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开发整理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10-08-15于彦辉

科技传播 2010年24期
关键词:整理耕地用地

于彦辉

辽宁省朝阳县国土资源局,辽宁朝阳 122000

土地开发整理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于彦辉

辽宁省朝阳县国土资源局,辽宁朝阳 122000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保护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任务越来越繁重。因此,只有强化土地资源的开发整理,从粗放利用走向节约集约利用,才能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开发整理;社会可持续发展;手段与措施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建设的加快,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在土地资源总量一定的条件下,要破解“三农”和城镇化建设的土地瓶颈,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土地开发整理是必由之路。依据《土地管理法》,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使县域土地开发整理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谐并进,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

1 立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好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深化和补充,是搞好土地整理工作的重要前提。朝阳县是农业大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制定要强化农业的主体地位,同时兼顾工业、乡镇建设等需要,把规划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首先将重点放在基本农田开发整理上。建设标准化农田,是土地整理的重要方向,不仅要增加有效耕地面积,解决“占一补一”的尖锐矛盾,更要保证耕地的质量,保证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其次要使宜农未利用土地、荒滩古埂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新增工矿废弃地得到全面复垦,并结合城镇化战略,认真抓好旧村庄改造和退宅还耕工作;第三要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与基本农田标准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建设、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以及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紧密结合,划定土地整理项目区,落实重点和示范土地整理项目,特别是国家和省级重点和示范土地整理项目,完善土地整理项目库。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要不低于建设占用和灾害损毁的耕地质量,保证村镇各项建设用地顺利报批,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合理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 健全土地开发整理的投入机制,扩大土地开发整理投资渠道

由于体制的原因,规模可观的土地开发整理资金被“化整为零”地分散至近20个部门,各部门分散上项目、撒“胡椒而”做项目,形成了同样项目重复投资“尔拆我建’、“朝填夕挖”的局面。为此,健全土地开发整理的投入机制十分必要。首先要通过争取国家、省土地整理专项基金,配套使用好市、县两级土地整理专项资金,在“资金来源不变、用途不变、整合集中使用”的原则下,按各类子项目的原审批渠道、原实施办法进行申报审批,实现整个项目统一推进,集中投入。将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和出让金设立专户作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专项资金,各级各类支农资金用于整理后土地建设的配套资金,力求用最优的资源配置,取得最大的土地开发整理成效;其次设立以土地资源为载体,为了对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进行重新规划与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目标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的土地整理基金。动员一部分土地出让金、部分宅基地整理流转升值、部分财政转移支付以及社会资金注入,建立土地开发整理投入的长效机制;第三要扩大土地开发整理投资渠道。当前的土地开发整理大都由政府发起、政府组织实施和政府组织验收,缺少社会力量的参与。从市场经济规律的角度看,政府更应该在宏观调控下,运用市场手段,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投资土地整理,减少政府在土地整理项目建设的初始资金投入。发展农村土地金融,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运用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方式,使土地集中形成规模,再进行抵押融资,改善和提高土地整理项目的建设、经营和管理水平。

3 改变农村粗放用地习惯,构建节地型村镇模式

土地开发整理的核心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必须改变村镇粗放用地习惯,规范村庄建设行为,构建节地型村镇模式。第一要严格规范农村土地管理,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管住总量、集约高效”的原则,把农民安置纳入村镇规划,将生活安置与生产安置分离,农民建房采取由村统一规划建设,集约利用生活安置用地。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农用地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第二要结合土地开发整理,通过合理规划,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推进村庄整治改造、退宅还耕和合村并院工作,有效解决村庄布点散乱问题,做好现有农村建设用地的内涵挖潜,积极探索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新机制,探索农民向城镇转移的办法和途径,把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作为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第三要深入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战略,积极引导、鼓励农民进入城镇,促进人口向中心村和集镇集中、土地向空间拓展,确立“工作在园区、居住在镇区、生活在社区”的现代农村新模式,推进空间、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实现耕地增加、城镇规模增加、农村居民点减少和农村产业结构提升的“双增一减一提升”;第四,将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新增的优质高产良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占一补一”的增减挂钩政策,解决城市建设用地计划不足的矛盾。

当前,我县经济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持续增长。只有通过土地开发整理,获得土地整理折抵指标和建设用地复垦指标,才能缓解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紧缺的矛盾,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合理用地;才能盘活存量土地资源,补充耕地,实现全县耕地总量占补平衡;才能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1]刘翠丰.辽宁省土地整理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对策.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9(3).

[2]李长江,王国丽,刘刊.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管理观察,2009(14).

[3]卢一唐.试论土地整理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安徽农学通报,2010(16).

P5

A

1674-6708(2010)33-0031-01

猜你喜欢

整理耕地用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保护耕地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