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全过程代理社保业务初探

2010-08-15奚声徐刘小强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年4期
关键词:经办代理社会保障

奚声徐 胡 英 刘小强

社会保险包括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保险范围逐渐从单位职工扩大到城镇居民和农民。伴随社保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代理社保业务也不断走向成熟。本文以商业银行代理基本养老金实践为案例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提出商业银行全过程代理社保业务的可行性和构建社会保障银行的设想。

一、商业银行代理社保业务的实践

(一)代理社保业务概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不断加大社保体制改革力度。尤其是近年来,社保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保参与人和社保资金不断增长。随着社保事业的发展,银行代理社保业务也经历了从零星代理到链条代理的发展过程。

商业银行代理社保业务合作主体涉及税务、财政和社保管理局(中心)等部门。业务系统包括资金归集、资金汇划、存款结算和账户管理等等。渠道资源包括前台客户经理、后台管理、柜台和自助终端等。代理业务范围从基本养老金开始,逐渐向其他社保业务(医疗保险、企业年金等)延伸。

(二)银行代理社保业务的意义

1.拓展银行业务范围、加快创新步伐。全过程代理在密切与社保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税务部门业务关系的同时,拓展了商业银行对公对私资金及账户管理、电子银行、现金管理以及理财等业务范围,加快了商业银行创新社保代理服务以及为社保相关主体创新服务的步伐。

2.增加资金沉淀,降低资金运行成本。通过账户管理、征收、监管、发放等全流程、全过程服务渗透,一方面实现由参保单位和个人形成的对公、储蓄存款、由社保财政专户形成的机构存款、由退休参保人形成的储蓄存款在商业银行体内循环,不但增加了资金沉淀时间,而且降低了资金运行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全过程代理、全产品渗透可有效提高社保、财政、参保企业、参保人等各相关主体的综合贡献度。

3.提高客户忠诚度。通过代理社保业务,商业银行与社保、财政、参保企业、参保人等各相关主体建立起业务共同体的关系,通过商业银行产品和服务的全渗透,增加了上述各主体与商业银行解除合作关系的机会成本,可以有效提高上述主体对商业银行的忠诚度。

4.代理社保业务是银行客户链式营销的基础。在代理过程不但密切了商业银行与社保、财政、地税等机构客户的关系,而且由此获取了大中型优质企业客户的和中高端个人客户的有效资料,为机构、公司、储蓄客户链式营销的基础。

5.提升银行的社会效应。社保业务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业务,尤其是关系到每一位参保人退休生活的民生工程,它的社会属性尤其突出,作为商业银行,通过积极参与全过程代理社保业务,树立了关系民生、服务民生的银行形象,有效提升了商业银行的社会效应。

二、开展全过程代理的条件

对于任何一家商业银行来说,都能够为社保业务提供某个环节的代理服务,但未必能够提供全过程代理。这种代理服务对商业银行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是需要社保主管部门和参保人共同参与。

(一)商业银行必须具备软件环境和硬件设施

1.硬件设施。商业银行需要具备全过程代理所必备的大规模网点布局、专业的服务团队、具备海量数据处理能力的机具设备等基本硬件设施条件。网点规模足以满足参保人办理各种社保提取、查询、咨询等业务。服务团队的专业性能够为社保相关人提供社保政策、结算、转移等服务。计算机硬件设备能够为个人、单位的长期社保数据的储存、统计、变更等提供支持。

2.软件要求。商业银行还必须又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系统。应具备专业代理流程、技术、计算机软件系统等条件。同时,稳健经营的企业文化特质也是一家银行提供全过程代理社保业务的必要条件,主要体现在经营战略、风险管理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等各个层面。

(二)社保管理部门的改革

商业银行全过程代理社保业务需要社保管理体制改革的支持。随着参保群体的不断扩大,社保管理部门对参保人的服务意识也不断提高,并以此作为委托商业银行办理社保业务的基础。在社保管理制度改革的过程中,社保经办机构只需要掌握社保管理的核心内容,将其他能够外包的事项委托给商业银行。这样才能提高社保管理部门自身的管理能力和降低管理成本,也能发挥商业银行的服务能力。

(三)参保人的参与

参保人对代理银行品牌的认知程度是商业银行顺利实施全过程代理的重要条件。如果商业银行的服务品牌在社会当中出现了抵制或负面影响,影响了参保人对该商业银行的选择,从而影响全过程代理的实施。

三、全过程代理的展望

(一)在社保基金管理方面

1.社保基金统筹层次越高,基金的集中度将越高。随着社保基金征缴面的扩大、统筹层次的逐步提高以及基金征缴日趋转向直解财政专户的模式,社保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等将更加依赖于承担基金清算和财政专户开户的代理银行,基金的集中度将不断提高,社保资金归集银行的效益将越来越高。

2.商业银行与社保主管部门在社保基金专业化托管(监管)上的合作将更为广泛和紧密。社保基金的安全性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监管基金需要引入商业银行的专业化托管。

3.发放待遇的范围将不断扩展。随着社会保障的覆盖面逐步扩大,社保待遇发放的覆盖面必然要辐射到包括城镇居民、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农民在内的全国民众,全国性银行将充当发放待遇的主要渠道。

(二)在信息管理方面

1.银行的账户管理系统与社保的个人账户管理业务有着多方面的相似之处,借助银行的管理流程和办法,能够促进社保信息管理能力的提高。

2.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启动,更需要加强银行与社保的合作,只有利用银行现有的网络和渠道,将征收和发放渗透到全国。

3.商业银行能够通过数据挖掘,从海量的参保人信息中发现适合自身发展的客户群。

(三)在理财增值方面

1.理财增值的顺利试水将为商业银行、社保、参保人带来三方共赢。商业银行可在《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和相关配套投资运营办法出台前,利用先发优势,及早探索社保基金理财增值业务,为抢占该市场领域奠定基础。

2.理财增值合作将考验双方对基金安全监管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参保人的养命基金,社保基金理财增值的原则是安全性第一,流动性第二,收益性第三。

3.商业银行将不断扩大合作面、丰富合作内涵。理财业务涉及面非常广泛,开展理财合作必将使商业银行在基金托管及社保业务咨询、理财咨询等配套服务上的合作面将进一步得以扩大。

(四)在风险管理方面

1.商业银行将为社保经办机构提供更多风险管理理念和经验。风险管理使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利用其实践经验和专业资源,能够在搭建社保经办机构风险管理体系方面开展合作。

2.社保经办机构的风险管理实践也将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有益参考。社保经办机构在多年的业务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商业银行在全过程代理社保业务的工作中,可以有针对性的参考社保经办机构的风险管理做法,为全过程代理的稳健发展提供保障。

(五)在构建社会保障银行方面

中央早在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就已经确立了建立新社会保障体制的三项原则,其中提到“将社会保障的基金经营与社会保障的行政管理分开”。构建社会保障银行将是深化全过程代理社保业务和丰富合作内容的发展趋势。

1.社保银行的基本框架

(1)在商业银行内部成立专门机构(事业部)并由专门团队负责社保银行日常运营。

(2)将社保主管及经办机构定位为管理主体:即由社保主管及经办机构专司行政管理及政策、规则制定,将社保银行定位为责任及经办主体,即由社保银行负责具体的基金业务运营。

(3)以银行内设的社保银行专门机构(事业部)为运行主线,社保、税务以及财政部门相互配合、协同运作。

2.社保银行的运作模式和发展趋势

(1)运作模式。采取“地税征缴、财政监控、社保管理、银行主办”的运作模式。商业银行设计一整套专门的机构、人员和系统代理社保资金、信息和风险控制的全过程,是商业银行代理社保业务的一个“影子银行”。

(2)发展趋势。探索构建社会保障银行。在构建初期,由商业银行内设的社保银行专门机构全过程、全方位的负责基金归集、个账管理、专户托管、增值监控、待遇发放等所有社保业务的运营,同时接受社保、财政、银监等部门的监督和指导。随着社保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保业务专业化程度的提升以及国家对社保代理业务独立性要求的提高,社保银行将逐步从商业银行内设机构的模式逐步演化为专司负责社保基金管理的法人实体,变商业银行“代管”社保基金模式为为社保银行“直管”模式。

代理社保业务的商业银行应着眼于全过程代理,不断提高代理质量,降低代理成本。同时,各级社保机构也应该选择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作为全过程代理的合作银行,以提高服务参保人质量和完善保障体系。随着我国社会事业的发展,商业银行和社保管理机构将迎来更广泛的合作前景。

猜你喜欢

经办代理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推进社保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代理圣诞老人
互联网+社保经办:用便捷提升幸福感
论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医保经办管理期待创新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医保经办管理期待创新
108名特困生有了“代理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