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公路景观设计现状及展望

2010-08-15杜国强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0年7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绿化公路

杜国强

(廊坊市交通局材料供应处)

1 前 言

景观是指由地貌和各种干扰作用(特别是人为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功能和动态特征的宏观系统。而公路景观包括公路本身形成的景观,也包括其沿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部分。自然景观主要是指天然形成的地形、地貌和地物,如平原、山区、草原、森林、大海、沼泽地等景物。这些景物又称生态景观。人文景观是指人类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的各种建筑物如交通设施、城镇、村落、庙宇等社会文化艺术景物。

公路景观设计是指公路线形及其构造物的造型须与周围环境充分协调,形成优美的自然的画面。然而任何一条公路的修建从选线、勘测设计、土石方开采到桥梁遂道等构造物的施工整个过程中难免对沿线自然和人文景观产生一定的破坏,特别在山岭区修建高速公路由于受地形条件的限制,这种破坏尤为明显,但最好能考虑以最小破坏达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为目的,使得公路线型及其结构物能和各种景观达到最大程度的协调。因此在公路修建的全过程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要把公路交通景观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任务。

重视公路景观设计是实现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延续历史文脉、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是保护视觉环境质量的需要。作为社会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视觉环境对于人类已日趋重要。在我国,人们愈加重视视觉环境质量,并将其作为环境质量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公路规划中也认真地考虑审美因素,通过有目的的设计来开发视觉审美资源。

2 国外公路景观设计现状

欧美发达国家于 19世纪初即开始了对公路景观设计与实施的探讨研究。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道路美化条例》,该条例严格控制州际道路旁的广告牌和路牌,同时政府每年以 1200万美元资助州际道路建设沿途风景,使道路两旁景色宜人,促进了道路设计的艺术化。1980年,原联邦德国制订的新的道路设计规范较原规范增加了《道路景观设计规范》(RAS-LG1980)。日本在公路边坡恢复及植物防护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很多成功的经验。如近年比较流行的客土喷播技术。

3 我国公路景观设计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3.1 存在的问题

(1)线形不一致的路段造成驾驶员心理、视觉不舒服,对线形变化不适应,使视觉诱导紊乱,往往是行驶上危险的路段。特别是行车速度较高时,公路景观轮廓成了驾驶员判断方向的重要因素;路肩不平导致驾驶员心理恐惧,本能地害怕而避开,导致行驶路线错乱;路边凌乱的建筑设施及杂乱的堆放,分散了驾驶员的注意力,把驾驶员视线无意识中吸引到这些混杂的景物中,加重视觉负荷,导致情绪紧张、心理不安,耗散过多的精力,以致操作失常;道路边坡岸石开采得不够宽,使道路看起来狭窄,给开快车的驾驶员一种恐惧心理;长直线道路呆板、简单乏味,致使驾驶员产生单调感,反应迟钝,动作缓慢已产生疲劳发生交通事故。

(2)色彩污染造成道路环境的视觉干扰。色彩鲜艳的商标、广告、霓虹灯妨碍驾驶员辨认路旁标志,延长反应时间。

(3)公路设计中注重路线平纵指标而忽视与周围地貌的融合。公路建设常出现大量切割山坡、开挖山丘津地、填平沟壑、砍伐树林、侵占湿地、分割草原等侵害自然地貌与生态环境的现象使我国的高等级公路与周围环境之间缺乏融合、协调、交相辉映的感觉。

(4)公路设计偏重乘坐安全而忽视乘客的视觉享受。视觉景观形象主要是从人类视觉形象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实体景物,创造出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我们必须对公路空间环境内的视觉特征加以分析研究,从中找出规律使其作为道路景观设计的依据之一。目前我国公路设计对沿线地区的景观资源无调查评价及景观规划设计要求。公路建设中损害或破坏景观资源的现象屡见不鲜且该影响是不可逆的。

(5)高路堤形式的公路剥夺了周围民众的审美视觉。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一律采用高路堤形式,平原地区平均填土高 3.5m以上,山陵重丘地区平均填土更高,对沿线地区的地貌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据民意调查沿线居民普遍反映每天开门看到的是长长高高的路墙和车水马龙的车流。原先色彩斑斓的田园风光已基本消失,让人憋气、心烦这种感觉离公路越近越明显。目前,高等级公路应成为具有时代特色、民族文化特色的人文景观而不应是让人讨厌的、呆板的万里长堤。

(6)公路绿化存在两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倾向。一是强调短期效果,忽视长期效果,直接导致“一年绿两年黄三年枯四年死”的现象发生。二是过分强调绿化效果,如一些干旱少雨的西部省区也强调植被覆盖率,甚至要种树,往往投入很大,效果并不理想,既不科学也不经济。

3.2 成因

(1)重视程度不够。尽管近年来公路建设加强了对环境认识,但土木结构工程仍然是公路建设的重点,公路建设追求的依然还是公路线形标准的高低、构筑物的稳定性和工程难易程度等工程指标而公路是否与周边环境协调、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多大、其结构物造型是否适应公路的整体线形等则放在了次要位置。认为景观绿化工程可有可无,缺了它高速公路照样可以安全、高效地运营,而有了它也不见得对公路本身会产生多大的效益,甚至由于要在后期养护上投人一些人力、物力而认为它是一种“负担”。

(2)认知不清。多数公路的环境景观设计被绿化设计代替。在公路建设中后期才开始且仅在构造物的表面做文章。甚至于有的简单认为种树栽花有几座雕塑即可。这种做法不仅解决不了公路与环境的协调性甚至会添加一些不和谐的因素,给行车带来厌烦心理。

(3)设计市场不规范。由于目前交通行业内部还未对公路景观绿化设计工作形成较系统完善的管理、审核体系,公路景观绿化设计规范不健全(已颁布的《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中所涉及的景观绿化设计内容较少,并且可操作性不强。行业内没有统一的公路景观绿化工程定额及设计收费标准,造成工程造价估算及设计收费的人为随意性,业主往往把本来就很少的工程造价和设计经费压了又压,使工程质量和设计质量难于保证。

(4)景观绿化设计与主体工程设计脱节。从本质上讲,景观绿化设计工作是公路工程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与主体工程设计密不可分,应该同步、同深度完成。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二者之间关系的脱节,景观绿化设计往往成为公路主体工程设计的补充内容,设计时间和设计质量没有保证。

(5)设计水平良莠不齐。由于目前行业内未对公路景观绿化设计单位的资质、业绩进行统一管理,造成目前的公路景观设计市场是一种比较杂的局面,普通园林设计单位由于对公路功能特点的了解不足,观赏性较强而公路功能要求不强,不太切合实际,造成资金的浪费。

(6)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不够。由于景观绿化设计工作被重视的程度不够,必然造成公路景观绿化相关技术研究开发工作严重滞后,课题立项、资金投入、人员和设备配套等问题都普遍存在。

4 相应采取的措施

(1)公路选线、定线时须注意路线及其结构物的所有设计要素。要尽可能与地形地貌相吻合,土石方的开采量要少。要尽可能减少对自然景观的破坏确定敏感性景观资源的保护措施方案所谓敏感性景观资源,如自然保护区、鸟类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划定为保护单位的历史文物(包括遗址)等,对于这些敏感性景观资源,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按有关规定设定路线与它们之间的距离。

(2)绿化是全线最直观、连续性最强的元素。它直接影响着道路的整体景观对环境的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考虑我国复杂的气候、植被、土壤特点,从“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恢复自然”的角度进行绿化设计。在技术上尽量模拟自然界的规律进行植物配置和辅助工程设计避免违背植物生理学、生态学的规律进行强制绿化。目前我国公路绿化开发出许多新的工艺例如液压喷播、土工材料坡面绿化技术、三维植被网坡面绿化技术、喷混植草等等。

(3)同一条道路的绿化宜有一个统一的景观风格。道路全程绿化在整体上保持统一协调,以提高道路绿化的艺术水平。沿线的互通立交绿化可以作为整个景观序列的高潮节点进行布局。

(4)结合并展示沿线的地域文化尊重民俗、民风。如重庆忠县至垫江高速公路公司针对忠垫高速公路的工程情况,通过对沿线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 “与自然同行、建人性化道路、扬巴渝风采”的环境景观设计理念。从尊重自然、尊重人、尊重历史文化三个大方面着手.打造真正意义的生态、人性化、可持续发展的景观公路。使用路者更加亲近自然,实现“人、车、景的交融互动”。

5 展 望

公路美学在我国已经开始逐步受到重视,并不断得到发展。自从 1983年交通部制定了公路GBM工程标准,要求道路绿化、美化;20世纪 90年代初四川省德阳市在一段公路边坡上进行美化造型;一些景观路、文化路、生态路陆续出现。2003年峻工的京珠高速公路湖北段在公路美学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沿线突出倚山临水的景观特色,对长江上坡宽的军山大桥进行了色彩美化,把每一段工程与环境融合起来建成景点,使公路成为楚文化艺术的荟萃,超越功能的铸造。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公路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广大公路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但以往的公路景观设计较为偏重其功能和美学形式的塑造,缺乏对生态环境的充分关注及地域特点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这样一方面未能降低公路景观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公路景观的生态效益较低;另一方面,由于多数情况下采用千篇一律的设计模式,公路景观与具体地域特点不协调,造成景观多样性的缺失和资源的浪费。因此,未来我国公路景观设计的关键就在于运用景观设计学、地理学、几何学、生态学、植物学、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解决公路设计中出现的诸多影响路域廊道美景和吸引力的问题,以期实现“完美公路”的图景。通过将美学设计实践融人公路建设从立项到施工的各个阶段,使得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周围的景观,并将其内在价值传递给公路,使公路不再是自然环境的闯入者,反而成为景观的一个延伸和补充。

[1] 蔡少渠.基于公路美学的行车安全性探讨[J].湖北公路交通科技,2004,(1).

[2] 覃锡明.论公路景观与视觉心理特性.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文集.

[3] 李洪霞,杨航卓 .公路环境景观设计与土建工程设计的结合[J].公路环境保护,2004,(3).

[4] 钟宁 .公路景观设计应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J].公路环境保护,2004,(3).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绿化公路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公路断想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