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私募的春天来了

2010-06-30张伟伟

市场瞭望·投资者 2010年11期
关键词:温州楼市股权

据不完全测算,目前全国私募基金的规模已达1.1万亿之巨,私募与公募基金相比,收益性更高,抗跌性更强。那么楼市撤出的资金会不会选择这块避风塘呢?

不同于温州民间资本喜欢抱团投资,动辄被媒体冠之“炒房团”、“炒煤团”的风风火火,很多福建投资者也炒房,但更热衷于扮演独行侠的角色,其投资行为带有浓重的个人风格。2010年,当楼市调控政策骤然将房产这一投资主渠道收紧之际,已经习惯了自己说了算的福建炒楼资金是否会将目光转向私募,委托专业投资机构代理呢?

为此,本刊记者特别对话中科招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福建区总裁王精峰和职业投资人梁辉杰,从专业投资机构的角度出发,感知福建炒楼资金的新一轮跳动。

(W=王精峰L=梁辉杰Z=张伟伟)

Z:此轮楼市调控力度之大,给炒房客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人们甚至笑称职业炒房者面临职业转型。目前是否有炒楼资金来转战私募?

W:从资金流向来分析,部分炒楼资金应该会转向谋求与专业机构的合作。但短期来看,这种分流效应还不显现。不过随着去年创业板的开通,当投资者发现一级市场的投资回报高达十几到四十多倍后,民间资本对股权投资的热情要比以往要高涨许多,对专业机构的认识也更为深刻。从中科招商的基金募集来看,就比过去要来得更为容易。

L:我没有感受到炒房资金的转型。从我的接触情况来看,相当部分炒房者的资金还冻结在楼市里,即便有部分资金退出,他们也不急于再投资,相当部分的炒房客选择了观望或者回归实业,重新注入自己经营多年的主业。

Z:这种状况的出现,是否与炒楼资金自身的定位紧密相关?

W:其实我们在不同阶段都试着引导过,游资与专业机构的牵手,希望能以专业的服务,促成民间资本与产业的结合。无论是股市大跌的2007年,还是楼市黯淡的2008年,还是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的2009年,个人投资者的认识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首先,炒楼资金都有比较浓重的投机心态,不愿意长期专注投资,而一般股权投资的周期至少都要3~5年。其次,炒楼资金都偏好与专业无关的投资领域,不喜欢在专业性上下苦功。

L:从我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掌控炒房资本的投资者,不少人有着自己的企业和工厂,当初是被楼市的财富效应所吸引而动心的。随着楼市趋冷,他们纷纷将资金重新拉回实业。这些投资者都有一大特点,就是喜欢和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打交道。像股市、股权投资等需要较高综合能力去把握的投资领域,他们并不是很感兴趣。此外,很多炒楼资金其实也并不充裕,之所以在楼市能够占得一席之地,也有赖于房贷首付20~30%带来的杠杆效应。而股市、股权投资等私募重兵云集的领域,却并没有提供杠杆工具,有限的炒楼资金对此也有自知之明。另外,炒楼者大部分追求的是稳定收益,将投资楼市看成最保险的保值增值手段,而除楼市外,其他投资在炒楼者看来,都是有一定风险的,自然不愿意涉足。

此外,据我观察,很多炒楼资金其实已经回归银行。2009年,福州的新房价格普遍上扬了60~80%,但这样巨幅的上涨本质上却是被动式上涨,是由于流动性过剩带来的。随着今年央行回收流动性政策的逐步实行,涌入楼市的大量资金已经退潮,此轮调控楼市政策的出台则是加快了这种趋势,所以对于很多炒楼资金而言,也就不存在转战其他领域的必要。

Z:福建投资者大多喜欢独立投资,是否也是导致其与专业机构难以取得共鸣的原因?

W:单一的投资人在投资时,在专业性和风险把控能力上,相对于私募,一般都偏弱。往往只能局限于股市楼市等专业性相对要求不高的授资领域,也制约了投资效率。专业投资机构借助专业化的团队,集中大量的闲散资本,推动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组合,大大拓宽了投资空间,提高了投资回报率,在投资安全性上也有很大的保障度。

L:此轮楼市调控政策出台不久,政府很快出台了《国务院36条指导民间投资意见》,开放了很多全新的投资领域,出台了更为优惠的投资政策,目的显而易见,就是希望引导炒楼资金在内的民间资本进入实业,推动整个国家经济结构的升级。但很多投资领域,单打独斗的个人投资者显然是难以分享到投资盛宴的,与专业投资机构的合作,提高资本的凝聚度,就显得很有意义了。

Z:机构投资时代的到来,专业机构自身还要做哪些努力?

W:中科招商目前主要关注股权投资领域,就该领域而言,主要存在两大问题,影响了投资者与机构的合作。首先,尽管创业板的启动为股权投资机构带来了发展的新天地,使得投资退出机制更为合理,但仅仅依靠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还不能完全满足股权退出的需要,还需要相应的金融制度进一步配套。同时,国内的合格基金管理人队伍还没有形成规模,投资者对专业投资机构也缺乏认知,要建立一定的信任基础还需要一个过程,专业机构也需要通过大量的工作和成绩来积累品牌口碑。

相关链接独特的价格发现模式;

目前国内投资机构以是否公开发行或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发行证券为区别,界定为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与公募投资领域相对集中在股票、债券、外汇等领域,私募的投资领域相当广泛,在投资领域的多样性和操作的灵活性上远超公募基金。尤其是专注股权和产业投资的私募基金更具备了“创造价值”的功能。

收益率分析:

就业绩而言,私募投资业绩普遍高于公募基金。在大牛市的2006年,众多公募基金的回报率超过了80%,部分甚至达到了100%,但同期私募基金的回报率却高达300%。而2008-2009年这悲喜转换的两年时间里,上证指数同期下跌38.26%,公募基金跌幅为16.44%,而私募基金的平均亏损为1.48%。

专家分析:

与欧美等国相比,国内私募队伍刚刚起步,业内秩序也有待规范。但凭借其优秀的“发现价值”和“创造价值”的能力,私募的崛起令人期待。北京产权交易所总裁熊焰认为,中国是直接投资短缺的国家,而在直接投资的所有投资人中,产业投资和股权投资私募机构是最具备发展潜力的。

此轮楼市调控启动以来,温州民间资本转向私募的趋势明显。据有关数据显示,温州目前已有通过各种形式投入到股权投资领域的资金大约200亿元。目前,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正牵头组建的温商对外投资联盟,旗下将包括各类独立运行的私募基金,委托专家进行对外投资。目前温州已有阳光私募看中温州游资,短短几天,招募资金近2亿元。

猜你喜欢

温州楼市股权
楼市调控是否放松
好玩的温州乐园
读者观点
温州模式已经成为明日黄花?
公益股权捐赠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明确
家族治理与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的互动关系研究述评
量价齐跌 颓势初显—2014年上半年楼市报告
“民营制造业之都”的“跑路”效应
“民营制造业之都”的“跑路”效应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