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篇信息性与语篇解读

2010-08-15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信息性降级图式

潘 超

(潍坊教育学院外语系,山东青州 262500)

语篇信息性与语篇解读

潘 超

(潍坊教育学院外语系,山东青州 262500)

信息性是语篇的构成标准之一。语篇信息度按照一般可能性区域分为三个等级。读者在语篇解读时需要激活头脑中的信息图式来填补信息空缺,从而确保解读的连续性。基于语篇信息性及信息性与图式的密切关系,笔者就宏观语篇解读提出了降级阅读、明确阅读目的、识别语篇要点、构建语篇整体结构、积极阅读五项语篇解读策略。

信息性;图式;语篇解读策略

引言

信息性(informativity)是de Beaugrande和Dressler(1981)所提出的语篇构成标准之一。它指的是对于接受者而言,语篇信息超越或低于期望值的程度,即语篇事件在多大程度上是预料之中的还是预料之外的、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是确定的还是不确定的。语篇生产者往往要考虑接受者在语篇可接受性方面的态度和情况,生产出要求接受者付出相应努力才能理解的语篇。因而语篇的信息性与语篇解读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1 信息性的等级

语篇生产中每一选择项的信息价值即信息性程度不可能是精确的量,因而de Beaugrande和Dressler(ibid)提出了“一般可能性区域”的概念,即以大约的区域来估量信息性程度的高低。他们将信息性程度分为三个等级,每一等级的区域都比较宽,语言使用者在实际交际中是可以把握和区别的。我们将一组相互间界限比较模糊的选择项,按照其在语篇生产中的常用程度,由上而下、从常用到不常用纵向排列成一个区域。语篇生产者生产语篇时所选择的项若处于该区域的上位(upper degree),即选择在感觉上显然属于最可能被选择的项,其信息性程度即为一级;被选择项若处于该区域的下位(lower degree),即选择了在感觉上属于一般不优先选择的项,其信息性程度即为二级;若被选择项完全不在该区域之内,即被选择项根本不在候选项之内,其信息性程度即为三级。

一级信息度语篇的信息价值很小,它与整个系统或环境结合严密,语篇接受者很少予以特别注意。如介词这样的功能词主要表示关系而非内容,即使在一个语篇中反复出现也很少引起注意。举例来讲,“在桌子上”一般用介词“on”表达,这是一种无标记的惯用法,介词本身新信息量很低。

一级信息使语篇处理的负担降到最低程度,很容易解读,但往往缺少文学性和趣味性,因而人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到高一级的选择。所以,在语篇生产中,至少要有一些二级选择。

三级信息度语篇也不常用,因为它需要很强的处理能力,但它往往引人注意或者十分有趣。解读这类语篇,接受者必须进行“理据寻索”(motivation search),以发现这种选择意义何在以及这种选择如何实现作为交际基础的交际连续性。中断(discontinuity)和差异(discrepancy)是一般的三级信息的形式。前者指语篇结构中似乎缺少一些保证语篇顺利解读的材料,后者指语篇模式与接受者头脑中存储的知识模式不符。

语篇生产者为了增强语篇的可读性可将语篇信息进行升级(upgrading),即将一级信息改变为二级或三级信息;语篇接受者为了理解语篇而进行“理据寻索”时,可将语篇信息降级(downgrading),使三级信息或二级信息改变为二级或一级信息。同时,不适当的降级会降低语篇的趣味性和深度,不适当的升级会造成知识空缺,影响对语篇的正确解读。

任何语篇都或多或少具有信息性,因为不论形式和内容具有多么高的可预测性,语篇总有一些不可能完全预测的变异。这些变异往往具有强烈的文体和语用意义,是语篇解读的重点。让我们分析一下这几个句子:

1)War is war!

2)The sea is water

表面上看,1)属于一级信息度语篇,内容为同义反复(tautology),没有新信息,很容易对其解读。然而这却是一个文学性、趣味性很强的句子,对其进行“理据寻索”会发现这种反复比其他的形容词更能体现战争的残酷性,这是信息度的升级。2)出现在一篇文章的开头。如果将其视为一个小的篇章,信息性就太低了,属于一级信息,无法吸引读者。但是如果读者继续读下去,会发现2)中对显而易见的事实的陈述是为了引出信息性更高的事件:

3)The sea is water only in the sense that water is the dominant substance present.

例3)在2)后面补上的内容对常识的纠正比起“海洋是水”的可预见性低的多,因而语篇的整体信息性就被提高了。

4)The sea is not water

例4)显然违反了人们关于海洋中物质构成的背景知识,是一种差异,是三级信息度的表现形式,颇为令人费解。但如果说:

5)The sea is not water.It is actually a solution of gases and salts.

这时,读者在4)中遇到的三级信息度语篇通过降级很容易融入新的篇章。例2)和4)作者在篇章开头分别运用一级信息和三级信息创造了一种不稳定的信息状态,使读者感到不安,而接下来分别用升级和降级方式恢复了语篇信息的稳定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有效地利用信息度的升降级手段是好的语篇生产者保持语篇信息稳定性的重要方式。

2 信息性与图式

语篇解读者在语篇解读时需要激活头脑中的信息图式(schema)来填补信息空缺,从而确保解读的连续性。图式是语义记忆里的一个结构,该结构明确显示某一组信息通常情况下的组织安排或人们所预料的组织安排(Carroll,1999)。它指的是心理对典型情景的心理呈现形式,在语篇处理中被用来预测某一特定情景的内容,通俗的讲,指读者在理解语篇时背景知识所起的作用。比如,有洗衣经验的人大脑中会有一个洗衣图式,该图式展示了一个一般情况下的洗衣程序,对洗衣需要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有一个总体的规定。图式能够降低语篇的信息度等级从而有助于语篇的解读,因为恰当的图式能够将语篇信息组织成一个整体,并有助于细节的重建,能够帮助人们归纳某些重要的细节而略去另一些细节。根据图式理论可知,新的知识必须与现有的知识框架结构联系起来进行认识,具有一定语言能力的读者在语篇解读时需激活框架结构中的知识来帮助解码。

图式一般包括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内容图式即一般意义上的世界知识如自然现象,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和行为的典型序列等。上例洗衣图式即为内容图式。结构图式,即一般意义上的体裁(genre)。它是一种具有自身特征结构的语篇,如演讲、布道、故事、新闻报道、就职演说等。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信息组织方式。比如,新闻报道作为一种体裁,常将信息组织成倒金字塔的形式:先用标题说出最重要信息,第一段对标题拓展,是全篇的概要,后面各段给出越来越多的细节;故事作为一种叙事性结构,一般以人物介绍或背景描述开始,然后赋予主要人物某种目标,并给其设置一些障碍,最后以克服障碍解决问题结束;说明文的组织形式虽然比较多样化,可预测性较低,研究者(Whitney,1998)还是总结了大量说明文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组合、因果、反应、比较、描写等。

3 对语篇解读的启示

建构主义者(constructivists)认为,语篇解读的过程就是一个已知信息(背景知识图式)和新信息(语篇内容)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自上而下(top-down)和自下而上(bottom-up)两个过程。前者强调运用宏观层次线索对语篇进行解码;后者指从最小的语篇成分如单词短语等入手一步步对语篇进行解码。实际的语篇解读过程和语篇阅读教学往往是局部解码与整体解码之间的妥协和结合。很多研究者提出理想的语篇解读和语篇教学应当是既鼓励解读者参与篇章结构认识又不忽视词汇语法手段在语篇中的作用。然而,调查表明,在实际语篇解读,特别是英语语篇的阅读教学中,过于重视语法结构和词汇,忽视宏观语篇教学的现象比较普遍。原因在于词汇语法比较具体便于把握,而语篇的宏观教学却往往因为没有明确具体的操作方法和规程而沦为一种空洞的口号和泛泛之论。

其实对中国的外语语篇(以英语为例)学习者而言,丰富背景知识尤为重要。第一,英语在中国是一种外语,学习者对背景知识的掌握需要有意识的学习,这和母语学习有所不同。第二,对本族语者而言,因为有背景知识在,语言知识不高时可由背景知识弥补。而对于外语学习者,语言水平不论高低都难以弥补背景知识。

基于语篇信息性及信息性与图式的密切关系,笔者拟就宏观语篇解读提出以下几项解读策略。

策略一:降级阅读。

信息度较低的语篇一般不会给解读者造成太大的困难,但当解读信息度较高的语篇时,解读者往往会因为解码困难而丧失读下去的信心。这时根据本人背景图式中的世界知识和语篇知识进行降级阅读就尤为必要。从宏观到微观自上而下地解读语篇,只要抓住了宏观结构,即使文中出现了较多陌生语词也不会过于影响阅读兴趣。如果一味一词一词地自下而上地抠细节而忽略语篇的整体结构,就会因为内容的繁复而丧失阅读兴趣和信心。如Robert Burns的诗句:

As fair art thou,my bonnie lass,

So deep in luve am I;

And I will luve thee still,my Dear,

Till a’the seas gang dry.

不熟悉古英语,不具备语篇层次阅读本领的初学者很难弄懂这几句诗中一些单词像“art”,“luve”,“gang”的准确意思,这时连一般的词典也爱莫能助。自下而上的解读几乎成为不可能。这些词合在一起传达的是三级信息。如果掌握了降级阅读的方法,从诗歌的主题出发,结合诗歌韵律,这几个词就会被降级,很容易猜测出这几个词实际代表的是现代英语的“are”,“love”,“gone”,全诗的意思也就清楚了。

策略二:明确阅读目的。

不同阅读目的的语篇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Lunzer& Gardner(1979)曾提出过接收性阅读(receptivereading),反思性阅读(reflective reading),扫读(skim reading),跳读(scanning)等几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并强调后两种阅读需要语篇解读者具备相当的背景知识,否则解读难以进行。Mannes&K intsch (1987)研究了阅读策略与阅读目的之间的关系。他们让受试在阅读之前先学习一个有关背景知识的提纲。对于第一组受试,提纲与后面的测试内容组织结构相一致,第二组受试不一致。结果表明,第一组在语篇信息记忆上表现出优势,第二组在要求更高的推理证实任务中表现出优势。这表明阅读的具体目的和阅读策略有一定关系。

策略三:识别语篇要点。

Meyer,Brandt&Bluth(1980)的研究表明,如果清楚地点出语篇的要点,语篇理解能力不高,语言水平有限的受试在即时回述所读语篇时其表现会有明显改善。这告诉我们,识别语篇要点是语篇理解的重点。要更好地识别语篇要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语言学习者应学会识别语篇要点的标志,特别是语言上的标志。第二,在没有明显标志的情况下,要学会区别语篇的要点和细节。这一点对于介绍性说明性语篇尤为重要。

策略四:构建语篇整体结构。

在构建语篇整体结构的过程中,背景知识图式起着关键性作用。常见的语篇结构本身就是一种背景图式,但语篇解读不仅是一个往背景图式里填充具体内容的过程,而是一个语篇新信息与背景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新信息不但可以激活相应的图式,而且可以充实和修正这一图式,最后得到语篇的整体结构。

写摘要是构建语篇整体结构的好方法,它既可以让我们明确文章的重要命题,又有助于从一些具体命题中提取具有更强概括力的命题和主题。

策略五:积极阅读。

这是提高语篇解读水平的重要策略,它包括一系列认知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读者应利用已读部分尽早激活相关背景图式,并利用背景图式的指导和组织作用把新信息与个人已知信息进行整合;第二,读者应对语篇的要点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以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第三,练习写阅读摘要和提纲,尽快建立命题网路或语篇情景模型;第四,学习设计阅读理解试题,对某一命题设置选项,并确定答案。

结语

信息性是篇章语言学和语篇分析的重要概念,对语篇信息的有效把握是语篇解读的基本目标。本文通过对语篇信息度等级以及信息性与图式关系的分析,提出了相关的语篇解读策略。当然,语言基础,背景知识,解读策略等都需要在实际语篇阅读练习中得到整合。没有大量的练习,这一切只能是大脑中的具体知识而不能转化为现实的语言技能。因此,语篇解读能力的提高需要在参照相关解读策略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阅读练习来实现。

[1]Carroll,D.W.Psychology of Language[M].Thomson Learning Asia,1999.

[2]de Beaugrande,R.,&W.Dressler.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M].London:Longman,1981.

[3]Lunzer,E.&Gardner.The Effective Use of Reading[M].London:Heinemann,1979.

[4]Mannes,S.M.&W.K intsch.Knowledge organization and text organization[J].Cognition and Instruction,1987,(4).

[5]Meyer,B.J.F.,D.M.Brandt&G.J.Bluth.Use of top-level structure in text:Keyfor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ninth-grade students[J].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1980,(16).

[6]Whitney,P.the Psychology of Language[M].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98.

(责任编辑:孙常丽)

Discourse Informativity and Discourse Comprehension

Pan Chao
(Weifang College of Education,Qingzhou Shandong 262500)

Imformativity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criteria to judge a discourse,and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degrees based on the general possible scale.T o ensure continuity,one needs to activate the mental schema to fill up the vacant information during discourse comprehension.In accordance with the theory of discourse informativity and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tivity and schema,five discourse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are proposed:downgraded reading, clarifying reading purpose,identifying major points,constructing discourse structure and active reading.

informativity;schema;discourse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2009-12-02

潘超(1980-),男(汉族),山东青州人,潍坊教育学院外语系教师,硕士研究生.

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080(2010)01-0086-03

猜你喜欢

信息性降级图式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评《好人难寻》屠珍译本中的得与失
吹牛皮
“赏石”会被消费降级吗?
消费降级了吗?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Panda Priorities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报纸新闻与广播新闻信息密度的对比分析
审美心理图式与文学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