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勃为何要“微讥”孟尝

2010-08-15汪明爽

中学语文 2010年3期
关键词:空余志趣壮志

汪明爽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感叹自己的命运,表明自己的人生观: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作品在这一段,用“嗟乎”发端,转为更加强烈的抒情;“时运不齐”以下十句引出四个典故,借以自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老当益壮”之后引典,全力抒写壮志不因老迈困顿而稍有变易,透露出乐观向上的伟大情怀。

在文中众多的典故中,“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这一句,大多数译本作如下翻译:孟尝品德高洁,却空有一腔报国的热情。几乎所有的人都将这一句解读为:微讥孟尝。

王勃为何要讥讽孟尝呢?

一、从人生际遇看,东汉孟尝为官清正贤能,但不被重用,后来归田。王勃也是“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无路请樱”。两人的际遇如此相同,讥孟尝不是在讥自己吗?

二、从作者行文看,“老当益壮”以下几句抒发了作者壮志不易的乐观态度。作者借孟尝以自比,不含讥讽,也无怨意,应该是褒扬孟尝在如此情形之下仍保持高洁的志趣、高尚的操守。

三、从句式结构看,“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句式相对,语意上,后贬阮籍而前褒孟尝——贬阮籍猖狂,褒孟尝高洁。

四、从作者志趣看,孟尝徒有一腔报国热情,却终不被用,尽管如此,孟尝没有怨愤,没有颓废,没有破罐子破摔,仍然保持品行高洁,这对作者是莫大的鞭策和警示。作者虽命运坎坷,“时运不齐”,但毕竟“弱冠”,来日方长,终有一天“奉宣室”,报效于君王。其实文中,“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就表达了作者的志趣。

因此,我认为“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不能理解为微讥孟尝,也不能解读为稍带怨意,而应该是王勃以孟尝为榜样,即使身处逆境,也要积极向上,保持品行的高洁。所以这句应该译为:孟尝品行高洁,(尽管)徒有一腔报国的热情。

猜你喜欢

空余志趣壮志
蝶恋花·寂夜
初夏山茶
油田工人
破桩
重阳有感
夕阳晚秋
浣溪沙
壮士拜师
浅谈儿童钢琴弹奏“三趣”
为有牺牲多壮志——重读《革命烈士诗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