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原市城市引导标识现状调研与问题*

2010-07-30高祥冠

山西建筑 2010年10期
关键词:火车站人流旅客

高祥冠

1 城市引导标识与概况

城市引导标识指的是城市公共信息的指示,这些信息中包括商业场所,非盈利公共机构,城市交通,社区等等。城市的标识系统属于城市的公益配置。如果没有完整的标识、标牌系统,就等于城市的地图系统、道路标识系统没有完善,要找一个地址就会花费不少的时间。这些看起来似乎没有经济效益的设施,实则都是现代城市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一个城市的确非常需要有一套完整清晰的标识系统,不仅利于外地人,对本地人也是有帮助的。

现代发达国家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营造中已经将城市引导标识设计作为整体环境的一项重要因素加以考虑。交通标牌大多在设计上只考虑到了功能性的需要,却完全忽视了标牌造型对环境的影响。许多城市的导向标识系统都存在着一些通病。

2 火车站

2.1 太原火车站站内引导标识

2.1.1 售票厅标识调研

1)售票厅标识调研统计表见表1。

表1 售票厅标识调研统计表

2)售票厅标识现状描述。a.标识主要以蓝底白字为主,字体以黑体为主,少部分以红色为主。个别仅以字体或单个引导标识作为引导信息;b.主要标识正反两面均有引导标识文字与相关图形,有灯箱提高亮度,置于2 m~3 m高度。多以中英文对照为主;c.有个别可移动的标识,置于人流聚集较多或流量较大的位置。

3)售票厅标识系统现状概况分析。a.标识的衔接性较差,造成旅客的出站过程经常性的中断,未与其他标识存在持续性连贯性的连接。b.标识的颜色、图形、色彩对比度等较差,造成标识的引导功能部分缺失。c.标识设置的位置、高度、视角、可视度等方面存在问题,易造成旅客找不到标识。d.标识的统一性、整体性不强,标识在色彩、材料、字体图形等的一致性方面较差,诸如公用服务性标识与引导标识的不一致。

2.1.2 进站口及候车厅标识调研

1)进站口及候车厅标识调研统计表见表2。

表2 进站口及候车厅标识调研统计表

2)进站口及候车厅标识现状描述。标识主要以蓝底白字为主,字体以黑体为主,有中英文对照文字,主要标识有灯箱提高亮度,与周围环境的兼容性较好。标识在引导的持续性和连贯性方面较好,人流通过相对比较均匀。

3)进站口及候车厅标识概况分析。a.标识的衔接性相对较好,但个别标识缺失,容易出现引导的中断。b.标识的颜色、图形、色彩对比度等较差,造成标识的引导功能部分缺失。c.标识设置的位置、高度、视角、可视度等方面存在问题,易造成旅客找不到标识。d.标识的统一性、整体性不强,标识在色彩、材料、字体图形等的一致性方面较差,诸如公用服务性的标识与引导标识的不一致。

2.2 火车出站口出站人流调查

2.2.1 火车站出站人流流向现状分析

1)火车出站口出站人流调查表见表3。

2)火车站出站人流流向现状分析。a.出站口往南走的旅客:欲搭乘向南行驶的公交车;到火车站其他地区;不太了解太原站及周边环境,走错路;有社会车辆在火车站广场南停车等待接送;漫无目的的乱走。b.出站口往西走(直走)的旅客:直接搭乘迎泽方向的公交车;走出火车站广场找车;跟着人群主要流向走;有目的性的出站。c.出站口往北走(右走)的旅客:了解出租车站的熟悉太原火车站的人;看到了出租车站引导提示牌的旅客;直接搭乘社会车辆有接站人员的旅客。

表3 火车出站口出站人流调查表

2.2.2 个别旅客跟踪调查

在个案研究与调查中,课题组根据不同的年龄构成做了4组个案调查,分别是20岁~25岁,25岁~40岁,40岁~55岁,55岁~65岁,本文选取一组来太原送子女读书的3人,作为典型个案分析。

1)个别旅客行踪记录。调研人数:3人。背景:送子女来太原读书。家庭成员:父亲(45岁左右),母亲(40岁左右),儿子(19岁左右)。乘坐车次:1592杭州东—太原。出站流程:a.出站口滞留寻找指引标识辨认方向(5 min)10:54~10:58。b.寻找引导标识未果,走错打车方向,往相反方向走向火车站售票厅(2 min)10:58~11:00。c.未向火车站周围人进行询问,父亲走向售票厅向火车站工作人员进行询问,母亲儿子在进站口处等候(5 min)11:00~11:04。d.父亲询问回来,领着母亲及儿子走出出站口,继续向相反方向寻找taxi(6 min)11:04~11:10。e.绕将近火车站广场一周后找到出租车进站路口,发现出租车。在出租车司机的指示下找到出租车乘车点,从而打车离开火车站(2 min)11:10~11:12。全程耗时18 min。2)人流个案分析。很明显,此次跟踪对象是父母亲及子女一家人初次来到太原火车站出站的情景。由此次对该家庭的跟踪,可以考验太原火车站的标识引导是否起到了真正的作用。很遗憾的是,在此次跟踪过程当中,我们发现该家人没有一位成员能够找到太原火车站周围的引导标识出站,伴随着人流方向该家庭绕广场周围将近环绕了一圈,耗时达到18 min,若能够出站后顺利找到出租车,时间能够缩短到5 min之内,可见没有标识引导对外来游客造成的出站效率大大降低,加大了火车站周围的人流压力。

3 公交车站

3.1 公交车站主标识

公交车站主标识见表4。

3.2 公交车站标识现状分析

作为公交换乘枢纽,下元公交总站总的表现出秩序相对混乱的特征。换乘方向没有统一的安排,在公交换乘引导标识方面,表现在以下方面:1)现状标识颜色退色,色彩不醒目。在下元的公交总站中,引导标识设施陈旧,标识牌的颜色退色,造成标识不醒目的现象。2)换乘方向不集中,没有引导标识。作为系统化设计的引导标识系统,在下元公交总站体现不足。

表4 公交车站主标识

4 火车站与公交系统连接系统标识

4.1 火车站与公交系统连接系统标识调研统计

火车站与公交系统连接系统标识调研统计表见表5。

表5 火车站与公交系统连接系统标识调研统计表

4.2 出站口标识系统现状概况分析

出站口没有其他交通工具的信息,只在广场与马路接口及广场中间草坪边上有个的士乘坐点与外界其他的交通工具看不见任何指示标志。中间的断层太大,无法让旅客找到自身所处位置,更不知道自己所要的位置在哪。主要问题有如下表现:1)标识的衔接性较差,造成旅客的出站过程经常性的中断,未与其他标识存在持续性连贯性的连接;2)标识的颜色、图形、色彩对比度等较差,造成标识的引导的缺失;3)标识设置的位置,高度,视角,可视度等方面存在问题,易造成旅客找不到标识。

5 太原市城市引导标识现状分析与问题

5.1 公共标识缺失

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在出口一条繁忙道路的一人行横道,我们看到,从这里横过马路的行人很多,但却没有一个对车辆提醒有行人的黄色标志牌,很多车辆从这里经过时也不减速,这样容易造成事故隐患。

5.2 标识系统过于孤立混乱

这是现代中国许多城市存在的最为严重的问题,城市标识是一个城市视觉文化不可缺少的一种表现形式,从中国整个城市发展与设计发展关系来看,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中国设计行业的薄弱以及此类法制不健全形成明显的对比,如很少从整个室外环境考虑,使标识牌显得突兀,和整个外部环境不协调。而且对整个城市的标识系统政府没有一个统一协调的规划,这就使得在需要时临时决定标牌的位置、材质、大小等等,再加上不同的公司进行设计,一些单位设置标识时随意性很大。有的设计人员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不了解有关标准,只从自己的创意出发。从风格上不能统一把握,所以整个城市标识系统处于一种混乱分割的局面。

5.3 设置不合理

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标识牌的位置、大小、材料等等。标识牌在造型、设置和布局等方面应严格遵循国际标准、国际惯例,深蓝色为底色,工艺讲究,美观醒目。在设置方面,根据人们的行为习惯和人体工程力学的原理,控制标牌的高度、视距、间距以及字体大小等,其中远视距为25 m~30 m,中视距为4 m~5 m,近视距为1 m~2 m;悬挂高度为2 m~2.5 m;中英文字体的大小比例为3∶1;字体以标准中文黑体字为主,连续设置的间距为50 m。另外,有些标识牌在位置上也存在问题,如被大型物体或者建筑、树木等遮挡,也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麻烦。很多地方只注意设置提示标识,而忽略了导向标识的设置。在材料的选择上,应该充分考虑室外因素,比如高、低温度,雨水量等。

5.4 图形标识等不规范及错误使用

符号应用不规范,这是最常见的一个问题。标识符号颜色用错,如杭州某家大型公共场所的所有楼道里贴出的“火警疏散图”标识中,表示安全出口的图形和表示疏散方向的箭头本该用绿色,结果全部用了表示禁止的红色,表达了相反意思,成了限制性标识。又如,在国家标准规定街道、路牌标识颜色南北为绿色,东西为蓝色。符号用错颜色表示相反意思,我国有一整套与国际接轨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标志的标准,如红色表示禁止,蓝色表示指令,黄色代表警告,绿色代表提示和导向。可在许多地方的一些公共标识中,颜色却经常遭到乱用。就连一家专门接待中外客人的招待所,也出现了洗手间标识牌错用红色的常识性错误。

[1] 周 毅.城市现代化与文化生活转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2):49-55.

[2] 陈骏宏.城市形象设计:城市规划的新课题[J].城市问题,1994(5):24-27.

猜你喜欢

火车站人流旅客
火车站英语
非常旅客意见簿
Train Station火车站
肚子里有个火车站(下)
肚子里有个火车站(上)
多次人流可导致宫腔粘连致不孕
无痛人流危害多,是保是流不要拖
我是人
给小旅客的礼物
超导可视联合卡前列甲酯用于早早孕无痛人流术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