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市场适应性的会计本科课程体系及教学改革研究

2010-08-15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年4期
关键词:适应性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张 振

一、会计本科教学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定位已经不适应新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从20世纪80年初期恢复会计专业招生开始起,我国会计教育持续发展,在近十年达到高峰,在全国全日制大学中,有将近90%的学校设置了会计专业,每10个大学生中就有近2位是学会计的,会计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合格的会计人才,很好的诠释了“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的思想。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新世纪来临,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已经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工业经济社会,我们在计划经济时期所形成、面向于工业经济时代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及师资队伍建设方式,仍然未得到根本克服,因此所培养的人才仍然是“管家型”人才,缺乏适应社会经济变化的素质和能力,严重影响了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2.课程体系设计及教学内容滞后。近年来,虽然不少高校提出“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广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并进行会计本科教育改革的有益尝试。但总的来看,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的会计本科课程体系,仍然是遵循从公共基础课到专业基础课再到专业课的层层递进,落脚点依然是专业性知识教育,以8到10门专业核心课程为教学核心的课程体系,其实这样的课程体系根本无法实现上述的目标。

近十年来,关于教学内容的改革也有不少进展,比较突出的是不少重点高校和出版系统,编写了面向21世纪的会计专业本科系统教材,配合了会计教学理念、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但这些教材表现出的问题也相当多,一是字数越写越多但内容越来越脱离实际;二是新瓶装老酒的现象十分严重,即使有一些创新的理念和方法,但大多不成熟;三是,教材本身具有的“稳定性”,加上课外支撑资源(比如网上共享的课程相关资源及更新)严重不足,其内容很快就变得滞后。特别是新会计准则出台后,上述问题尤显突出。

3.缺乏高素质师资也阻碍了课程体系变革和教学内容更新。近年来,不少高校提出创一流大学等目标,不断加强图书、电脑等硬件建设,校园扩张也成为高校发展的一个特点。但是,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关键在于有没有好的教授;大学之所以成为名牌大学,关键在于有没有学术大师。大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学术大师的培养,才是提高大学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保证培养目标实现和教学内容圆满实施的关键。而现在各个高校特别是普通高校,把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放在引进上,并且缺乏完善的内部培养和管理机制的创新,极大地影响了教师整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也阻碍了教师参与或实施课程体系变革和教学内容更新的积极性。

二、基于市场适应性的本科会计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

1.创新培养目标,明确定位。现在会计专业教育规模之大已成为一个就业难题,会计本科就业面临的压力,不仅来自于其自身的规模,还来自逐渐扩大的会计硕士研究生规模。根据市场需求及各个高校的自身情况,创新符合自己特点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是提高会计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前提。

对于大部分高校(普通高校)的会计本科专业来说,其毕业生出国深造、考研升学的比重一般不过20%,绝大部分学生面临就业的问题,因此以培养学生的市场适应性能力作为目标应该是一个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定位。市场适应性会计人才,具体来看就是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并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一定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也能兼顾相关经济管理类工作。

2.改革课程体系,适时更新教学内容。要培养市场适应性人才,在课程体系上要体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应用”的特点,要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内容。

具体来说,就是要改变过去从“公共基础课到专业基础课再到专业课”层层递进,一切围绕专业核心课程进行课程设计的,培养会计专才的“水管”方式,取而代之是围绕“市场适应性”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财会能力的,开放式会计课程体系,这种体系中的课程虽然也有主次或轻重之分,但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或相关能力而开设,是相互配合、互相支持的关系。而课程内容除了课本外,还需要电子化、网络化相关课程资源的适时更新。

3.提高师资整体素质,发挥教师的导师作用。高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关键不在于学校的名气和硬件,而在于教师,要培养市场适应性会计人才,教师的“适应性”是关键。

具体看,就是要改变过去注重专业科研成果、一切围绕教学计划和教材进行“备课、讲课、习题、答疑”等课堂教学环节的教师管理评价机制,要求教师注意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是要注重新教学方法和新教学手段的接受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还要育人,丢弃过去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观念贯穿课程教学的始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的精神导师。

三、基于市场适应性会计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措施

1.合理设计课程体系,课堂教学与实践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市场适应性会计人才培养,需要一种开放式的课程体系,其中任何的课程都是围绕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目标而设计。IAFC的能力框架认为,一个职业会计人员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价值、道德和态度”等方面,并且没有主次之分。所以,我们认为,新课程体系一般应包括通识平台、专业基础平台及专业平台三个平台,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递进的而是相互配合的关系,要根据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各个阶段来安排各个课程的开设时间和开课方法。通识平台主要包括训练逻辑思维、培养人文精神、引导价值观和人生观、探幽社会发展、陶冶身心,以及语言能力等类别的课程;专业基础平台主要包括经济管理类基本理论和方法、经济法规、人本经济和管理理论、统计学、管理运筹学、管理博弈论及工商学科大类的相关课程;专业平台主要是由过去的专业核心课程以及选修课程组成。三个平台中,每个平台都设置一定的核心理论课程(必修课),其他课程设置为选修课程。

2.建立围绕能力和素质的教师培养和选拔机制。能否培养出市场适应性的会计人才,教师是关键,而提高教师的素质是核心。

为此,在教师培养和选拔上必须改变过去重科研轻教学,重课堂教学轻实验实践教学的观念。一是,要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大力开发实践基地,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逐步提高教师的实务能力,改变过去理论课教师与实验课教师互不相关,无法形成合力的局面;二是,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把专业科研与教学科研很好结合起来;三是,要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研活动、社会调研活动等。并且要在政策上,把上述三方面的工作情况及成绩,与教师的职称晋升、职务升级联系起来,形成良好的教师素质培养机制。

总之,以市场适应性人才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新观念,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进行相应改革,要从培养目标和方式、课程体系的设计、师资培养及高校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等方面作出改变,在会计教学中要贯穿能力培养至上、注重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思想,在学生评价和教师升职方面,要围绕适应性人才培养这个理念作出政策性保障。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有用人才,实现学校(主体是教师)、社会、学生三方利益的共赢。

猜你喜欢

适应性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卷评析及备考建议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低温环境适应性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