史单科教学的局限性,突出政史地多学科综合性的教学,促进环保教学。现代课程论认为,在学科课程中,强调各科教学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共同配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建立一个互相渗透的多学科综合教学,是新的历史时期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也使高考的要求。

多学科教学综合改革,突出整体性、系统性,既能有效地克服单科改革中的分割、孤立、低效、绝对化、片面化等倾向。高中政、史、地三学科,同属揭示人与社会的关系、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性的科学,学科性质较为接近,教学目标较为一致,教学内容具有联系性和互补性,教学方法具有相通性。如果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加以考虑,着重从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加以考察,并形成有序的系统时,将能达到最优的整功能。

如在讲授两汉的社会经济这课时,对课本的水利事业发展,农业区域扩大,教师可从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的洪水泛滥事实入手,结合小字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政治课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再比如我在讲授英国的圈地运动时让学生分析,这和自然环境有何关系。

近现代以来,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断增强,互相影响范围扩大,强度增大,特别是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我们更要注意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可持续发展与保护生态的关系,树立只有使生存环境和发展与环境问题协调发展,才能促进人类社会不断和谐地发展。要使学生从小客观理性地认识经济发展与环保的关系、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3.在教学中适当补充相关内容,充分利用好本地的人文、地理资源。在中华民族伟大的创业史上,自始至终都反映了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的思想。比如我在讲授文化史时补充了这样的材料: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的这一精辟论述从仁政王道的根本措施出发,形象生动地阐释了他对环保问题的忧虑。古人在这一方面的论述可谓不胜枚举,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历史教学中加强经典阅读和讲授对于环保意识的确立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推力。在讲授汉代的“长信宫灯”时讲到,这种灯属于带单、双排烟管类灯具。这种灯具很周到地考虑了解决油烟污染的问题。不能否认,这是古人的环保意识。

本人所在的地武威,这里是“苏武牧羊”古老故事的发源地,这里拥有亚洲最大沙漠水库——红崖山水库,这里过去盛产黄河蜜瓜、甘草……民勤,这个曾经的重要商品粮基地县,这个曾经因为“人进沙退”而名扬世界的甘肃小县,目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沙漠正以每年8-10米的速度吞噬着这片土地,越来越多的人不堪严酷的生存条件,抛弃了这块祖祖辈辈洒下汗水和热血的土地而远走他方……但历史上的民勤是一片泽国,《民勤水利志》记载:这片狭长而平坦的绿洲带,因石羊河的冲击而形成。汉代时河水充沛,终端“潴野泽”是中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内陆湖泊。至魏晋时期,由于中游人口增加,石羊河水便“省武威入姑臧”(中游两地名),下游民勤水势减弱。而后每况愈下,到清朝后期,“潴野泽”早已分为上百个湖泊,其中约100平方公里的青土湖又成为石羊河的终端。

不仅仅要使学生对过去人类历史进程,历史事件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从小便认识到环境的客观性和人与自然的协调性,认识到人类历史不应是无休止,无节制,无顾忌地索取大自然的历史。从历史发展中吸取教训,从小树立良好的文明生态史观,使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访谈,考察,辩论的方式结合今天我们西部环境的实例增加学生的环保认同感。

2.在经济政治史的教学中。历史教学不应再对昔日垦植拓荒不加分析地一味褒扬,不能从小给学生造成历史上经济发展就是不断垦植和索取大自然的过程的观念。历史教学不应将人地关系过分割离,应注重从自然和社会两个角度分析历史问题。所以通过传统文化史的教学可以达到对环保问题的再认识,更加热爱传统文化。

资源,环境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成为新形势下的非传统安全因素。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资源,环境的约束作用日益明显。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认真贯彻和落实这些任务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无疑是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人类共同文明和现代文明的重要目标。在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时机下,作为西部的学校,把环保意识贯穿于历史教学中,更是势在必行,也应该而且必须为之付出实践和行动!

齐江碧,西北师范大学2007级教育硕士。

2010-01-26

猜你喜欢

文明人类历史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请文明演绎
人类第一杀手
漫说文明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对不文明说“不”
新历史
文明歌
历史上的6月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