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在高职电工课中教学改革的几点探索

2010-08-15赵国铭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电路板元器件电工

赵国铭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240

随着社会科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对掌握高、新、实用生产技能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而培养高、新、实用型人才的主要基地首推各类高职院校。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的授课方法应该与时俱进,在继承传统授课方法中严谨、系统性强的基础上加入实用性、趣味性、启发性,并重点培养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动手、善于动手的能力。为此高职电工课已将实验课的比重提高到总课时的50%左右,使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机会。但目前仍有一半的课程是在没有实训条件的教室里进行。如何充分利用好这部分时间,使电工课授课方法和效果更符合现代职业技术的发展需求,笔者根据十几年教学经验,通过“看”“识”“连”“读”“测”“新”等几条主线来谈谈在这一方面的探索。

一、看

看:指看什么样的教科书和什么样教学课件。现在市场上出售的高职电工教科书大多是本科教材的简化本或中职教材的提升本。基本上是以电路基本概念,直流,交流,三相交流,非正弦交流,变压器与电机,电机控制电路等内容为主线,理论性较强,作业计算量太大,插图偏少,特别是与生活、专业有关的实际图和实物图更少,实用电工技术介绍得也不多。这样的书不仅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还会使学生对电工课有畏惧感。为此我根据高职学生的现状及专业特点自编教材。新编教材打破了理论课、实验课、实训课的界限,以电工通用元器件选用及安装,实用及专用电路图读图训练,基本电工测量方法,实用电工技术及设备,初、中级电工应知应会五个模块为主要内容,这五个模块设置充分突出了电工技术中识、连、读、测、修等基本内容。同时书中选配了大量的元件与设备实物图和实际电路图,直观性强,便于自学。而每一模块的作业以读图、识别电路元器件及参数、选用电工测量方法及测量步骤、故障电路处理等实用问题为主,作业中没有出现过多过繁的理论计算,避免了传统作业中侧重计算而忽略解决实际问题的缺陷。同时课程考核采用以证代考的方式,以取得中级电工等级证书为课程及格标准,做到电工课的课程目标与学生职业技能目标相一致。

对于教学课件应以虚拟各种电路的故障及处理方法为基本内容,介绍新技术新设备为主,可采用3D多媒体技术增加直观性和趣味性。要特别注重人机对话的处理,把课件作为课堂与实际应用相联系的载体和窗口,让同学们更多的了解生产实际情况和本行业最新的设备和技术,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了解电工领域的新技术、新动态。

二、识

识:指识别电工主要元器件外形、参数,并能说出该元器件使用条件和安装要求。这是讲授电工课一条主干线,要让学生具有这样的能力:只要学过的元器件不论这个元器件放在任何电路板中都能准确识别出来,说出它的参数、使用条件和安装要求。为此我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大量的电工元器件实物、图片、资料,整理出实物库和资料库,并从废旧电视机中拆下若干机芯电路板(因为彩电机芯电路板比较典型),提供给学生进行元器件识别训练。讲课前将实物库按学习小组的形式给分发给大家,资料库放在课件中,每学一个电工元器件,首先让大家认识这个元器件并从实物库中找出来,按国家标准画出它的图形和符号。具备了识别元器件外型的能力后再让学生学习该元件的参数、特点、作用、使用安装要求,最后总结是从彩电机芯电路板中找出该元件并说出作用,参数。课中讨论可以让学生从课件资料库中找出该元器件的同族元器件以扩大同学的知识面。这样当电工课学完以后,学生们对彩电机芯电路板上的元器件和部件具备了基本全面的认识,这样学生以后再遇到类似电路板时就会觉得很熟悉,也就敢于动手操作,并且很少出事故,同学的动手信心就这样在授课过程中一点一滴的培养起来了。

三、读

读:指读电路图的工作原理并分析该电路主要功能。要想成为一名高技能型的实用人才不会读图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培养学生掌握熟练读图的本领是在电工课的授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别是熟读生活中常遇到的照明、家用电器图及其和所学专业相关的电路图。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完一个电器元件或一个电路原理,我总是要求大家读相应的电路图,在读图的过程中仔细理解学到的知识点,这与以往教学每学完一个电器元件或一个电路原理要求学生在原理图上进行计算有着很大的区别。如:当学完电阻器是发热元件后,可以让学生读电热水器、电饭煲、电暖器的电路图,让学生直观感性的理解电阻发热性能到底能做哪些工作,怎样做的。读图理解元器件作用的同时也让学生熟悉常用的家用电器工作原理,一举两得。需要注意的是所读的图要与学生刚学习的理论知识内容贴近,与学生们生活贴近,与学生所学的专业贴近。

四、连

连:指电路元器件的连接安装技术。一个学生是否掌握了电工技术的重要标准是看他能不能按照元器件所要求的连接关系快速、准确、合理的连接在所要求的位置上。传统的电工教学对连接关系虽叙述较多,但都是集中在原理图上,且都是文字叙述直观性差,而对连接技术更是很少提到,这些是与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不相吻合的地方,是需要改进的。为此我特地请一些有多年电工经验的老师傅,把典型的电工连接安装技术演示一遍拍录下来放在课件当中,还到彩电及手机生产厂拍摄印刷电路板的连接安装生产情况的录像,也把它收集到课件当中制成一个电工操作技术课件。每当学习完一个元件,就把这个元件与电路板的连接安装技术用课件演示。如果是简单的或课堂条件具备的安装操作,就可以让学生们跟着一起动手操作。如果是较复杂的安装操作,就让学生观看教师演示或课件后叙述动作要领,然后放在实验课中再做,同时还要求学生具有把电阻、电感、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简单的集成块等元件从印刷版拆下的能力,坚持这一要求,就可使学生们在学完电工课后具备能安能卸的能力,为他们以后从事电路维修及后继专业学习打下实际操作的基础。

五、测

测:指测量技术。它既是电工中的核心技术,同时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实用电工技术。为了完成这一目标,仅靠在实训课里讲授测量技术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在理论课中培养学生善于测量的良好习惯,要注意指导学生树立以测代算,以测代背的学习方法,并形成把所学的理论和公式应用到测量技术当中去这样的思维。具体的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设法把已学的原理应用到测量当中去。如学到欧姆定律时,就让学生去测彩电机芯电路板电阻上的电流,如果用电流表根本无法测量,可以先用电压表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再根据电阻上的色环读出电阻的阻值,利用欧姆定律算出流过电阻的电流。通过这样的实例说明电工理论只有与测量这样的实际技术相结合才能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习电工技术的着眼点应放在电工测量技术上。在教学中我打破传统的学完理论后做题计算的模式,而改成学完理论后让学生们根据电路的要求去测量出相关数据,用测量代替计算,这样自然就减小了学习电工的难度,而且和实际工作要求更接近,这一变革极受学生们的欢迎;另一方面可用测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一些原理。如在讲基尔霍夫定律时,我并没有先讲定律内容,而是让学生在一个两网孔三支路的电路上(事先已准备好)利用可以测出负值的数字万用表任意找一个节点去测量连接到这个节点的各支路电流,任找一个回路去测量这个回路上各个元件的电压,提示大家把电流值加在一起,把电压值加在一起看结果是什么。再找剩余的节点和回路重复一遍,看看结果是否一样。然后告诉大家这个结论就是基尔霍夫电流与电压定律。教师只解释电压电流为什么出现负值的原因就行了。在遇到其它的电工理论时就会仿照相同的方法用测量推导出来,测量习惯也在这样的重复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起来。

六、新

新:指新技术和新设备及学生们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要把与专业有关的最新电工元器件、最新的电工设备、最新最成熟的电工技术不断地介绍给学生们,把课堂变成新技术、新信息的发布站。课件必须随时补充新内容,教科书也要定期更新。可以把传统教学中的习题课变成新技术发布课,利用学生喜欢使用网络和善于表现的特点,可以让他们通过网络去搜集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电工新技术,老师只给出方向,哪个同学找的技术最新最实用,就请哪个同学做下个习题课的主持人,把课堂交给积极去搜集新技术的同学,就是对创新行为的表扬和肯定。在这样不断搜索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新技术、新设备,也体验到了寻找新事物的乐趣,经过积累,创新意识就可水到渠成。在这种方法的启发下曾有一个学生就提出了可以用电路中导线绕成线圈以取代电感的创新想法。这个想法后来被某个电子生产厂采纳,很快应用到实际生产当中去,为企业节省了生产成本。

在教学中,通过看、识、连、读、测、新等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高职电工课的实用性,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电工课的热情,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意识和创新思维,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学生们既可在电工课中学到想要的知识,又可在电工课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满足自己的探索欲望。只有这样的电工课才是真正的精品课,才能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1]陆国和.电路与电工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8.

[2]孟贵华.电子元器件选用入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张军.电工识图入门[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王兰君.看图学电工技能[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4]李成良.电工[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电路板元器件电工
元器件国产化推进工作实践探索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糊涂的维修工
装备元器件采购质量管理与控制探讨
基于免疫遗传算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在装甲车辆电路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基于DSP+FPGA的元器件焊接垂直度识别方法
废旧手机电路板中不同金属回收的实验研究
96 芯插接电路板控制系统的故障设置装置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