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化视角看中国传统武术在跨文化传播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0-08-15姬瑞敏张建新

武术研究 2010年2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传统武术跨文化

姬瑞敏张建新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四川成都610041)

从文化视角看中国传统武术在跨文化传播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姬瑞敏张建新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四川成都61004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网络检索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传统武术在跨文化交流的情况做了一系列的分析与融合,结合现阶段武术发展的现状,探讨中国武术在跨文化传播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旨在为中国传统武术的国际化传播探索新途径。

中国传统武术跨文化机遇挑战

1 前言

武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博大精深的中华古典文化中一个优秀的文化分支,武术的产生、发展紧随着整个中华文明前进的历程。武术虽是一种技击术,但在武术运动中处处体现着文化哲理,表现出一种处世方式。随着经济、文化、信息、政治等国际化进程不断深入,文化多元化已成为时代特征,中国武术走向世界是我们理智的选择,也是中国文化的必由之路,但在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武术,特别是传统武术,在跨文化传播中是否一帆风顺,是否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传统武术是否得到了异文化地区人们的认可?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武术跨文化发展的状况做了具体分析,提出现在传统武术在当前国际环境下所面临的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一些优势和问题。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传统武术跨文化传播。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收集和阅读了关于中国武术与跨文化传播方面的书籍和论文。

2.2.2 网络检索法:并通过互联网浏览和检索所需的资料以及整理与研究有关的信息。

2.2.3 逻辑分析法:对收集的资源进行相关的分析、归纳、整合与总结。

2.2.4 专家访谈法:笔者走访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教授、专家,聆听了他们对现阶段武术信息网络传播的一些看法,以作出更客观的评价。

2中国传统武术跨文化传播现状

2.1 过多的关注竞技武术入奥

现代体育做为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殊的产品。从19世纪末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扩张,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不断的改变着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体育观念和行为。特别是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西方体育更表现出一种全球化的趋势,它是人类发展史上一项伟大的社会实践,是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但因受西方工业文明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巨大推动,今天的奥林匹克运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西方化。因奥林匹克运动在全球化交流中所具有的无限魅力与活力,引起世界各民族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追捧,于是不同区域的文化进入奥林匹克运动这一大家庭成为人们美好的愿望。中国武术也不例外,自从中国武术开始进行跨文化交流之初,就是要尽最大努力,甚直不惜一切代价,让中国武术成为奥林匹克运动中的一员。我们自己的口号是“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为了适应入奥的需要,中国武术大胆地摆脱传统武术思想的束缚,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一方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中国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下产生的传统武术,在全球化交流日益频繁的现代社会浪潮中,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舞台,只有通过变革,抛弃陈旧的思想思想包袱,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才有可能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求生存、谋发展;另一方面是围绕入奥的需要,为了让中国武术能尽快的走向世界,进入奥运会,竞技武术应运而生,竞技武术的产生,对中国武术的发展带来了一股新活力,也让世人看到了中国武术发展的美好前景,但在奥运会巨大号召力面前,中国竞技武术的变革似乎失去了理智,为了迎合奥林匹克运动的规则需要,可以说是进行了彻头彻尾的变革,从竞技武术产生之初,到现在,武术竞赛规则先后修改了七次,每一次的修改,都向奥运会迈进了一步。可是在不断修改的同时,也在不断的甩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抛弃了孕育她的文化土壤。竞技武术所追求的“高、难、美、新”与奥林匹克精神中的“更高、更快、更强”如出一辙。竞技武术国际化的结果使历来追求主体目标与本质目标统一的中国武术在渐渐淡化,真正意义上的多元化的传统武术已经远离我们,且越走越远。中国竞技武术为了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依照西方文化的标准对竞赛规则进行大幅度的修改,对技术体系大刀阔斧的改变,以期通过奥运会而走向世界,这种西方化改造,无情地割舍与抛弃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价值体系,却没有得到全世界的身份认同和文化嵌合。现代竞技武术短短20年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传统武术几代人的梦想,成为武术国际化发展的主流,成为武术国际化程度的标志。而文化的传统武术却在传播过程中大大地受到冲击和萎缩。

2.2 过多强调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2.2.1 文化交流中的差异客观存在

不论中国古代文明,还是西方现代文明,不同时代的文化学者、人类学家对文化的理解各和不同,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曾提出:文化是人类在历史中所产生的思想与事物的整个复合体。我国的《辞海》从广义上对文化解释为:文化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而美国著名人类学者本尼迪克特对文化的解释为:文化是通过某个民族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和行为模式,一种使这个民族不同于其他任何民族的方式。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由于人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不同、面临的自然环境各异、所处的气候条件变化令人难以捉摸等原因,使人们在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及价值等的不同,进而影响人们的民族性格、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宗教情绪等等各有差异。2.2.2正确看待跨文化交流中的差异

在东西方文化的激荡中最常见的冲突,也是文化价值体系的差异,由于中国传统武术置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一脉相承,并深受古典哲学、道德规范、伦理、医学、养生、阴阳八卦等思想影响,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一个耀眼的奇葩,表现出天人合一、内外兼修、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而西方文化深受古希腊文化的影响,推崇不断地向人体自身挑战,不断挖掘人体潜能,突破人体能力极限,追求征服自然,做自然的主人,这种思想在当今风靡全球的奥林匹克运动“更高、更快、更强”精神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这种东西方文化价值观本质上的巨大差异,使中国传统武术在西方文化主导下的世界传播中处处碰壁再所难免。但是如果过分地强调或扩大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只能给中国传统武术跨文化传播增加难度,甚直带来误解,正如文化学者周鸿铎先生所言:中国传统文化绵延几千年,有精华也有糟粕,遏除糟粕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做过了头,一味地口诛笔伐,甚至摒弃,中国文化的母体必然会趋于灭亡。中国传统文化在跨文化的传播中,不仅要看到双方的差异,而且应看到各自的优点和共同点。找出可以交汇的结合点。积极促进广泛的配合、协调与合作。李光耀先生曾在他演讲中提到:儒家文化虽不具备主创性,却是一种‘适应性’文化。它的内在灵活性往往能在关键时刻更改自己的目的。我们在承认文化差异,尊重差异的同时,也要找出中国传统武术中的有利因素和适合在异文化价值体系下可以接受的文化因子。

2.3 冷落了传统武术的传播

面对西方现代体育殖民式的扩张,中国武术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艰难的处境与挑战,处于西方现代体育强大攻势下的中国武术在20世纪初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变革,将武术分为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一方面是为了武术自身的生存,一方面是让具有浓厚东方文化气息的中国武术走出国门,传向世界。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就如同一个人的左右手,缺少那一个都是有缺陷的。但是中国武术在跨文化的传播中,并没有把两者放在等同的位置来发展,竞技武术的国际化传播可谓是一帆风顺,如鱼得水,从武术竞赛规则的一次次变动,与一次次各项比赛中不难看出。而传统武术却没有等到与竞技武术一样的待遇与重视,没有足够的资金,也没有专业统一的推广组织,基本处于自发式的运动状态,大有任其自生自灭之意。竞技武术虽得了斐然的成果,但它却越来越远离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危险也日渐突现,在奥林匹克运动左右下,竞技武术的追求与奥林匹克精神的要求日趋一致,原本用竞技武术的发展带动中国传统武术传播的愿望也在绝望中破灭,中国传统武术国际化传播之路又回到了原点。

3 中国传统武术跨文化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武术走到今天这个局面,不能完全持否定的态度,也不能持完全肯定的观点,竞技武术虽没有取取得在自己家门口进入奥运会的机会,却也赢得了在奥运会比赛的同时举行武术比赛,在家门口获得一次让世人近距离观看中国武术的风采,展现了中国文化深奥的魅力。为中国武术下一步的发展做下了一次很好的铺垫,但仅仅靠一次两次的武术比赛,不能完全展现出博大精深与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异文化的人民对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传统武术的内涵还知之甚少,因此中国传统武术的跨文化传播面临着诸多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3.1 中国传统武术面临的机遇

3.1.1 东方文化引起世人关注

当今世界,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资源的不断消耗,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问题,已演变成国家之间、政府之间、国际交往之间备受关注的全球问题;而且,环境问题也不单纯是“环境问题”,已涉及到文化、经济、技术、法律等多方面的问题。进入工业化时代以后,人类进入了以西方文化价值观为主导的现代化进程,人类文明也取得了过去所没有的巨大进步,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和进步,接着又把现代文明的步伐推向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西方文化价值观念也随之渗透到世界各地,但在西方文化殖民化的扩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气候变暧、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破坏、恐怖主义、资源枯竭、自然灾害、经济危机等现代环境危机,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直接导致的结果。在日益恶劣的环境面前,人类不得不反思西方文化价值的种种弊端,而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是以人与人之间关系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为其核心价值体现,它所追求的“天人合一”思想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重和谐、重整体的特点。在人类共同面对全球性危机的严峻考验与生存挑战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是世人必然的选择。集体缺位的个体主义、物质利益中心主义价值观与强势主体利益导向的制度机制是引起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激化的现实根源。当今,全球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危机之解决,亟待对人在世界的主体性地位重新认知,对人的需要满足与发展能力之间科学协调。中国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为世界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崇尚和谐”的东方文化价值理念为未来世界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标。

3.1.2 跨文化交流已成时代特征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政治、信息、文化等国际化交流也日益频繁。凡是有经济贸易的地方,就离不开跨文化博弈的身影,跨文化交流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因为文化是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经济的剧烈竞争,说白了就是文化软实力之间的较量。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至今,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作为东方大国在世界竞争之林中占了一席之地,在国际舞台上有了自己的声音,甚至在撼动着世界的格局。中国能够在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世界体系中夺得立足之地,无不显示出有五千年文明的传统文化具有如此大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没有像经济发展的速度那样令世人吃惊,但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人想了解神奇的东方文化,如季羡林先生所言:21世纪将是东方文化时代,三十年河西的西方文化将逐步让位于三十年河东的东方文化。不管你是否同意,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即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东方文化将在世界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传统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特殊的表现形式,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哲学的实体展现,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经济在世界贸易中不断发展和影响,中国传统武术应该认识到时代发展的特征,利用中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大的影响,剖析自身的优点与不足,抓住历史机遇,适时适当的把中国武术推向世界。

3.1.3 北京奥运会给世界人民展现了一场文化大餐

2008年北京奥运会曾给世界人民做出承诺,北京奥运会要举办成融科技、绿色、人文为一体的不同于以往任何一届的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奥运会,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组会主席刘淇指出,2008年奥运会要进一步突出“人文奥运”的理念,充分发挥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和文明古国的优势,充分挖掘中国56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进一步丰富北京奥运的文化内涵,使北京奥运运成为特色突出、科技手段先进、中华文化魅力四射的一届文化盛会。虽然只有短短半个多月的比赛,中国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人文、和谐、和平、友爱等具有中华儒家文化特色的文化理念,让世界人民近距离的感受浓郁的东方文化魅力,使他们对中国文化有了一次全新的认识,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做了一次深入人心的宣传,这也为孕育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中国传统武术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一次很好的基础。因此,中国传统武术也要与时俱进,抓住有利时机,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了解现代社会跨文化传播的特征,认清时代发展趋势,发现传统武术中与异文化的融合点,在保持传统武术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积极稳步把传统武术推向世界。

3.2 中国传统武术面临的挑战

3.2.1 传统武术传播思想滞后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时代,全球一体化使得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等被集中在网络中同时表现在世人眼前,冲击着人们的视觉,改变着他们的意识和行为,各种文化产品在无国界的信号中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共鸣,信息全球化时代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如果不能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就是再优秀的文化,也只能落个被冷落的局面。

中国传统武术能在不断的更朝换代中廷承至今,说明她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但是在近几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面对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使中国社会的各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变革。诞生于中国封建农耕社会的中国武术,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封建宗法的束缚,武术在传播过程中仍带有浓厚的小农意识,师徒口传身教,家庭祖传单传,门派直传等现象仍存在于武术界中,这些问题虽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在传播过程中也曾尝试改革,抛弃那些限制武术传播的陈旧观念,面临发展迅速的现代化媒介工具,中国在利用这些工具时显得茫然不知所措,在传播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据调查,中国传统武术在利用网络传播中内容单调而且更新慢,网站相对较少且不统一,除少数中文网站外,其它语言的网站可以说是屈指可数,中国外的网站上中国传统武术各成门派的现象并不少见,这就造成了我国传统武术在跨文化传播中混乱,也给传统武术的传播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我国武术界、企业界、传媒界对此还缺乏前瞻的眼光和足够的认识,缺乏专业人员的筹划和操作,没有充分发挥互联网传播与推广武术的巨大潜力。中国武术,特别是中国传统武术如何很好地利用现代传媒,在不失去文化内涵的前提下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易于让世人接受的传媒手段,是我们思考的关键所在。

3.2.2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深奥难懂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久远,博大精深,以儒家文化为核心,融合佛、道、阴阳、五行、八卦等中国传统文化为一体,表现出特有的东方文化气息。中国传统武术孕育于中国文化之中,与中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中国文化如此丰富多彩,造就了传统武术文化的深奥性。传统武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着我们民族伟大、厚博而沉重的文化,它联系着我们民族古老、悠远而清晰的血脉,它昭示着我们民族精进、不屈和宽广的精神,它是我们灿烂文明无比有力的见证和无与伦比的荣誉之一。学习武术并不单是接受某种运动技能,更多的是在文化氛围中潜心修炼,以达到身心合一,神形兼备,内外相融的高境界。这就要求人们花费数年,甚直数十年的刻苦锻炼与修养,才有可能感悟到中国文化的真谛,中国传统武术的这种复杂性,很难在当今人们需求文化快餐的环境中传播,因为随着现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跨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各种文化交替展现在人们视野之中,让人们很难长时间集中在某一事物上,这种现实使得传统武术在跨文化传播显得被动和难以适应。因此,在媒介信息普及化,文化交流平常化,人们接受信息简单化的今天,中国传统武术应该不断的自我反思,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走文化创新之路。

3.2.3 传统武术跨文化传播专业人才欠缺

中国武术真正走向国际化之路,是最近二十多年的事,现在从中国武术特别是传统武术跨文化传播历程来看,传统武术在异文化的生存并没有想像的那么乐观,也没有预计的那么成功,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武术跨文化传播专业人才的缺失。跨文化传播是指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这就要求传播者不但要非常熟知本土文化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及行为,还要了解异文化体系下人们的语言特点、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等。否则容易引发跨文化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当造成文化摩擦或文化冲突,甚直造成误解与曲解,产生严重的后果,武术传播者肩负着把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中国武术展现在世人面前的重任,他们的文化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武术在异文化地区的发展和人们对中国传统武术理解。“武术国际推广者的作用无疑是一座桥梁,要将中国武术最光辉灿烂的一面展现在世人面前。要求推广者既要具有过硬的技术水平,又要具有过硬的传统文化底蕴,还要有相关的国际法规、经济知识。推广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武术国际间的形象以及武术向世界发展的可持续性。如今中国武术在跨文化传播中面临的最大的难题不是中国武术走不出国门的问题,也不是异文化中的人们接受不了武术的问题,而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武术跨文化传播专业人才少的问题。所谓跨文化传播专业人才,是指不仅具备充分认识和掌握本土文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语言表达习惯以及行为习惯,而且还要熟知异文化中人们的价值取向、语言表达方式、思想观念及行为表现等等。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中国武术最基本的特点是讲究“内外合一”,如“内三合,外三合”,外练筯、骨、皮,内练精、气、神等等,这些让我们理解起来是非常简单的,但如果以我们的理解方式去教授异文化的人,他们肯定无法接受。我们只有充分了解他们的文化特点与行为表达习惯,用他们可以接受的简单的语言,再加上武术动作的表现,他们才有可能易于接受。因此武术跨文化传播专业人才,不但要武术技术好,还要理解武术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而且要熟练运用异文化中的语言,对异文化有全面的认识。

4 结语

中国传统武术在跨文化传播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武术跨文化传播之路不仅仅传播一种运动形式,她还肩负着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重任。但跨文化传播不是简单的传授,她不但受本民族文化思想的束缚,还受到异文化价值体系和思想观念的排斥。因此中国传统武术在跨文化传播不仅要认清自身文化的不足与优势,而且要充分理解异文化与本文化价值体系的本质差异,找出两者的结合点,在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前提下合理利用现代化传媒手段,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实现中国传统武术跨文化传播的伟大突破,为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1]骆红斌,方国清.关于中国武术发展中文化断裂现象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

[2]陈建民.跨文化视野下中国武术的传播策略[J].体育学刊,2008(5).

[3]周鸿铎.文化传播学通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4]程大力.体育文化历史论稿[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5]邹毓文.全球环境问题与人类的理性思考[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

[6]陈惠雄.论全球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的根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7).

[7]吴伟.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和中国编辑的新境界[J].中国编辑,2008(4).

[8]季羡林,等.21世纪中华文化专家谈[J].精神文明建设,2001(1).

[9]王林.武术国际化传播的媒介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8(1).

[10]温佐惠,王明建.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武术的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06(3).

[11]潘一禾.文化与国际关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Challenges and Chance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Wushu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from the Cultural Perspective

Ji RuiminZhang Jianxin
(Graduate Department,Chengdu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Chengdu Sichuan 610041)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Internet search,expert inter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the paper does the study and analysi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Wushu in the cross-cultural situation,and combining current development of Wushu probes the challenges and chances Wushu fac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aims to find some new ways for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Wushu.

Chinese traditional Wushucross-culturechallenges chances

G85

A

1004—5643(2010)02—0009—04

1.姬瑞敏(1986~),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作者简介:2.张建新(1984~),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传统武术跨文化
传统武术怎么了?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