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内控标准与核心竞争力

2010-08-15张红英

化工生产与技术 2010年2期
关键词: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产品质量

张红英

(1.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杭州 310032;2.巨化集团公司,浙江 衢州 324004)

经验交流

企业内控标准与核心竞争力

张红英1,2

(1.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杭州 310032;2.巨化集团公司,浙江 衢州 324004)

论述了内控标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介绍了制定、实施企业产品内控标准的方法。认为企业应从提高出厂产品的质量保证能力、提高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能力、对企业的自主核心技术进行保密,以及节能降耗等多方面、多角度制定和实施产品“内控标准”。

内控标准;核心竞争力;制定

我国《标准化法》第六条规定,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1]。此处所指企业标准如果在企业内部适用,则为严于国家标准的产品内控标准,可以不公开,也不要求备案;如果该标准作为交付依据,则必须备案,同时该标准也是监督检查的依据,此类标准为严于国家标准的产品企业标准。

当前,针对市场的特殊需求,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产品企业标准,对于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是显而易见的,被许多企业所认同。然而,制定仅在企业内部适用的严于国家标准的产品内控标准却远未受到企业应有的重视。一方面是有人认为自己的产品质量很好,各项指标都能很稳定地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要求,没有必要再去制定内控标准;另一方面是有人甚至错误地认为,制定内控标准是给企业套箍、自找麻烦,缺乏积极性。

事实上,制定和实施内控标准是企业促进科技进步、追求卓越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内控标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

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产品质量的较量。处于买方市场用户对质量有越来越高的期望,同时提高质量也是企业维护自身利益的根本出路,是拓展市场的重要战略[2]。

根据《标准化法》的规定,国家标准是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由此可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作为整个国家或某行业的统一技术规范,一方面可以为竞争建立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使企业可以依靠技术进步满足客户的要求,依靠标准做好与市场衔接的工作,淘汰和限制一些技术实力不够强的企业进入有关专业领域,获得“人无我有”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标准作为产业利益分配的工具,对横向竞争者意味着产品差异化难度增大,企业要获得“人有我优”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

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 “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换句话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际是隐含在企业核心产品或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

当今社会,自主创新的基础就是技术标准的创新,知识产权比知识本身更重要,技术标准比技术本身更重要。由于内控标准作为企业内部使用的标准具有对外不公开性,因此,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内控标准,无疑成为企业将隐含在其核心产品或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挥强大作用的最佳选择。

2 制定产品内控标准的方法

2.1 与企业标准的区别

企业应明确内控标准与严于国家、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的区别。

当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的要求来自于企业的自身或顾客的潜在要求时,则所制定的企业标准为内控标准,这种标准无须对外公示,在企业内部有效。如企业为了提高某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通过制定内控标准,将某关键质量指标在原执行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加严控制,为产品质量更好地满足顾客要求构筑了更加牢固的屏障。

当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的要求来自于顾客的显性要求时,则这些要求就是企业必须为顾客提供明示担保的要求,企业应将其制定为严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并经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如某些制冷剂产品,当用户要将其应用到医药行业时,会明确提出一些有害杂质的控制要求,依此制定的企业标准,则不属于内控标准。

2.2 明确目的性

企业制定产品内控标准,应有明确的目的性,如提高出厂产品的质量保证能力、提高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能力、对企业的自主核心技术进行保密,以及节能降耗等,并从产品质量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示例。

1)以有效提高出厂产品的质量保证能力为目的。这类标准一般适用于某些产品因本身具有挥发性、易受潮等不稳定性因素,在产品储存、运输或到货检验过程中,因某项关键指标发生微小差异,会导致产品质量等级差异、造成用户投诉或产品质量抽查不合格等的情况。通过制定内控标准,给这些指标留有适当余量,可以有效提高产品质量的保证能力。如GB 2440—2001中规定,工业用尿素优等品水的质量分数≤0.3%,可以通过将该指标进行加严,即规定水的质量分数≤0.27%,或者将分析结果的判定由数值修约法改为全数值比较法,以提高产品质量的符合性[3-4]。

2)以减少产品质量过剩现象,节约生产成本为目的。这类标准一般通过对某些质量指标的合理设限,使产品质量既符合质量标准,又不致使产品的生产成本过高。

如GB/T 2093—1993中规定甲酸的质量分数≥90%(优等品),而该指标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的生产成本[5]。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同时防止甲酸含量过高,引起生产成本增加,可以采用制定内控标准的形式,充分考虑产品的易挥发性和在市场中的受欢迎程度,给甲酸含量界定一个合理的区间(如质量分数在90.2%~90.6%),使甲酸的质量、成本与市场需求处于最佳结合点。

3)以细分产品规格,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为目的。这类标准特别适用于树脂类产品。

如某树脂类产品的标准相对密度(2.13~2.18)、体积密度(750±150) g/L、平均粒径指标(200~450 μm)等指标往往是一个范围,从符合性角度看,只要产品质量检测值落在规定的范围内,都可以判定为合格产品,但对具体的用户而言,不同的加工方法,对某些指标的取值是有偏好的,如果生产企业不能及时了解掌握有关情况,而是将所有符合标准的产品,任意交给客户,往往会出现产品在加工过程中产生报废的现象,招致客户的投诉。因此,可以将相关指标适当细分为多个取值范围,为顾客提供“量身定做”式的服务,更好地适应不同顾客的加工、使用需求,进而更好地巩固、培养此类产品的忠诚用户。

4)以加强技术保密,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增强产品的差异化竞争能力为目的。这类标准可以通过将企业在产品质量攻关过程中取得的自有技术制定成产品内控标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获得技术保密,增强产品差异化竞争能力的双重功效。

如某汽车配件加工用树脂,其产品质量的好坏对产品成型后的表面处理和易开裂性有直接影响,也是影响产品价格和用户需求的关键因素,由于当前国内、外尚无这2类质量问题的表征指标,更提不上检测方法。为了切实解决这2个问题,树脂生产企业经过质量攻关,研究了影响表面处理和易开裂性的关键质量指标和检测方法,将其制定为产品内控标准,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能有效检测这2项质量特性,从而破解了该类树脂在汽车配件行业应用的瓶颈问题,使产品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大,起到既加强技术保密,又提高产品质量档次的双重效果。

又如,某氯烯烃主要用作脱脂剂和脂肪、油、石蜡等的萃取剂,目前,越来越多地作为氟氯烃替代品生产的原材料,但现行化工行业标准未对该产品有关微量杂质指标进行规定,符合标准优等品的产品仍不符合氟氯烃替代品生产要求,造成严重的能源物料浪费,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已成为生产企业竞争的焦点。因此,在技术相互保密的情况下,为了抢占市场,把企业的技术攻关成果制定成内控标准,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实现差异化竞争的最佳选择。

2.3 提高检测能力

企业应积极研究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对产品质量特性指标和检验方法的研究能力。具体地说,就是企业要提高率先将市场对产品在使用性能、功能上的需求,转换为相应的产品质量性能指标、以及相应的检测方法的能力。

如某发泡剂产品,其粒径分布的均匀与否,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分解温度及分解速度的均匀性,由于技术保密等原因,在国内外同行的标准中一般都用“中位粒径”作为产品质量的控制指标,而事实上,同样符合质量指标要求的产品,国内产品与国外产品在使用性能和销售价格上却大相径庭。究其原因是国外企业在进行实际产品质量控制时,采用了粒径分布的指标值,但为了保密,对外不公开。为了有效破解这一难题,某企业对该产品的粒径指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粒径分布与产品的堆积密度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并因地制宜建立了产品的堆积密度测定方法。通过制定内控标准的形式,有效解决了产品的粒径分布不均匀、产品质量不稳定、附加值低的问题,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4 编制要求

内控标准源于产品标准,其标准水平又高于产品标准,因此,内控标准的编制应该符合企业标准的编写要求,具体要求如下[6]:

1)“范围”一章:内控标准应特别注明是适用于内控检验;

2)“要求”一章:应将原质量指标与内控质量指标同时分别列表,而不是仅列1~2个相关指标;

3)“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贮存”等章节内容,如果与原标准没有不同,可以直接引用原产品标准的相关内容。如果有不同,应分别进行规定;

4)应明确专门的内控标准编号方法。如:Q/N XXXX XX—XXXX。用“N”表示内控的意思。

3 内控标准的实施

由于企业的产品内控标准只作为企业内部质量控制使用,是企业为了更好满足用户要求,提升产品附加值的自我要求和自主行为,因此为了防止内控标准流于形式,在实施中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将内控指标纳入工艺指标控制,确保生产过程严格按内控标准组织进行;

2)产品检验过程中应对产品质量是否符合内控标准进行判断和记录,出现超内控标准现象,及时向生产系统传递信息,为工艺人员查找原因,调整工况提供依据;

3)在产品的营销过程中,应细分客户,按质发货、按质论价;

4)以经济责任制为手段,加强对内控标准执行情况的统计考核,提高实施内控标准的有效性。需强调指出的是,工人按内控标准生产所付出的劳动,要比按产品标准生产所付出的劳动要多,因此,在对不达标现象进行处罚的同时,应对达到内控标准要求的工人给予适当奖励,以调动企业职工实施内控标准的积极性[7];

5)加强保密管理,确保内控标准内容不外泄。

4 结论与建议

切实有效地制定和实施企业产品内控标准,在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减少质量纠纷、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用户创造魅力质量、提供增殖服务,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手段,是企业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追求卓越绩效的必由之路。为了鼓励更多的企业加强企业产品内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工作,特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企业标准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让更多企业员工,尤其是领导树立顾客满意思想,提高对制定和实施企业产品内控标准重要性的认识和实践要求;

2)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跟踪、研究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做好国内外先进工艺、设备的引进、消化和吸收,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3)实施以“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为核心的企业标准化战略,加大标准化科研的力度,提高企业将科研成果、自主知识产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合理利用内控标准的形式,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供制胜法宝。

[1]洪生伟.标准化工程师常用手册:第一部分《标准化法》及其释义[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4.

[2]陈庆修.标准化战略: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J].中国集体经济战略研究,2007(1):6-8.

[3]GB 2440—2001尿素[S].

[4]GB/T 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S].

[5]GB/T 2093—1993工业甲酸[S].

[6]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S].

[7]何均明.产品内控标准与企业技术进步[J].企业标准化,1994(8):25-27.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and Its Core Competition

Zhang Hongying1,2

(1.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of Zhejiang Industrial University,Hangzhou 310032;2.Juhua Group Corporation,Quzhou,Zhejiang 324004)

Effect of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on the enterprise core competition is discussed,and the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nd executing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standard of the products is reviewed.It suggests that establishing and executing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standards from many aspects such as improving the quality guarantee capability of the products,enhancing the ability of individual clients and making a secret rule for the core technology of the enterprise as well as energy saving and consumption reduction.

internal control standard;core competition;establishment

T-652.4

BDOI10.3969/j.issn.1006-6829.2010.02.013

2010-01-04;

2010-02-09

猜你喜欢

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产品质量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10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31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06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31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行业标准(2020年3月01日)摘选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本质与拓展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
“望闻问切”在产品质量鉴定工作中的应用
产品质量好 认证不能少
关于《腹腔镜用穿刺器》行业标准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