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赤水河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利弊及其对策

2010-08-15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国酒赤水河流域

罗 进

(遵义师范学院历史系,贵州遵义563002)

论赤水河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利弊及其对策

罗 进

(遵义师范学院历史系,贵州遵义563002)

赤水河属长江上游南岸一级支流,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条干流没有筑坝且污染较轻的河流,被称为长江上游的天然屏障。赤水河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既存在着许多有利条件又存在着诸多不利条件,在开发和利用赤水河流域中,必须本着“彰显优势,克服劣势”的原则,以实现其综合利用的最佳效益为目的,探讨其应对之策。

赤水河;经济;持续发展

一、引言

赤水河发源于云南省北部镇雄县鱼洞乡大洞,流经贵州和四川,至四川合江县与习水河相汇合后注入长江,干流全长436.5公里,流域面积达20440平方公里,系长江上游南岸一级支流,被称为长江上游的天然屏障。其中从河源到茅台为其上游,从茅台至赤水市为其中游,从赤水市至河口为其下游。它流经云、贵、川三省的13个县市行政区①13个县市是指云南省的镇雄、威信,贵州省的毕节、大方、金沙、遵义、仁怀、桐梓、习水、赤水,四川省的叙永、古蔺、合江。。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条干流没有筑坝且污染较轻的河流,赤水河流域拥有许多珍稀的动植物物种和多层次的生态系统,它既以红军“四渡赤水”而举世闻名,又以“国酒茅台”而饮誉天下,还以科学研究的活化石“桫椤王国”而蜚声海内外。早在2002年,中科院院士、渔类生物学家曹文宣就揭示出了赤水河流域保护价值蕴藏着四大特色:生态河、美景河、美酒河、英雄河。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各种生态环境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长,赤水河流域正面临着水土严重流失,森林锐减,水资源与大气环境的污染,以及城镇快速膨胀等重重威胁。赤水河流域作为一种公共商品,在其无偿使用的情况下,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突然失灵,经济外部性凸显;又因其流动的一维单向性,上游保护,下游受益,使得上、下游所承担的义务和所得到的利益存在明显不对称性。为了改善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实现其综合利用的最佳效益,保持其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依归,本着“彰显优势,克服劣势”的原则,在分析赤水河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的基础上,探讨其应对之策。

二、赤水河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

赤水河由南向北蜿蜒穿行于滇、黔、川三省接镶的崇山峻岭之间,最后汇入长江,其所流经地区既得益于大自然的恩赐又得益于后天酒文化、盐文化、红色文化的熏陶,还沐浴着现代西部大开发的洗礼,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可谓得天独厚。

1.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赤水河中、下游流域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赤水是国务院唯一以行政区名称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赤水风景名胜区内,有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个国家森林公园——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和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还有长江流域最大的瀑布——十丈洞大瀑布,世界丹霞第一园——五柱峰,中国红色旅游经典地——丙安古镇以及数以千计的独立景点。瀑布、竹海、桫椤、丹霞地貌、原始森林就像一曲和谐的交响乐,共同彰显其主要景观特色。另外,盐文化、长征历史文化和文物古迹更是为其增添了许多神奇而迷人的魅力。故有“千瀑之市”、“竹子之乡”、“桫椤王国”、“丹霞之冠”、“长征遗址”的美称。2006年赤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十大最美丽的地方之一,翌年,又被正式认定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真是无愧于“黔北明珠”的美誉。不仅处于赤水河下游的赤水市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处于其中游的仁怀市旅游资源也毫不逊色。仁怀既是闻名遐迩、驰名中外“国酒茅台”的故乡,又是红军出奇制胜、“四渡赤水”战斗过的地方,还是“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繁荣盐运码头,因此,拥有神秘的酒文化、灿烂的红色文化以及厚重的盐文化。如果把遵义的旅游资源概括为白色(酒)、红色(长征)和绿色(生态)这样三种颜色的话,那么,这三种颜色在仁怀可谓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仁怀拥有闻名中外的三大品牌:“国酒茅台”、“四渡赤水”和“中国酒都”;仁怀还拥有标志性的四项世界之最:最大的实物广告——天下第一瓶、最大的摩崖石刻汉字——“美酒河”、最长的石刻龙建筑群、最大的酒文化博物馆——国酒文化城。除此之外,盐津大峡谷、神秘赤水河天然生态风光带、“苗山人家”乡村旅游景区以及众多的溶洞、温泉、瀑布等靓丽的大自然风光更是为其锦上添花。

2.赤水河流域特色显著,魅力无穷

赤水河流域自然生态鱼种类不可谓不多,风景靓丽不可谓不养眼,水质甚佳不可谓不爽口,美酒飘香不可谓不养鼻,四渡赤水声名远扬不可谓不悦耳。详而述之,首先,生态河。根据2001年以前中科院水生所所做的实地调研,赤水河富含116种鱼类,其中31种为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在这些特有鱼类之中,产漂流性卵的鱼类也有不少,如果他们要完成产卵繁殖和栖息的生命过程,就必须经过较长的漂流行程。故干流建坝会对这些鱼类产生极为有害的影响。而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时至今日,赤水河主干流尚未修建拦水大坝。加之流程较长、流量亦大、水域生态系统颇具代表性,是长江上游一级支流中罕见的、自然流淌的、具有天然河流特征的生态河。其次,美景河。赤水河下游风景亮丽迷人,有国家级桫椤自然保护区、有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和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有十丈洞、四洞沟等自然奇观,还有分布广泛的丹霞地貌、古镇风情和当地民俗文化,更兼盐文化、长征历史文化和文物古迹,具有较高的旅游和保护价值。概言之,长江大三峡的雄伟壮观和巫山小三峡的婀娜妩媚,赤水河神形兼备。再次,美酒河。在赤水河两岸,以“国酒茅台”为代表的众多名牌白酒可谓星罗棋布、众星拱月,如茅台、郎酒、沪州老窖、习酒等,酿酒业既是当地的特色经济又是其支柱产业,尤其是在贵州占有无出其右的地位。一条河流能酿造出如此之多的美酒,从而形成独特的酒文化,这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赤水河盛产美酒,与其独特的水质、土壤、气候和大气微生物群等自然生态环境不无关系。最后,英雄河。1935年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同志力挽狂澜,化腐朽为神奇,指挥红军出奇制胜、“四渡赤水”,从而在赤水河沿岸留下了大量革命历史文物,如茅台、土城等地红军“四渡赤水”纪念碑;古蔺红军四渡赤水的渡口等,都有重要的革命历史教育价值。毛泽东曾由衷地感叹道: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3.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赤水河流域的生态环保

对于赤水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问题,贵州省委、省政府历来都尤为重视,以贵州省原省长石秀诗关于“保证茅台酒优良品质”的指示精神为契机,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正式拉开了全面实施的序幕。首先,以赤水河中段作为“国酒基地”生态功能保护区,拟定了《赤水河中段“国酒基地”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其次,以强有力的措施促进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譬如:仁怀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按照“集中制浆,分散造纸,达标排放”的规定,完成了五马河流域手工造纸作坊的规范化整顿工作;为了进一步保护各类鱼资源,赤水市将区域内赤水河流域列入禁鱼范围,规定每年2月1日12时至4月30日12时为禁渔期等等。2005年12月,云、贵、川三省环保局在遵义市召开了第一次共同探讨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座谈会。通过此次座谈会,三省在共同保护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和大力宣传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方面达成了共识。为了贯彻落实三省座谈会的精神,翌年10月,仁怀市确立了“生态立市,品牌强市,旅游兴市”的发展战略,这就表明生态环境保护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赤水河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意见》规定:限期清理整治仁怀、毕节、金沙、大方4县市赤水河流域内现有170多家酿造、煤矿等污染源,依法取缔和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设备,坚决关闭“十五小”企业。翌年,贵州省又出台了《赤水河上游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贵州境内)》,计划投入26亿元巨额资金,在赤水河上游贵州四县市境内流域区完成重点乡镇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基本实现赤水河上游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同时,川、滇、黔三省携手保护赤水河的机制也不断完善,2008年伊始,三省人大环资委联合举办了“首届赤水河流域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这是我国在流域生态保护领域首次进行的跨三省流域综合管理试验。

4.面临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

1999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西部大开发既是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②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7~278页)战略构想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的战略部署。在西部开发中,党中央、国务院站在长远和全局发展的高度,选择长期制约西部发展的两大瓶颈作为突破口,重点抓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而长期以来,制约赤水河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两大瓶颈正是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毋庸置疑,西部大开发战略给赤水河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进入新世纪以来,流域各县市不失时机地利用中央政财对西部大开发在资金方面的倾斜和优惠政策,很抓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赤水河流域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巨大成就。例如,1997年至2007年,赤水市新建、改造公路1226.21公里,实现了“两纵两横一环线四上”③两纵指赤水至合江路、习水至赤水路;两横是指官渡至葫市路、赤水至长沙路;一连线是指赤水至叙永路;四上是指南至贵遵,西上310国道,西北上隆纳、成都,东上泸渝。骨架公路,从而使公路通达深度和交通运输能力大为提高。至2008年末,全市境内公路里程达1710公里。与此同时,赤水市还以生态环境建设为突破口,坚定不移地走“退耕还竹”之路,在不到10年间,新造竹林71万亩,从而使全市竹林面积扩大到120万亩,农民人均占有竹林面积居全国第一位,接近6亩,“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近年来,仁怀市也不甘落后,积极实施退耕还林还竹政策且成效显著。如今,流经仁怀的六个乡镇已完成退耕还竹4.5万亩,300里竹廊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这不但为国酒茅台,而且为“中国酒都”地方酒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不可多得的环境支持。

三、赤水河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利条件

赤水河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既存在着许多有利条件,也存在着颇多不利条件。通常说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上游与中下游产业结构相悖

在赤水河流域,上、中、下游具有各自的特色产业。一般说来,赤水河上游所处之地多为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普遍脆弱,森林覆盖率偏低,经济发展主要是以煤电行业和种植业为主;赤水河中游经济发展主要以生产优质白酒为主,白酒产业十分发达,尤其是以国酒茅台为代表的白酒位于我国乃至全世界最为名贵白酒之列,其所处经济地位不言而喻。同时,生产优质白酒离不开良好的水质和当地生产的优质有机粮食源料——高粱和小麦;赤水河下游生态环境良好,发展自然生态旅游可谓适得其所,浑然天成。显然,中游和下游都有与环境密切相关的优势特色产业,而上游的环境保护对中、下游产业的发展影响颇大。然而,上游地区为了摆脱贫困,既要求扩大种殖业,又强烈要求开发优势煤炭资源,发展煤电产业。显然,垦殖过度易导致水土严重流失,发展煤电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对水(采煤和洗煤废水)资源的污染。毋庸置疑,这既会对中游的白酒生产造成某种程度的不利影响,也会对中、下游旅游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

2.水质和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严重

最近几年来,在赤水河中、上游地区,酒作坊、小煤窑、小纸厂、制砖厂纷纷涌现且发展极快。就拿仁怀市的中枢、茅台和茅坝三镇来说,酿酒、造纸、采煤、水泥、制砖等各类工矿企业多达500余家,这些小企业布局分散,技术设备简陋,生产能力不高,其工业废水、废渣和矿山弃土等大多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水中,从而导致了河流污染。不仅如此,随着沿河城镇和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垃圾、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还会不断增加。专家研究表明:“赤水河流域所在城镇预计在未来流域内城市化率每年增加1%左右,流域内每年将新增170万吨生活垃圾,4.3亿吨生活污水。”[1]P104另外,大气污染也同样严重,在赤水河流域,煤炭是生产、生活的主燃料,工业和居民燃煤废气排放量和尘埃污染呈上升趋势,局部地区出现严重酸雨和降尘。

3.经济发展水平低且不平衡

赤水河流域属经济发展很不充分的地区。在流域13个县市中,有贫困人口143.5万人,占流域县(市)总人口的13.7%,其中镇雄、习水、古蔺和叙永等6县属国家级贫困县,部分地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是我国南方贫困人口比较集中、贫困面积比较大的地区之一。2006年流域人均GDP为4147元,只相当于全国人均GDP的40%,足见其经济发展水平十分低下。不仅如此,在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平衡,镇雄县是流域内人均GDP最少的县,仅为1559元,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15%。而人均GDP最高的仁怀市达到了9815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90%。[2]从以上统计数据不难看出,在赤水河流域13个县市中,没有一个县市人均GDP达到或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流域经济发展与全国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4.多头管理弊端重重

赤水河流域跨多个行政区,其管理由云贵川三省及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等多家负责,可分为国家、区域、地方三个层次。长期囿于行政区划界限和多头管理的局限,实现资源整合与协调困难重重,其效果远不近人意,上下游、左右岸、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矛盾不时发生,流域的经济纽带功能得不到充分彰显。虽然他门都有相应的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划,但这些规划的制定和落实缺乏对流域综合规划的统筹考虑,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政、互不关联,产业趋同或相左的现象并不鲜见。譬如:从经济联系的层面考量,赤水和沪州的联系非常密切,互补性与互惠性亦很强,但跟遵义市相距甚远,经济联系并不多。又譬如:贵州仁怀和四川古蔺各自树起“四渡赤水”这块红色旅游之牌,没有凸显整合优势,等等。由于这些弊端的存在,从而使管理效率和效能大打折扣。

四、赤水河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为了趋利避害,彰显赤水河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克服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利条件,实现其综合利用的最佳效益,在制定赤水河流域经济发展规划中,必须以生态系统的健康为基础,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指流域上、下游之间由于对环境保护的义务和开发利用的权利存在不公平性,而由受益地区给予受损地区以一定的经济补偿,这种制度能够激发受损地区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更好地体现公共商品的市场价值,使凸显的经济外部性内部化,从而实现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赤水河流域是中国西南部比较典型的生态型贫困地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能激发中、上游贫困地区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这就要求国家以及流域所经3省政府站在赤水河流域整体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制定一些倾斜、优惠政策,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从体制和机制上保护赤水河流域中、上游地区开展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此外,国家还应从长江中、下游获益地区中拿出一定比例的生态补偿资金,用以增强赤水河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使赤水河流域真正成为长江上游的天然屏障。在不断改善其水环境质量的同时,还要逐步解决其沿岸群众经济贫困的问题,使治标与治本同步推进。不仅如此,还要求流域内经济效益好的大企业(集团)如茅台、郎酒、赤天化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保持企业发展的同时拿出部分资金用于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污染治理以及社区发展等工作。

2.建立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区

“国酒茅台”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建立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区对“国酒茅台”持续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早在1972年,周恩来总理就提出:“茅台酒厂上游100公里内,不允许因工矿建设影响酿酒用水,更不能建化工厂。”[3]P103这实际上提出了建立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区的问题。由于赤水河流域跨多个不同的行政区,其生态环境保护区应由贵州省环保局具体组织实施,将茅台镇沿赤水河上游100公里、赤水河两岸20公里范围的区域作为赤水河流域核心生态环境保护区。在生态环境保护区建设中,必须严格依据《赤水河中段“国酒基地”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的指示精神,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抓好项目审批关。对于赤水河流域所在乡镇污水和圾垃处理、村庄环境治理项目,积极申请上报;对于国酒基地环境保护有利的项目,尽量简化审批环节和审批手续。二是治污与监管相结合。一方面巩固取缔五马河流域手工造纸作坊所取得的成果,另一方面联合赤水河流域有关乡镇加强监管,以防反弹。另外,还督促赤水河流域所在的白酒、煤炭企业积极接受防污评估,限期建成治污设施。三是保护饮用水源,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全面启动保护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促进乡镇污水、圾垃处理建设工程。

3.以赤水市为核心发展生态旅游,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赤水市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蕴藏着极具特色的自然旅游资源,“千瀑之市”、“竹子之乡”、“桫椤王国”、“丹霞之冠”美名远播,厚重的历史人文资源“川盐入黔”、“四渡赤水”更是使其熠熠生辉,发展生态旅游可谓得天独厚。在过去,由于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大肆破坏生态环境,加剧了水土流失,使自然景观大受破坏,极大地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伴随着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性机遇,在赤水市水土保持方面,应该拓宽发展思路,深化对生态旅游的认识,着力培育和开发利用生态资源,将生态环境建设与旅游资源培育统一起来,从保护生态健康出发,尽力完善景区绿化、美化工程,打造翠竹景秀长廊,重现绿色生态迷人景色,凸现“竹乡”资源特征,彰显“回归自然、原始风光”生态旅游主题,实现“生态立市、旅游兴市、竹业强市”战略目标,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旅游业成为全市的特色支主产业。

4.以国酒茅台为中心发展工业旅游,将酒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和经济优势

2004年7月18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五十多名食酒文化专家和学者一致首肯:“仁怀不仅有不可替代的国酒茅台这一享誉世界的品牌,而且也初步形成了无与伦比的区域酒生产规模与文化特征,具备了全国首屈一指的区域酒文化形态和实力。”[4]P47这就表明仁怀以酿酒工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既拥有无尽的品牌优势,又形成了规模效益性,再加之底蕴深厚的本土文化,这就为打造其工业旅游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基础。早在1994年,仁怀县就提出了“建设茅台国际旅游区”。2007年10月,仁怀市委书记房国兴在中国酒都旅游文化节开幕式上说:“仁怀要紧紧围绕国酒工业旅游与红色旅游,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努力培育优秀旅游品牌,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新的支主产业。”[4]P47-48这就使得工业旅游的具体思路更加清晰,即工业旅游必须以国酒茅台为核心,同时不断挖掘本土文化,谋求文化的内驱力。具体说来,红军四渡赤水,其中第三渡就在仁怀,这是激人奋进的红色文化;“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茅台镇是当时贵州最繁荣的盐运码头,昭示着历史悠久的盐运文化;“汉家枸酱知何物,赚得唐蒙习部来”,佐证着茅台源远流长的酒文化史。在发展工业旅游中,应该紧紧围绕这三大本土文化做文章,为此,要修建好红军三渡赤水——茅台渡口博物馆,恢复茅台的盐运渡口和盐号,精心打造国酒文化城。

5.加强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

赤水河流域上游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存发展困难。长期以来,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们,为了衣食生计,在封闭的自然环境中,以自给自足的古老方式进行着低水平的生产活动,与大自然上演着一幕幕“林退粮进,林进粮退”的生存矛盾。由于对农地过度垦殖、对草地过度放牧、对森林过度采伐等等,从而导致森林植被锐减,涵养能力下降,水土大量流失,从而陷入“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怪圈之中,同时,也给中、下游地区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要改变这一不利状况,就必须搞好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其生态环境建设要以坡耕地改造为中心,对小流域和山系进行综合治理,栽植各种以特色水果为主的生态经济林,严防水土流失。具体说来,在坡耕地改造中,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使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果,发展以水果为主产业的生态经济林,使农民由“粮农”变为“果农”,实现生态和经济双赢;在综合治理小流域和山系中,要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农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严禁滥砍滥伐,过度利用,坚决杜绝人为的水土流失。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6.构建赤水河流域综合管理协调委员会

根据世界各国水资源管理成功的经验,在河流水资源管理中,必须以流域为单元,将流域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整体进行统一规划,按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模式,有效地统筹协调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之间的关系,解决单纯区域管理无法处理的问题。[5]目前,对于赤水河流域的环境保护,云、贵、川3省还没有出现统一、高效的流域环保协调机制。而建立超越3省政府对赤水河流域进行综合管理的正式机构时机尚不成熟,不过,应该成为流域综合管理的一个追求目标。眼下,应尽快建立由云、贵、川3省和长江水利委员会组成的赤水河流域综合管理协调委员会,以加强省际间的协作,负责协调流域内水利、环保、农业、林业等部门的工作。应尽快出台相关保护制度和协调机制,3省人大和政协应就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进行定期协商和情况通报,3省人大或政协还应每年举办一次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协作会议,同时,3省人大可以就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联合开展执法检查,3省政协可以就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开展联合调查研究。

五、结论

综括全文,赤水河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既存在着许多有利条件,又存在着诸多不利条件,为了实现其综合利用的最佳效益,在开发和利用赤水河流域中,必须谋求构建赤水河流域综合管理协调委员会,以生态健康为基础,根据上、中、下游不同的自然资源环境,本着“彰显优势,克服劣势”的原则,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彼此兼顾,共同发展。

[1]李文婷.建立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J].科技促进发展,2008,(12).

[2]贵州省统计局.贵州统计年鉴2007[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3]王恺.茅台酒的不可复制:“天”“人”纠葛[J].市场瞭望,2007,(13).

[4]本刊赴仁怀报道组.仁怀,不仅仅是“酒都”[J].当代贵州,2009,(11).

[5]SMITS A J M,NIENHUIS P H,LEUVEN R S E W.河流管理新方法[C].于秀波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魏登云)

Pros and Cons of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shui River Basin

LUO Jin
(Department of History,Zunyi Normal College,Zunyi 563002,China)

Chishui River,one of the tributaries in the upper stream of Yangze River,is the only one without dams and less pollution.There are pros and cons in the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shui River Basin.In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merits priority,setbacks avoided”,it aims at optimal value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while its countermeasures are considered.

Chishui River;Economy;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724

A

1009-3583(2010)-06-0022-06

2010-09-12

2010年度遵义区域经济研究中心课题“赤水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ZE201001)的阶段性成果。

罗进,男,贵州绥阳人,遵义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

猜你喜欢

国酒赤水河流域
压油沟小流域
唐光平摄影作品欣赏
——美丽赤水河
沙颍河流域管理
青山湖生态清洁小流域
“国酒茅台”改名了
茅台执着“国酒茅台”商标17年终放弃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赤水河
电影《国酒》举行定档发布会 众主创分享“制酒”心得
赤水河保护进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