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州市阳湖医院建筑设计初探

2010-07-17

山西建筑 2010年17期
关键词:医技病房门诊

李 兵

1 医院概况

常州市阳湖医院是在常州新城区依托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建设的一座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医院规划用地南邻湖路,西邻武宜路,北靠永胜路,东侧与疾控中心用地相邻。用地南侧为大学城,东侧为曲棍球场,北侧、西侧为居住用地;场地平整、交通方便、市政设施完备。

医院规划用地面积约13.8万m2,总建筑面积约20.6万m2,日门急诊量4 500人◦次,总病床数1 500床,分两期实施。

2 设计原则

现代医院建筑不仅要满足患者日常的健康治疗需求,建筑师所创造的医疗空间还应具备以下特征:1)一个精神放松的场所——宁静的环境能够缓解紧张的情绪。2)一个赋予人文关怀的场所——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服务。3)一个功能与美学并存的空间——短捷高效的医疗流程和醒目清晰的标识系统设计。

我们试图将这些社会学的理念融入设计中,本着“国际化、人性化、科学化、智能化、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努力创造一个功能合理、流程科学、技术先进、环境优美的医院建筑。

3 总体规划

3.1 建筑布局

院区建筑按四个分区布置:综合医疗区——于场地西侧布置,靠近最宽的城市道路,有利于展现医院形象及迎合主要人流方向。科研行政区——布置在场地东南角,既有相对安静的环境,又靠近医院前广场。教学宿舍区——于用地东侧凸出部位布置,有利于独立成区及设置单独的出入口。后勤服务区——将锅炉房、太平间、垃圾转运站、污水处理站、液氧站等集中布置在院区东北角,便于洁污分区及设置专门的出入口(见图1)。

3.2 交通组织

3.3 景观规划

1)在各分区建筑围合的中部为医院集中的绿色庭园,在其间布置茂密的林荫树丛和随着地势高低变化而流动的细小水面,它既起到调节院内微气候的作用,又有效地划分院内的各功能区。2)在医院主入口广场,结合石材铺地、装饰灯具及浅水面、停车位等,点缀一些观赏性的绿化,使宽阔的前广场增添几分亲切感。3)在3栋病房楼的围合空间布置南方园林特征的花园景观,有挑空的露台、浅水、休闲座椅等,成为患者、医患之间交流的室外场所,并美化住院环境。4)设计引入生态建筑理念,“绿色屋顶”与景观环境相呼应,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并延伸至内街,巧妙地将绿化景观引入建筑之中,这样的设计强化了景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能量调节、雨水利用及降低供暖与制冷成本等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4 建筑设计

4.1 平面布局

1)围合空间的理念。集中设置的医疗区由门诊、医技、病房、高压氧舱和保健中心组成。门诊、病房等以医技为中心呈围合状布置。高压氧舱位于门急诊与病房之间,并有连廊与之相连通,方便抢救危重病人和住院患者使用。保健中心位于医院前广场,门诊楼的东侧,有相对独立的入口广场。2)医疗街的理念。为了使患者、家属及探视者不会迷失方向,医疗区内部交通流线必须做到路线清晰,不迂回曲折。为此我们采用了“医疗街”的形式,医疗区由南北走向的两条相互平行的医疗街将各种功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3)分期实施的理念。根据政府投资计划进行总体规划,分期实施。一期建设所有门急诊、部分医技、住院病房及后勤保障系统;将少量医技、住院病房、科研行政、教学宿舍等列入二期实施范围。确保在一期建成后,医院能基本正常运转;规划设计还注意在二期建设期间,医院日常医疗服务不受大的影响,使人们感觉不到处在工地之中的不安。4)医患分区分流的理念。门诊、医技、护理单元均按医患分区分流的原则,设患者和工作人员各自独立的垂直交通和用房区域,方便管理。5)现代急救医学的理念。急诊部设有普通急诊入口、急救入口、感染门诊入口,并设有专用通道、宽敞的大厅,不同通道可将急诊患者分别送至极危重、次紧急、普通诊区。急诊部设有大空间的集中抢救区、ICU、手术室及留观病房,还设有X光、CT等必要的医技设备,能保证24 h正常运转。

4.2 科室特征

1)住院部:病患、探视者与医务人员的交通及区域完全分开,二者互不干扰。根据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采取单、复廊相结合的形式,有利于室内通风,并节省面积。病房尽可能布置在南向,医护用房置于北向。护士站位于中部,便于管理,具有良好的监护视野,开敞活动区置于护士站旁边,通透明亮,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2)手术部:设两个不同的通道:一个为各手术室通往污物专用电梯的清洁通道,另一个则是洁净通道,可供病人与工作人员使用,并用于运送从消毒供应室通过无菌电梯送来的无菌推车。可由“换床”区以及工作人员更衣区进入无菌走道。手术室呈围合的岛状布置,在手术室中部设置物品供应区,方便各手术室使用。3)ICU(重症监护病房):有联系手术部、其他病区、医技区和急诊部的专属通道。病房沿天井布置,能观赏到室外景观。采用净化空调系统,送风使用高效过滤器。合理组织病患、医护人员、探视家属以及洁污物品的动线流程。4)医技区:此部分划分为不同的疗区(如:常规X射线、CT、核磁共振、B超室等),每个疗区都设有各自的前台和可通往门诊部的候诊区,并与通往住院部主街直接相连,方便门诊、住院病患及医护人员使用。为适应医技科室不断发展更新的现实,在平面布置上适当留有发展空间。5)门诊部:为病患和工作人员分别设有专用电梯,沿医疗主街设各门诊科室的候诊区、挂号缴费处;沿工作人员走廊设置医师和工作人员用房。

4.3 形象设计

庞大的医院建筑会给人凝重的感觉,设计力图将区域体量进行规律性的切割,削弱其体量感。将一些错动活泼的小体量建筑围合在厚重规整的医技楼周围,在无序中寻找一些理性。做到单体形象简洁明快,群体空间变化丰富,尺度宜人,创造了全新的医院建筑形象。

4.4 剖面设计

门诊、医技部地上5层,病房楼地上14层,设有2层地下室。其中:地下 2层层高 3.80 m,地下 1层层高 6.00 m(局部设夹层),1层层高4.80m,门诊、医技层高4.00 m,手术部层高4.50 m,设备夹层层高2.20 m,护理单元层高3.80 m。

4.5 垂直交通组织

医疗区的垂直交通以电梯、扶梯为主,门诊、医技、住院部设有各自独立的垂直交通体系,并分设患者及工作人员的垂直交通。此外设有满足疏散要求的楼梯。

5 结语

随着医疗各功能组成的有机增长和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建筑已成为目前更新速度最快的建筑类型之一。特别是我国医院正经历着经济体制、医学模式和技术革命的三大变革[1],如何提高医院的整体机能,这必将对医院的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的挑战。常州市阳湖医院就是基于这种挑战而进行的一次较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1] 罗运湖.现代医院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1.

[2] 董 黎,吴 梅.医疗建筑[M].武汉:武汉工业建筑大学出版社,1999.

[3] 刘海宁.某医院规划及综合楼设计方案解析[J].山西建筑,2009,35(2):59-60.

猜你喜欢

医技病房门诊
门诊支付之变
更正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医技预约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以信息化为载体再造住院病人医技检查流程
CCU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
预见性护理在医技检查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