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重复合伤、多发伤救治一例

2010-08-15皮亚川

中外医疗 2010年31期
关键词:抗休克挫裂伤闭式

皮亚川

(湖北省大冶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 湖北大冶 453100)

我院于2005年8月26日收治一车祸伤病人,抢救成功。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人,男性,36岁,已婚。因车祸伤后昏迷30min入院。查体:T36℃,脉搏和血压测不到,呼吸36次/min。重度昏迷,皮肤粘膜苍白,右侧颞额顶部头皮撕脱,右侧瞳孔直径6mm,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左侧瞳孔直径3mm,直接对光反射存在,间接对光反射消失,时大时小。唇绀,项强直3F,左侧胸壁软化,反常呼吸。腹部稍隆,右下腹诊断性穿刺抽得5mL不凝固血液,左上肢广泛皮肤挫裂伤,左小指离断,四肢伸直,肌张力增高,阵发性角弓反张,双侧病理征(+),GCS评分4分(E1V1M2)。急查血常规:血红蛋白50g/L,红细胞压积20%,白细胞16×109/L,中性90%,B型血,Rh阳性。床边B超示:脾破裂伴腹腔积液,左侧胸腔积液。入院诊断:(1)创伤性休克;(2)特重型脑外伤:①原发性脑干损伤;②原发性视神经损伤;③头皮撕脱伤;(3)胸腹联合伤:①外伤性脾破裂;②肋骨骨折伴血气胸;(4)左小指离断伤;(5)多外软组织损伤。出院诊断:同入院诊断另加:(1)弥散性轴索损伤;(2)颅骨骨折;(3)脑挫裂伤;(4)外伤性空肠穿孔;(5)腹膜后血肿;(6)肺挫裂伤;(7)左肩胛骨折。

入院后处理:(1)迅速开通3条静脉通道、快速补液、输血、抗休克,同时床旁作气管插管、持续吸氧,作“左侧胸腔闭式引流术”(约800mL血液及大量气泡冒出)及导尿术。(2)急症手术,立即在全麻下分2组手术:一组行“头皮清创术、颅骨钻孔探查术、去骨瓣减压及血肿清除术”,(见右侧颞顶部线形骨折,硬膜外血肿约40mL),另组同时行“剖腹探查术”,入腹后吸除积血约2500mL,脾脏粉碎性破裂,左侧腹膜后血肿,胃壁挫伤,空肠有一破裂口约1.5cm×1.0cm,即行“脾切除术、空肠修补术”,因腹膜后血肿渗血明显,予以纱布压迫止血,放置腹腔引流管2根,关腹。再行左上肢清创术,行气管切开术,术毕上鼻胃管以胃肠减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为150min,术中输血3500mL。(3)术后继续抗休克、补液、输血、脱水、止血、抗炎(头孢哌酮+舒巴坦,甲硝唑)、激素、护脑等综合治疗,术后24h行头颅CT检查示:右颞额顶部术后改变,脑挫裂伤,眼眶及视神经孔处未见骨折,弥散性轴索损伤及脑干损伤可能。胸片示:左侧第5、6、7、8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左肩胛骨骨折,左侧胸腔少许积液积气。术后第3~4天逐次拔除压迫的止血纱布,未再出血,第5天拔除腹腔引流管,第6天复查胸片无积液积气,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因持续中高度发热于第六天血培养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对丁胺卡那霉素及左氧氟沙星高度敏感,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及时更换抗生素。患者持续昏迷38d,经治疗,病情逐渐好转,治疗效果满意,术后顺利拆线,甲级愈合,住院120d后出院。出院时:神志清楚,记忆力差,生活基本上自理,左眼视力消失。随访半年,记忆力有所恢复,生活基本上自理,左眼视力未恢复。

2 救治经验

(1)早期抗休克补充血容易维持心脑肾肺的功能,为进一步抢救奠定基础。(2)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抗休克和复苏的重要措施,床边立即行气管插管及胸腔闭式引流术为救治成功创造了条件。(3)早期气管切开术对于脑干损伤,长期昏迷尤其合并有胸部损伤的患者至关重要。(4)腹内脏器损伤致内出血及颅脑外伤均危及生命时,分组同时手术是必要的,为抢救争取了时间。(5)入院时病情危重,不便作头颅CT,术中先作颅骨钻孔探查术发现有硬膜外血肿再扩大骨窗作相应处理,术后再行头颅CT以全面了解病情,这是一个应该牢记的处理经验。(6)腹膜后血肿渗血面大,而手术时间又不能拖长,故在基层医院选择纱布压迫止血,仍为一种有效的办法。(7)对于严重复合伤,多发伤,术后作血培养应该作为一项常规检查,便于及时调整用药,起着指导性的作用。(8)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的平衡相当重要,任何疏忽均可导致抢救失败。

猜你喜欢

抗休克挫裂伤闭式
高炉半闭式液压油箱的开发和应用
针对双额脑挫裂伤的治疗策略的研究
CT“李琦岛征”和“黑洞征”对脑挫裂伤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抗休克服在院前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应用
液压机闭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一种闭式静压回转工作台新型结构设计
参附注射液治疗休克41例临床观察
基于严重烧伤抗休克时胃肠粘膜内缺血的研究
QTB-HST系列闭式直推启闭机通过新产品鉴定
标准大骨瓣开颅治疗重型对冲性额颞脑挫裂伤38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