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塞式NCPAC、盐酸氨溴索治疗早产儿肺透明病40例临床观察

2010-07-30钱会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期
关键词:透明膜表面活性血气

钱会萍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pulmonary hyaline membrane disease,PHMD)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of newborn,NRDS),多见于早产儿,是早产儿出生后早期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也是造成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由于肺发育不成熟,以致产生或释放的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不足而引起。近年来,许多研究证明,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改善肺顺应性和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和住院天数,降低PHMD病死率,但价格昂贵,需采用气管内给药,有增加并发症的危险,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 是对有自主呼吸的患儿在整个呼吸周期(吸气及呼气相)均提供一定的正压,以保持气道处于一定的扩张状态,增加跨肺压,使萎缩的或及将萎缩的肺泡扩张,有效的防止了肺泡的萎缩;盐酸氨溴索能刺激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及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并能分布于整个无纤毛区及纤毛区,因而可预防和治疗PHMD的发生。开远市人民医院对40例早产儿应用NCPAP、盐酸氨溴索治疗PHMD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患儿为开远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其中男28例,女12例;胎龄29~34周24例,35~37周16例;剖宫产21例,阴道产19例。40例HMD均有气促、发绀、进行性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其中24例患儿存在Ⅰ型或Ⅱ型呼吸衰竭。所选病例均符合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诊断标准[1]呼吸衰竭诊断标准:Ⅰ型呼吸衰竭血气分析PaO2<50mmHg,Ⅱ型呼吸衰竭血气分析PaO2<50mmHg,PaCO2>50mmHg。

1.2 治疗方法

1.2.1 确诊PHMDR后

通畅气道、补液、纠正酸中毒、维持血压及血糖在正常水平,予鼻导管或头罩吸氧。同时应用盐酸氨溴索7.5~15mg/(kg•d),加入5%GS 15mL缓慢静脉推滴,每12h 1次,用药1~3d,出生24~48h内用盐酸氨溴雾化吸入7.5mg/(kg•d),每6h 1次。

1.2.2 NCPAP治疗

经上述治疗后呼吸困难、发绀无明显改善,经皮测血氧饱和度(SPO2)<85%,动脉血气分析PaO2<50mmHg,立即采用NCPAP治疗:选用北京吉纳公司生产的鼻塞式CPAP机,根据患儿鼻部大小选择适合型号的鼻塞。初始条件:流量6~10L/min,氧浓度0.25~0.6,PEEP 3~6cmH2O。上机后监测心率、呼吸、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治疗2、24h后分别复查动脉血气分析。根据症状改善情况和血氧、血气分析结果逐步调节CPAP参数。当FiO2<0.3 PEEP≤3cmH2O,血氧饱和度及血气分析正常,无呼吸困难、呼吸暂停,予以撤离CPAP,改为头罩或鼻导管吸氧。

1.2.3 监测项目

①监测心率、呼吸、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②临床症状如发绀、呻吟、气促、呼吸困难等变化;③治疗前、后2、24h测动脉血气,监测pH、PaO2、PaCO2、BE、SaO2。

1.2.4 临床评价标准

有效指标:治疗后呼吸困难明显改善,肤色好转,胸片透亮度明显增加,血气指标明显改善,无气胸、肺出血等并发症。无效指标: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血气指标无改善,出现气胸、肺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检测指标变化

40例患儿中有效37例,无效3例,有效37例经治疗后气促、呼吸困难、发绀等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血气分析结果治疗前、治疗后2h、治疗后24h比较pH、PaO2、PaCO2、FiO2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见表1。

2.2 并发症和转归

除2例经治疗6~12h,SPO2、PaO2进行性降低,改用气管插管滴入固尔苏(PS)和机械通气PCMV治疗治愈,1例治疗24h后发生肺出血,家人放弃治疗外,余37例均治愈出院,无肺部感染、气胸、肺气肿、慢性肺部疾病等并发症。

3 讨 论

表1 NCPAP、盐酸氨溴索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s)

表1 NCPAP、盐酸氨溴索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s)

检测时间 pH PaO2(mmHg)PaCO2(mmHg) FiO2治疗前 7.23±0.06 42.97±4.17 54.3±4.32 0.50±0.07治疗后2h 7.33±0.04 52.85±3.96 46.55±3.88 0.45±0.07治疗后24h 7.38±0.03 61.67±8.15 42.00±3.74 0.40±0.08 F值 96.50 105.3 97.19 16.49 P<0.01 <0.01 <0.01 <0.01

PHMD是早产儿常见并发症,早产儿的病死率为12.7%~20.8%,如发生PHMD病死率可高达50%以上[1]。早产儿PHMD最主要原因是肺发育不成熟,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分泌和贮存的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致使出生后肺泡弥漫性肺不张、透明膜形成,而使肺顺应性下降,功能残气量降低。气体不能与血液进行有效交换,血液直接回到心脏,形成肺内短路,出现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而缺氧和酸中毒又可影响产生表面活性物质的功能。PS的合成和分泌与胎龄成正比,胎龄越小,肺中PS的量越小,PHMD的发生率越高,因此胎龄愈小PHMD发生率愈高。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的普及和早产儿管理技术的提高,新生儿存活率明显提高。呼吸问题是最常见的问题,也是致死的主要原因,对患有呼吸障碍的新生儿予以呼吸支持是十分重要的。CMV是属有创性通气,可产生许多呼吸机相关性并发症,加重肺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如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气压伤或容量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时辅助措施所致并发症(呼吸道损伤、气道管理不当、肺不张、镇静及肌松剂应用)、心血管功能及其他器官功能受损[2]。NCPAP由于无须插管、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可对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衰竭和Ⅰ~Ⅱ级肺透明膜病提供有效的呼吸支持,被广泛应用于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 NCPAP是对有自主呼吸的患儿在整个呼吸周期(吸气及呼气相)均提供一定的正压,以保持气道处于一定的扩张状态,增加跨肺压,使萎缩的或及将萎缩的肺泡扩张,增加功能残气量和肺泡的气体交换面积,改善肺顺应性和通气/血流比值(V/Q),减少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消耗和能量消耗,使气道阻力减少,减少呼吸做功,通过刺激肺牵张感受器,增加呼吸驱动力,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目前,NCPAP在预防新生儿早期呼吸功能不全、肺液转运不良及机械通气撤机过渡阶段的作用已经确定,而且已广泛应用于新生儿多种疾病的呼吸支持,如RDS、肺水肿、吸入综合征、肺炎所致的呼吸衰竭、早产儿的呼吸暂停等。

盐酸氨溴索是一类快速排痰药物,它除了能促进呼吸道黏稠分泌物的排出,改善呼吸道症状外,还对肺组织有较高的特异性,同时刺激肺泡Ⅱ型内皮细胞器的发育,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和分泌,促进肺成熟,并不增加副作用。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早产儿磷脂酰甘油出现早,能缩短吸氧时间和减少与PHMD有关的并发症。且价格便宜,应用简便,来源广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本结果显示,NCPAP、盐酸氨溴索在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效果较好,40例患儿中有效37例,有效率达92.5%,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均有显著变化,PaCO2和吸氧浓度下降,而PaO2明显升高,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NCPAP的优点为易安装,所需设备少,避免气管内插管引起的并发症,方便护理和治疗,当压力过大时气体可从口腔逸出,费用较少,NCPAP可有效减轻CO2潴留,NCPAP在治疗早产儿HMD是安全有效的。但在临床应用NCPAP时,应加强护理,定时检查鼻塞位置是否正常以及对局部组织是否有压迫;放置胃管排气,防止腹胀;动态监测患儿病情变化,根据患儿肺部病变情况及肺顺应性变化,及时调整CPAP压力,以预防和减少气漏的发生。此方法与气管内滴入PS相比,提高氧合的时间不如PS快,但对无条件使用PS的医院和病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21-427.

[2]俞森洋.机械通气病人的并发症及处理.现代机械通气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435-505.

[3]王莹,杨燕文.机械通气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中)[J].临床儿科杂志,2006,24(8):699-700.

[4]高树辉,周杰,朱晓玲.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14例[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2,4(2):137-139.

猜你喜欢

透明膜表面活性血气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观察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经X线鉴别诊断实际价值
改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方法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影响
表面活性类温拌剂对SBS改性沥青性能影响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黑珍珠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X线诊断
不同桡动脉穿刺方法在血气分析患者的应用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用于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预防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