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效课堂”教师有所为

2010-08-15□彭

戏剧之家 2010年8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人文高效课堂

□彭 云

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教育教学的核心。教师如何有所为才能成为高效课堂里受学生欢迎的新型教师呢?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我认为关键是教育理念上的转变。教师要改变旧的教育教学理念,做到与时俱进。因此,不难看出要构建真正的高效课堂确实对教师的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和能力才能有所为呢?

一、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师生关系的好坏对课堂教学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如何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呢?这是一门艺术,需要智慧。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教师要了解学生。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份网上调查:现在的学生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90%以上的同学的答案是:第一喜欢长得漂亮的老师,第二喜欢说话幽默的老师,第三才是喜欢教得好的老师。当我看到这样的结果时,思绪再也无法静下来。这份网上调查说明了太多以前我们忽视的问题。学生最喜欢长得漂亮和说话幽默的老师,而具备了其一或是两者皆而有之的老师受欢迎程度可想而知。我想学生没有任何恶意,不是要求所有的老师都去整容成为俊男美女,否则就别上讲台。相反它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现在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和独特的思维方式。而实际上学生确实只有喜欢这个老师才有可能喜欢他的课堂。构建高效互动的课堂才有可能。老师就要充分地了解学生,与时俱进。

第二,教师应具备人文情怀。到底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哪儿?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历练和观察中我认为教师的魅力首先源自教师在课上或是课下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这样的教师身上写着以人为本,他能真正地走进学生心中。这非常重要。最近我读了中科院院士杨叔子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同根生,融则利》,真是受益匪浅!他说:“科学是立时之基,人文是为人之本。科学是求真,人文是求善。”“物不格,知不致,为自然规律而行,逆历史潮流而动,反科学,则必败必亡。意不诚,心不正,身不修,人而不人,似人非人,反人文,则必祸必灾。一个社会,一个人,科学与人文是不可分割的。”说得多好啊!反思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虽然在知识的层面上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但更缺的是人文精神。我们缺乏对学生的尊重,缺乏教学民主,缺乏对人性的关注。我们忽略了比知识,比能力更重要的东西,即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这些方面不是靠说教就能奏效的,是靠感化。理性说教的作用极其有限,有时很可能等于零。我们可以不用想就知道当一个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什么地位也没有的时候,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能有多少。相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相当有分量,这样的教师也许他不完美,也许他有不足,但是他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积极的,是可能影响学生一生的精神财富。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做到以人为本并不难,难就难在不去做。在点滴中见真心真情: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都要伸出援助的手,让学生在感受教师的关爱中学会关爱别人;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要给予鼓励,在教师的鼓励中变得坚强;当学生在取得进步时,老师要及时激励,让学生在激励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当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对待别人时,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和自己的言行,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去做。有了这样的努力,师生关系不融洽也难,这样的教师几乎不可能不受学生喜爱,而这样优秀的教师的课堂学生不喜欢更不可能了!

第三、教师要尊重学生。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从人格上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这样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目的。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多年来的教育经验使我认识到: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因为受到教师的重视、期待、暗示而获得激励和愉悦的情绪体验,从而更自觉地按照教师的希望调节自己的行为,不断取得成功并强化对自己的期望。反之,在紧张对抗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因为受到教师的轻视、挖苦、讽刺而产生厌学、惶恐、焦虑的情绪体验,直到发展到憎恨教师、憎恨学习的地步,并会形成恶性循环,教师想用居高临下的压服态度让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那只能是表面现象,不能从内心真正被学生接受。

二、娴熟的教艺使构建高效课堂得到生命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从初中生的年龄特征来看,他们对历史的兴趣要比对卡通的兴趣大得多。但是传统的课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上课时往往去掉了许多有血有肉的精彩内容,因而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必须想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力。因此,对教师的教学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努力地探索并形成了一套比较成功的做法:

1.在教学中让历史与现实握手,扣住学生的心,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在讲科举制时,我首先让学生讨论今天考试制度的弊端,让他们谈谈对目前的考试制度有什么新的建议。这个关系到每位学生切身利益的大事,当然一下子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学生各抒己见。尽管有的建议显得幼稚,但也不乏新思维的火花。在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我接着说:“英国大百科全书中有这么一句话,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最早的考试制度是如何出台的?它在历史上产生过什么影响?在讲解过程中有学生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像牛顿这样的人?我因势利导,赞赏这位学生问得好。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讨论十分激烈,有的同学还想到了从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饮食结构诸多方面去探究,学生的思路十分活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最后我进行了总结。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随时可能生成新的教学资源,这是老师之前没有想到的,而其中有的生成资源对于教学是非常有价值的。这时就需要老师的判断和理性的驾驭。判断正确、驾驭得当,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堂;否则就会被少数学生牵着鼻子走,一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不知所云。毫无疑问这当然不是高效课堂。能够做到“高效”,靠的是老师娴熟的教艺。

2.在教学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在素质教育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起主导作用,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一个好的教师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主体意识,调动每个学生的自主力量。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第一、凡是学生能自己讨论解决的问题,我不能代替。在课堂上尽量压缩教师的讲授,用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讨论提问,提供机会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第二、凡是学生回答出来的问题,都及时评价,及时表扬鼓励,允许学生大胆地说出不同的看法,有许多问题不要求标准答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钻研教学方法,研究学生;第三、在活动中学习历史。我认为在历史教学中利用活动,例如让学生演历史剧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历史剧,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感、主人翁意识和合作精神,又培养了学生想象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和初步的表演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表现欲得到充分的满足,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构建高效课堂,我一直在努力,我会继续践行!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人文高效课堂
人文绍兴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人文社科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