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对教育改革工作的思考

2010-08-15郭利平

文教资料 2010年9期
关键词:新课程艺术活动

郭利平

(渭南市高新区高新中学,陕西 渭南 714000)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改革力度愈来愈大,尤其是新课程的实施,课程资源的广泛开发和利用,伴随高考内容和制度的重大变革,在教师、学生乃至家长的教育学习观念上引起了很大的冲击。其实,新课改的许多教育理念,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甚至家长来说,并不陌生,传统的教育工作在绩效上主要追求的是“传授知识”的多少,而新课改理念全方位追求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开发智力”的最高限度。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广大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值及教育投资都在快速增长,而且家长的投资已远远不限于金钱,还有大量的时间、心思和精力,甚至有许多家长已直接介入到专业的教育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孩子的教育活动中,遵循基本的教育原则,引导、帮助、监督、教育孩子,在实践中已先于教育改革而践行着新课程的诸多教育理念,从而使近年来高考中不断涌现出智力得到高度开发的小龄“天才”考生。对此现状,我们必须思考一个问题:这种全方位开发儿童智商的工作为什么不能在学校教育中大范围地实施?纵观每个小天才的成长教育史,很明显,依靠传统的“齐步走”大集体教育方式是无法实现的,大集体教育是为全体学生服务的,无法照顾到个体差异,只能根据大部分孩子的接受能力来确定进度。尤其近年来教育资源的调整,入学政策的变化,使一些教学质量相对较好的学校(例如我市的北塘小学、瑞泉中学等)出现严重师生比例失调,不得不采取“大班”,甚至“超大班”教学,每班60—80甚至100多名学生同步学习,教师根本无法实现最基本的因材施教,更谈不上对孩子智力的全面开发。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改变大集体“齐步走”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分层,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以下我谈谈对于新课改实施的认识和观点。

一、教学管理必须采用小班教学规模

新课程课堂教学以活动为主体,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在参与中生成知识,领悟知识,而传统的大班教学受人数和教学时间的限制,只能蜻蜓点水式让个别学生发表代表性意见,无法照顾到每个人,也无法真正发挥探讨中思想碰撞的作用,淹没了学生很多的思想火花,也错失掉了课堂上很多良好的教育时机。要完全实现新课程的宗旨和理念,必须采用小班教学,在时间上充分保证课堂活动顺利完整的实施,保证活动的普及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充分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也充分挖掘出课堂本身的无限含量。

另外,小班教学应由班主任全权负责,掌握各科教师的作业任务,尽量在自习课期间指导学生完成当天的作业并逐个指导使之巩固新知识,放学后不留课堂学习内容的作业。而要求学生放学回家后的时间根据自身的年龄选择参加不同的活动,例如和同龄孩子玩耍、参加业余爱好活动、干家务、参加适合学生的社会活动、看课外书等。采取此种方式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减负”,减的是课内学习内容的负担,另一方面更是为了“加负”,加的是涉猎课外广泛知识的负担,这里的知识不仅包括书本知识,而且包括生活知识、人际交往知识等。我们要培养的人才,绝不是应试教育要求的单一的高分生,而是要为孩子积淀深厚的涉猎知识的习惯和能力,开发智商、发展情商、激发上进心、培养自尊心,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智力基础、身体基础和心理基础,以求达到在以后的学习中收到厚积薄发的效果。在班级管理中,不排名次,张扬每个孩子的个性,因材施教,并教会孩子欣赏同伴,分享同伴的成功和快乐,使每个孩子的潜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二、学段任务要分明

1.小学阶段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为主,加强艺术教育科目的教学,以此实现开发智力的目标。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教育家的推崇引导下,近年来艺术教育很受家长的青睐,大部分家长也意识到艺术活动对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课外时间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培训班,许多孩子的周末甚至包括晚饭后的休息时间被排得满满的。从眼前看,这种努力的确有一定的成效,使孩子掌握了某种技艺,比其他孩子显得更优秀。但从孩子长远的总体发展来看,弊大于利。为什么这样说呢?中外著名的教育家都认为:玩耍对孩子智力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尤其和同龄人的游戏活动,不但开发孩子的智商和情商,还是训练孩子人际交往能力,促使其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牺牲孩子的娱乐时间参加各种培训班,在精神上对孩子是一种摧残,还会加速孩子的厌学情绪。如此家长花钱受累、孩子发展受阻的事情真是得不偿失。笔者并非反对接受艺术教育,恰恰相反,我很推崇艺术教育,艺术可以开发人的右脑,对孩子智力的发展很有好处。我们也在生活中看到,许多大科学家、高素质的成功人士都很有艺术修养。我也承认社会上大部分的艺术培训班教学水平很不错,教师责任心强,方法灵活,而且很有耐心和爱心,比现行学校的艺术教育课要好得多。既然如此,为什么这么好的教育服务不能被搬到学校教育中来呢?为什么不能放到孩子正常的学习时间中来?如果能把这些教育放到学校的艺术课堂中进行,不让孩子付出牺牲娱乐时间的代价,那么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真正实现让孩子享受艺术、发展智力的目标。所以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加强艺术教育,保证艺术课的高质量。总之,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养成习惯的重要阶段,孩子接受力非常强,我们必须以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吸引孩子,培养孩子爱学习、享受学习的习惯,同时培养孩子做事情的良好态度和生活习惯。

2.初中阶段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传授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其自我管理生活和学习的能力。

与小学阶段不同,本阶段孩子独立的自我快速成长起来,在小学多年认识学习的基础上,其创造力开始喷发,所以此阶段在掌握基本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引导孩子大量获取课外知识,开拓视野,接触社会,逐步树立自己远大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发展规划,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人生。

3.高中阶段进入自动化学习阶段,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复习总结和规划能力,必须保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坚决杜绝题海战术。我们要以培养推理和严谨的思维能力为主,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归类学习,避免过多的重复训练,消除学习的疲惫心理。

三、要大刀阔斧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强力推进探究学习模式的实施

新课程的实施,面对全新的教材教具,教育工作者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彻底打破“满堂灌”的既成教学模式,在每节课的时间安排上,要以组织课堂活动为主,大量的时间给予学生,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生成知识,领悟教学内容的精神实质和思想。要注意的是,把大块的时间留给学生,但并非教师不讲解,而是分清主次,合理运用时间。例如,在讲解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的第四课第一节“传统文化的继承”时,可以针对“传统文化是财富还是包袱”进行一个小型的辩论赛,通过辩论使学生能充分理解面对传统文化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这样一来,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体会、分析和理解知识。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总结和引导在组织课堂活动中也格外重要,是整节课活动的指挥棒,中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经验的限制,思考的深度和讨论的水平都很有限,其活动形式极易流于形式,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课堂活动中教师不但要做好组织工作,更重要的是做好引导和总结工作。教师的引导和总结在学生探讨生成和领悟知识的过程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和重组

新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教师对教学内容选择的自主性,给予丰富的教学资料,而且设计了很多适合不同地区的教学活动形式,但采用以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由于受每节课时间的限制,课堂容量是很有限的,因此,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都要根据本地区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选择和重组,以“精要”内容为主体组织活动,将相关知识融汇在探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由学生总结出来。

新课程要培养的人才,绝不是牺牲娱乐时间,加班加点而塑造出的身心疲惫的人才,而是要培养轻松快乐、视野开阔、能够享受学习生活、健康成长起来的人才。新课程的全面落实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育工作不是能立竿见影的工作,需要我们全身心的付出和投入,即使如此,在初级阶段也是看不到成效,甚至会出现混乱和挫折,但只要坚持下去,我们在最后一定会看到意想不到的成效,因为教育积淀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发生质的变化,带来无穷的后力,如化学反应般带给我们惊喜。

猜你喜欢

新课程艺术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纸的艺术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