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设计在现代医疗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2010-08-15常利霞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病员病人医疗

常利霞

张家口市建筑勘察设计院

随着医疗模式从“生物”到“生物—心理—社会”的发展,现代化医疗建筑设计,也发生了转变.使原本在民用建筑中最为复杂的医疗建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对生存环境条件认识的改变,随着边缘科学极度发展,其根本性的指导原则也在不断更新,如何以更广泛的人性化设计来指引医疗建筑设计成为设计师关注的问题.

“人性化”是体现在医疗建筑中的功能设计、装修装饰、建筑设施设备、医疗设施设备、家具等方面的每一个细小的地方,不单纯是医疗区域环境的“人性化”,建筑的整体环境也是要求“人性化”的.“生物——心理——社会”新的医学模式,使医疗体系建设及其管理体系建设发生改变,同时使整体建设观念发生改变,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原有医院建筑医疗功能设置,已不能满足医院发展需要,医院管理的创新,医疗质量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医院经营管理的低耗、高效,围绕着“以人为本”展开,对医疗建筑提出新的要求.

“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首先是充分满足病人的治疗需要.病人是被视为因疾病和有病感而需寻求医疗帮助的人群,是医疗建筑最主要的使用对象,满足他们的要求是医疗建筑建设的目的.

创建新的就诊模式,一切以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医院建筑最主要的平面功能首先是如何组织病人的就诊流线.现代医院病人无需经过漫长、繁琐的就诊过程,完全改变了医护人员坐着不动,病员上下来回走动甚至多次排队等候的旧的就诊模式.

以适宜的空间尺度和有针对性的设计,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在医院建筑设计、施工中,设施按照“人体工程学”设计,针对设备、仪器、设施使用人群的情况,对它们的“特殊性”具体设计.医院的设施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全程无障碍设施的设置,及老年人的设施.经济发展使需求多元化,病室、诊室、检查诊疗等室按照需求的多元化设置.

洁污分流,避免交叉感染.在综合性医院中,人流复杂,各种疾病互相影响,交叉感染,这就对医院建筑提出新的要求,原来的集中式的出入El、候诊区都已经不再适合,取而代之的是出人口的分类设置,公共大厅的分区使用,流线的相对独立,甚至挂号、交费、取药等也可设置不同的区域内,既避免了交叉感染,也方便了病患.

运用美学和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进行室内环境设计,在色彩、装饰、材料、灯光、音响、视听等方面精心布置,创造温磐宜人的气氛,以达到舒解病员紧张心情的目的.如有条件尽可能将室外景观与室内环境互相渗透,互相融合.

充分扩大病员、探视人员的公共活动空间,更进一步完善功能.门诊和住院部的入口大厅己不再局限于挂号、收费、记帐、导医及一些鲜花店,小卖部、茶座等设施,而是将银行、邮局、书店、礼品店、餐厅、快餐部、商店以至文化娱乐设施也引入医院的公共空间之中,形成共享大厅高大空间.彻底改变了传统医院的冷峻、单调的形象,使病员一进医院就感觉到亲切轻松的气氛,减轻患者心理上的压力.酒店大堂式的服务理念己越来越成为现代医院的新趋势.

病友间的交流沟通,相互鼓励,易为病人所认同,能帮助病人进行自我调节,提高其与疾病斗争,早日康复的信心.交往活动空间应位于一个护理单元中比较中心的区域,与各病室有便捷的联系,保证所有的病人都可以方便地参与交往;同时,与主要的休息区域有适当的分隔,避免公共活动对需要安静的病人的影响.活动空间本身要有适当的划分和布置,拥有良好的朝向和景观,能够吸引病人停留交往.

兼顾不同消费层次以医院的定性来明确医院的服务对象.住院部应进一步向少床或单床病房发展,部分特需病房可设计为单床套间或单床多间类似公寓的套房,消除兵营式的病房布置,而以具有浓郁的家庭气氛的病房代替.尤其是妇产科,目前就有家庭式病房及家化产房的大量需求.家属及探视人员作为医院中一个较特殊的团体,也是医院中不可忽视的群体.随着医院社会化的提高,这一重要性也越来越得到重视.现代设计正需要将“亲情”引入医院建筑,巧妙的休息座、等候厅、探视窗口,家化病房、家化产房等,从而体现医院对病员及家属的无微不致的关怀.

为医务人员创造更优良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的便捷与舒适的程度极大影响着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及他们的身心健康,也间接的影响到对病人的治疗过程.为医务人员创造更优良的工作环境成为设计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现代医疗建筑的流程除了洁污严格分流外,人流与物流也应分开.医护人员和病员流线除了手术部、放射科等医技科室严格分开外,在总平面设计上,在门诊、急诊、住院部等各部门、各单元设计中将出入口,平面及垂直交通路线,公用部门以至走廊均分开设置,避免医患混杂,最大限度地减少医患之间的互相干扰.为病员创造良好稳定的就诊就医环境的同时,也为医护人员创造了与病员活动空间完全分开的,独立、完善、方便,自成系统的工作环境.

护士工作区域的设计,首先要满足位置适中,开敞开放,与各区域联系便捷的要求.这样,不同病室的病人都可以方便地观察、接触到护理人员,随时感受到护理人员对他们的关心照料,从而增加心理的安全感.护士工作区域还应视条件许可,安排好护士的更衣、休息等辅助空间,保障护理人员在为住院病人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自身也能拥有一个舒适、便利的工作环境.

为保证病人得到高质量的治疗和护理,医生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定期地进行示教、讨论等教学活动.所有这些活动都不希望受到病人的干扰.因此相对于对病人呈开放型的护士工作区域,医生工作区域应适当封闭、独立,避免受外界干扰,以保证医生集中精力完成治疗方案的思考判断.

还有一些特殊环境下,如手术部、放射影像、放射治疗、核医学等科室,必须得到相应的保护及安全措施,才能保证医生能正常的工作.同时由于特殊环境与外界的相对隔离,在设计中更要注意到环境对心理的暗示影响作用,避免长期在同一环境下对精神造成的压力,尽可能使室内自然亲切,充满活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医院对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入,也随着远程会诊系统等国内甚至国际医院之间的医疗网络的进一步加强,国内、国际间医院的合作将有空前的发展,对疑难杂症的诊断,治疗水平将有很大的提高,医院的信息中心建设将有很大的发展.智能化建筑一般为信息通信、办公自动化、建筑设备管理自动化,医院建筑尤其特殊性,同时需具备医疗设备管理自动化.医院独特的特性,不同其它行业,根据医院管理需要,还需在智能系统中各个系统有单独的特点.

在医院建筑中除了复杂的人流,物流传输的速度与效率也极大的制约着医院的发展.合理为各种物流传输系统设置站点及相应的操作空间是建筑设计的任务,还应注意避免与其他管线冲突.

随着科学的日新月异,医疗器械不断推陈出新,越来越多的先进电子技术的引入,使得医疗器械成为最尖端的科技.在建筑设计中要对它们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为医疗器械的发展预留有足够的空间.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现代医疗建筑担负着社会的重担,作为发展趋势之一,绿色医疗不是大自然缔造的,却强调最大限度地贴近自然,即能源、自然资源消耗少,且无污染、无公害,有助于人们健康,医院在建筑布局、建筑材料、设备选用等方面必须遵守节地、节能与防污染、绿化等原则.

医疗绿色建筑不单纯是室内外的绿化、污染水的处理、有害气体的处理、医疗生活废弃物的处理、建筑及建筑装修使用的材料,是片面性的,需按照“绿色建筑体系”建设.适应人类生存需要,要使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原则在建设中充分体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相信我们心中完美的医疗建筑将在不久的将来拔地而起.

[1]晏国利,李俊来.“现代化医院建筑”具备条件的探讨

[2]王昌焘.中国现代医院建筑的新概念和发展趋势

[3]许常吉,张释之.医院建筑的新思路

[4]魏飞.护理单元空间设计探析

猜你喜欢

病员病人医疗
谁是病人
手外科腹部皮瓣患者病员服的设计与应用
老年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综合护理对策
脑卒中后抑郁的心理护理研究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病人膏育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