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卡夫丁峡谷跨越问题”及其现代意义

2010-08-15张红柳王鸿萍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卡夫峡谷俄国

张红柳,王鸿萍

1.2.天津财贸管理干部学院政法系,天津 300170

19世纪后期,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了俄国农村公社的特殊性之后认为,如果西欧无产阶级获得胜利,那么俄国的农村公社可以在其物质援助下跨越资本主义 “卡夫丁峡谷”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人把这一理论称为“卡夫丁峡谷跨越论”。这种“跨越论”对于后发展国家的发展战略与道路的选择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基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问题,试图重新考察“卡夫丁峡谷跨越论”所提出的理论语境与历史地位,进而探讨其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一、“卡夫丁峡谷跨越问题”的理论语境

“卡夫丁峡谷跨越问题”是马克思晚年在给俄国民粹派女革命家维拉·查苏里奇的复信中提出来的。1881年2月16日,维拉·查苏里齐写信给马克思,请他谈谈对俄国历史发展前景,特别是对俄国农村公社命运的看法。她说:“你比谁都清楚,这个问题在俄国是多么为人注意……特别是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党所注意……,最近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见解,认为农村公社是一种古老的形式,历史、科学社会主义——总之,一切不容争辩的东西,——使它注定要灭亡。鼓吹这一点的人都自称是你的真正的学生。‘马克思主义者’”。这封信反映了俄国革命者迫切想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俄国到底走什么样的社会发展道路。

马克思在复信中首先指出,判断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时,必须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绝不能生搬硬套。同时,马克思根据当时掌握的资料对俄国公社的特点进行了具体分析:首先,农村公社割断了建立原始社会所依赖的血缘关系,已有较大范围的外部联系;其次,在农村公社中,房屋、园地已成为农民的私有财产而不再像原始阶段那样归公社所有;再次,农村公社虽然耕地仍为公有,但是实行的是定期重分、产品归己的制度。

基于以上特点,马克思认为,农村公社的这些新特点决定了其两重性:一方面,公有制以及由此造成的各种关系,是公社能够长期存在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另一方面,房屋私有、耕地的小块耕种和产品的私人占有使个人私有化得到发展,并与公有制原则产生了内在矛盾,这是公社解体的根源。而这种两重性的特征,也正好决定了公社命运发展的多种可能:“或者是它所包含的私有制因素战胜集体所有制因素,或者是后者战胜前者。一切都取决于它所处的历史环境。”基于当时俄国所处的历史环境,马克思更多地强调了后一种可能性,根据是:从公社的内部条件来说,公有制的基本特征即土地公有制,是构成集体生产和集体占有的自然基础;俄国土地的天然地势适合于大规模地使用机器,农民习惯于劳动组织关系,这有助于他们从小土地经济向合作经济过渡。而从公社的外部条件来说,俄国公社的整体结构没有受到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破坏,也不象西欧公社那样已被本国资本主义摧残,强大的人民风尚和传统习惯仍维持着集体生活,这是俄国公社跨越“卡夫丁峡谷”的重要原因。同时,俄国农村公社恰好与资本主义生产统治的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使它有很大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可怕的波折而吸收它的一切肯定的成就。”

二、“卡夫丁峡谷跨越问题”的历史地位

我们知道,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在19世纪40年代中期提出的,集中体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等文本中。而“卡夫丁峡谷跨越问题”的提出,却似乎与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历史发展规律相悖。那么,它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对立的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原因如下:

首先,马克思分析俄国公社发展前景时,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随着“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已成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因此,无论是对资本主义还是对社会主义,都必须放到世界历史进程的总背景下,在世界的总体联系中进行考察。俄国公社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正是马克思将俄国放在当时世界的总体联系中进行考察的结果。离开了对俄国公社所处历史环境的具体分析,不考虑它和“资本主义生产是同时代的东西”,“生存在现代的历史环境中,处于文化较高的时代,和资本主义生产所统治的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而把它当作“脱离现代世界的孤立存在”,就不可能理解“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的意义。

其次,马克思晚年反复强调俄国公社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重要前提是尽可能广泛地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既保持公社的公有原则,又使其摆脱原始特征,成为“世界历史性”的社会形式,“成为社会新生的支点”。这一方面表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表明,马克思进一步肯定了资本主义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再次,马克思把俄国革命与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相互补充、相互作用作为俄国公社实现跨越的现实条件。这一方面说明,世界各民族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中的相互依存性;另一方面表明,马克思站在世界革命的高度,把俄国革命放在世界革命的整体格局中来考虑。以东方社会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同时代的社会主义革命作为实现共产主义、彻底完成“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必要条件和现实基础。

综上所述,马克思在晚年对俄国公社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贯穿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如果说《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那么,马克思对俄国等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则是历史唯物主义具体应用和发展。正如有学者所认为的,卡夫丁峡谷的跨越问题是马克思对东方社会走向世界历史道路的一个个案分析。反过来说,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个案分析,也正好映现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与深远意义。

三、“卡夫丁峡谷”问题的现代意义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针对前些年学界对于否定“十月革命”的看法,正确评价“卡夫丁峡谷的跨越问题”,有助于我们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其次,基于以上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所处的发展阶段的认识。

苏东剧变以后,又有人认为,苏东各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不具备条件下进行革命而建立起来的。其实,这里的问题是落后国家在具备了革命形势和时机的情况下,无产阶级政党是否应该领导工农群众夺取政权,促进革命的发展的问题。

显然,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文化水平,但这并不是说落后国家必须等到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文化水平完全具备了才能进行革命。俄国十月革命后初期,第二国际社会民主党曾宣扬,俄国没有成长到实现社会主义的地步,没有实现社会主义的客观的经济前提,因此否定“十月革命”的武装革命道路。列宁针对这种庸俗生产力论的观点尖锐地指出:“他们都自命为马克思主义者,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却迂腐到了极点。马克思主义中有决定意义的东西,即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辩证法,他们是一窍不通的。”列宁认为,各个国家的实际情况不同,各个国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殊性,这决定了各个国家不同的革命形式和方式。而“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俄国是个介于文明国家和初次被这次战争完全拖进文明之列的整个东方各国或欧洲以外各国之间的国家,所以俄国可能表现出而且势必表现出某些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固然并不越出世界发展的共同路线,但是使俄国革命显得有别于以前西欧各国的革命。”因此,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政党应当不失时机地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并夺取政权。

既然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落后国家可以首先具备革命形势,列宁认为革命不必发生在经济最发达的国家。那么,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规定这种革命的性质?它究竟是民主革命,还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可以视为对这些问题的一种解答。但与其说这一理论已经解决了所有问题,不如说它只是开辟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道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语境中,无论如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是一个过渡阶段,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归宿。在过渡阶段,我们必须利用资本主义手段来发展生产力,但要尽可能避免它所带来的弊病。在这一意义上,“利用资本主义”的同时,必须防止“被资本主义所利用”;同样,强调当前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并不意味着忽略向“社会主义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过渡的紧迫性与必然性。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 19)[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王作印.世界历史理论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1).

[3]列宁.列宁选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猜你喜欢

卡夫峡谷俄国
太行峡谷之冠——八泉峡
峡谷里的悄悄话
峡谷阴谋
马岭河峡谷
卡夫收购联合利华告吹
木炭鱼
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
俄罗斯提出俄国式的二元政治模式
《20世纪俄国史》前言
卡夫:在环境信息公开的问题上与绿色和平存在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