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牙体解剖学教学探索

2010-08-15韦振飞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15期
关键词:解剖学牙体石膏

韦振飞

(南宁市卫生学校,广西 南宁 530409)

牙体解剖学教学探索

韦振飞

(南宁市卫生学校,广西 南宁 530409)

牙体解剖学;牙体雕刻;教学方法

牙体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了解牙体形态、掌握牙体雕刻技术,是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学生的基本功[1]。但本课程内容抽象,精细雕刻技巧难以把握,给教学增加了不少难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总结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经验,收到了显著成效。

1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1.1 制作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

结合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课件力求图文并茂,且形象、直观,并配合动画,从平面到立体展现牙体的解剖形态结构特点,给学生以较强的视觉刺激,激发其学习兴趣。

1.2 根据教学需要,收集牙体标本

观察标本是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的最好方法。从临床收集各类牙体标本,最好使每名学生有一副离体牙标本。这些教学标本能让学生对牙体的形态一目了然,从而更好地掌握牙体的表面标志。

1.3 分步骤制作牙体雕刻模型,使学生掌握牙体雕刻过程

传授牙体雕刻的基本技术。在牙体雕刻示教后,很多学生不知如何下手进行雕刻。为此,我校口腔教研室根据各类牙体详细的雕刻步骤,制作出每一步骤相应的3∶1及1∶1模型,以供学生训练时参考,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很受学生欢迎。

2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即在教学中以行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通过行动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可将讲授与模型、实物展示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讲解磨牙类时,先展示放大20倍的牙体模型,引导学生讨论其总特点,再分别讲解并展示该牙体各面的多媒体图片,并让学生在放大3倍石膏牙体上按教师所讲标记其解剖特点,最后总结该类离体牙的解剖特点。这样学生可以观察从放大20倍牙体模型到3倍石膏牙体模型再到真实离体牙,能直观地认识该牙体的解剖特点。另外,每节课前10分钟,请学生在放大20倍牙体模型上讲解牙体解剖特点,不但可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而且可锻炼其口才与胆量。这种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 强化牙体雕刻技能训练

通过强化牙体雕刻技能训练,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达到以实践技能操作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记忆的目的。

3.1 适当增加实训学时

实践教学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实用型人才至关重要。牙体解剖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应以学生为本,以能力为核心,强化牙体雕刻技能训练。因此,可根据教学计划,适当增加实训学时。我校牙体雕刻技能训练为160学时,理论∶实训=1∶3,有效地保证了学生的训练时间。

3.2 调整实训时间及内容

以往牙体解剖学实践教学中,多是在讲授完某类牙体的理论知识后,直接雕刻3倍大石膏牙体及滴蜡塑型,在第一学期完成。学生学习压力大,难以掌握精确的雕刻技术。为此,我们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合理安排实训课内容,第一学期雕刻3倍大石膏牙体,第二学期在全口标准牙列模型上雕刻蜡牙体及滴蜡塑型,实习前最后一学期强化训练1∶1石膏牙体雕刻技术,与实际工作岗位衔接。这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方式,易于被学生接受,也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2]。

3.3 引进日本1/2等分牙体雕刻法

在多年的牙体雕刻实践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四面体的钝化过程中对石膏切削量往往难以把握,雕刻效果不理想。为此,我校引进了日本1/2等分牙体雕刻法。1/2等分法是在完成四面体牙体雕刻后,依据阴影图,对各纵向标志线之间的区域进行等分切削,反复1~2次,然后钝化、雕刻成形的石膏牙体雕刻方法。采用这种雕刻方法,经过2~3次重复练习后,学生完成的作品都较为成功。

3.4 加强操作指导

实验课前带教教师要认真备课,做好预实验,统一学生的实验进度、步骤。示教时强调实验目的、注意事项以及正确的操作技术。示教完成后,学生进行操作训练,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纠正不规范的操作,修改存在不足的牙体雕刻,对操作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从而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为其今后的口腔修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5 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开放实验室

牙体解剖实验教学可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让学生掌握各类牙体的雕刻方法,而其他专业的实验教学多侧重对理论的验证[3]。所以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开放实验室,安排教师进行辅导,使学生反复练习,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3.6 开展牙体雕刻竞赛

我校为提高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能操作水平,每年第二学期都举办3倍大石膏牙体雕刻比赛,并从中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全国“日进杯”雕牙比赛。这一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练习氛围,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

3.7 对实训成果进行考评

为了检验学生的牙体雕刻技能,在实训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并评比。同时,教师制定评分标准,使学生在实训操作中有章可循。评比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其交流操作心得和技巧并如实记录实验成绩。成绩不达标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训练。

4 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其文化修养和审美水平

目前,中等卫生学校的学生文化修养水平较低,综合素质相对较差,普遍缺乏应有的人文和美学知识,而学习牙体解剖学要求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能力。因此,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显得十分重要。素质包括多个方面,如认知、情感、态度等,任何单一的教育都不能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4]。在日常教学中融入人文知识,如开展专题讲座、名著导读、名画名曲欣赏、影视评论、素描等活动,同时加强实验室的人文景观建设,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文化修养和审美水平。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牙体形态曲线美、对称均衡美、颜色和谐美、明度对比美及牙体黄金分割美等,促进其雕刻水平的提高;让学生用牙体模型材料雕刻一些小工艺品并作展评,既激发了学生的雕刻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美感。

总之,牙体解剖学的教学任务不仅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5]。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乐,师生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马惠萍,马文义.口腔解剖生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张梅,陈凤贞,徐晶心.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牙体解剖学教学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9):58.

[3]白广明.对实验课程的几点看法[J].中等医学教肓,2001,19(2):42.

[4]姚凤海,石英,孙英梅,等.人文向度与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6):41.

[5]何东宁,武秀萍.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改革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01,3(2):110.

G420

B

1671-1246(2010)15-0060-02

猜你喜欢

解剖学牙体石膏
湖北拟立法推动磷石膏污染防治
石膏之魂
应用龈壁提升术修复牙体缺损的研究进展
石膏鞋印
磷石膏“变废为宝”迫在眉睫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Biodentine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预成玻璃纤维桩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