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都市柑橘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示范

2010-08-15朱祚亮曹诗红蔡世风李方华程仁群江书春周海峰

湖北植保 2010年1期
关键词:宜都市化学农药柑橘

朱祚亮 曹诗红 蔡世风 李方华 程仁群 江书春 周海峰

(1湖北省宜都市植保站,宜都 443300;2宜都市农广校,宜都 443300;3宜都市聂家河镇农技中心 443306;4宜都市王畈乡农技中心 443315)

宜都地处鄂西南山区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境内兼有山区、岗地和平原,热量丰富,土地肥沃,是温州蜜柑生长的适宜区,2009年柑橘栽培面积 30万 hm2,产量 45万 t,柑橘产业系列产值突破 15亿元,柑橘已成为宜都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

因长期不合理施用化学农药,部分果园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柑橘红蜘蛛、锈壁虱、柑橘粉虱、炭疽病、疮痂病、树脂病等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形成了病虫害爆发成灾与化学农药过度使用的恶性循环。同时也增加了果农的生产成本,导致果实商品价值降低及果品农残超标。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随着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发展步伐的加快,推广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已势在必行。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作物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2006年至 2009年,我们在农业部种植业司、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湖北省植保总站的指导下,开展了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综合配套项目示范。经过 4年的试验示范,形成了一套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的柑橘绿色防控综合配套技术,示范区内柑橘重大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 ,提高了柑橘产量、提升了柑橘品质、改善了橘园生态环境,达到了“优质、高产、低农残、低成本”的病虫害绿色防控目标。

1 项目的主要成效

1.1 防治病虫害效果好

实施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4年来,防治效果十分显著,柑橘主要病虫害如红、黄蜘蛛、锈壁虱、矢尖蚧、柑橘粉虱、恶性叶甲、疮痂病、炭疽病等的防治效果均在 90%以上。比非示范区防效提高15%~20%。

2006年我们在宜都市果茶所试验,春季每株橘树释放一袋捕食螨,控制红蜘蛛百叶螨量 80头以下的时间超过 140d,锈壁虱平均锈果率 0.13%,化防区平均锈果率 0.47%。

2006年5月我们在高坝洲镇大战坡村试验,每667m2挂 30张黄板对橘蚜、白粉虱、花蕾蛆、大实蝇、黑刺粉虱的防治效果分别为 67.99%、80.71%、77.7%、54.93%和 55.6%。

随着项目实施时间的延长,病虫害发生为害程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实现了可持续控制的目标。

1.2 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

与非示范区比较,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减少50%,平均每 667m2减少施药次数 4次,有的田块减少 5~6次。

1.3 柑橘果品质量提高

果品大小均匀,果面光洁,着色整齐,可溶性固形物上升 2%~3%。

1.4 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

实施绿色防控综合配套技术 4年来,项目区农民新增产值 9 000万元,新增利润 6 300万元,节约资金 2 160万元。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1.5 生态效益明显

绿色防控综合应用了农业、生物、物理、化学防治等技术,减少了农药施用次数和农药使用量,大大降低果品农药残留量,示范区果品全部达到了无公害要求。同时,减轻了环境污染。草生栽培技术,有效改善了果园生态环境,保护了大量有益生物,示范区内果园草蛉、瓢虫、粉虱座壳孢等天敌种类增加,数量上升。

2 主要做法

2.1 成立项目攻关组,科学制定方案

为保证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控综合配套示范项目顺利实施,由市农业局副局长赵强牵头组织植保站、高坝洲和红花农技推广中心科技人员成立技术专班。坚持一周一次现场示范,确保关键技术适时到基地,到农户,到田块,落实到位。科技人员到示范区现场办公,明确目标和要求因地制宜制定了实施方案。对各示范区地点的选择、创建目标的确定、技术措施的制定、专班人员的组成、经费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周密细致的安排,做到了方案具体、措施可行。

2.2 狠抓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为了高标准高质量地搞好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控综合配套技术项目,我们特别邀请华中农业大学、福建省农科院、省植保总站专家来到我市项目区进行指导,全年共培训技术骨干 500场次,培训农民 3万人次,每年项目区召开现场会 15~20场次。项目区农民个个会操作,人人会管理。

2.3 健全植保推广体系,夯实植保网络

我站在省植保总站的指导下,先后编写了《宜都市柑橘病虫防治技术手册》和《宜都市柑橘病虫IPM防治历》,共 3万份免费发放给示范区每一个农户。同时,在示范区培育植保科技中心户,组建柑橘植保技术专业服务队,提高植保技术社会化水平,保证各项技术措施落到实处。

2.4 狠抓落实重点推广的新技术

2.4.1 核心技术。生物防治:以螨治螨技术。在柑橘树上释放红蜘蛛的天敌胡瓜钝绥螨,通过以螨治螨进行生物防治,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实际共引进捕食螨 40万袋,释放面积 5 333.33hm2。

2.4.2 特色技术。

(1)物理防治:杀虫灯诱杀技术。推广应用频振式杀虫灯和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主要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原理诱杀为害柑橘的具有迁飞能力的害虫。效果十分明显。目前已累计推广太阳能杀虫灯 700盏,频振式杀虫灯 1300盏,覆盖所有示范区。

(2)物理防治:黄板诱杀技术。利用害虫趋黄性原理,在柑橘树顶部布设黄色粘虫板,诱粘柑橘粉虱,橘蚜等害虫。实际共引进黄色粘虫板 32万张,诱杀面积 5 333.33hm2。

(3)植物源农药应用技术:4年共进行农药筛选试验 20个。在化学防治柑橘病虫害时,有选择地推广绿库和绿颖等矿物源农药和除虫菊、果圣等植物源等农药 4个,推广无公害农药 160t。大大地减少农药残留污染。

(4)农业防治新技术。

一是密改稀和大枝修剪技术。对于密度较大的橘园实行密改稀,以改善橘园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病虫害基数。早熟品种每 667m245株,中、迟熟品种35株。示范区密改稀和大枝修剪推广面积2 933.33hm2。

二是生草栽培技术。铲除果园恶性杂草,保留良性杂草,种植百喜草、藿香蓟等绿肥,增强树体的防旱保温能力,改善果园小气候,为柑橘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捕食螨等多种天敌提供栖息地和补充食物,减少病虫害发生。示范区橘园种草达到4 933.33hm2。

三是“猪—沼—果”栽培模式。通过建立沼气发酵池,利用测土分析资料,分别配制不同营养液,配备沼液微灌传输系统,直接供给到每株橘树,结合橘园种草、覆盖等措施实行果园生态管理,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强柑橘的抗病虫害能力,提高果品质量。全市共修建和完善沼液微灌设施600台(套),生态栽培面积 333.33hm2。

四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柑橘园随机抽取土样,进行土壤化验,将分析结果以“施肥通知单”的形式发给精品园柑农,指导农民科学施肥,以提高土壤、肥料的综合利用率。共发放配方通知单 6万份,精品园区农户每户一份。

3 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是关键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时代和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指导项目建设的技术措施也要不断更新完善,要不断探索最适 .合本地最能发挥潜能的关键技术。二是植保社会化、组织化刚刚起步,还不够完善,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猜你喜欢

宜都市化学农药柑橘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化学农药协同增效实现使用量零增长 省植保站组员参加国家』化学农药协同增效关键技术
化学农药在植物保护中的注意事项
化学农药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与防治
MIKE FLOOD软件的建模要点讨论——以宜都市排水防涝专项规划为例
柑橘大实蝇综合治理
“五及时”柑橘冻害恢复技术
宜都市2015年度柑橘销售走势及特点
宜都市2015年部分橘农柑橘减产不减收带来的启示
把握特点增兴趣 创新形式提效果——宜都市开展青年干部理论宣教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