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提醒”之中看兴亡

2010-08-15文/刘

中学生 2010年17期
关键词:秦孝公商鞅陛下

● 文/刘 放

当嬴政执掌大权后,他变得专横跋扈,造阿房宫,修长城,焚书坑儒……大臣们不忍心辛辛苦苦拼来的江山如此葬送掉,于是有人提醒他说:“陛下,您应该仁慈一点!”秦始皇一听这话,心想:“你小子是说我不仁慈啊!”结果可想而知,此后再也没有人敢去提醒了。短短十几年后,一个强大的王朝便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秦孝公的变法与秦始皇暴政形成对比,揭示了王朝走向灭亡的原因。)

正是对这些提醒的不屑,决定了这个王朝终要走向灭亡。

唐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应该算是一个奇迹,其影响力现在都还存在,那些老外不经常称我们中国人为唐人吗?纵观历朝历代,人民生活质量都不好,但贞观年间是一个例外,总结其原因,还是因为唐太宗善于听从别人的提醒!(唐朝与秦朝两个朝代形成对比,有力论证了“于‘提醒’之中看兴亡”的观点。)

话说有一次,太宗皇帝觉得住的房子太小了,于是想修个大一点的房子来住。魏征一听就慌了,马上跑到皇帝面前说:“陛下,老百姓刚刚从战乱中恢复过来,生活刚有了一点起色,您若马上大兴土木,必定又会造成动荡,还请陛下三思!”唐太宗听了这话虽然不高兴,但由于的确有道理,于是便打消了修皇宫的念头。正是善于听从别人的提醒,唐太宗又创造了一段不朽的历史。

再反观唐末,唐玄宗整天与杨贵妃寻欢作乐,不理朝政。韩愈谏迎佛骨,更是引起了皇帝的大怒,将其贬至潮洲。碰到了如此一个不听提醒的皇帝,这个王朝又怎会不灭亡?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像后来的朱棣、康熙、乾隆无不都是听从提醒的君王,因此他们创造了王朝的兴盛。

于“提醒”之中看兴亡,于兴亡之中晓提醒!(总结全文,卒章显志。)

推荐理由

本文为话题“提醒”的佳作。把秦朝和唐朝放在一起,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观点,而每个板块内部也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使中心突出,观点得到强有力的证明。这提示我们平时积累材料时要注意各种角度、各种性质的论据的收集。用对比方法写作时,对比使用的材料一定要典型,要有可比性。当然,这篇文章若能在最后结合一点正反现实材料拓展一下,就更有深度了。

当秦国还是一个诸侯国的时候,它并不强大,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弱国。然而不久,一个人出现了,他改变了历史,也让历史记住了他——商鞅。都说穷则思变,这个秦太弱了,怎样才能变强呢?这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秦孝公,在这种情形之下,商鞅登上了历史舞台,他提醒秦孝公说:“您应该发展经济!”秦孝公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但要怎样发展经济呢?商鞅说:“您应该先变法!”就是这深思熟虑后的提醒,铸就了一个辉煌的王朝——秦。

猜你喜欢

秦孝公商鞅陛下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国王陛下的畅销书
商鞅取信秦孝公
商鞅方升:一升量天下!
商鞅: 史上酬劳最高的搬运工
陛下
商鞅取信秦孝公
树敌太多商鞅
商鞅取信秦孝公(下)
短文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