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震后北川县旅游业恢复发展竞争分析

2010-08-06蔡淑华唐静

中国商论 2010年1期
关键词:北川县大禹北川

蔡淑华、唐静/文

(作者:蔡淑华,绵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震后北川县旅游恢复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分析

1.资源优势

(1)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北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是目前全球同纬度自然生态保存最好的地区,有多姿多彩的生态景观、奇趣怪异的森林植物、野趣盎然的鸟鸣猴跃;有形态各异的瀑布海子、雄峻奇特的峰石景观、变化万千的气象景观。同时境内空气质量和水体质量均达到国家1级标准,被誉为中国的达沃斯,是最适合人居的舒适性气候小区和难得的养生宝地。

(2)禹羌文化旅游资源

大禹是华夏文明的缔造者,史载“禹生西羌石纽”。大禹在北川被尊为羌人的宗神,称为独雄菩萨或独雄大王。境内至今流传着大禹许多神奇的传说,保存着多处与禹生北川相关的大禹文化遗迹,建有大禹纪念馆、禹王庙,每年六月六日大禹生日,都要举行规模宏大的祭拜大禹的活动。

(3)垄断性的“5·12”地震旅游资源

“5·12”地震给北川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北川老县城完整的地震废墟遗址和唐家山堰塞湖一起构成全世界最大的现代地震遗址,其观光和科普、教育价值在全世界具有垄断性,为研究地质构造、预防地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可供游人观光,纪念亡灵。

2.中长期区位优势

震前,老县城距绵阳市68公里,距成都市168公里,公路等级高,行车舒适、快捷,九环线之东线穿越北川县境,使北川休闲旅游具有便捷的可进入性。震后,四川省绵阳市和北川县的交通道路重建规划,在恢复重建主要毁损道路的基础上,新建扩建了多条重要的干道,将极大提升北川的外部交通等级,进一步扩大旅游区位优势。中长期,北川将拥有发展旅游业、打造旅游目的地的更为有利的区位优势。

(二)劣势(Weaknesses)分析

1.震后旅游资源和设施受到不同程度损坏

“5·12”地震后,北川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客体和设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毁,位在九黄线上的猿王洞景区受到严重毁坏,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曲山镇和擂鼓镇所有接待点遭受重创,羌族释比文化的传承人死亡过半、羌笛和羌绣技艺传承人也死亡不少,旅游交通、旅游饭店等基础设施破坏严重,灾后重建任务十分艰巨。

2.短期内各旅游景点的可进入性差

尽管目前北川的外部交通仍然畅通,但县域内部的交通状况却非常严峻,道路桥梁受损十分严重,山体垮塌、堰塞湖严重阻塞交通,影响出行。近期内,受制于时间、资金等现实条件,完全恢复县内交通存有一定困难。因此短期内各旅游点的可进入性大幅降低。

3.旅游恢复发展受自然、社会条件制约

“5·12”地震中北川县基础设施遭受全面摧毁,旅游业的恢复发展在灾后重建的一段时间内必然受到设施条件,尤其是直接影响可进入性的道路交通设施制约;其次,普通游客对地震造成的灾难还心有余悸;再者,余震、泥石流等次生自然灾害会对地震遗址造成很大程度上的破坏,而这些破坏和影响又是难以预见和控制的。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会限制北川旅游的恢复发展。

(三)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1.汶川地震提高了北川的知名度

汶川地震前,北川作为绵阳市辖的一个小县,又缺乏世界级的旅游景点,尽管旅游资源质量高,但仍不为外地游人所熟悉。“5·12”地震对北川人民是一场浩劫,但却让北川一下子成为全球人人皆知、人人关注的地方。同时地震后出现的具有全球垄断性的地震城市废墟遗址资源及堰塞湖等其他的旅游资源,也为北川打造新的地震观光市场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2.灾后重建带来的机遇

灾后,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爱、援助,特别是山东的对口援建,为北川的旅游重建和发展提供了保障;无论是北川新县城的重建还是处于地震带上的乡镇和村落的新建,都强调注重特色,特别融入禹羌文化,并兼顾旅游服务功能。

(四)威胁(Threats)分析

1. 来自汶川的竞争

虽然北川确实是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但是在地震命名中却是鲜有提及,相反却给了汶川以最大的知名度和关注度。汶川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也走在北川前面,又使其争取到了更大的关注和更多的优惠,而且重建旅游业的一些工作也较早展开。同时,汶川等地也在与北川争取大禹出生地。

2. 旅游市场受到其他同质化竞争

根据北川现有的旅游资源,其旅游市场可以细分为地震观光市场、自然观光市场、会议市场、休闲度假市场。结合北川及其周边旅游地的情况分析,不难看出:北川地震观光市场会受到知名度更大的汶川的直接竞争;自然观光市场会受到世界闻名的九寨沟、黄龙等的竞争;会议市场和度假市场也由于基础设施的恢复需要时日而且并非北川的强项,受到省内外众多市场的竞争。

北川县震后旅游恢复发展的对策

1.科学规划,合理开发

灾后旅游业的恢复发展,需要由专家学者们在对境内的各旅游资源进行调研、评估的基础上完成旅游开发的可行性论证,然后再由政府主导进行旅游开发规划,制订旅游总体规划、区域详细规划、开发规划,循序渐进、合理开发,切忌盲目一哄而上,旅游开发的强度要符合生态承受力的要求,要以生态环境永续发展为前提。

2.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在灾后恢复发展中,应遵循高起点、一步到位的原则,抓好道路、宾馆饭店、电力等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全面提高旅游的可进入性和游客集散功能。特别要优化县内旅游干线公路体系,并按道路等级建设不同级别的旅游服务区和旅游服务站,在旅游通道旁、道路出口、重要景区、城镇按国家标准设置旅游标志标牌。如道路里程、出口方向、邻近景区名城等。

3.以地震遗迹为资源依托,积极开发地震旅游产品

应紧紧围绕世界级的地震遗迹旅游资源,辅以爱心公园、地震纪念博物馆的建设,积极开发融观光、缅怀祭奠地震遇难者、科学考察、感受北川抗震救灾精神和普及地震科普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地震旅游产品。如开展科学游、追思游、遗迹游、体验游、爱国游。

4.注重对禹羌文化的抢救、保护和开发

北川是羌族自治县,羌人历来视大禹为先祖圣王。在震后的旅游恢复发展中,既要抢救、保护那些损毁极其严重的文化项目内容,同时又要对禹羌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和充分展示,实现在旅游中保护禹羌文化。一是弘扬民间传统文化;二是将禹羌风情和民族文化充分展现在游客面前;三是积极建立羌族民间艺术保护区,打造以羊皮端公舞为代表的民间艺术品牌。

5.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北川的生态旅游资源是休闲养生和开展生态旅游的绝好胜地,但生态旅游的前提是保护生态环境。因此在灾后旅游恢复重建中要充分考虑各种要素与生态的和谐,如要让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综合考虑各种设施的景观相容性;严禁在景区内和周边修建大量建筑,避免景区建设城市化的倾向;为游客提供食、住、行的生活必要服务设施也要做到生态化。

6.加强宣传,吸引游客

北川羌族自治县在震前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县,许多人根本就不知道它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虽然“5·12”地震提升了知名度,但是人们对其震后旅游恢复发展的状况的关注会低于地震期间。所以在灾后的旅游恢复发展中,一定要继续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对各大景区的开发状况进行及时的宣传报道,对新出炉的各种旅游产品进行及时发布,对旅游经营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利用媒体进行当场曝光,通过这些策略,进一步宣传北川,吸引各方游客。

猜你喜欢

北川县大禹北川
随风入羌山 共唱振兴歌 “贴近自然,走进乡村”文学采风创作交流活动在北川县举行
北川县:扎实开展在建工程项目劳动保障执法检查
大禹除去水怪无支祁
“小大禹”来治水
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川的味道(四题)
Da Yu, inventeur des baguettes
羌山下的关爱——访四川省关工委抗震救灾模范、北川县关工委执行主任薛斌如
西宁市北川河综合治理工程设计探索
北川让梦想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