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谈译者看错原文造成的译文错误

2010-08-15侯松山杜夕玲赵妮娜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0年2期
关键词:译作哈利波特

侯松山 杜夕玲 赵妮娜

(军械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03)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谈译者看错原文造成的译文错误

侯松山 杜夕玲 赵妮娜

(军械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03)

作者从《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哈利·波特与密室》、《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达·芬奇密码》和《失落的密符》等六部译作中选取了十个典型译例,对因译者看错原文而造成的误译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减少或避免此类错误的可行做法。

误看;误译;可行做法

一、引言

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部文学译作出现些许错误也是很正常的事。翻译家杨武能曾感叹说:“搞文学翻译确乎常常是‘卖苦力’!……翻译家真得具备登山运动员一般的体力和心理素质”(许均 2006:271)。不仅如此,译者有时甚至吃了力还讨不到好。不过,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我们应分析所出现错误的类型,知道哪些错误是可以减少或避免的。在阅读《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哈利·波特与密室》、《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达·芬奇密码》和《失落的密符》等译作时,笔者收集了一些译例。我们根据这些译例,专门谈谈因译者看错原文造成的译文错误。需要申明的是,我们的出发点既不是想拿着放大镜去吹毛求疵,也不是什么抓住别人小辫子不放,只是为了探讨如何才能减少或避免此类错误。

二、误看导致误译举例及分析

所谓误看导致误译是指由于译者阅读原文时欠仔细全面,误将原文中的某些词或词组看成了与其词形差不多的其它词或词组,或者漏看了一部分,从而导致张冠李戴,造成明显的错译。

例 1 原文:‘Barking,’ said Uncle Vernon, ‘howling mad,the lot of them.You’ll see.You just wait....’(Rowling 1997:68)

苏译:“胡说,”弗农姨父说,“他们好多人都疯了,到处乱咋呼。你会明白的。你等着瞧吧。……”(苏农2000:54)

笔者怀疑the lot of被错看成了a lot of。根据《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新版)(以下简称《朗文》)第1166页的解释,the lot的意思是“especially BrEthe whole quantity or number[尤英]全部”。 另外,苏译对“Barking,howling mad”的理解也不正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以下简称《牛津》)第114页给出barking mad(also barking)的释义是“(BrE,informal)completely crazy疯狂透顶的;完全发疯的”,第997页给出howling的第二个释义是“(informal)very great or extreme很大的;极端的”。

拙译:“疯了,”弗农姨父说,“他们全部都疯了,简直疯到了极点。你会明白的。你就等着瞧好了。……”

例2 原文:He had already told them pompously that he was only staying over Christmas because it was his duty as a Prefect to support the teachers during this troubled time.(Rowling 1998:158)

马译:帕西曾经很自负地告诉他们,他之所以留下来过圣诞节,只是因为他作为全优生,有责任在这段动荡的时期支持老师的工作。(马爱新 2000:123-124)

马译的错误在于错将Prefect看成了Perfect,这才有了“全优生”的译法。《朗文》第1538页对prefect的解释是“[c]an older student in some British schools,who has special duties and helps to control younger students[英国某些学校中帮助管理年幼学生的]级长”。

拙译:帕西很自负地告诉过他们,他之所以留下来过圣诞节,只是因为作为级长,他有责任在学校动荡之时当好老师们的帮手。

例 3 原文:Both glasses hissed and frothed:Goyle’s turned the khaki colour of a bogey,Crabbe’s a dark,murky brown.(Rowling 1998:161)

马译:两只杯子都嘶嘶地冒着气泡:高尔的变成了坦克一般的土黄色,克拉布的变成了一种黑乎乎的深褐色。 (马爱新 2000:126)

《牛津》第 210 页给出 bogey的第二个释义如下:“(also bogy)(both BrE)(NAmE booger)(informal)a piece of dried MUCUS from inside your nose(干结的)鼻屎”。倒是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词典》(第2版)第203页列出了bogey1和bogey2,其中bogey2就等于bogie2,有三个意思,分别是“1.[交]转向架2.坦克(或拖拉机等的)负重轮3.〈英〉四轮重型卡车(或手推车)”。可见,马译只看见了“坦克”二字,而忽视了“坦克”二字后面的内容。

拙译:两只杯子嘶嘶地冒着气泡:高尔的变成了干鼻屎般的土黄色,克拉布的变成了混浊的深褐色。

例4 原文:...the magical community lives in fear of a massacre like that of twelve years ago,when Black murdered thirteen people with a single curse.(Rowling 1999:34)

郑译:……而魔法界人士时刻担心一年前的大屠杀会再现,当年布莱克曾经用一句魔咒就杀死了十三条人命。 (郑须弥 2000:23)

郑译之所以会出现把“twelve years”被译成“一年”的情况,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译者看错行了,因为笔者查对原文后发现,原著中“twelve years”的正下方就是“single”一词,这很可能就是症结之所在。

拙译:……而魔法界人士时刻担心十二年前的大屠杀会再现,因为当年布莱克仅用一句魔咒,就害了十三条人命。

例 5 原文:Ginny Weasley,blushing furiously,turned up with a‘get well’card she has made herself,which sang shrilly unless Harry kept it shut under his bowl of fruit.(Rowling 1999:137)

郑译:金妮·韦斯莱来的时候满脸通红,给了他一张自制的康复卡,如果哈利不把这张卡闭拢并且把它压在碗碟或是水果下面,它就会尖声唱起歌来。(郑须弥2000:110)

译者错把bowl of fruit当成了bowl or fruit,将bowl译成“碗碟”、fruit译成“水果”,于是才有了译文“碗碟或是水果”。

拙译:金妮·韦斯莱来的时候满脸通红,送给哈利一张自制的康复卡。如果哈利不把它合上并压在果盘下面,这张卡就会尖声唱起歌来。

例6 原文:Across the bottom half of the front page,a smaller headline was set over a picture of Dumbledore striding along looking harried:DUMBLEDORE——THE TRUTH AT LAST?(Rowling 2007:25)

马译:在报纸头版的下半页,有一幅邓布利多神色匆匆、大步行走的照片,上面略小一点的标题:邓布利多——终于真相大白?(马爱农,马爱新2007:17)

原文中harried是动词harry的过去分词,而马译将其与形容词hurried混淆了。不过,两词词义迥然不同,前者表示“(不断)烦扰;折磨”,后者表示“匆忙完成的;仓促而就的”。

拙译:在报纸头版的下半页,刊登有一幅邓布利多的照片。他阔步向前,露出一副很苦恼的样子。照片上面有一个略小的标题:邓布利多——终于真相大白?

例7 原文:The Dursleys had spotted Kingsley on the news,walking along discreetly behind the Muggle Prime Minister as he visited a hospital.(Rowling 2007:34)

马译:德思礼一家在新闻里见过金斯莱,他在麻瓜首相访问医院时悄悄地跟在后面。(马爱农,马爱新2007:25)

secretly意思是“悄悄地”,而与其词形相近的“discreetly”则不然。《牛津》第568页对discreet一词的解释是“adj.careful in what you say or do,in order to keep sth secret or to avoid causing embarrassment or difficulty for sb(言行)谨慎的,慎重的,考虑周到的”。

拙译:德思礼一家在新闻节目里见过金斯莱。麻瓜首相访问医院时,他当时小心翼翼地跟在首相后面。

例 8 原文:“Sophie,” says Langdon, “the Priory’s tradition of perpetuating goddess worship is based on the belief that powerful men in the early Christian church ‘conned’ the world by propagating lies that devalued the female and tipped the scales in favour of masculine.”(Brown 2004:172)

朱译:兰登解释说:“索菲,郇山隐修会违规崇拜女神是基于这样一个信念:早期基督教中掌权的男性散布贬低女性的谣言惑众,唆使大众偏爱男性。”(朱振武,吴晟,周元晓 2004:115)

英文中的perpetuate(使……长存;使……永恒)和perpetrate(做错事;犯罪)两个词仅有一个字母之差别,但意思却相去甚远。

拙译:兰登解释说:“索菲,在郇山隐修会看来,早期基督教会中掌权的男性通过散布贬低女性、偏袒男性的谎言,‘欺骗’芸芸众生。因此,郇山隐修会才形成自己世代沿袭崇拜女神的传统。”

例9 原文:Mercifully,a professional-looking man in a dark suit got out of a sleek Lincoln Town Car parked near the terminal and held up his finger.(Brown 2009:8)

朱译:一辆林肯城市轿车停在航站楼旁,一位身着深色套装、教授模样的男子下了车,态度雍容地朝兰登伸出手。 (朱振武,文敏,于是 2010:6)

译者误将professional-looking看成了professor-looking,进而将其译成“教授模样的”。

拙译:幸运的是,航站楼旁停着一辆造型优美的林肯牌城市轿车,一位身着深色套装、看上去很专业的男子下了车,朝兰登伸出了手。

例10 原文:Today,the list of modern“fellows”was no less impressive— Einstein,Hawking,Bohr,and Celsius.(Brown 2009:128)

朱译:今天,现代追随者的名册也毫不逊色——爱因斯坦、霍金、玻尔、摄尔西乌斯。(朱振武,文敏,于是2010:114)

朱译显然是将fellows误看成了followers,所以才会译成“追随者”。《牛津》第741页给出fellow一词的第4个义项是“a member of an academic or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学术或专业团体的)会员”,而原著上文谈论的正是伦敦皇家科学院。因此,fellows应该译为“院士们”才算忠实。

拙译:现如今的院士们也都是些令人由衷敬佩的人物——爱因斯坦、霍金、玻尔、摄尔西乌斯。

三、减少或避免由误看导致误译的可行做法

从上述译例来看,似乎任何一部译作都可以挑出一些此类错误。尽管如此,我们认为译者还是可以有所作为、尽量减少或避免由误看导致的误译。

首先,阅读原文务必仔细。这恐怕是对译者最基本的要求,因为如果连原文都看错了,“信”字就无从谈起,更不用说“达”和“雅”了。“You can never be too careful.”这句话译者应该牢记。面对一部优秀的作品,译者一定要心存敬畏、百倍留神,必须确保看得准、不走眼。

其次,自校互校务必到位。如果译者一人完成了译作,自我校对是必不可少的。真正合格的校对必须是原文与译文逐字逐句、一一对照着进行,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一些本该发现的错误就会溜走,会在正式出版的译作中出现,继而造成各种各样的“遗憾”。如果译作有多人合作完成,那么译者必须抱着相互挑出毛病、对原著者和读者负责的态度,进行极其严格仔细的校对。只有这样,才能将“遗憾”的数量减到最低。不过,要真正做好是需要非凡的耐心和定力的。

第三,出版社严把最后关。译作付梓前,出版社必须把好最后一关,这就好比产品出厂前的最后一道质检关。我们觉得不能仅仅寄希望于责任编辑把好这一关。我们建议,出版社倒是可以考虑聘请一些认真负责、业务过硬、甘于奉献的业内专家,请他们专司校译、统稿,从而尽量减少或避免由误看等导致的各种误译,进一步提高译作的质量,多出一些能够传世的精品。

四、结束语

奈达在谈论译者的角色时曾表示:“For the most part the translator’s lot has been one of little thanks,poor pay,and plenty of abuse.”(Nida 2004:145)。看来译者有时也真够委屈的。不过,如果我们能从传播文化和为后代留下优秀译作的角度看待翻译工作的话,我们就会觉得责任重大和义不容辞了。

Brown,D.(2004).The Da Vinci Code[M].Transworld Publishers.

Brown,D.(2009).The Lost Symbol[M].New York:Doubleday.

Nida,E.A.(2004).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Rowling,J.K.(1997).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M].Bloomsbury Publishing Plc.

Rowling,J.K.(1998).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M].Bloomsbury Publishing Plc.

Rowling,J.K.(1999).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M].Bloomsbury Publishing Plc.

Rowling,J.K.(2007).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M].Bloomsbury Publishing Plc.

马爱农,马爱新译(2007).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马爱新译(2000).哈利·波特与密室[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苏农译(2000).哈利·波特与魔法石[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杨武能(1993).尴尬与自如傲慢与自卑——文学翻译家心理人格漫说[A].载入许均主编(2006).翻译思考录[C].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郑须弥译(2000).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朱振武,文敏,于是译(2010).失落的秘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朱振武,吴晟,周元晓译(2004).达·芬奇密码[M].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侯松山,军械工程学院基础部副教授。

猜你喜欢

译作哈利波特
读《哈利•波特》有感
我爱读的《哈利·波特》
what用法大搜索
成为哈利·波特
好脏的哈利
勇敢的哈利·波特
关于译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创新问题的思考
SOME汉译初探
英语中“吃”的表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