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析温州方言“客”族词——从古汉语角度证明“客”后缀存在可能

2010-08-15吴琅琅

文教资料 2010年7期
关键词:词缀义项温州

吴琅琅

(浙江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新新语言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不少新语族的出现更是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中就包括“客”族词。在2006—2009年,国家语委公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的新词表中都出现了“客”一词。

“客”族词被认为是网络时代到来后,逐渐产生的新词族。多数学者认为“客”族词是从外来词“Hacker”音译为“黑客”,继而在此基础上仿造出大量的新词后正式产生的。[1]其中不乏学者认为“客”字正行进在成为类词缀或已是类词缀的过程中。

然而,当我探究自己母语温州方言时,却惊异地发现“客”族词在方言中就有很多,且是由来已久,不足为奇。如“男子客”(男人)、“滑头客”(滑头的人)、“三轮车客”(三轮车夫)等等。

温州地处浙江南部,古时地形复杂,交通闭塞,与外界交流较少,因而温州方言得以较好地保留了古汉语的特色,成为南部吴语的代表,更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温籍著名语言学家郑张尚芳,就认为瓯语蕴藏着许多古音成分和古瓯越语言的底层成分。游汝杰先生更曾归纳总结过温州方言的语法特点,并得出温州方言有不少词缀,其中“客”就是一个典型的词缀。[2]

故此,我以游汝杰先生所写语料为据,并结合自己调查研究温州方言的结果,共搜集得到31个以“客”字为词尾的词,整理如下:

人客(客人),长远客(好久不见的稀客),打生客(陌生人),熟客(熟人),过路客(过路人),畚扫客(清洁工),糖儿客(挑担卖糖的人),卖柴客(卖柴的人),眙山客(看护山林、墓地的人),担水客(给人挑水的人),割稻客(割稻的临时工),倒尿客(清肥工人),卖小客(挑担小商贩),掇壅客(掏粪,倒马桶的清洁工),兑糖客(以麦芽糖兑换旧物的小商贩),捉烂客(拾垃圾拣破烂的人),插稻客(临时为人插秧的雇工),三轮车客(骑三轮车载客的人),滑头客(滑头的人),犷客(蛮不讲理的人),滥竽客(办事马虎、不负责任的人),撑客(讲究时髦、体面的人),难过客(性情乖张的人),烂抡客(流里流气的人),打赌客(嗜好赌赂的人),跳舞客(经常出去跳舞的人,多含贬义),麻将客(经常搓麻将的人,多含贬义),吃客(美食家,爱吃的人),老嬣客(妇女),男子客(男子),虾儿客(妓女)

不难发现,除了“人客”,“长远客”还含有“客人”的意思外,其他词语已经和“客人”之意完全没有关系,唯一剩下的就是“客”所具有的“人”的意思,表明这些词语具有人的属性。同时“客”的位置相对固定,都处在词尾,起一定的语法作用,限制这些词语的词性为名词。这些都说明“客”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定位的不成词语素。另外,“客”的构词能力也很强。以上都是直接从温州方言的“客”族词语料中直接论证而得。

游汝杰先生曾称,古汉语中的“客”在温州方言中才得以发展为词缀,但他只是一笔带过,没有给予更多的笔墨。汉语词缀多是由实词虚化而来,即需要一个语法化的过程,有一个“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3]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有一个中间过程,即类词缀的存在。我借此契机,查找相关文献资料,作此小文。下文所引用文本材料均进行过纸质本校对,尽可能做到完备。

北大语料库(CCL)查找得到含“客”句子共计48794条,并采用穷举方法,逐条分析,取出以“客”作词尾的词若干。之后,以汉典网提供的词语意思为据,筛选,确定,最后整理出195个词语。并以李华在《现代汉语表人名词后缀,类后缀考察》[4]中的分类方法为模板,加以运用拓展,将这些词语按其名词意义上的差别分类如下(由于有部分词语是多义词,故以括号中数字表示其所采用的义项):

第一组:

不速之客,宾客(1)(3),嘉客,人客(1)(2)(4),过客,右客,远客,食客(2),俗客(1),行客,贵客(1),酒客(2),来客,坐客,座客,下客,上客(1),主客(6),官客,逸客,知客(2),生客,熟客,常客,外客,尊客,稀客,方客(1),子客,堂客(1)(2),亲客,恶客,重客,热客,女客,雅客,马客,故客,结客,宴客,宿客,阔客,贺客,痴客,园客(2),说客,嫖客,恩客;大客,小客(1)(2),使客,国客;看客,乘客,顾客,观客,房客,搭客,渡客,邑客

第二组:

书客,海客,盐客,布客,水客,茶客,蕃客,老客,商客,贾客,估客,贩客,暴客,朔客(1),说话客,豪客,朝客,青琐客,渊客,樵客,木客,猎客;园客(3),野客,仙客,山客,羽客,知客(1),丹客,术客,禅客,俗客(2),方外客,桂客,真客,云客,幽客,剡客,烟客,道客,逋客,方客(2),儒客,政客,赵客,侠客,剑客(1);墨客,词客,诗客,赋客,骚客,郢客,文客,吊客,香客,滞客,逐客(3),迁客,游客(1)(3),流客,秦客,楚客(2),燕客,胡客,久客,越客,旅客,寄客,番客,归客,孤客,蜀客,乡客,浮客(1),倦客,征客,羁客,南客,寓客,边客,戍客,愁客,江客,病客,贫客,侨客,沧浪客,江湖客

第三组:

私客,宾客(4)(5),游客(2),食客(1),朔客(2),门客,家客,上客(2)(3),幕客,馆客,清客(1),车客(1),索客,贱客,奴客,僮客,掮客;佃客,人客(3),小客(3),庸客,浮客(2),庄客,复客,屯田客,田客,地客,作客,牛客;佣客,刺客,剑客(2),镖客/标客

第四组:

戏客,狎客,赌客,琴客,钓客,车客(2),贵客(2),狡客,酒客(1),闲客,谈客,娇客,白客,寒客,狂客,瘦客,饮客,醉客,恶客(2),堂客(3)(4)(5)(6),“客”在《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为:“寄也,从宀,各声。苦格切。”段注:“字从各,异词也。故自此托彼曰客。引申之曰宾客。”即说明“客”字最初指的是“宾客,客人”,与“主”相对。

第一组词语完全保留了“客”字的本义,表示“从外而来并接受主人招待的人”。如“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使客”指使者,即出使别国的“客人”。“顾客”则可理解为“到商店等场所接受服务人员(店主人)招待的人”。此处“客”语义实在且明显,是一个成词语素,可以构成“客店”“客船”等词语。

第二组词语中“客”强调“从外而来,在外”这个概念,但不再强化“客人”这一身份含义。如“估客”即“行商”,在外做生意的商人。“流客”指“旅居他乡的人”。“朔客”(1)指“北方边地的将领”,即在外的将领。“樵客”指“出门采薪的人”。这里的“客”虽少了一些“客人”之意,但“在外”的含义却很突出。

第三组词语对“客”的含义进行了一定的引申,表示在接受主人招待的同时还要服务于主人,依附于“主人”生活。如“私客”指的是私人的门客。门客,即指那些寄食于贵族门下并为之服务的人。又如“佃客”指在世家豪强荫庇下的一种依附农民,又指要依靠租种土地过活的佃户。再如“奴客”即指奴仆,依附于主人并为主人服务的意思,无须赘述。这里的“客”字领域有所偏向,不再拘于来家中做“客”,接受“主人”的招待,而是强调了与“主”之间的关系,更偏重于为“主人”服务的含义。

第四组词语几乎完全没有了“客人”之意,且无需依附“主人”,而是表示一类人的特征、性质等。这类词语的语义主要由前一个语素担当,后一个语素“客”字几乎没有表义,仅表示这类词的一种属性,说明这是一类表人的词语。如“醉客”不应解释为“喝醉酒的客人”,而应解释为和喝醉酒的人或者好饮酒的人。如《后汉书·吴祐传》中记载:“又安丘男子毋丘长与母俱行市,道遇醉客辱其母,长杀之而亡。”根据上下文,我们可以知道“醉客”的意思就是指喝醉酒的人,而不是来做客的人中喝醉酒的那个宾客。与“客”本意无关。又如“邑客”,初看,也许会以为当解为“从邑(某称)来的客人”,与“国客”相似。但实际上则不然。邑客指的是“居住在城镇里的人。如《易林·井之随》中所提:“蜺见不祥,祸起我乡。行人畏惧,邑客逃藏。”即是这个意思。又如“贵客”(2)表示贵官,贵人。“瘦客”表示清瘦衰弱之人,“狂客”指放荡不羁的人。而归入此处的“堂客”则有四个义项,有时表示妇女,有时特指已婚妇女,有时又特指妻子,但有时甚至特指娼妓。这四个义项均与“客”本意没有多少关系,识上下文来确定其所要指的某类女性。第四组的词语只留下了“客”中表人的微弱义项,并起语法作用,限定词性为名词。

由此观之,“客”的含义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我通过对词语语料进行研究,发现“宾客,客人”义项使用时间最久,从先秦到明清多有使用,如《易·需》中:“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同时,在“宾客”义项大范围使用时,“客”字的含义也开始泛化,用词的范围开始广泛,不再局限于家中宾客范围,扩展到在外的所有旅人、游子,同时也包括了使者甚至侵略者。另外,“客”在保持其本义的同时,还分化出了其他的义项,如“水客”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试水客,艤轻舟,娉江婓,与神游”(《文选·蜀都赋》)。又如在唐代产生了“瘦客”,该词始见于白居易的诗《酬思黯相君感秋见赠》:“夜长祗合愁人觉,秋令先应瘦客知。”这时的“客”字几乎丧失了“客人”的本义,仅表示从事某种活动的人,甚至还虚化为表示某一类人,类似于一个定位的不成词语素。此外,我还发现如“奴客”、“僮客”等,其解为奴仆,同时,“奴”、“僮”也可解为“奴仆”之意。那么,“客”字的存在是否可以认为只是一种音节上的补充,而不表意呢?

学界通常称拥有“语义虚化,但是没有完全虚化,同时位置固定,独立成词性弱,构词能力强”等特点的词为类词缀,据上文分析,古汉语中“客”字符合这些特征,故我以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客”字曾成为过类词缀,那么,温州方言中出现“客”字后缀是谓可能,且很可能就是由古汉语“客”类词缀发展而来。

[1]何一怡.小析“x客”类词语[J].科教文汇,2008,(04).

[2]游汝杰.温州方言的语法特点及其历史渊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S1).

[3]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04).

[4]李华.现代汉语表人名词后缀,类后缀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

[5]陈霞.流行“客”语素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

[6]曹保平.汉语类词缀研究述评[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01).

[7]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上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刘坚,曹广顺,吴福祥.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J].中国语文,1995,(03).

[9]沈克成,沈迦.温州话[M].宁波出版社,2004.

[10]王力.汉语语法史[M].商务印书馆,1989.4.

[11]王玲芳.现代汉语新兴类词缀(语缀)研究[D].广西大学,2001.

[12]王素珍.汉语词缀和类词缀的语法化过程[J].语文学刊,2006,(05).

[13]吴亮.试论汉语词缀的形成和途径——语法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

[14]张淑红.新客族词中“客”是类词缀简论[J].黑龙江史志,2008,(13).

[15]张谊生,许歆媛.浅析“X客”词族——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新探[J].语言文字应用,2008,(04).

[16]朱亚军,田宇.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及其分类研究[J].学术交流,2000,(02).

猜你喜欢

词缀义项温州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从网络语“X精”看“精”的类词缀化
难忘九二温州行
释西夏语词缀wji2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试析否定词缀在汉维语中的不同表现
类词缀与词缀的共性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