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铜川:资源型城市正在转型

2010-07-30张敏洁,王非

西部大开发 2010年5期
关键词:采访团铜川市铜川

铜川是采访团此行的最后一站,也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内唯一一个因资源而兴的城市。4月30日上午,我们来到了这个城市。

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铜川因煤而兴,因煤而建,至今这里仍然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煤炭、建材基地。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也给“煤城”铜川带来了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单一等突出矛盾,严重制约着铜川的发展。

痛定思痛,铜川开始了艰难的转型。

如今,沿着可持续发展的思路,铜川人大刀阔斧地修改自己的“经济食谱”。在农村,铜川人做起了绿色的“林果饭”。凭借地处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之一的渭北高原的优势,铜川市大力发展苹果种植,总面积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不足10万亩,迅速发展到30多万亩。

在工业上,铜川也利用已有基础的产业做起了“什锦大菜”。如煤炭产业在加工转化业上下工夫,进行了煤化工等产业的探索。作为铜川的龙头企业之一,陕西铜川铝业有限公司是采访团此行参观的第一家企业,在这里,采访团真正见识了这个颇具铜川特色的循环经济生产模式,这就是铜川创造性地提出的铝电煤一体化工程,即以煤发电、以电炼铝。

就连昔日的污染大户水泥产业也实现了最大限度的节能减排。在省内知名企业声威水泥的厂区内,几乎看不到以往那种到处弥漫着的烟尘。

铜川市按照“绿色、低碳、循环”理念,使煤炭、电解铝和水泥的产能,分别达到2000万吨、50万吨和2000万吨。图为采访团记者在铜川铝业生产基地采访。

此外,还有进入国内排名20位的变压器制造业以及具有上千年历史的陶瓷业等“特色菜肴”。铜川越来越多地注入了“节能”、“清洁生产”、“科技提升竞争力”等新思维。

1993年,为了拓展新的发展空间,铜川开始在距离老城区25公里的南部塬区新建了一个规划区面积45平方公里的新区,如今的铜川新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已经成为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成为铜川吸引投资、聚集人才、开发创业的热土。2009年3月,铜川被确定为第二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这无疑为铜川的转型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支持。

在新的发展时期,铜川市确定了自己的“5523”发展思路,即提升壮大煤炭、铝业、水泥、陶瓷、果业五大传统产业;培育发展电力电源、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旅游五大新兴产业;加快新区开发建设和老市区改造建设;破解环境污染治理、沉陷区滑塌区群众整体搬迁、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三大难题,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工业强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铜川正抢抓机遇,实施项目带动、工业强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朝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内的能源、果业、建材、铝业四大产业基地以及陕西最具活力的城市进发。

猜你喜欢

采访团铜川市铜川
居民的烦心事谁来管?——铜川市王益区“红色物业”强“回应”
2020 铜川首届陈炉石艺术博览会盛大开幕!
峥嵘岁月刻进党员灵魂——铜川耀州区这样上党课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铜川探索党建工作绩效第三方评估
“旅游+”助推铜川全域旅游发展
省总工会组织新闻采访团走进企业
赵纯厚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