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计算机审计在对高校审计工作中的应用

2010-08-15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年4期
关键词:电算化审计工作计算机

林 丽

近年来,我国传统的审计模式同高校会计电算化的快速发展很不适应。目前相关部门的计算机审计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务上,都远落后于高校的会计电算化。在实务方面,由于计算机审计起步较晚,审计的技术手段相对滞后,还需要积极开发针对高校的审计软件;在理论方面,对高校的计算机审计研究又落后于实务,无法指导计算机审计实务。而从发展趋势来看,计算机审计必定会在对高校审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探讨计算机审计在高校审计中的应用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热点问题。

一、计算机审计在高校审计中应用的必要性

1.拓宽审计范围。会计电算化使得高校核算工作的范围不断扩大,涉及财务、基建、科研、后勤等各个方面。但传统的审计范围主要限于财务收支活动,计算机审计的步伐没有跟上,导致一段时间以来,高校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与审计业务范围的缩小同时存在,形成以人力来对抗计算机的两难局面,这种状况几乎成为对高校审计工作的瓶颈,要么审计工作量巨大,影响工作效率;要么以偏盖全,审计的范围不完整、不深入。而运用计算机审计,是审计工作主动出击,克服困难,巩固业务领域,扩大审计成果的必然正确选择。一方面,审计人员借助于计算机来查询海量的高校运行信息,利用计算机提供的程序输入必要的条件进行样本抽取,对异常项目进行调查测试,以确定审计重点,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逐笔审计,使得审计内容更加广泛,审计人员可以不再由于时间和工作量的原因而缩小审计范围。另一方面,在计算机审计条件下可以积极开展事前和事中审计、效益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扩大高校审计范围、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减少审计风险,使对高校的全面审计成为可能。

2.提高审计效率。高校庞大的经济规模和复杂的资金状况需要计算机辅助进行审计。以一个中等规模的高等院校为例,全年的收入在十几亿元左右,固定资产规模在几十亿元,仅土地使用权和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就数以百亿计,还有大量的流动资产,它们控制的国家资源和资财相当可观。所以,其日常管理和核算对象十分庞杂,数量多、类型各异、特点不同,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在现行的审计模式下,要对某一所高校作出全面、客观的审计评价,审计监督工作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因此,需要审计人员充分利用计算机审计准确快速的特点,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审计成本。

3.增强查错防弊的能力。对于高校会计处理过程中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一直是审计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实行会计电算化后,高校一些新的舞弊手段不断出现,例如修改程序、篡改数据,冒名顶替等。事实证明,如果会计电算化系统在控制上有漏洞,就会造成比手工记账更严重的损失。开展计算机审计可以通过计算机对高校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和风险评估,找出高校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环节,促进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达到间接防弊的目的。

4.促进信息化建设。传统的审计手段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信息化环境下,高校管理数据和信息的获取方式、传递方式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就要求审计部门必须采用新的审计技术和方法才能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计算机审计给审计信息的利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例如,利用计算机审计后,大量的审计信息、审计法规、被审计高校的基本情况都存储在计算机内,可随时查阅,使资料的索取更加及时;利用计算机对高校的审计信息进行统计、汇总、分析和上报,将会大大加快信息的反馈,增强审计系统信息的反馈能力,为主管部门提供更多的、及时有用的信息,能有效地发挥审计对宏观调控的作用。

二、推进计算机审计在高校审计中应用的制约因素

1.计算机审计的意识不强。传统的审计观念、思维方式根深蒂固,阻碍了对高校进行计算机审计的发展。目前大部分审计人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对高校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意识不强,对高校进行审计时仍然“绕过计算机审计”采用手工审计方式,没有形成应用计算机审计的良好氛围。加之部分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和运用则更显艰难。由此带来的是计算机审计在高校审计应用中举步维艰。

2.缺乏制度机制。在高校审计中应用计算机审计相对于传统审计在对象、线索、方法、流程、结果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导致以往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已经不能完全适用。由于缺乏可以借鉴的规定和标准,使审计部门制定的工作制度、业务规范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能满足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工作的需要。目前,我国对计算机审计的合法地位和保障、电子数据的法律地位、审计软件的规范化等问题尚存在法律空白。对高校进行计算机审计更是缺乏相应的制度机制。

3.审计软件不够成熟。目前,针对高校的审计软件的开发建设比前几年有了一些进步,这不仅提高了对高校的审计效率,也产生了一些有价值的软件产品,是审计工作向信息化发展的有益尝试,推动了高校审计从传统审计模式向计算机审计模式的转变。但由于软件开发知识、设计经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限制,对高校进行审计的通用审计软件还不够成熟,行业特点不够明显,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设计不够严密,功能比较简单,对高校管理活动进行分析、判断的指标体系不够健全,并且缺乏专业队伍进行后期维护,生命周期较短,有的软件还无法与被审计高校的数据连接,使用效果不够理想。

4.计算机审计人才匮乏。开展对高校的计算机审计工作必须将计算机技术和审计业务技术相结合。要求审计人员既能打开被审计高校的数据库又能将其数据转换过来,还能使用审计软件和数据采集分析工具进行查询、分析,并且能够在审计现场搭建临时网络,排除常见的软硬件故障。而目前的现状是高校审计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由于历史、客观的原因,计算机审计知识相对匮乏。而年轻的审计人员虽然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知识,但也仅停留在低层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运用技能,且审计业务技术相对薄弱。他们即使在对高校审计中应用计算机,一些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测试和检验,利用计算机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等更高层次的计算机审计工作也无法实现。很显然,当前真正胜任对高校进行计算机审计的人员还很缺乏,远不能满足计算机审计对复合型人才的大量需求。正是由于计算机知识与高校审计业务结合不够,直接制约了在高校审计中应用计算机审计工作的发展。

5.培训力度不够。近年来,为推动计算机审计在高校审计中的应用,各级审计机关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知识培训。这无疑对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理论与应用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现实情况是,业务培训与指导的实用性较差,大多数停留在应试培训层面,而结合高校的实际运用较少,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参加培训的人员在培训之后往往是理论有余,实践不足,难有成果。其结果是遏制了高校的计算机审计向纵深发展。

三、推进计算机审计在高校审计中应用的基本思路与建议

1.树立正确的计算机审计意识。作为对高校进行审计的新时期的审计人员,必须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充分认识计算机审计的必要性。要更新思维,增强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意识,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研究高校计算机审计业务的思路、方法和手段,要在掌握计算机审计基本操作方法的基础上,逐步根据高校审计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及时编写出各种测试、审查程序的模块,切实提高高校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要将计算机审计提升到要如何对被审计高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审计,防止作弊;如何提取数据,了解设计程序是否合理、授权监控是否相互牵制;以及如何对计算机处理的文档和数据进行保密、授权、打包、归档,等等。

2.健全制度建设。要加快对高校实施计算机审计的制度建设,使人们在对高校开展计算机审计工作时有章可循。各审计部门要借助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审计准则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审计业务规范,在促进高校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加大审计力度。

3.加强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开发。在高校会计电算化十分普及的背景下,审计工作要具有现代化的审计工具。审计部门要购置有效的审计软件、开发与高校实际情况相应的审计软件,实现审计“数据处理信息化”。这一方面要求高校的会计软件应能提供修改数据的完整记录。这样可使审计人员通过对数据改动的操作记录,找到相应的审计线索,以达到审计监督的目的。另一方面要求审计人员应参与高校会计软件的开发与评审。应由财政部门与同级的审计机关联合组织专家对会计软件进行评审,对其各项指标提出意见,从而保证会计软件的可审计性。同时还要求会计软件应尽量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这样,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只需要将该数据文件调入审计软件即可,而不用把各种各样的数据文件转化为同一格式再进行输入,降低了审计风险。

4.加快计算机审计人才的培养。随着高校管理、决策、业务、信息等方面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手段、信息技术应在对高校的审计业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培养既熟悉高校信息化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又了解审计业务对信息技术的要求,并掌握信息化环境下实施审计所必须的信息技术和手段的“复合型”人才,是信息化环境下审计部门正常、高效履行职责的重要保证。

5.注重实用知识培训。培训是人力资源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适时的专业培训可以提高审计人员工作的熟练度、工作自信心、工作热情及责任感。各审计单位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开展灵活多样的计算机审计培训。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实效性,能很好满足推进对高校进行计算机审计的实际需要,培训业务应与审计实务操作相结合,形成培训、实践、再培训、再实践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电算化审计工作计算机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计算机操作系统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探讨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会计电算化模式下财务工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