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兵:京郊零售业大有可为

2010-08-06陈岳峰

中国商论 2010年1期
关键词:张兵房山企业

陈岳峰/文

他是房山“超市”行业的拓荒者。18年来,他把自己的青春、辛劳与汗水一点一滴地洒向房山大地。从而打造出有规模、讲诚信、高效益的北京华冠商贸有限公司。

他是华冠超市的领头人。18年来,不管有多少困难和多大压力,都敢于担当,从不放慢前进的步伐。他带领着这支不惧风险的铁军勇往直前,由于开展企业文化教育,使华冠这支几千人的浩荡大军能够步调一致谋发展。

他是京郊商业的骄傲。18年前,他意气风发,投身到市场的激流中,他敢于探索、吃苦奉献、百折不挠,使华冠成为北京西南一块闪亮的商业品牌。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他先后被评为北京市“爱国立功竞赛标兵”、“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劳动模范”、房山区首届“商务精英”、“中国诚信企业家”、“北京市优秀青年企业家”。

他就是张兵,北京华冠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

与业内一些同行不同,北京华冠商贸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张兵很少出现在媒体和公众的视野。偶尔的企业活动,也大多由总经理肖英出面。“我们张总老是把机会让给我。”作为与张兵在一条战壕里“奋战”了十几年的老搭档,肖英跟记者开起了玩笑。张兵闻言,也含蓄地笑了笑。举手投足间,两人多年形成的默契一览无遗。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无论是华冠还是张兵,从不制造所谓的“噱头”来吸引眼球,这都缘于张兵一贯低调的性格与作风,这份低调也绝不像有些人一样是在作秀,你可以看得到,他十多年来一向如此。

都说一个企业的身上多少都会有那么几分领头人的性格痕迹,华冠果然也不例外——儒雅、内敛,举止神情、话里行间淡定、从容,张兵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恰如华冠多年市场磨砺后的气质:踏实、勤奋、净雅、求真。听他将华冠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娓娓道来,那份自信、自豪、自勉与自知,让你不能不肃然起敬。15年来,就是这位不事张扬的老总,以一份难得的低调与务实,把企业的根深深地扎在了房山这片京郊的土地上,把华冠的品牌和服务深深地扎在了当地老百姓的心中。

在华冠,张兵特别爱问员工的一个问题是:你们知道华冠是干什么的?

他会告诉员工,华冠是卖东西的,更确切地说,卖什么起家的?卖吃的。“民以食为天,我们做的是天啊!”一直话语温和委婉的张兵,在提及自己从事的行业时,也会难掩激动。

不过,在记者看来,这份激动更能看出张兵的人生境界。如果一个人,一个企业的领航者,把事业当成“天”来做,那么,没有理由不去做好,更没有理由做不好。

独特的华冠城郊模式

一如张兵的性格,办公桌椅、书柜、茶几,办公室清一色的实木华雕的家具,古色古香。但座椅上却有一个大红的靠垫,这一反衬给古朴、雅致的办公室平添了几分情调。这个小小的细节,也足以反映出主人在低调的同时,对工作保持的那份激情。让你情不自禁地感叹:原来,内敛与激情,仅需一个小小的点缀,便可如此完美地集于一身。

这本就在情理之中,如果没有激情,哪来华冠今天的成就?

你必须得承认,华冠的独特的确与众不同。在北京,你很难找到第二家像它这样的京郊零售企业,大兴、通州、昌平、顺义、密云……北京的郊县基本可以忽视本土零售企业的存在,大多被像家乐福、沃尔玛、物美这样的零售巨头占据。

但房山除外。在这里,华冠是当之无愧的“排头兵”,老百姓知道沃尔玛,知道家乐福,但是,购物肯定首选华冠,因为他们放心,只有华冠能够15年如一日地坚持做到了“为顾客节省每一分钱”。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张兵对于工作的激情,成就了今日华冠在北京西南商业的龙头地位。

当然,除了激情,这其中,还有着超于常人的智慧、胆识、勤奋,“不是我们有多聪明,只是可能我们更勤奋。”一提起成绩,张兵总是谦虚至极。

早在1995年,张兵就成为第一个吃螃蟹者,开出了房山第一家自选超市。当时,北京市区已经有家乐福、物美、超市发等超市开业,经营火爆。张兵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市场商机:在房山良乡也开了一家自选商场。于是,他用几个月的时间仔细转遍了京城的每一家超市,每一种商品的价格、性能、产地都烂熟于心。1995年8月,西单商场在良乡二街村租用的临街房产空闲了。得知这一消息,张兵果断租了下来,赶在国庆节前,开出了房山第一家超市,创造出房山商界一个奇迹:营业面积仅有240平方米的小超市,当月销售额竟达62.5万元。

小试牛刀便业绩不俗,华冠的发展一发不可收拾。张兵抓住机遇,相继在良乡、房山城关和燕化星城等地开出多家连锁门店。2000年,房山华冠一举跃进中国连锁业100强。

2001年12月,在张兵的带领下,华冠成功实现了股份制改造;2002年,他主持了华冠购物中心建设工作,在房山开创首家“百货”+“超市”的业态模式,并获得成功;2003年,张兵提出了做实房山向周边城市割据发展,做区域强店的战略目标,同年4月,河北涿州华冠购物中心开业,华冠开始跨区域经营;2005年,华冠加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展乡村加盟店,目前已有连锁超市76家,加盟店326家。2007年,房山华冠正式更名为北京华冠商贸有限公司,为华冠的全面跨区域发展铺平了道路。华冠这些年来获得了多项荣誉:北京市工商局授予的“无假冒商标示范商店”;北京市技术监督局授予的“购物放心店”;被中国连锁协会授予“中国连锁百强企业”;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首都文明单位”,“社会信用AA级企业”;被国家商务部评为全国“万村千乡”工程优秀试点企业等。

张兵介绍说,华冠用15年的时间实现了跳跃式发展,全面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形成了以良乡为中心,服务半径100公里,覆盖房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地区及涿州市区,覆盖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的区域连锁企业。其中,百货商场、大卖场、生鲜超市、便利店四种业态已经成为华冠区域发展的特色和市场制胜的法宝。

现在,华冠总资产已达到5亿元,公司下属5个控股子公司,涉足投资、商业、食品加工业等多个领域。2008年销售额近15亿元,是当之无愧的京郊商业航母。

但是,张兵并不满足现状,他的眼光看得更宽更远。

甘当人梯的董事长

张兵深知企业要长足发展就必须突破旧的管理方式,通过创新来使企业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在华冠的发展历程中,他先后变革了多年来陈旧的单店店长管理模式,推行营运部管理下的区域督导主任管理模式,建立适合区域发展的先进经营模式,强化组织力量,以营运为核心进行组织架构整合,分区域管理,减少了管理环节,降低管理成本;强化工作的协调和衔接力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不但与企业多元化产业发展相匹配,也为企业可持续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张兵清醒地认识到,华冠虽然在当地占有很重要的市场份额,在业界也颇有名气,但在供应链建设和很多方面,与很多同行巨头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对于未来的发展,张兵希望通过滚动割据式的发展模式,逐渐向外埠区域开店,以区域型店铺和社区型生活店的开发为重点,加快区域开店速度,以大店带小店的发展模式,进行市场开发和店铺的选址工作。

而随着商业布局的不断变化,以及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建立自身的物流体系、建设一座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成为华冠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张兵对此早有谋划,目前,占地370亩的“生鲜物流冷链加工、生产和配送” 于一体的华冠生鲜物流配送基地也正在建设中,并将在明后年陆续投入使用。

“华冠已不只是房山的华冠、北京的华冠。华冠将突破行政辖区的界限,拓展华北,乃至全国市场。”张兵信心十足地说,华冠的目标是立足房山、面向北京、走向全国,并实现与国际大型超市接轨,进一步打响规模、诚信、效益三结合三统一的基业常青“品牌”。

有这样的宏伟蓝图,是因为张兵有这样的底气,十多年来,他已经把华冠的团队打造成了一支在市场中披荆斩棘的“铁军”,他们愿意为华冠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才智与力量。

“我们为什么愿意跟着张总干,说白了就是他仗义、敢扛。他是一个充满智慧和魄力的人。”总经理肖英朴实无华的话语里,勾勒出一个企业老总在华冠人心中的地位。

一直以来,张兵非常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早在2004年,他便亲自组建了人力资源部,并与联想亚信合作开发了“华冠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主抓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成立了华冠培训学校,健全了培训机制,为公司的梯队人才储备建设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一个人即便浑身是铁,能打出多少个钉?企业的发展绝不能光靠一个人。真正能够带领企业跑起来的,一定是现代化的管理和专业化的团队。”张兵是个求贤若渴的人,也正因为如此,除了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很多老员工,华冠还吸引了很多外来的“铁杆”人才。

你很难相信,这家有着15年历史的商业企业里,人力资源总监、财务总监、信息总监、采购总监等都是外聘的。在用人上,张兵一直秉持“用人之长,容人之短”、“不求人是完人,但求人是能人”的原则,“连财务总监我们都外聘了,还有什么容不得大家的?”他一脸真诚地说。

一席话间的一张一弛,张兵在用人之道上的“舍”与“得”、“收”与“放”的哲学,体现得淋漓尽致。

“领导者肯定是企业的导演,但在舞台展现的时候,有时要甘当配角。”张兵很平和地表示,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主要领导要甘当人梯,适当往后退,发挥整体团队的作用。

对于普通员工,张兵一直推崇“严格管理+人性化的服务”。“就像感动顾客一样,在工作中同样要感动员工。消费者对于企业来说是水与船的关系,员工也同样。没有他们,我们的任何工作都不能开展,任何措施都不能实施,我们的工作是通过他们来实现的。”他说,管理层要善于发现员工的优点,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挖掘工作潜力,发挥其长处。

张兵告诉记者,华冠一直在努力保证每一个岗位与最合适的人才相匹配,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真正做到收入与业绩是天平的关系。他还有更长远的谋划,怎样才能让员工有归宿感,感觉到个人和企业的兴衰荣辱系于一身?比如采用给员工类似期权的方式?他在思考解决之道,“这个必须做,这是关系到企业和员工长远发展的大问题,我们不但要做,还要做好。”张兵很坚决地说。

始终将责任扛在肩上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不管企业是什么性质,就绝对不能说是个人的、股东的事情。”在企业的不断成长过程中,张兵始终将责任扛在肩上,这种责任体现在对社会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对行业的责任……

华冠的发展壮大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6000余个就业岗位。发展乡村加盟店,促进了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使农村的食品市场得到净化,食品安全得到保障。引导农村个体经营者走上规范经营之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贡献。

就是正在建设的生鲜物流配送基地,张兵也考虑到了社会责任。这个基地建成后,除了能给华冠带来直接效益,还将大力拉动当地农民的生产、种植产业,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促进农产品的收购、加工、配送一体化的体系建设,还可以为社会提供500多人的就业岗位。

不仅如此,张兵还一向热衷于公益事业。

自2001年以来,华冠与妇联联手举办了“关爱老人、关注健康”活动,为老人赠送礼品和万年青花卉,捐献活动经费45000元;为敬老院赠送收音机、热宝、围巾帽子等物品6000多元;为房山区福利院捐款30900元;为河北省燕郊福利院捐赠背包、图书等物品价值2万元。

每年,张兵都会亲自到北京孤残儿童福利院、敬老院慰问看望残疾儿童和孤寡老人。2008年初,华冠良乡50000平米购物中心店扩建开业,剪彩之时,他宣布把购物中心当天营业销售的1%无偿捐赠给房山区南尚乐小学;2008年春节南方遭受罕见雪灾,张兵立刻召集公司员工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为雨雪冰冻灾害中的灾民捐款;汶川地震,他又组织各级员工,通过捐款捐物和收集特殊党费的形式为灾区筹得善款17万元。进入冬季,又为灾区捐赠棉被200条。张兵更是积极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投资15万元为帮扶单位种植草坪12500平米,绿化了村庄。

诸如此类的事还有很多……

张兵先后获得房山区优秀共产党员;房山区劳动模范;北京市“爱国立功竞赛标兵”;“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劳动模范;房山区首届“商务精英”;“中国诚信企业家”等诸多荣誉。“当华冠走向发展与壮大的时候,我和华冠人始终把回报社会、感恩社会看成是一个企业公民应尽的使命和责任。”面对荣誉,张兵依然淡然地说:“这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也是应该做的。”

在华冠,员工们都记得张兵的一句话:“无情的管理,有情的帮助。”这充分体现了张兵对于员工的责任。他要求各分店负责人必须关心职工的生活,每个职工生病都要前去慰问,带礼品鲜花的钱不要吝啬。

“除了关爱员工,我们还要让企业发展得更好,这样员工收入才能逐渐提高,生活才会越来越好。”张兵说,“这是我和华冠必须要履行好的责任。”

张兵的心中还怀着一份沉甸甸的行业责任,这就是做强民族商业、抵御外资竞争的责任。近年来,张兵不断与国内同行交流、到优秀的同行处去学习取经,并去美国、巴西、日本等国考察、学习国外的零售业态,为华冠的创新找到新的突破口,但这并不仅仅是为了华冠自身的发展。“创新是每一个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他说,“华冠需要创新。行业和所有企业都需要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为本土商业的强大做出自己的贡献。”

基于做大做强民族商业的强烈责任感,张兵也在思考华冠如何更好更快地成长壮大。华冠的发展已经引起很多投行的兴趣和关注,每天都会有很多投行找上门来。事实上,华冠现在并不缺资金,但是为了华冠更好地多元化发展,他不断思考如何与时俱进,包括引入战略投资或走入资本市场。

张兵表示,外资在中国开店不受限制,但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对本国的零售业都有严格的政策保护,“其实我们中国人要是出去开店,只要不受政策限制,凭借我们的聪明和勤奋,完全可以赢得市场。”他说,他一直记得一位零售业资深专家同他讲过的一段话:如果我们中国零售企业不走出去,那永远都只有外国人挣中国人钱的份儿。

张兵希望,不仅要在中国市场上不输给外资企业,还应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零售企业走出去。他和华冠人将继续为中国零售业的进步和民族商业的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张兵房山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寺」「城」相遇 北京房山云居寺历史文化展览设计解析
如梦令
北京房山云居寺辽金刻经考述
差点就没命
北京地铁房山线产品可靠性分析报告
生日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