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市民间舞蹈文化再生现象探析

2010-08-15王松阳

戏剧之家 2010年8期
关键词:民间舞蹈都市舞蹈

□王松阳

都市民间舞蹈文化再生现象探析

□王松阳

民间舞蹈是一个都市文明程度的外在体现,也是人们精神家园的一个缩影。民间舞蹈随着时代的发展,活动重心也逐渐地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其节目自身也悄悄发生了改变,形成了新的都市民间舞蹈文化精神。本文试从都市民间舞蹈节目自身的变化与发展、专业舞蹈创作及作品的不断出现、参与人员层次和结构的变化,以及都市民间舞蹈节目向着人性化方向发展等几个方面,阐释都市民间舞蹈文化精神的再生现象。

民间舞蹈 文化精神 再生

在新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都市民间舞蹈文化得到了新的发展。城、乡广泛兴起了广场文化活动,为群众性舞蹈活动提供了发展空间。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的群众在广场文化中自娱自乐,自我陶醉,自我提高,活跃身心,锻炼身体,交流感情,体验舞蹈艺术的乐趣。据不完全统计,各个城市都有各类的群众性舞蹈场地百余个,交谊舞、集体舞项目种类繁多。这些不仅在节目的外在形态和内在形态上与传统的民间舞蹈有所区别,并且有了新的发展,再生了新的城市民间舞蹈文化精神。具体表现在民间舞蹈自身的变化与发展,新的舞蹈作品不断涌现,参与人员的文化层次、人员结构的变化,研究人员的加入以及民间舞蹈在编排的理念上朝着人性化方向发展等方面,都形成了新的城市民间舞蹈文化。这些文化是劳动人民所创造,同时又滋养着城市人民群众的文化精神生活。

一、民间舞蹈自身变化与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在悄然改变,然而市民对民间舞的要求也日益高起来,具体表现在:都市民间舞蹈的形式和内在结构在演出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表现内容有了新的阐释;民间舞蹈的功能发生改变;民间舞蹈的表演技巧的变化与发展等。

都市民间舞蹈的形式和内在结构在演出过程中得到不断完善。以豫西南云阳镇的“云里马”为例,云里马的外在演出形式和背装故事相同,有一个姓颜的老背装艺人感到十几个背装如有一个高一点儿的领头,岂不更好。他看到云阳纸扎铺卖的纸马和真马大小差不多,就建议领头的背装先背上一匹纸马,再找一个小孩儿扮成哪吒,经过这样的发展,云里马就出现了。并且它的表演内容变成了“神马四蹄踩祥云,腾空而起,哪吒骑在马身上,手拿乾坤圈率众仙遨游太空”。表现内容有了新的阐释,其表演形式和内在结构得到了提高和完善,这种变化和创新是民众能够喜欢它的原因所在。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都市民间舞蹈功能发生改变。其功能不再是简单的娱神、娱人。而是吉祥庆典、广告宣传、法律法规普及的手段和途径,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强身锻炼,提高团体凝聚力,和获得美感的有效手段。例如民间舞蹈道具的功能,舞蹈道具传统功能无非就是传情达意的手段,增强舞蹈的表现力,而新时期的舞蹈道具根据需要又赋予了它新的含义。鼓在民间舞蹈里面就是渲染气氛的打击乐器,而现在可能会制作成工艺品,在文化旅游区变成商品,成为馈送亲友的礼品、增强感情的手段。有的道具充分利用科技发展的成果,不再是传统的制作方式,大大提高了表演效果和效率。如民间舞蹈里的造型类舞蹈的运输工具和部分民间舞蹈的道具直接由机动汽车所代替。上面所表现的内容是广告宣传、法律法规普及,与传统舞蹈相比也有新发展。

二、创作作品不断涌现

近年来,根据传统民间舞蹈创作改编的舞蹈节目大量涌现,并且成为剧院舞台演出的亮点,并受到群众好评。如河南省南阳市民间舞蹈《九莲灯》的主题曲《编花篮》成为河南的代表性民歌,在全国以致世界都有一定影响,在全省、全国音乐舞蹈大赛中也频频获奖。近几年来,各地节会开幕式上的大型广场舞蹈表演,给都市民间舞蹈文化带来新的血液。其中,南阳市“两节一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中的舞蹈,气势磅礴,欢快热烈,绚丽多彩,促人奋进,创下了多项“南阳之最”。其中一项大型群众舞蹈,动用演员近6000人。从头至尾贯穿全场的“星光舞”、“编花篮”、“壮士舞”、“盘鼓舞”、“白河舞”等等,红火热烈,自然流畅,整齐美观。变幻出的各种画面,排列出的各种造型,产生出撼人心魄的美感,无数次调动起全场观众发自内心的激情和阵阵雷鸣般的掌声。特别是《白河舞》的编排,场面宏大,震撼人心,由近千名演员手舞蓝绸带,组成奔腾不息、后浪推前浪的白河,象征着都市生活的今天和未来,象征着正昂首阔步走向世界大舞台的人们。在都市舞蹈史册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这个节目的出现,标志着城市民间舞蹈文化活动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参与人员的变化

都市民间舞蹈的参与人员,不论是组织者还是表演者以及刚刚参与进来的理论研究者,都自觉不自觉地发生着变化。就组织者来说,现在出现了政府干预等手段,这个变化也是值得关注的,因为民间舞蹈的组织向来就是民间自发的。传统民间舞蹈的仪式过程中充满了严肃的气氛(宗教与祭祀),以及表演过程中的荒诞、诙谐的文化因素。无论是严肃的气氛或者是荒诞诙谐的表演,都是与政府的严肃性格格不入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各级文化部门在民间舞蹈的挖掘整理、继承发展方面作了不懈努力,各级文化局、文化馆广泛动员,深入基层,深入民间,挖掘整理,都编印出《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并利用调演、会演等手段,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来一批新的舞蹈节目。还有一些地方高校的科研项目的立项,一些高校教师进行专项理论研究,并出了一批科研成果。

在都市民间舞蹈里面,表演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层次以及心理等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就拿表演者的性别问题来说,民间舞蹈里面的男旦现象是历史的产物,导致这种并非常态的“男扮女”现象的原因之一,跟旧时代禁止女演员登台的封建道德律令有关。然而,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女权的确立和地位的提高,女同志参与进民间舞蹈里面来了,以主人公的姿态展示当代女性的风采。而原有的“男扮女”时的表演动作风格(如男人模仿封建时期女人小脚的动作动律)也随之发生改变。

四、向人性化方向发展

现在的都市民间舞蹈在发展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无论是表演过程、表演目的和功能,无一不突出“人性化”的特点。以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桑坪乡的狮子舞为例。西峡县桑坪乡的狮子舞以高难度技巧而出名,有点儿类似于杂技,狮子要完成“上天梯”,要在十一尺高,垂直而上的天梯上完成“游四门”,最后还沿绳子而下。“过天桥”要在高七米多,宽度仅仅二尺的天梯上完成两狮子对面而过、追逐争彩球、钻梯、盘梯、梯上倒挂、梯顶倒立、梯顶游四门、两狮子换皮等技巧。难度和危险性让人看得目瞪口呆,演员的生命安全根本得不到保证。近几年来,狮子舞仅保留了上桌子等一些简单的技巧,增强了观赏性,在取悦民众的同时确保演员的生命安全。这一变化也充分体现了对生命的重视,符合中国哲学的根本特点。

其实,“从东方人体文化学的观点看,正是武术、舞蹈、养生这些文化人体的修炼、体悟,才产生了中国哲学的生命文化特征。”从都市广场舞蹈的兴起来看,也充分体现了“以舞养生”的观点。不论是广场舞蹈,还是健身类的武术锻炼,都应以人为本,体现生命至上的追求。中国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贾作光先生在看了刘俊骧老师的《九脉修身》之后,给作者回信中说:“九脉修身,大道法真。天地人和,百家独尊。阴阳并谐,精要功深。根除百病,永葆青春。”可见,广场舞蹈,武术对人的养生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

五、结论

研究中国文化,不能不研究民间舞蹈文化。尤其是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文化,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源远流长,风采独具,是我国乐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地理环境、气候、民俗民风、文化、民众心理、审美取向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特有的民间舞蹈文化特色。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本文对城市民间舞蹈文化进行一些理性的研究,为的是让民间舞蹈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研究民间舞蹈文化对研究文化艺术发展史,理解文化基本特质,探究人们的传统心理结构、精神趋向和美学思想方面,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通过对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民间舞蹈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发生着变化。从民间舞蹈节目自身的变化与发展、新的舞蹈创作作品的不断出现、参与人员层次,以及结构的变化和节目向着人性化方向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论述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所形成的都市民间舞蹈文化的新特色。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当代世界的一种普遍呼声,而且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责任,通过城市民间舞蹈文化的研究,唤醒人们对非物质遗产的保护意识,能够让城市民间舞蹈文化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生活服务。

[1]刘俊骧.武术文化与修身.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1月.

[2]河南省镇平县民舞编写小组.河南民族民间舞蹈集成.镇平县卷(上卷).内部资料.1988.

[3]张守镇.民间舞蹈.中原民俗丛书民间舞蹈卷.河南:海燕出版社.1977.

[4]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舞蹈艺术.中原民间舞蹈专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1994.

王松阳,男,1977年5月生人,文学硕士学位,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舞蹈史学、舞蹈编导。基金项目:南阳师范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QN2009019)。

猜你喜欢

民间舞蹈都市舞蹈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冰上舞蹈搭档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我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