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编目工作探索

2010-08-15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联机编目数据库

孙 露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240

21世纪的图书馆已普遍实现了管理和服务的自动化、网络化,实现资源共享已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这就使图书馆编目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网络环境下的文献编目工作,就是在动态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对信息资源进行知识整序。所以,实现图书馆编目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现代图书馆行业必须解决的迫切课题。如何才能适应这种趋势,做到与时俱进,是编目人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图书馆编目工作趋势

在现代高新技术的推动下,图书馆的基础业务编目工作,在形式、内容、设备等方面已实现了从传统的、手工的、封闭的独立操作向集中化、网络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MARC和CNMARC格式的推广以及应用,为网上联机合作编目方式,即通过建立权威性的编目中心,达到共建书目数据库的目的。其具体做法是:编目中心依据国家乃至国际的各项文献工作标准进行审核,发行机读目录,各成员通过联机检索与本馆相关的机读数据进行套录,建立本馆图书数据库。实现联机合作编目,不仅可以改变“各自为政”的重复建库造成的人力物力的浪费,而且还促进了编目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提高了书目数据库的质量,有利于读者利用。因此,建立全国联机编目网络,实现共建共享,是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发展趋势。

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联机编目数据库是美国的OCLC,它是从最初的俄亥俄州图书馆合作编目系统发展成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网络系统的,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书目数据库。目前,在我国,联机编目有了实质性进展,几个专门的编目中心业已相继运作起来,特别是中国高等学校文献保障系统(简称CALIS)目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同时它亦为全国高等的教学科研提供文献资源网络公共查询,支持高校图书馆系统的联机合作编目,为成员馆之间实现馆藏资源共享、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奠定基础。毫无疑问,利用共享书目记录套录是建立各个图书馆的馆藏书目数据库的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各图书馆应当尽可能利用CALIS来建设自己的数据库体系。

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编目工作变化

1.编目对象的变化

传统的编目对象一般是比较简单的,主要是以印刷的文献为主,不仅仅文献的类型简单,而且文献的特征、数量、格式都是明确的。而随着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传统文献的垄断地位不断被打破,新的记录载体和记录知识,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涌现,音像制品、缩微文献等电子文献已成为图书馆的编目对象范围。同时,随着计算机、通讯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出版物已成为书刊(特别是计算机类书刊)发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其作为一种新的文献信息资源已越来越多地进入图书馆。另外,网络信息资源的激增,使得许多图书馆开始重视它们,并逐步探讨其表因和著录方式。目前,国外一些图书馆已经启动了网络信息资源分类编目计划,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定会成为图书馆新的编目对象。

2.工作内容的变化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主流形式正逐步从图书、期刊等印刷型、独立化、固定型资料过渡到数字化、多媒体、网络化和分布式的电子信息资源形式,对这些新的信息资源的描述和组织已经成为图书馆编目工作的新内容。在对网络信息资源描述和组织的过程中,编目员将参与分编规则与技术服务规划的制定、网络信息的采集及评价、联机数据库的建设等工作。编目工作和其它工作的合作也将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编目员将参与以前系统自动化馆员范围内的工作,如选择和补充编目产品、数据库维护、数目控制、记录管理、网页制作等。

3.业务流程的变化

图书馆的采访部门与编目部门在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总在分分合合的不断变化。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采访部门、编目部门又将从彼此独立的状态中融合在一起。当然这种融合并不仅是简单的机构合并,更重要的是业务流程上的优化组合。网络的普及,使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联合编目成为可能。图书馆的编目工作从原来的封闭走向开放,编目员可在全世界范围内共享编目资源。这样,新书购进后,编目员可以直接从网上的某些联合书目数据库获得书目信息,在进行加工、省却了采访人员人工输入的过程,原来的业务流程得到简化。

三、网络环境下编目工作研究的主要内容

1.著录数据的规范化、系统化的研究

专业数据库的信息资源采集应注重系统和规范。系统性是数据库的价值所在,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信息采集,如果是断断续续、支离破碎的,就会使信息失去应有的效用和利用价值,从而直接影响到学科的建设,失去建库的意义。系统化和规范化是数据库建设的生命,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先决条件,因为录入的数据是否规范会直接影响到数据库的质量,所以,在建设中必须要求加强质量控制、应采用国际、国内通用的标准和格式采集、加工、录入、标引、存储和输出数据。

对信息资源进行有序、有效的配置和规范,是建设高质量数据库的关键一环。特色数据库具有针对性、专业性、连续性及信息加工的深层次性的特点,图书馆应根据自己建库的目标和方向,将本馆现有各载体上的相关数据、引进的数据、网络上搜索下载的数据进行筛选、整合、规范到一个系统中。同时,为确保数据库的质量,必须不断地修改、更新和充实数据库的信息内容,使数据库经常有新资料、新信息,从而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为相关用户提供全面而具有前瞻性的文献信息。

2.查重问题的研究

在套录过程中不仅套录的数据本身存在着问题,如归类不统一及与本馆归类原则不统一等。查重就是要检查在编目书以前有无馆藏记录,目的是避免同时异号、异数同号的现象发生,以便在著录文献时能保证本馆归类前后的一致性。丛书、多卷书或成套的通俗读物、配套出版的教材及其题解等往往不是一次到齐,各个编目员的观点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处理方法。有时会出现一套丛书既有分散著录又有集中著录;有的单独以分卷题名著录,有的又按总题名著录(二者均为分卷题名有独立意义的多卷书或丛书)。因此,在查重的时候要从ISBN、题名、责任者和丛书名等多个途径进行检索,并遵循本馆的一贯原则进行分类并著录,避免出现同一类书两个分类号的现象。我馆对于查重就规定:凡是复本的,把该种书索取号记录在书名页的左上角,并注名“复”字。不同版本但类目相同,或著者不同的图书,则把已入藏图书的索书号调出添加附加区分号就可。通过查重,就可把陆续进馆的同种书但卷次不同、版本不同、类目不同,或著者不同的图书区别或集中在一起。

四、采编人员更新知识,重在提高自身素质

编目员要树立快速完成角色转换的理念,网络环境下的采编工作更多的是对数字信息的搜集、选择和整序工作,这对编目人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传统的编目员一般是学图书馆学专业的,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网络资源数量庞大,内容广泛,格式也多种多样,目前已有不同制作形式的电子文献出现在网上,编目人员必须熟悉各种电子文献的解读方式,才能获得或判别网络电子文献类似于书名页的资料,作为编目工作的依据。因此,编目人员应补充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方面的知识,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以适应网络资源编目的要求。另外,编目员即将面对的是更多的非线性的、动态的网络信息,所以更应尽快熟悉网络环境,提高信息识别能力和分析能力,树立主动的信息服务意识,积极做好网络信息的“导航员”。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编目人员不再仅仅局限于分类编目、指定索书号等传统角色,随着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方式和需求层次的变化,未来的图书馆专业信息组织者必须同时是信息管理者、规则制定者、数据库质量提高者、书目指导者等。为此,图书馆编目人员除了必须掌握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知识以外,应学好英语,而对大量的英文信息源,更应尽早突破语言关,提高英语运用能力。自我培养是提高编目员的首要途径。编目员必须具有自觉提高业务水平的意识,才能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补充知识,积累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总之,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编目工作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联机编目是图书馆文献编目的一个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对于联机编目的研究工作才刚刚起步。虽然已有一些机构成功地开展了联机编目,成立了联机编目中心,但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今后我国还应充分发挥网络信息资源的作用,联机编目将作为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编目工作的一个发展方向,也是一个有意义的创新点。

[1]甘鹏飞.对新时期高职院校编目工作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5,(3).

[2]董风华.网络环境下编目员的素质建设[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3,(1).

[3]潘秀琴.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编目工作[J]图书馆论坛,2006,(2).

[4]谢亚燕.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联机编目工作的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6).

猜你喜欢

联机编目数据库
多联机安装施工技术探讨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粤剧编目整理之回顾与展望
数据库
高温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式研究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CALIS联机合作编目中的授权影印书规范著录
NAP客户联机VPN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