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模式分析和战略新思维

2010-08-06洪斌郭自云

中国商论 2010年1期
关键词:国际化战略产品

洪斌、 郭自云/文

(作者:洪斌,泰安市国土资源局科员、法学硕士,经济管理方向 ;郭自云,山东科技大学高级实验师)

本文首先对于国际化战略进行了定义;然后,分析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现状和趋势,同时对于中国的企业国际化的战略模式进行了分析;最后,详细阐述了自己的对于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战略选择

企业国际化定义与必要性: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企业积极参与世界分工体系,由国内经营向全球经营发展的过程中所做出的战略选择。从客观上来看,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是指以培育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通过企业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以及培育人才来融入国际化的过程。从微观上来看,企业国际化战略是指国外市场目标的选择、进入市场的方式选择、竞争方式选择等具体市场战略。

中小企业所处的现状

(一)投资规模依旧较小

前一阶段作了一个调查报告,在被调查的企业中,大约有60%左右的企业的对外投资规模小于五百万美元,对外投资金额超过1千万美元的企业占25%左右,这些调查结果反映出的数据同比相对来说,投资五百万的企业比例有所下降,但投资五千万的企业比例有所上升。这反映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规模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依旧较小,但是每年都呈逐年上升趋势。

(二)中国海外投资仍在起步期

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由于受经济影响在最近十来年中得到了很快发展,但是相对于欧美这些海外投资比较成熟的国家来说,我们的发展阶段还很落后。截至2006年年底,日本对外资产总规模为4.5万亿美元,美国为11万亿美元。即使到2007年底,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就1150亿,仅是日本1/4,美国的1/20。

(三)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不高

从中国对外投资的技术含量来看,中国对外投资项目的质量水平和项目层次显著提升,包含了一些技术水平含量比较高的项目,且有如海尔、华为这样的一些大企业通过合作在欧美建立了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但从整体来分析,大多还属于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品项目和投资,高技术投资项目所占的比重还较小。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战略模式分析

(一)OEM模式

OEM的基本含义是定牌生产合作,俗称“贴牌”就是品牌生产者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新产品,控制销售“渠道”,而生产能力有限,甚至连生产线,厂房都没有,为了增加销售,为了降低生产线的风险,甚至为了赢得市场时间,通过合同订购的方式委托其他同类产品厂家生产,所订产品低价买断,并直接贴上自己的品牌商标。

OEM这种模式在国内有许多企业已经实行了,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格兰仕公司。格兰仕公司与许多国外企业签订协议进行合作,在本地进行微波炉生产,然后贴上国外公司商标,在欧洲等国外地区进行销售,加强与当地合作企业的生产合作,采用当地的公司商标和标准进行生产,沉重地打击了许多日本、台湾等国家地区的相关企业,使得市场占有率获得增长。现在,在许多国外商场中,中国企业通过OEM模式生产的产品随处可见,也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普遍模式。这种模式是由降低生产成本,降低扩张市场的风险,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优势。中国OEM行业占世界的比重有相当一大部分,同时,中国OEM企业继续把这种模式发展下去,最终会使中国成为全球OEM生产基地。由于中国的工厂、家具、五金等行业中的企业所生产的OEM产品越来越多,很可能让中国真正成为世界的OEM基地。

(二)FDI模式

FDI是指一国的投资者将资本用于他国的生产和经营,并掌握一定经营控制权的投资行为。FDI模式所体现出的就是“走出去”战略,最近几年来,中国一些大型企业如中石油、中铝的对外投资,涉及金额越来越大,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引起国际业界的关注。据一些数据统计,中国海外投资开支逐年成几倍地增加。其主要方式为购并。购并的主要优势是直接购并外国企业,通过购并的企业生产商品,以赢得当地的市场份额。可以通过购并企业,获得生产产品的技术、销售网络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技术设备。但这种购并方法也存在问题,由于购并的成本比较高,购并以后的整合无法完成,原因在于对所在国企业的文化、制度等了解不足,使得购并付出了相当大的经济代价。

中国企业国家化的战略选择

(一)战略同盟企业

今天的企业走向国际化,必须建立战略同盟。由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经济格局正在迅猛发展,也使得国际竞争的激烈程度变得更为激烈和复杂。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许多企业走向了战略合作的方向。在目前的国际化发展趋势中,由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处于起步阶段,还是刚刚开始走向国际对外投资方向,但是我们的企业规模小,力量比较薄弱。所以,这个时候应发挥政府部门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企业的各方面竞争优势,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灵活地采取各种方式,组成企业战略同盟,可以避免单个企业的力量小、成本高、风险大的劣势,有利于形成一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的大型跨国战略企业集团,可以使企业进行并购或重组,实现向国际跨国集团的转变,真正实现企业的走出去战略。

(二)做好海外目标市场的选择工作

做好海外目标市场的选择工作,必须首先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应采取各种办法去搜集有关的市场资料,对目标市场需求情况、政策法律规定、消费习惯、市场商品动态等情况进行调研,以做好市场的总体规划和安排。我们重点分析两类海外投资的目标市场战略。一是高新技术产业,由于我国的科技发展迅速,使得我国航天以及原子能等技术处于世界领先阶段。但这些技术的国内需求并不太大,但在国际市场上却都需求旺盛,应该加大对国际市场的出口,可以加大企业研发合作,真正把产品推广到当地市场。二是资源性投资产业,企业国际化的战略要求我们必须寻找国内目前日益缺乏的资源,尤其是铁矿及石油等稀缺资料。同时,国内在技术领域尤其是高新技术领域应加大走出去战略,加快技术引进与合作,提升技术水平,以便获得更多的高新技术,实现企业的技术升级。其次,必须研究好市场的销售等情况,应该考虑多个市场,不要把精力集中在单一市场上,避免市场的变化引起的不稳定因素。同时,以原先的市场为基础,也不忘发展新的市场,实现产品的销售双增长,在新旧市场同时扩大增长。另外,从长远角度看,不只看到目前市场的短时良好发展情况,更要准确把握未来的市场需求趋势,使产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新技术革命后,信息技术和高新产业技术快速发展,导致企业为了更好地竞争,必须不断进行产品研发,以获得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技术,它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同时,它也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核心手段。只有企业不断地研发更多的核心产品技术,才能更好地进行市场竞争,发挥核心技术的竞争作用。另一方面,品牌战略也是一种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品牌战略就是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品牌战略就是提高企业的产品形象,扩大企业产品的知名度,扩大企业的业务领域。企业的品牌战略的成功,可以发挥企业的产品形象,提高企业的产品附加值,最终增加企业的产品利润。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科技创新和品牌战略是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核心理念和手段,是支持企业快速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念体现。

(四)培养和引进国际化经营管理人员,大力推进人才战略

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企业在人才这个问题上不太重视,因为受社会制度所决定,造成企业不太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过于关心设备以及厂房等硬件的建设,把这个战略问题忽视了。外国企业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要高得多,不仅在人才的引进、发挥、待遇,而且在战略角度上,如人才的业务领域的使用发挥等各方面都花费了比国内企业更多的精力。我们不仅要引进外国的资金、技术和优秀的管理方法,更要注重以人为本这个最为核心的因素,只有人才这个优势得到发挥,才能更好地发挥资本等其他方面的优势,同时,强化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国际化战略产品
聚焦港口国际化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战略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战略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