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账簿错弊常见形式及查账技巧研究

2010-08-15朱阳生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年4期
关键词:账外会计凭证账簿

朱阳生

任何经济单位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必须取得和填制会计凭证,以证明该项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由于单张凭证一般只能反映一笔经济业务,会计凭证上所记载的是零星、分散的信息,而不能直接系统提供一个单位在一定时期的综合信息资料,必须把会计凭证所提供的大量的分散的资料加以归类并整理,并且进行登记,所以,需要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

一、会计账簿造假的形式

会计账簿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来登记,用来全面、连续和系统地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而会计报表是根据会计账簿上的信息来编制,因此,会计账簿的质量取决于凭证的质量,又决定了报表的质量,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大量工作集中反映于会计账簿之中,因此对于会计账簿漏洞的识别具有重要意义。

1.假账真记

所谓假账真记是指依据虚假的经济交易事项或伪造的会计凭证所进行的会计账簿记录,例如伪造用以反映经济交易执行情况和结果的相关信息的原始凭证,为提前或推迟经济交易事项的确认以此改变经济交易或事项性质的原始凭证等等。由于用以记账的原始凭证未能准确地反映经济交易或事项执行或完成的结果,即使后期的会计账簿准确无误,最终产生的财务数据仍然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2.涂改、销毁、遗失、损坏会计账簿以掩盖其舞弊行为

如用类似涂改凭证的方法来篡改有关账簿,有的则制造事故,造成账簿不慎被毁的假相,从而将不法行为掩盖于一般的过失当中,使查账人员的线索中断。

3.登账、挂账、改账、结账作假

登账作假是指在登记账簿的过程中,不按照记账凭证的内容和要求记账,而是随意改动业务内容,或者故意使用错误的账户,使借贷方科目弄错,混淆业务应有的对应关系,以掩饰其违法乱纪的意图。挂账作假就是利用往来科目和结算科目将经济业务不结清到位,而是挂在账上,或者将有关资金款项挂在往来账上,等待时机成熟再回到账中,以达到“缓冲”、不露声色和隐藏事实真相之目的。改账作假是指对账簿记录中发生的错误不按照规定的改错方法,而是用非规范的改错方法进行改错,或者利用红字“改错”随意对账户中的记录进行加减处理,如利用红字改变库存数、冲销材料成本差异数、无据减少销售数额等,以达到其违法乱纪之目的。结账作假是指在结账的过程中,通过提前或推迟结账、结总增列或结总减列和结账空转等手法故意多加或减少数据,虚列账面金额,或者人为地把账做平,而故意调节账面数据,以达到其掩饰或舞弊的目的。

4.账账不符

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账簿与账簿之间存在一定的勾稽关系,如总账与其所属明细账余额相等且余额方向一致;所有资产总账余额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必须相等,一些单位由于会计核对不合规,往来债权、债务长期不清,加上会计人员对国家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学习理解不准确,账账不符的现象十分严重。

5.账证不符

根据财会制度的规定,一切账簿记录都是根据会计凭证登记的,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二者之间应当完全相符。但现实生活中,会计账簿与会计凭证不符,多记、少记、重记、漏记、错记等造成会计信息虚假的情况时有发生。

6.账实不符

根据国家财会制度的规定,有关存货、货币、固定资产、债券等实物资产,其账簿记录必须与实物保持一致。但各单位账实不符的情况却十分突出,有的有账无物、有的有物无账,还有的账物不符,这种混乱的情势非常容易给一些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如审计人员在检查某粮食企业时,账面库存虽存有50万斤,但实际库中粮食大部分已被盗卖,收入已经挪用无法收回,为应付审计人员的审计,该企业竞借其他单位的粮食来顶库存。

7.账表不符

根据国家财会制度的规定,单位的账簿金额应与报表对应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项目金额相符,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部分单位的账簿金额与会计报表金额存在出入,有时大相径庭,目的为了应付审计,造成恶劣后果。

8.设置账外账

虽然国家三令五申严令禁止账外设账,但一些单位置国家规定于不顾,采用虚列费用等多种方式,套取资金,另行设账。以记录不法经济活动。关于账外账,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账外现金账和银行存款账,即小金库账。②账外资产账,即小仓账。③账外成本、权益、利润账等。如某公司设置两套财务账册,私设小金库,用于年末职工奖金和福利费支出,有的企业搞账外经营,最常见的就是以各种名目将资金套取出来,另行开设账户进行经营,整个经营活动另设账簿核算,未反映在法定账册内。如某企业以私人名义开了3个银行存款账户,将大量资金转至企业财务大账之外的私人账户,用来进行一些非法行为。

9.利用计算机舞弊

随着计算机会计系统的普及,计算机舞弊正被日益关注。其主要的作案手法是在实现计算机会计核算的单位,利用计算机的知识和经验,在系统程序中设置陷阱,篡改程序,或者篡改输入、篡改文件和非法操作等。

二、会计账簿造假的识别

识别账簿造假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介绍我们课题组用得较多的复核法、审阅法、核对法、核实法、调节法等,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启迪。

1.复核法

复核法,即对会计账簿的记录及合计进行重复的核算,以证实会计记录中计算的准确性。在会计账簿的记账处理中,常常会出现金额汇总,数据抄写等方面的错误,因此也常常成为产生假账的原因,所以给予必要的核算是应当的。

2.审阅法

审阅法,是以当时的政策法规制度为准绳,仔细阅读审查各种书面资料,从中发现疑点或问题,确定进一步查账线索的一种方法。审阅法的进行方式是阅,即阅读,但又不是简单的阅读,而是阅中带审,以审查的心态和眼光进行阅读。审阅法的适用性广泛,在查账工作中经常运用。该方法的应用取决于查账人员的自身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取决于其经验水平。运用审阅法对会计账簿造假识别的主要运用是审阅账簿记录的有关经济业务是否符合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记账内容是否合规,其记账金额是否与记账凭证相符,内容记载是否齐全,账页是否连号,记账是否符合会计制度和记账规则,有无违反《会计法》的现象,有无涂改或其他异常的迹象。审阅法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查账方法,易于掌握,使用方便,并经常与其他查账方法结合起来,用以发现疑点,查证问题,完成查账任务。

3.核对法

通过核对进行初审,以发现问题,找疑点,再根据需要运用适当方法逐步扩大查账范围,以弄清情况,查实问题。对账目不够健全,管理比较混乱的单位,运用此法效果较好。它可以由两个人唱对,也可由一个人阅对,一般在核对无误的数字后用铅笔划“√”表示,有问题,需继续查核的用铅笔划“?”表示,并另作记录,铅笔划符号便于事后清除。核对法的运用,是以会计资料间的科学联系为前提。通常运用核对法进行分析识别假账的主要内容是:核对凭证与账簿记录、账簿与账簿记录、账与报表记录、账与卡、账与实之间的数额是否相符;核对账外账单,如银行对账单、客户往来清单等,同本单位有关项目的数据是否相符;核对原定的预算、指标、定额、承包基数等同实际用以考核的预算、指标、定额和承包基数是否相符;核对生产记录、发货托运记录、原材料消耗记录、产成品入库记录、废次品记录、考勤记录等同相应的账簿记录所反映的内容、数额是否相等;核对销售合同、外加工合同、联营合同等所记载的内容与金额,同有关账簿记录所反映的内容、金额是否相等。

4.核实法

核实法是核对法的特例,指将账簿资料与实际情况进行对照,用以验证账实之间是否相符,并取得书面证据的一种方法。核实法主要用以核对账户记录,并结合盘点方法所获取的实物证据,进行账簿资料与现实物资之间的对照。核实的重点是盘存类账户,如现金、原材料、周转材料、产成品等。此外,还有盘存类账户中银行存款、其它货币资金及其结算类账户中的应收、应付、暂收、暂付款等。由此核对分析,以便识别假账的藏匿之处。

5.调节法

调节法,是指为了检查账簿中某些业务,而实行对其中某些因素进行增减调节,以使其相关可比的一种查账方法。因为在被查单位各类账簿中记录的各种业务,由于其记录业务的角度和方式不同,账簿与账簿之间,业务与业务之间可能存在差异,有时不具有可比性。另外,审查人员检查账簿的时点与被查单位做账的时点不同,两者面对的资料数据也可能存在差异,这些都影响着比较核对,因此需要采用调节法对此进行处理,以使其对口且有可比性。例如对银行存款未达账项的调节,是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提供的对账单余额核对的前提;对半成品不同完工程度的调节,是进行有关半成品账实核对的基础。

6.各种查漏分析手法

在对会计账簿造假识别的过程中,还有许多专业的识别方法: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平衡分析法、分组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推理分析法等。这些具体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我们识别会计账簿的假账。

猜你喜欢

账外会计凭证账簿
虚拟核算在农业企业财务账外核算中具体应用
燃烧的账簿
会计凭证电子化下企业内部审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会计凭证审核的思考
大账簿
任务驱动法在《会计凭证》教学中的运用
20多万“账外账”背后的故事
卖账簿
会计凭证装订浅谈
账外固定资产档案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