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字交叉缝扎法治疗腱鞘囊肿效果观察

2010-07-16陈刚

中国全科医学 2010年3期
关键词:拆线腱鞘十字

陈刚

腱鞘囊肿是社区常见疾病,也是外科常见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服务站由全科医生接诊后,过去多数转诊到有手术条件的医院实施手术治疗,但患者手术的依从性小,医疗费用高。作者在临床实践中根据腱鞘囊肿本身的病变特点,使用了十字交叉缝扎法治疗腱鞘囊肿,效果较满意,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 2003年 1月—2008年 1月使用十字交叉缝扎法治疗的72例腱鞘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0例,女 12例;年龄 15~79岁,平均47岁;腕关节腱鞘囊肿 64例,足背腱鞘囊肿 8例,囊肿为蚕豆 ~鸽蛋大小。

1.2 手术方法 术区常规消毒,消毒范围为囊肿周围皮肤 15 cm以内区域,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用穿有 7-0丝线的角针从囊肿一侧进针,从对侧穿出。同法,与上一缝线的垂直方向再缝一针,然后分别结扎缝线,使皮肤形成皱褶 (见图 1)。3 d后换药一次,防止皮肤感染,14 d拆线。

2 结果

72例在拆线时囊肿已经不明显,3个月后复查囊肿完全消失。随诊观察 2年,3例复发。

3 讨论

腱鞘囊肿过去归属于外科病范畴,为外科常见病[1],尚未有囊肿恶性变的报道,这是使用本方法治疗的关键,不会延误治疗。腱鞘囊肿由浅表滑囊经慢性劳损诱致,多见于手腕、足背肌腱或关节附近,有坚韧感。目前治疗方法很多,但主要为腱鞘囊肿手术摘除治疗、腱鞘囊肿压迫法及抽吸封闭法[2-4],但各有缺点。

本文在压迫法和抽吸封闭法的理论基础上采用十字交叉缝扎法,十字交叉缝扎法原理是:腱鞘囊肿经缝扎后,囊肿壁四处被穿破,在结扎线的持续压力下,囊内滑液易于流出,缝扎后,腱鞘囊肿组织周围炎性浸润,使囊壁相互黏连、机化。根据临床实践经验,缝扎后 14 d拆线,效果更好[5]。从而达到治疗目的,防止复发。与常规方法比较有以下优点:(1)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者一人能独立完成,不需要多人参加,能节约医疗成本;(2)创伤小,无手术创面,采用局部麻醉后手术过程无疼痛,缝扎后 1~2 d,轻微疼痛,治疗后不遗留瘢痕,属非创伤治疗,患者易接受;(3)无其他明显并发症。由于此种方法为微创伤术,无需实行皮肤切开、组织分离、囊肿摘取、血管止血、皮肤缝合等过程,一般不会出现常规术中的出血、损伤神经、术后感染、瘢痕遗留,复发可能小;(4)费用少,费用为常规手术费用的 1/3~1/4,节约医疗成本。

十字交叉缝扎法在 《外科学》中尚没有提到[1],但作者通过临床实践发现其效果不错,需进一步扩大样本进行对照研究,探讨其是否适合在基层和社区卫生医疗机构中应用。

图 1 缝扎方法示意图Figure 1 Method of transfixion

1 吴在德,吴肇汗 .外科学 [M].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 刘景臣,尹飞,刘艳,等 .腱鞘囊肿的挂线手术方法 (附 61例报告)[J].吉林大学学报 (医学版),2003,29(5):67.

3 秦亮,郭继宝 .火针结合囊肿腔内注入酒精治疗腱鞘囊肿 50例 [J].中国全科医学,2006,9(7):687.

4 何立,付荣,高秀领 .火针治疗腱鞘囊肿30例 [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0):1576.

5 徐英,刘俊 .十字缝合法治疗腱鞘囊肿 46例分析 [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7):1080.

猜你喜欢

拆线腱鞘十字
WALANT技术在腱鞘松解术中的应用
张竹君与中国赤十字会
十字棋
拆线
拆线
腱鞘囊肿多半自消
2018车企进阶十字诀
巧用十字相乘法解题
拆线剪尖端保护方法改进效果观察
腕背部腱鞘囊肿的治疗:历史与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