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0-08-15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年4期
关键词:竞争力价值观理念

李 静

企业文化是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的,它源于美日比较管理学热潮的兴起。它由企业管理人员引导,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根据企业的特点、发展方向及环境变化的需要,通过塑造并传播企业核心价值观,更新并完善企业内部的制度规范等手段来营造能够提高企业绩效、协调并推动企业战略实施的文化氛围的活动。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即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指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1.企业文化建设能强化企业竞争力

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在企业的市场实践中逐步树立并形成企业正确的价值观念、独特的企业精神及合理的经营之道,从而展示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和良好的经营业绩。通过优秀企业文化的打造,可促使企业保持优势,形成特色,优化管理和持续发展,同时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相得益彰,有利于企业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2.企业文化建设能提高企业员工素质

企业文化建设可使员工树立起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有助于形成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支持的内部人际关系,带动员工在企业建设活动中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员工素质的提高与完善。因此,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将企业与员工结合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可让企业培养出具有较强的集体主义观念的员工队伍,促进企业员工为企业的发展而贡献出他们的最大潜力。

3.企业文化建设能塑造良好企业形象

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细节之处规范和引导员工的行为,让员工的良好形象成为企业形象的载体,才能使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取向。企业经营实践也表明,树立先进的经营理念,实施明确地文化发展规划,注重员工队伍素质的提高,这些都能为展现良好的企业的形象奠定基础,将企业发展引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是能确保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要有比其竞争对手更强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也就是必须要有更强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1.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企业竞争力可分为产品层、制度层和核心层三个层面。企业核心层是以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包括了企业形象、创新能力和长远的发展目标等。

现代企业的竞争已从产品平台的竞争转向了深层次的理念平台的竞争。技术是可以学习掌握的,规章制度也是可以照搬照抄的,但是企业员工内在追求的企业文化却是很难移植和模仿的。企业只有以其独特的文化来提升竞争力,才能使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达到较高的发展层次。因此,以企业理念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才是最终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

2.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生成

企业文化是员工所信奉的价值理念,是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因为企业的最终活力来自于人的积极性,而人的积极性的调动则受到人的价值观的制约,所以企业文化建设是实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动力,对整个企业的管理具有导向作用,关系到企业竞争力的生成。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形成的,通常渗透着企业决策者,特别是企业初创者的许多个人特质,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文化体系,是难以模仿和复制的,会形成企业独特的文化竞争力。

3.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凝聚作用

企业文化明确了企业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客户、股东、员工、合作伙伴,如何正确确定企业的经营策略,如何协调好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其中,企业文化通过对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视,如不仅要为员工提供生活需要,还要搭建员工事业发展的平台,让员工感觉到在本企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最大限度体现人生价值,这样有利于创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进而升华为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等,引导着企业员工为企业发展而努力奋斗,从而形成企业的人才竞争优势,带动企业其它能力的提高,对竞争力的形成提供了黏合剂,逐渐建立起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优势。

总之,现代企业的竞争表面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较深一层是经营管理的竞争,再深一层就是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一经形成,并为全体员工所掌握,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成为实施经营战略的一种动力。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强大的推动作用正日益明显的在企业发展进程中体现出来。

三、构建企业文化建设的平台

1.科学的确立企业文化内容

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参照,对既有文化进行梳理,并提出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文化要素。要重视挥本企业及其文化素质的某种优势,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发展本企业的文化个性。

(1)本土化。面临国际竞争,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做好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结合。全球化就是要有国际视野,敢于借鉴和学习世界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本土化就是要以本国国情为出发点,建设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2)科学化。要立足于实现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经营目标的统一。将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相结合来分析文化建设对提高企业绩效、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在实施企业文化评价时,要能通过比较分析总结文化建设的成效,对评价结果进行反馈,以提出相关的改进意见。

(3)创新化。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指企业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而对企业文化各构成要素所进行的一系列变革的总和。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面对市场需求和竞争压力,须通过运用新的经营理念、新的生产技术、新的管理方法和新的组织关系等来维系或提升企业竞争力时,必然要求企业内部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来推动创新的产生。在企业文化创新中,要突出企业特色和个性,根据本企业的实际状况和文化传统,来确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激励原则,从而塑造出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模式。

(4)品牌化。从外在要素上看,品牌文化体现在品牌的名称、标志、包装等方面,分析其内在要素,更为重要的是企业所要传达给消费者的特定的精神、个性和文化理念。品牌文化是企业构建的被目标消费者所认可的品牌理念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可以说是企业长久沉淀下来的文化造就了企业的品牌,企业文化才是品牌价值的源泉。因此,在品牌化的过程中,首要的是要理解并明确企业所具有的文化特质。

2.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一个企业若员工的基本素质不高或缺乏良好的职业修养或道德,企业的持续发展就存在着危机,企业文化建设也就变为空谈。可以说,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素质,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基础保证。企业员工素质已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水平的要素和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要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必须进行有效的培训,制订出相应的员工培训计划,以便吸引和留住人才,一般包括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管理知识、作业技术等。培训应与工作需要紧密结合,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培训,使员工在知识、技术、技能、道德、品行等方面适合企业的要求,对企业的历史沿革、传统、信条和价值观等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能够真正理解和接纳领导团队文化,能够按照岗位要求完成其工作,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这样不断对员工进行培训,更新其知识,提高其技能,促成企业文化氛围的形成,把企业文化转化为员工的自觉意识,并成为企业和员工行为的指南,使企业保持生机和活力,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3.积极强化和执行

企业员工的价值观、信念、作风等文化要素,是不断积极强化的产物,而且是借助一些物质和外化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企业文化的创造、倡导、传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使企业绝大多数员工都能普遍接受和认同企业的价值理念,把它内化为自己的内在信念,才能在行为中加以贯彻和执行。从内在信念到实际行动,需要企业采取积极强化的办法,使员工反复采用符合价值观的行为方式,从而形成职业规范和习惯,企业的价值观才能落地生根。

市场竞争环境和企业自身的发展变化,都对企业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出的新的挑战,而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关键来源之一就是企业文化的塑造和创新。通过培育企业文化这一核心的竞争要素,对于全面带动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要重视企业文化和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发挥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竞争力的引导作用。

猜你喜欢

竞争力价值观理念
我的价值观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日本竞争力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