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有效核算

2010-08-15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年4期
关键词:低值易耗品性支出贷记

夏 菱

一、改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原则

1.引入权责发生制原则,改进会计核算基础。在权责发生制下,收入和支出在交易或事项发生时确认,而不考虑什么时候收到现金或付出现金。同时通过增加应收应付等债权债务类会计科目加以核算。如:在年度终了,对财政部门当年应拨未拨的预算经费,可以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为当年收入,同时增加向财政部门的应收款项。只有引入权责发生制,才能向使用者提供主体控制的资源、资源的来源、运营成本(或提供服务的成本),评价主体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和主体经济是否有效全面运行的财务信息,它能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或产品所耗费资源的成本,才能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予以资本化,并能更好地将成本与绩效比较,为事业单位管理当局的决策提供更多的、有用的会计信息,促进事业单位的深化改革。

2.引入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事业单位取得固定资产,其支出的效益涉及几个会计期间,属于资本性支出,不应作为收益性支出在发生的当期直接列支。将资本性支出计列于资产负债表中,作为资产项目反映,以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通过计提折旧在各会计期间分摊的固定资产成本支出,以夯实结余信息。

二、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

事业单位同企业一样,其固定资产在形成投入使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管使用与否、使用程度如何都会发生各种损耗,固定资产价值也会随之减少。为了正确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净值并真实、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的净资产以及盈余情况,就必须取消“修购基金”科目和“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

1.建议借鉴企业会计制度,按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并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科技发展的状况以及其他因素,选择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如直线法)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

2.为了使固定资产的支出在各个时期合理分配,使之与事业支出在各时期相配比,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增加“事业支出——折旧费”和“累计折旧”科目来核算计提的折旧;取消“固定基金”账户,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后,购置固定资产资金来源从折旧中得到补偿。或者采用另一种方法,就是在计提折旧时,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这样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后,固定基金反映的是固定资产净值,同时将“累计折旧”在资产负债表中进行反映,固定资产在报表中也会体现出净值。

3.调整资产负债表,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项目下,增设“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净值”项目,以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

三、引入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增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应当在期末或至少在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借记相关支出科目,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在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均作为固定资产的减项单独列示,并还应增列“固定资产净值”项目,以反映固定资产原值在扣除累计折旧后的余值;增列“固定资产净值”项目,以反映固定资产在报告时点固定资产净值扣除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实际价值。这样不仅与国际惯例接轨,而且可以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有助于加强资产管理和成本管理。以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利用真实的会计信息作出正确的决策。

四、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

固定资产清查是保证固定资产账、卡、物相符的一种方法,也是监督固定资产安全、完整,挖掘现有潜力的有效措施。对固定资产清查可采用局部清查与全面清查、定期清查与不定期清查相结合的办法。要加强固定资产盘点,规范核销程序。一是事业单位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并在年终之前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工作。发现有由于淘汰、报废,已无法使用的,应及时办理报废核销手续,发生报废和毁损的,也可吸收企业会计的做法。二是对报废、调出、依法转让的固定资产要按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理。三是清查盘点既要查数量,又要查质量。发现问题,查明原因,属自然损耗按报废程序办理,属其它原因,追究相应人员的责任。

五、根据事业单位特点改进固定资产会计处理方法

1.固定资产购建的核算。笔者认为,在新财政政策下,国家将大幅度减少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投入,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将主要来源于自筹资金。既然是自己的钱,就应该由其自主,应鼓励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建议取消“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结转自筹基建”会计科目,增设“在建工程”、“待处理财产损益”会计科目。对于事业单位购置的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应按实际成本,借记“固定资产”,贷记“财政补助收入”或有关资产账户。对于发生的国家基本建设拨款和单位自筹资金进行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以及外购需要安装工程的实际成本支出,借记“在建工程”,贷记“财政补助收入”或有关资产账户;项目完工交付使用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在建工程”。对于融资租人的固定资产,按照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等,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其他应付款”;支付租金时,借记“其他应付款”、“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贷记有关资产科目。对于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评估价值或双方协议的价值,借记“固定资产”,贷记“事业基金”。对于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照重置完全价值,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

2.应增设“低值易耗品”会计科目,将单位价值未达到规定标准,诸如办公桌椅、电话之类的物品计入“低值易耗品”科目来进行计量。这样,当事业单位一次性购入大批该类物品的时候,借记“低值易耗品”,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并在一定期限内分期进行摊销,摊销时借记“事业单位支出——低值易耗品摊销”,贷记“低值易耗品”。如果是零星的购进该类物品,可以直接列入事业支出。将一些物品的核算剥离出固定资产的范围单独进行核算,不仅可以减少固定资产核算的工作量,缩小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范围,使固定资产的范围更清晰明确,还可以使事业单位内部的低值易耗品得以单独计量,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有效的节约资金,使固定资产更名符其实。

3.固定资产清理报损的核算。应增设“待处理财产损益”和“固定资产清理”账户,以核算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增加或减少以及清理后净损益的情况,从而认真追究固定资产流失责任。

总之,固定资产的核算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一个重点。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和,经营业务逐渐增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日趋增加。使得事业单位在参与市场竞争时,既要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又要履行受托责任重视经济效果。科学有效地搞好固定资产管理,可确保其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其效能,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单位的竞争力。

猜你喜欢

低值易耗品性支出贷记
基于价值指数的高校低值易耗品采购管理研究
高校低值易耗品管理高效化探讨与研究
事业单位往来款项的会计核算
事业单位低值易耗品管理分析
会计实务常见错误解析
政府生产性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和挤入效应——基于地区异质性的分析
改进和加强铁路企业低值易耗品管理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研究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研究
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体系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