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期股权投资与企业合并的会计核算探讨

2010-08-15周丽芳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年4期
关键词:购买方账面公允

易 欣 周丽芳

一、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的内容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类:(1)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子公司的投资;(2)企业持有的能够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合营企业的投资;(3)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即对联营企业的投资;(4)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方法

(一)初始计量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1)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2)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按照发行股份的面值总额作为股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所发行股份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1)一次交换交易实现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应当按照确定的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企业合并成本包括购买方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以及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之和。(2)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实现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每一单项交易成本之和。

(二)后续计量

1.投资成本。①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投资时投资企业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②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投资时投资企业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同时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2.损益调整。投资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应当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法规或章程规定不属于投资企业的净损益除外),确认为投资收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在确认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净利润或净亏损时,在被投资单位账面净利润的基础上,应考虑以下因素的影响并进行相应调整:①被投资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与投资企业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投资企业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并据以确认投资收益。②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提的折旧额或摊销额,以及以投资企业取得投资时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确定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等对被投资单位净利润的影响。③对于投资企业与其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之间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应予以抵销。

3.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的处理。投资企业自被投资单位取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抵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自被投资单位取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超过已确认的损益调整部分,应视同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4.超额亏损的处理。投资企业确认应分担被投资单位发生净亏损的损失,应当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及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减记至零为限,投资企业负有承担额外损失义务的除外。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通常是指长期性的应收项目,如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债权,该债权没有明确的清收计划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期间不准备收回的,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的净投资。但不包括企业与被投资单位之间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产生的长期债权。

5.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因增资扩股而增加的资本溢价,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资本公积,因自用的房地产转为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形成的资本公积等投资企业应按享有的份额,调整增加或减少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并增加或减少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将“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至“投资收益”科目。

6.股票股利的处理。被投资单位分派股票股利时,投资企业不作账务处理,但应于除权日注明所增加的股数,以反映股份的变化情况。

三、企业合并的会计核算

(一)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及合并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一般发生于集团公司内部,多数情况下为集团内的一种重组方式。该类企业合并从最终能够实施控制的母公司角度来看,其对合并前参与合并的企业及合并后所形成的企业均能够实施控制,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对参与合并的另一方或多方控制权的一方为合并方,合并方取得对被合并方控制权的日期为合并日。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由于合并前企业及合并后形成的企业均受同一方最终控制,在合并中不涉及自集团外购买少数股权的情况下,从能够实施最终控制的一方来看,其能够控制的资产、负债,在合并前后没有发生变化,合并方对于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原则上应当按照被合并方的原账面价值确认和计量。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方对于合并日取得的被合并方资产、负债应按照其在被合并方的原账面价值确认,并且合并方所确认的资产、负债仅限于被合并方原已确认的资产和负债,合并中不产生新的资产和负债。如果被合并方采用的会计政策与合并方不同的,应当按照合并方的会计政策对被合并方有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后确认。合并方对于合并中取得的被合并方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2.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包括为进行企业合并支付的审计费用、评估费用、法律服务费用等,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为企业合并发行的债券或承担其他债务支付的手续费、佣金等,应当计入所发行债券及其他债务的初始计量金额。企业合并中发行权益性证券发生的手续费、佣金等费用,应当抵减权益性证券溢价收入,溢价收入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

(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情况。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一般发生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企业之间。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当按照购买法核算。1.确定企业合并成本。非同一控制下遵循的原则是市场原则,即用投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相关的交易费用作为企业合并成本。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发生的与企业合并直接相关的费用,包括为进行合并而发生的会计审计费用、法律服务费用、咨询费用等,应当计入企业合并成本。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进行过程中发生的有关费用相一致,这里所称合并中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不包括与为进行企业合并发行的权益性证券或发行的债务相关的手续费、佣金等,该部分费用应比照本章关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类似费用的原则处理,即应抵减权益性证券的溢价发行收入或是计入所发行债务的初始确认金额。另外确定企业合并成本,要区分通过一次交换交易实现的企业合并和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实现企业合并两种情况。2.取得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1)购买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和负债,要作为本企业的资产、负债(或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进行确认,在购买日,应当满足资产、负债的确认条件。(2)企业合并中取得的无形资产在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应单独予以确认。(3)对于购买方在企业合并时可能需要代被购买方承担的或有负债,在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应作为合并中取得的负债单独确认。(4)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负债在满足确认条件后,应以其公允价值计量。(5)在按照规定确定了合并中应予确认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后,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不同形成暂时性差异的,应当按照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规定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3.企业合并成本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差额的处理。购买方支付的企业合并成本大于所确认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部分为合并中取得的商誉。视企业合并方式的不同,控股合并的情况下,该差额是指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应予列示的商誉,即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与购买日按照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吸收合并的情况下,该差额是购买方在其账簿及个别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商誉。企业合并成本小于所确认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应对企业合并成本及所确认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价值进行复核,经复核后企业合并成本仍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计入合并当期损益。

[1]孙金龙,史永生.现代金融工程—实现金融工具创新的路径[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39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刘永杰.权益结合法:历史、现状与中国的实际[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贾建军、张文贤.企业合并会计方法国际趋同及其启示[J].当代财经,2007,(1):100-103

[5]王英毅.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会计问题浅析[J].财会月刊,2006,(6):38-39

猜你喜欢

购买方账面公允
公允价值计量在投资性房地产中运用分析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账面盈利和账面亏损
СТО ЛЕТ КИТАЙСКОГО ВУЗА
售后回购业务会计处理的完善分析
“超级”医保局
百里挑错
对公允价值计量:CAS 39的思考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