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32例分析

2010-08-15赵群英

中外医疗 2010年31期
关键词:胎膜换药液化

赵群英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 江苏无锡 214187)

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和麻醉水平的进步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剖宫产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然而剖宫产相关并发症也引起产科界的高度重视,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是剖宫产手术较常见的并发症,不及时处理,将会导致严重后果。现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行剖宫产1870例,发生切口不愈32例,发生率17.1%,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病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行剖宫产术后发生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32例产妇,其中27例为腹部横切口,5例为腹部纵切口,均为足月分娩。其中二次剖宫产6例、合并糖尿病3例、合并贫血5例、胎膜早破7例、肥胖11例。

1.2 临床表现

32例患者中6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术后4~7d切口出现红肿、硬结,有热痛及脓性分泌物溢出,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均有细菌生长,考虑为感染所致;26例患者术后无明显体温升高,切口无红、肿、压痛,但切口有黄色渗液,内见漂浮脂肪滴,考虑为切口脂肪液化,给予换药并以镊子探查,发现皮下有空腔隙,有液化组织,部分可达腹直肌前鞘层。

2 结果

(1)感染相关因素共23例,其中,妊娠合并糖尿病3例,妊高征2例;10例腹部切口感染者产程>12h,7例腹部切口感染者破膜时间>24h;8例行急诊剖宫产,羊水均有不同程度的胎粪污染,8例手术时间>1h(2)易感高危相关因素共32例,其中,体型肥胖11例,瘢痕切口6例,贫血6例。妊娠合并症、产程延长、破膜时间长、急诊手术、手术时间长、孕妇肥胖、贫血、营养不良、手术人员缝合技术等因素增加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几率。

3 处理

对于脂肪液化切口,及时挤出内分泌物,及时换药,并给予切口局部微波理疗30min2次/d,或运用红外线照射促进切口愈合。若渗出物多,切口愈合液化范围较深较大,且经挤压排除渗液,加强切口换药。经换药2~3d后,切口渗液无减少迹象,应及时拆除部分缝线,将受累各层组织均应彻底敞开,内置碘伏纱条充分引流。部分切口待肉芽组织新鲜后及时行二期缝合。对于切口感染者,拆除缝合线,双氧水冲洗擦拭、甲硝唑、庆大霉素切口上药,2次/d,同时给予局部微波理疗30min2次/d,待切口新鲜后行二次缝合。同时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二期缝合术切口术后8~9d拆线。

4 讨论

4.1 原因分析

(1)BMI高者皮下脂肪层厚,影响手术野使手术时间延长,易至细菌污染,其次相对手术切口张力大,缝合过密,容易造成脂肪液化合并感染;(2)合并糖尿病、贫血、高血压等可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成为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糖尿病会直接影响切口愈合的代谢过程[1],贫血、高血压至低蛋白血症影响切口愈合;(3)疤痕子宫。疤痕子宫由于疤痕组织增生、质脆,有时很薄,钝性分离子宫肌层易向两侧撕裂,增加切口出血并不利于愈合;(4)滞产胎先露压迫子宫下段时间长,造成局部缺血、水肿,组织脆性增加,切口撕裂,产程中多次肛查以及阴道检查,使细菌进入子宫切口而造成感染,另外胎膜早破多由生殖道感染引起胎膜炎造成,更是增加切口感染机会;(5)手术操作时间长短能明显影响切口感染率,术中钳夹、挤压等机械因素影响,易发生脂肪层氧化分解,引起无菌性炎症而液化,影响切口愈合;(6)急诊手术,术前准备不充分或急症产妇术前就存在感染而可影响切口愈合;(7)非主刀医师在切口缝合过程中,残留无效腔,同一部位反复进针出针、切口对合不良、打结过紧等缺陷,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增加明显。

4.2 预防

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是最常见的术后切口并发症,剖宫产腹部切口属于Ⅱ类伤口,其切口部位有一定数量的细菌侵入,但手术时尚无感染,其术后感染率一般为3%~10%[2],其预防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孕期保健,指导孕妇适量摄入营养,鼓励孕妇尽可能参加有氧活动,使其体重指数尽量达到合理范围,及时治疗糖尿病、贫血等合并症,增强机体免疫力,对有阴道炎的孕妇及时治疗。对胎膜早破者,预防性合理性抗生素的应用可明显减少术后感染,尤其是破膜12h以上者;对滞产者应及时诊断,适时处理,以避免头入盆太深,加重托头困难,增加手术难度及感染机会;减少不必要的肛查及阴道检查;(2)提高手术操作技术,切开腹壁及缝合切口时止血要彻底,缝合时打结牢固,选择合适缝线,缝合不留死腔,缝合间隙适当,切口组织对接良好。彻底清理腹盆腔,减少积血及羊水的残留,减少其渗出污染切口;重视切口液化,早期诊断和处理;(3)术后辅助治疗:加强术后管理,纵切口及时加腹带,防止腹压突然增加引起切口裂开。术后2d可行微波治疗或运用红外线照射治疗,促进切口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水肿的消退及吸收,促进切口愈合。

[1]黄醒华.对剖宫产术的思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7):387~388.

[2]史常旭.现代妇产科手术与技巧[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73.

猜你喜欢

胎膜换药液化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modified duct-to-mucosa pancreaticojejunostomy during pancreatoduodenectomy: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面部液化随意改变表情
Toll样受体在胎膜早破新生儿宫内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足月胎膜早破256例妊娠结局临床分析
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胎膜早破和绒毛膜羊膜炎患者胎膜组织中MMP-9、MIF的表达和羊水中IL-6水平检测
天然气液化厂不达产的改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