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化原则下学生英文简历之头衔翻译

2010-08-15王秋生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0年2期
关键词:头衔译法汉英

王秋生

(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83)

异化原则下学生英文简历之头衔翻译

王秋生

(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83)

本文探讨了学生英文简历中普遍存在的头衔翻译问题。论文以异化翻译为主导原则,通过对多种词典释义和网络文献加以比较和分析,提出了各种头衔翻译的参考译文,并兼谈了词典编撰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简历翻译;头衔;异化原则

作为教师,每逢学生即将毕业时就难免会遇到他们拿着自己的英文求职简历来找我帮忙审阅,我倒也是乐此不疲,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能学习,也能提高。教学相长,相得益彰。看着他们简历中提到的一系列成绩,不免为之欣喜和骄傲。但欣喜之余,我发现他们的翻译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是比较有共性的,比如各种头衔的译法。

中国学生的头衔,从班级的各种班委和班长,到学生会的各部部长和主席,职位可谓繁多。笔者所在的学校由于班干部实行每年选举换届制,班里差不多所有学生都曾有过或大或小的头衔,有的学生甚至身兼数职。因此学生头衔的正确翻译的确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相信解决好这个问题,对于学生简历的翻译和他们的就业、留学将会有所助益。本文将以时下比较权威的几部汉英词典为蓝本,对这些头衔的翻译逐一加以探讨。

1.班委

1.1 班长

《汉英词典》(修订版):class monitor

《汉英综合大辞典》:class president;class monitor

《新世纪汉英大词典》:(class)monitor

该词的译法几乎没有什么争议,一般译为monitor。除非为了强调是班级的班长才加上class一词,但在特定的语境下(如在学生简历中),这个class则是多余的,所以《新世纪》的处理更妥当,而不是像《汉英》和 《综合》,给人的感觉是class必不可少。笔者以class monitor为词条分别查询了英国国家语料库(British National Corpus,简称 BNC)和当代美国英语语料库 (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简称COCA),分别只有很少的1个和5个例句。当然《综合》中的class president的用途也不可小视,在美语中也是一个常用词,COCA中就有146个例句,如I get the best grades.I’m the class president.I want to be a lawyer.再如By then,however,he was way beyond anyone’s grasp.Class president,full scholarship to a good university...。因此,如果简历是投往美国大学或外企,可以考虑用该词。

1.2 团支部书记

《汉英词典》(修订版):无

《汉英综合大辞典》:只有“团支部”Youth League branch

《新世纪汉英大词典》:只有“团支部”Communist Youth League branch

该词是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词。但 《汉英词典》(修订版)不仅没有“团支部书记”一词,甚至没有“团支部”这一常用词,乃一缺憾。既然后两部词典都提供了“团支部”的翻译,那么“团支部书记”的翻译也就迎刃而解了,即secretary of(Communist)Youth League branch。

1.3 各种班委

各种班委可谓名目繁多,如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劳动委员、体育委员、文艺委员、宣传委员、纪律委员、组织委员等等不一而足,但却是各种词典翻译得最少的。只有《综合》里有“学习委员”一词的翻译,即comrade in charge of studies。很明显该词的翻译还残留着时代的烙印,该词典04年才出版,尚不能与时俱进实属遗憾。其实解决方式很简单,把comrade换成student即可。但考虑到“班委会”的译法:class committee(参《综合》),更明确的译法应为class committee member in charge of studies 或 study(affairs)。这一译法也在英国伦敦一家名为 “游艇世界”(Yachting World)的网站上得到了印证:Commenting on Touareg support,Jerry Hill—class committee member in charge of event organisation(这应该相当于组织委员,但event可以省略)— said:…。英联邦国家新加坡的福春中学(Fuchun Secondary School)的网站上也有类似的说法:He has also proven to be a responsible class committee member in charge of classroom aesthetics and notice boards(这应该代表的是宣传委员,但似乎不够简洁)。但国外学生组织中主管学习的部门似乎更倾向于用academic affairs,似乎学术味浓了点,但很地道,不妨效仿之。据此,其它相应的译法为:生活委员class committee member in charge of daily life,劳动委员 class committee member in charge of labor,纪律委员class committee member in charge of discipline,体育委员class committee member in charge of sports(activities)(注意这里的“体育”不要用代表体育课的P.E.,因为其核心是education,而这不是体育委员的职责)。

上述几个词的译法只要学生知道“委员”一词的译法,自己也可以推译出来。但文艺委员和宣传委员的翻译就相对较难。因为一般词典将“文艺”一词译为literature and art,而“文艺工作者”译为literary and art workers。有的同学将这一译法生硬地搬到“文艺委员”的翻译上,殊不知这个帽子扣得太大了。其实文艺委员负责的是班级的文娱活动,即recreational activities(参《汉英词典》<修订版>)。 因此“文艺委员”应译为class committee member in charge of recreational activities。“宣传”一词的翻译也需慎重。一般有两个词:propaganda 和 publicity。《汉英》和《综合》都没有区分开这两个词的褒贬内涵,甚至有用词错误之嫌,比如两者都将“宣传机构”译为propaganda organ,“宣传员”译为propagandist,且后者将“宣传部”译为propaganda department;the department of publicity;publicity department,这让学生如何去取舍?其实正面的宣传应该用publicity一词。可喜的是《新世纪》注意到了这一点,将“宣传员”译为publicist,“宣传机构”译为publicity organ, “宣传部”译为department/ministry of publicity,尤其是 “宣传机器”译为propaganda machine,且在译词前加了<贬>。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这两个词的区别,这也是一部真正成功的词典应该做到的,以更好地服务读者为终极目的。由此可见,“宣传委员”应译为class committee member in charge of publicity(work)。有的学校将文艺委员和宣传委员合二为一,称为“文宣委员”,那么则相应地译为class committee member in charge of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and publicity(work)。

2.学生会干部

要想谈“学生会干部”的翻译,先必须搞清楚“学生会”一词的翻译。看似简单,但翻译标准并未统一。

《汉英词典》(修订版):student union;student association

《汉英综合大辞典》:student union;student association;student council

《新世纪汉英大词典》:student union;student association;student council

上述三种译法作为“学生会”在外国都有存在,如Oxford University Student Union,Edinburgh University Students’ Association,Harvard Graduate Student Council,但最常见还是用union这个词,而association可能更像我们国内大学中的社团(下将探讨)。将“学生会”译成student union国内的词典意见倒还相当一致,这既符合名词可以修饰名词的语法规则,也符合简洁明了的翻译规则,其实参看“工会”(labor union)的翻译就可略见一斑。大部分的国内大学学生会也遵循这一译法,如北京大学学生会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Union,浙江大学学生会The Zhejiang University Student Union(The似乎多余),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生会BFSU Student Union,南京大学学生会Nanjing University Student Union等等。但学生实际操作中却有四种不同译法,分别是student union(BNC中有例句 39个,COCA中有例句 172个), students union(BNC中有例句 22个,COCA中有例句 5个),student’s union 和 students’ union (后两种译法在 BNC和COCA中皆没有例句)。也难怪,因为外国的叫法也有不同,如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Black Student Union,Yale College Student Union,Bournemouth University Students Union,University of Brighton Students Union,Cambridge University Students’ Union,University of York Students’ Union 等。而哈佛、耶鲁、剑桥都是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大学,看来国外的语言文字也有待规范统一的地方。笔者不敢斗胆号召国外的大学都将学生会的叫法统一起来,但至少可以建议国内的译法一致起来,即译为Student Union(从英美语料库的数据优势上也应该选择该词),也算是中国为英语这一国际化语言的规范化做出了一点微薄的贡献吧。

“学生会”的译法达成了初步的一致之后,接下来我们谈“学生会干部”的译法。

2.1 学生会主席

三种词典中只有《新世纪》中有该词的翻译,即chairperson of the student union。其实只要知道“学生会”的译法,翻译“学生会主席”应当不成问题。只是“主席”改选哪一个词还是需要斟酌一下。词典上的“主席”译法无外乎president和chairman这两个词。我们国内的译者多取后者,但即便是取后者也应该改为chairperson。《新世纪》的做法还是值得称道的,因为避免了性别歧视问题。不过参看大多数国外的学生会组织机构,如牛津、剑桥、爱丁堡,他们都把主席称为president,我们还是遵循西方的语言习惯,也就是翻译中的异化译法,改称president为好,就像我们以前称Chairman Mao,可现在称President Hu一样。相应的“副主席”应译为vice president。

2.2 部长

三种词典都有“部长”的译法,即minister;head of a department。minister是指国家部委的部长,用来指学生会的部长显然不妥,有的学生还用了commissioner一词,都犯了大词小用的错误。比较而言,head of a department应该是相对合适的译法,然后把相应的部的名称放在department之前即可,如“体育部部长”可译为head of sports department。参照前边“组长”的译法,“部长”还可简单地译为department head,那么某个部的部长又需要像译“班委”一样采用后置法了,如“体育部部长”可译为department head in charge of sports。但是department head又有“系主任”的意思,为了降低含混程度,还是建议采纳第一种译法。根据翻译惯例,“副部长”不能像“副主席”那样用vice来修饰,而要用deputy。学生会的部门明显多于班级的职位,大概有十多种。 关于“学习”、“体育”、“文艺”、“生活”、“宣传”等的翻译可参见前边“班委”的译法,其他常见的部门及其译法分别为:办公室office(办公室主任 director of the office),秘书处 secretary office,财务部 finance department,服务部 service department,组织部 organization department,权益部 department of students’ rights and interests,外联部 department of external relations,实践部department of social practice,资讯部 information department,网络部 internet department,公关部 department of public relations,监察部 supervision department,女生部 women’s department(国内的习惯翻译是girls department,但国外的学生会网站上大多用women’s一词)。但如果再次考虑到异化译法的话,那么“部”在英美学生会对应的应该是office,而部长应该为officer,笔者建议采纳这种译法,尤其当简历是投往外企或国外大学的时候。但西方的学生组织结构与我们国内有着很大的差异,具体可参见牛津和剑桥的学生会网站。

2.3 干事

《汉英词典》(修订版):a secretary (or clerical worker)in charge of something

《汉英综合大辞典》:a secretary in charge of something

《新世纪汉英大词典》:clerk;secretary; 文艺/宣传/学习干事 person in charge of recreational activities/publicity work/study affairs

三者的翻译好像都不能来指代学生会中的 “干事”,我们应当搞清楚“干事”其实就是各部部长的助手,《21世纪英文报》第757期中把“干事”译为assistant还是比较到位的,只是不够准确,结合上面笔者建议的“部长”的译法,建议译为assistant of an officer。比如“学习部干事”可译为assistant of academic affairs officer。

3.社团干部

在翻译“社团干部”之前,应该先搞清“社团”的译法。三部词典对该词的翻译都是mass organization,很明显,它们指的皆为“社会团体”,而非学生组织中的“社团联合会”。其实“社团”指的就是各种学生协会和团体,应该译成association,而其下设的各种协会、社等一般相应地译为society,当然有的也可以译为club或association(如爱丁堡大学社团联合会Edinburgh University Students’ Association下设的桥牌社Bridge Club和足球迷协会Football Supporters Association),但当属个案。相应的协会会长和团长像“学生会主席”的译法一样,采取异化译法,译为president。因为各学校的协会少则十几个,多则数百个(但和西方国家的相比可能还是相形见绌,仅以爱丁堡大学为例,其社团联合会旗下就有200多个学生组织,其完备和健全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因此笔者只能举一些常见的,如英语协会English(Language)Society,音乐协会Music Society,武术协会Wushu Society,戏曲协会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Society, 舞蹈协会Dance Society;摄影协会Photography Society;心理协会Psychology Society;朗诵协会Recitation Society;棋牌社Chess and Poker Society;漫画社Cartoon Society;电影协会Film/Movie Society;轮滑协会Roller Skating Society;集邮协会Philately Society;文学社Literature Society;话剧社Drama Society;计算机协会Computer Society等。

总之,关于学生职务头衔的译法,笔者的建议是能采取异化译法的则异化处理,不能采取异化的要尽量做到让外国人能看懂,否则只有中国人能懂、而外国人不明白的译法犹如不译,因为达不到语言交际的目的。在撰写此文的过程中笔者也注意到诸多汉英词典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收词不全,一些学生中常用的词汇都没有收录,没能从学生角度考虑需求问题。问题的根源还是在汉英词典的鼻祖商务版《汉英词典》上(亦即后来的外研版《汉英词典》的前身),因为该词典的编撰依据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因此,一般来讲,《现汉》上没有的,《汉英》上也没有。可遗憾的是《现汉》如今已经发行到第五版了,新词是增加了不少,但是以前遗漏的还是没有补上,因为笔者探讨的是汉英词典存在的问题,因此这里姑且不谈汉语词典的问题。但汉英词典的编撰者,不能因为汉语词典里没有这个词,汉英词典也就顺理成章地不收该词,只要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都应该考虑收录进来。像陈忠诚(2003)教授指出的,汉英词典编撰的弊病之一就是“人有我抄,人无我无”以至于我国汉英词典编撰的状况为 “萧规曹随、代代传抄、人有我有、人错我错、得过且过、不求上进”。当然,陈教授对词典编撰者们的要求可能过于苛刻,因为词典编撰本身就是一个重复程度很高的工作,据说创新率能达到7%就已经很不错了,因此不妨借用一个文学术语来描述汉英词典的一个共同特征,即高度“互文性”。但陈教授从某种程度上的确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汉语词典编撰中存在的问题,值得以后的词典编撰者引以为戒。再一个问题是没能注意到辨析词语的细微差别,如词义的褒贬,像正文中提到的“宣传”一词,把感情色彩相反的两个词都放在词条下,不加任何解释,而所给的例句又不能说明其区别,这势必令读者无所适从,往往会做出错误的选择。笔者的建议是词典编撰者必须树立以用户为核心的编撰理念,要考虑到潜在的读者群,亦即要注意到词典编撰中的“用户友善(User-friendliness)问题”(吴晓真2007)。如果忽略了学生这一庞大的用户群,那无疑是一个较大的失误。

拙文乃一孔之见,可能尚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希望能为广大毕业生的简历翻译提供一定的帮助,亦求抛砖引玉,期冀对此课题感兴趣的专家学者们群策群力,尽快将一些亟待规范的译法统一起来。

陈忠诚(2003).汉英词典通病病历卡[J].汕头大学学报 (19.3)。

惠宇主编(2004).新世纪汉英大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危东亚主编(1995).汉英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吴光华主编(2004).汉英综合大辞典[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吴晓真(2007).英语为源语言词典编撰中的用户友善问题[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王秋生,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师,英语语言文学博士。

猜你喜欢

头衔译法汉英
倒译法在韩汉翻译中的应用探究
破除教师头衔功利化倾向需“名”“利”分开
废除多余头衔
有教授头衔的长征老战士成仿吾
汉英倍数表达形式比较及其类型学考察
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作用
汉英文字的幽默修辞功能浅探
汉英机器翻译中的意译和直译应用
我的团长我的团
“快”字的不同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