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忠信客家花灯的色彩运用

2010-08-15傅冬花

文教资料 2010年12期
关键词:忠信五色花灯

傅冬花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河源 517000)

1.引言

忠信客家花灯始于明末清初,分布在广东粤北客家地区,连平、东源、和平三县与忠信周边的邻镇,距今有350多年的历史。造型设计新颖,制作精致,款式不一的花灯,集绘画、剪纸、书法、对联、诗词、编织于一体,色彩鲜艳、流光溢彩。有层层掩映、精巧别致的走马灯,蕴含历史典故的状元灯,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宝莲灯等多种类别,可以说是民间工艺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忠信客家花灯现已成为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被列入广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8个项目之一,而赏灯习俗在民众心中扎下深深的根基,受到重点保护。本文旨在通过对忠信客家花灯色彩的分析研究,促进这一传统民间工艺的继承和发扬,有效地保护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弘扬客家文化。

2.红色在忠信客家花灯中的象征意义

忠信客家花灯造型独特,其结构从上到下分为灯盖、灯身、灯裙三部分,从里到外一般有2至4层,规格大的直径有12米,小的也有40厘米。与其它地方花灯小巧玲珑不同的是,忠信客家花灯大而精致,多呈柱形,花灯外层配以剪纸、图案、纸穗、对联等,整个灯饰五彩缤纷,有四角、六角、八角、十二角,灯裙是最特别的,灯裙大而长,多采用大红色,几乎占整个灯身的二分之一,远远望去火红的灯裙随风飘动,分外耀眼,喜庆十足。

红色是中国人的传统用色,中华民族是一个尚红的民族,自古以来就对红色情有独钟,每逢婚庆喜事,都喜欢用红色来装点,大红的喜字、新娘的红盖头、红彤彤的鞭炮等,都用红色来渲染热烈喜庆的气氛。人们生了官,叫走“红运”;发的利叫“红包”;牵线搭桥的人被称为“红娘”;女孩子的服装称作“红装”;幸福知音叫作“红颜知己”;美丽女子称作“红粉佳人”,等等,红色代表着吉祥美好的寓意,被赋予在很多的人和事上,当人们听到这些称呼时,一种兴奋、喜悦的心情便油然而生。

在忠信客家花灯的色彩面积对比上,红色的灯裙和灯联占了主要部分,成为整个花灯的主色调,这是忠信客家花灯的一个明显特点。鲜艳的红色格外抢眼,不仅突出了浓烈喜庆的气氛,而且和挂灯的本意十分吻合。“点灯”谐音“添丁”,凡是上一年生了男孩的人家,都要购买或定做花灯,在除夕祭祖前挂灯,祈求人丁兴旺,新丁平安。随着思想观念的变化,如今生了女儿、建了新房、娶媳妇、以优异成绩升学、勤劳致富、参军入伍、长寿、祈求平安、事业顺利等也都会吊灯,花灯成为幸福美好的代表,与红色的象征寓意相吻合,烘托出热烈兴奋的气氛,其乐融融,催人奋进,令人陶醉。

灯联是忠信客家花灯所特有的,基本上都采用红底黑字书写,通常贴在灯盖上,位于花灯的最外层,长度与整个花灯几乎等长,格外显眼,其内容主要是吉祥如意、添丁发财、家宅平安等之类的祝福话语,一般为六或八条,没有横批,不像对联那样极为讲究对仗。但灯联所使用的色彩和对联一样,其用意都是用红色象征人们渴望美好生活的愿望,可见,红色是忠信客家花灯使用的主要色彩。

3.忠信客家花灯的色彩特征

忠信客家花灯在色彩的选择上多采用对比强烈的高纯度原色进行描绘,如桃红(或葡萄紫)、翠绿(或葱芯绿)、湖蓝(或群青)、中黄、橙、大红等,再配以白色进行装饰。这些色彩鲜艳明亮,饱和度高,给人心境以无比开阔明朗的感觉,非常适合传达人们喜悦的心情。但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很少使用黑色,这是因为,白色属于无彩系列,对人的心理影响不大,和鲜艳的颜色搭配能够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虽然黑色和白色都属于无彩系列,但由于黑色明度最低,是所有色彩中最暗的颜色,和其他色彩搭配容易使整体色调偏暗,而忠信花灯所采用的高纯度的原色,在色彩的明度上属于中等明度,根据色彩配色规律,更适合于白色相搭配,所以在花灯的色彩上较少看到黑色,这一点也是忠信客家花灯的用色特点所决定的。明亮的白色与多种高纯度的原色搭配,可以使花灯的整体色彩明亮鲜艳夺目,更符合人们的视觉审美需要。

此外,由于忠信客家花灯的结构一般从里到外,有二到四层,每层之间可以转动,相互流转,对比强烈的色彩可以增加作品的层次感和空间感,使人们的视觉清晰,同时又得到极大的趣味性满足,增强艺术作品的感染力。

4.忠信客家花灯的色彩搭配规律

4.1 冷暖对比

忠信客家花灯的色彩种类,按对人产生的心理效应可以分为两类,即冷色和暖色,冷色包括翠绿(或葱芯绿)、湖蓝(或群青)等,暖色包括红、黄、橙、等。在同一盏花灯上冷暖色搭配使用,可以互相衬托、互相对比,使每一种色彩发挥它最大的表现力,让人的视觉得到极大的满足。

4.2 补色对比

补色指的是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三对互补的色彩,在忠信客家花灯上都可以找到这三对补色的使用。当人长期注视一种色彩时,需要与它相对的补色进行视觉补偿,才会感觉到视觉和心理上的舒服和平衡,否则会让人视觉疲劳,心情烦躁,躁动不安。尤其在使用这样对比强烈的高纯度色彩时更是如此,所以一般会把一种色彩和它的补色同时运用在一盏花灯上,以求心理的平衡,比如说红色的花朵用绿色的叶子来衬托,紫色的图案用黄色作为底色,这些搭配符合色彩配色规律,既华丽又不失稳重,艳而不俗,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

5.传统民间美术色彩与忠信客家花灯之间的联系

5.1 民间美术色彩源自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积累

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运用最乡土、最自发的艺术语言,完美地体现了民间意识中最美好的愿望,民间美术对色彩的应用,源于人本能的反应。民间美术的制作者都来自于广大劳动者,他们参与生产劳动,与自然亲密接触,积累了丰富的色彩经验,湛蓝的天空、广阔的黄土地、翠绿的农作物、树木、火红的太阳,这些色彩都被直接运用于他们的艺术创作中,装饰作品,表达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描绘和寄托。

5.2 民间美术色彩满足劳动人民的精神需要

民间美术的创造者——广大劳动人民,终年生产劳作,不断重复这种基本的生产程序,较为单调枯燥,因此作为满足其精神需要,反映其精神寄托的美术作品,具有色彩鲜艳、对比强烈、装饰感强的特点。他们提取自然形象色彩并进行夸张、随心所欲的搭配,反映了一种质朴、真挚、热烈的情怀。传统的陕西户县农民画就集中反映了这一点,广袤的黄土高原,气候干旱,土地贫瘠,生活贫困,孕育出歌喉嘹亮、性格直爽、情感炽热的三秦儿女,他们用心灵画画,突出表现主观色彩印象,通过鲜艳明亮的色彩,表达他们对多姿多彩生活的强烈追求和向往。

5.3 忠信客家花灯用色与民间美术色彩密切相关

忠信客家花灯的用色遵循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规律,传统的“五色观”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色彩审美观,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用色习惯。《周礼·考工记》记载:“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西方谓之白,南方谓之赤,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将五色崇拜和五行色彩学原色同方位观念相联系,把青、赤、黄、白、黑五色作为最基本的色彩,认为万物之色缘于五色调和之出。现代色彩学研究认为,中国古代五色中的“青、赤、黄”与我们今天所讲的色彩三原色中的“蓝、红、黄”同类,属于原色,不能由其他的颜色调和而成,是最基本的构成色彩。忠信客家花灯中所使用的大红、翠绿、湖蓝、中黄、白等色彩,包含三原色,与“五色”相同或相近,可见这一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和传统民间美术在用色方面,有极为相似或共同的地方。

6.结语

客家先民从中原迁徙而来,保留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并结合当地的地域特色,和客家这一特殊群体的精神内涵,孕育出了忠信客家花灯这一独特民间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人文价值和极高的欣赏价值。在新的历史时期,拯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背景下,我们应当追本溯源,挖掘忠信客家花灯的民族内涵,创新形式,保证其旺盛的生命力,继承和弘扬这一优秀客家民间艺术。

[1]余雯蔚,周武忠.五色观与中国传统用色现象[J].艺术百家,2007,(5).

[2]西席.赏忠信花灯 品客家风情[EB/OL].http://bbs1.paipai.com,2007-07-01.

[3]晨琏年.色彩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忠信五色花灯
看花灯
五色为功——孙博文的艺术探索与价值
挂花灯
做花灯
闹花灯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旁观者之眼:外媒视角下的吴忠信主持十四世达赖坐床
五色人小组
联墨双馨
十室之内,必有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