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肢动脉 CT造影解剖分析在血管介入术操作中的指导意义

2010-07-12全亚洲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0年5期
关键词:髂总髂内成角

全亚洲,李 萍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CT室,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我国人口老龄化,下肢动脉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下肢动脉疾病是动脉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下肢疾病治疗中介入手术治疗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多层螺旋 CT,以其更高速度,更加薄层,更大范围的容积扫描功能及强大的后处理技术,能够清晰的显示整个下肢血管树的解剖结构,从髂总动脉到股动脉段血管分支多,分支细小密集、起源复杂,明显增加下肢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难度[1,2],因而,上述动脉的解剖特点的归纳有利于指导临床和提高血管内操作的成功率,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正常下肢动脉造影患者 56例,其中男 32例,女 15例,年龄40~ 70岁,平均55岁。64层螺旋 CT血管造影,分别在冠状位,矢状位以及横断位,采用血管最大密度投影(M IP),多平面重建技术(MPR),曲面重建技术(CPR)测量髂总动脉间成角56例,双侧髂内动脉开口位置高低及髂总动脉的长度112例,测两侧股深动脉开口位置以及与股动脉成角测量112例。

1.2 方法

被检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为腹主动脉肾动脉水平或髂动脉分叉至踝动脉或脚趾的整个血管树。以3.0~ 4.5mL/s注射对比剂,总量 70~ 100mL,对比剂浓度一般选择 350mgI/mL及更高浓度,为了增加对比剂的浓度以及到达感兴趣区的浓度,最好采取双筒注射器,生理盐水约为 50mL。采用智能对比剂跟踪软件自动触发扫描,先设定兴趣区在腹主动脉(髂总动脉分叉处上端肾动脉水平),触发阈值为110HU,于注射对比剂后 10~ 20s启动阈值触发系统,总扫描时间20~30s。扫描完后输入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采用血管最大密度投影 (M IP)方法,分别在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测量髂总动脉间成角、双侧髂内动脉开口位置高低,髂总动脉的长度,测两侧股深动脉开口位置以及与股动脉成角测量。

1.3 分析项目与统计学处理

在冠状位测量双侧髂总动脉间夹角,在失状位测量股深动脉成角 ,分别进行 t检验,统计分析与比较男、女双侧髂总动脉间夹角;在失状位测量和观察髂内动脉成角、髂内动脉开口显示状况,进行i2检验分析与比较,对比左右侧髂内动脉开口高度及双侧髂总动脉长度,在横断面观察两侧股深动脉的起源,分别进行i2检验分析。

2 结果

2.1 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在冠状面测量髂总动脉间成角 (图 1),男 32例 ,最 小夹角 42.66°,最大夹角 63.70°,平均 54.12°±6.23°;女 24例 ,最小夹 角 48.23°,最 大夹 角69.44°,平 均 62.31°±3.45°。男、女 两 组间 差 异有 统 计学 意义,正常成人女性双侧髂总动脉间夹角大于男性 (t= 3.121,P<0.01)。

2.2 采用曲面重建技术(CPR)在矢状位,测量 L4椎体下缘到两侧髂内动脉开口的垂直距离 (图2),男32例,右侧最短5.1cm,最长 19.3cm,左 侧最短 11.12cm,最长 36.45cm,右侧髂内动脉开口高于左侧髂内动脉开口,女24例,右侧最短4.3cm,最长 17.8cm,左侧最短 8.16cm,最长20.6cm,右侧髂内动脉开口高于左侧髂内动脉开口,男、女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在冠状位采用多平面重建技术(M PR)及曲面重建技术(CPR)测量从左右髂总动脉分叉到髂内分叉距离(图3),56例左侧髂总长度最小值16.36cm,最大值35.74cm,平均值28.63cm,右侧髂总长度最小值18.96cm,最大值48.74cm,平均值38.00cm。

2.4 在采用多平面重建技术(M PR)的横断位,于股深动脉开口的起始部观察其位于股总动脉的位置(图4),左右共112例,其中后外侧 75例占 67%,后侧 29例占 24%,外侧 7例占7%,内侧2例占2%。

3 讨论

正常成年男性双侧髂总动脉间成角均数为54.12°±6.23°,正常成年女性双侧髂总动脉夹角均数为62.31°±3.45°,男女均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髂内动脉介入手术操作时,根据成年男性及成年女性髂总动脉间夹角的差异较大,应选择不同的操作技术,成年男性股动脉穿刺对侧髂内动脉插管应用成袢技术[2],成年女性应采用直接插管技术,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和缩短插管时间。右侧髂总分叉至髂内动脉分叉长度平均值28.63cm:左侧髂总分叉至左髂内动脉分叉长度平均值38.00cm:左侧髂总动脉长于右侧髂总动脉,右侧髂内动脉开口高于左侧髂内动脉开口,由于右侧髂内动脉开口位置高,髂总动脉较左侧短,左侧髂内动脉开口位置低,髂总动脉较右侧短长,病变在右侧介入操作的难度明显高于左侧。对不同患者应根据其髂内动脉的解剖特点实行个体化介入手术操作。由于股深动脉成角小,开口大多起自于股动脉后侧,股深动脉在造影时在标准的前后位动脉造影上股深动与股浅动脉影像重叠,因此单凭标准的前后位动脉造影片,可能不能正确判断股深动脉开口处第1段存在的病变及程度,因此我们在动脉造影时 ,若发现股浅、股深动脉显影有重叠,则将患者臀部抬高 25°~ 30°,或将 X线球管旋转 25°~ 30°(即斜位)[3],这样可明显弥补前后位时的不足,使大部分肢体的股深动脉开口清楚显示。

[1]李晓强,桑宏飞.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J].苏州医学 ,2005,29(2):57-59

[2]RajasingheHA,Pigott JP,Kritpracha B,et al.Internal ili-ac artery occlusion using a stent-graft tunnel during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a new alternative to coil emboli- zation[J].J Endovasc Ther,2003,10(6):1082-1086

[3]艾寿坤,吴先国.髂内动脉及其分支的放射解剖学 [J].湖北医科大学学报,1995,16(4):146-149

猜你喜欢

髂总髂内成角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髂内动脉的供血评估及保留策略
成角近段旋磨对严重钙化成角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价值
左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左髂总静脉受压程度与压迫类型及血栓形成的关系
多发内脏动脉瘤合并右侧髂总动脉瘤样扩张1例
错在哪里
61例下肢成角畸形患儿8字板骺阻滞术治疗无效原因分析
动脉不同剪切力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髂内动脉的疏与堵
EVAR中保留髂内动脉的腔内手术技术
右髂内动脉瘤介入治疗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