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庄子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和两种倾向

2010-06-28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年2期
关键词:浪漫主义美学

李 艇

摘要:庄子蔓学思想中有一个明显的矛盾:一方面庄子散文作为艺术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不仅文采汪洋恣肆,而且想象浪漫瑰丽,是语言艺术中的精品,对后世的艺术创作包括绘画、书法、工艺的影响都很大,有着积极的美学价值和永久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庄子)作为哲学、荚学著作,又有反对艺术、排斥文学的论述;这样使出现了一对“说的”与“做的”之间的矛盾,笔者认为这对羌学思想上的矛盾是杜会矛盾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反映,是作者生活与人生理想之间的矛盾,本文试图分析这些的形成及其内在的联系,

关键词:美学;相对主义;浪漫主义

<庄子)一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艺家庄周及其后学的代表作,<庄子)一书即是哲学著作,也是美学著作,还是精美的语言艺术作品,自古以来赢得了众多的赞誉。对后世中国思想、文艺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在战国诸子中,V庄子)给后世的影响是深巨的”。I真)清代文学理论家刘熙载称庄子散文的出现,使中国散文为之一变,开一代新风,“文章蹊径好尚,自庄列出而一变”。m鲁迅先生也称赞说“其文则汪洋捭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r3呵见庄子散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泽及后世,影响深远。

但<庄子)一书中又经常出现反对文学,排斥艺术的论断,当代学者也肯定了庄子排斥文学的倾向,“庄子反对文学、艺术的态度同于老子,并且说得更为具体”。U)“和老子一样。庄子也是反对文化和艺术的……比起老子排斥、反对文艺的态度更进一步”。C3)看到各位学者的论述,我们不由得思考一个问题,庄子散文精美绝伦,流芳百世,对后世的影响远远流长,他创造着美,但他又反对文艺。排斥文艺,这两种行为怎么能联系在一起呢?我们难以相信一个从内心深处反对美、排斥美的人,能创造出精美的艺术品。但是,矛盾的客观现实却活生生地摆在我们面前。

只要仔细地研究庄子的美学,我们不难发现庄子美学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第一个部分是<庄子)一书论述的美学思想,以逻辑的形式表现出来,是抽象的;第二个部分是(庄子)一书作为精美的艺术品本身具有的美,以散文的形式表现出来,是形象的。在第一个部分中表现的是明显的相对主义美学观:在第二个组成部分中,则是明显的浪漫主义美学观,庄子美学的这两个部分,一个是“说的”,一个是“做的”,这两者既自相矛盾,又相互统一。同样随之而来的两种倾向,也是既自相矛盾,又互相统一,这种矛盾是社会矛盾在庄子美学中的反映。

一、庄子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

庄子美学思想主要集中在(庄子)一书中,但有的以哲学的形式、逻辑的形式体现出来,有的以散文的形式、形象的形式体现出来。这两者共存于一体,但区别十分明显,这一点国内一些学者也有论述,“如果从逻辑的和理论的意义上看,(庄子)书中有关‘美的观念和美学、艺术思想既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一些具体观点也是零散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但是(庄子)的散文本身所表现出来的美与庄子本人所说的‘美却并不是一回事,我们说<庄子)的散文有美感,庄子的哲学有美感,这里所谓‘美其实也并不是用庄子本人关于‘美的概念来说,并不是以庄子关于‘美,的标准来衡量,。N3

造成这种复杂现象的原因是:

首先由于思维方法不同造成的二者的区别,当时的著作与文章主要是用来记事、说理、叙情,尚未达到文学自觉的水平,哲学和美学也没有达到“哲学自觉的水平”,“美学自觉的水平”,因此文章只要能表情达意。只要“辞达而已矣”即可,所以在<庄子)一书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交替运用,反映了上古时代文章服务于社会生产、人类生活的现实,当庄子以逻辑形式谈美学、哲学时。以抽象思维为主;当庄子以优美的笔调描述现实生活,抒发个人理想时,则以形象思维为主。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思维方法的交替使用的结果,由于这一结果的存在,使(庄子》作为哲学、美学著作论述的美,与(庄子)作为散文表现的美,有着明显的区别。

其次,由于表达感情的不同及各个自成一体的文章表达的主题不同。使(庄子)一书有的文章以情感胜,有的文章以说理胜。(庄子)一书一些文章有着强烈的批判现实的倾向,作者带着鲜明的情感,批判統治者的骄奢淫逸,认为统治者纸醉金迷的生活和连年的屠戮征战是有悖于人性的,于是作者用说理的方式,揭露和批判统治者的腐朽与残忍,如(骈拇)、(胜箧)<马蹄)等篇什,在这类文章中,作者直接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忍,和统治者礼教的虚伪,由于作者强烈的仇视情绪,使作者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一切五色文章、五声六律都采取了否定态度,也正是这样使不少论者认为庄子是全盘否定美的。

但是在(逍遥游)、(秋水)等一些篇章中,作者以极优美的笔调,描写了秋水将至的壮观景象和鲲鹏展翅、扶摇直上的崇高美,在这样一些文章中作者极尽形象思维之能事,大胆夸张,想象丰富,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表现了作者的审美理想。

庄子对自然美和朴素的社会美是大力提倡的和极力宜传的,但对统治者利用文化愚弄人民的愚民政策是非常反对的,因此,在谈到自然美和朴素的社会美时,他不仅文笔优美,饱含想象和激情,而且,还用极简约的文笔,塑造出十分经典的艺术形象表达自己的审美理想。所以,谈到统治者推行的功利性明显的文化艺术,他都极力反对,谈到自然美和朴素的社会美他便大力提倡。这便在庄子美学中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部分。

第三,(庄子)一书中阐述的美学理论有着相对的稳定性,而散文艺术形象表现出的美学思想。却因时代审美标准不同干变万化。《庄子)一书以哲学和逻辑形式表现出来的美学观点。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总的理论体系、思想核心却是相对固定的。而庄子散文所体现的艺术美,却是随着不同时代审美标准的变化而变化,以致于人们都有一种看法,<庄子)一书中庄子说出的美学思想才是庄子的,而<庄子)作为散文为读者所欣赏到的美,则不是庄子的。这一看法直接影响到我们对庄子美学思想的评价,因为如果只把庄子说出的美学思想当做庄子的,而庄子散文表现出的美学思想则不是庄子的,这种看法肯定把庄子当做否定美、排斥美的美学家来对待,因为他们忽视了在庄子艺术创作中表现出的美学思想,笔者认为在庄子散文中表现出的美学思想也是庄子美学的组成部分,只有看到两者才能全面看待庄子的美学思想。

最后,厌恶现实,排斥社会上盛行的美,把艺术创造伸向自然美和朴素的社会美,形成了艺术创作表现的美和社会政论中对美的看法之间的矛盾。其实<庄子)只有一本,这种区别也是同一本书体现出来的、两种对美的态度,这两种对美的态度是庄子内心矛盾在美学中的反映,一方面他反对统治者的剥削,反对统治者的残暴政治,另一方面他又无力改变封建经济所有制的日益加深,于是他在无情地揭露封建统治之后,也只能采取避世的态度对待现实的社会与政治,他反

对统治阶级倡导的、为统治阶级利用的文化宜传,并且带着偏激的情绪对社会流行的美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但是否定了统治阶级提倡的文化艺术、否定了统治阶级提倡的美、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消极避世都可以,可是不管再消极,人还是要恬下去的。于是他把审美的视角伸展到无限的自然美和朴素的社会美之中。在(庄子)一书中,庄子阐述的美学思想以排斥美为主;而以(庄子》一书为载体形象化出的美,却是对自然美和朴素社会美得极力推崇,因为在自然美和朴素的社会美中,可以体现“无为”的美学观,在没有统治者行为的领域是避世主义者寻找美的最佳场所。

以<庄子)一书为载体表现在庄子散文中的美学思想是庄子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系统的、成熟的,否则没有成熟的美学观,怎么可能有庄子传世千古的散文艺术。在<庄子)一书中,庄子论述的美学思想也是庄子美学思想的组成部分,这一部分显得零散和自相矛盾。这两种区别是作者思想矛盾、生活矛盾在艺术创作中和理论上的反映,只有将二者有机地、客观地、历史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解释庄子,理解庄子。

二庄子美学的两种倾向

由于庄子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的存在,便在这两个组成部分中各自带着鲜明的倾向性。

第一个鲜明的倾向是美学理论上的相对主义倾向。相对主义是一种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哲学学说,他的主要特征是片面地夸大事物的相对性,抹杀其确定的规定性,取消事物之间的界限,从而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在认识论方面相对主义夸大人们认识的相对性,把相对和绝对完全割裂开来,否认相对中有绝对,否认客观的是非标准。相对主义是诡辩论的认识基础。它把一切都看作是相对的、主观的、取消了真理和谬误的客观标准。,为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大开方便之门,最后成为进行诡辩的逻辑工具,

庄子相对主义美学从理论上说,它首先夸大美与丑的绝对运动,否认美与丑的相对静止,取消美与丑的界限,这种理论最终的结果是否定美与丑的存在,他不仅要齐物我、齐生死。他还要齐美丑,既然万事万物都无所谓美丑了,美与丑的界限消失了,那么也就无所谓美丑了,美与丑就都不存在了,这是相对主义最终的归宿。因为要承认美与丑,就必须承认、明确美与丑的规定性,明确美与丑的界限,如果抹杀了美与丑的规定性,取消了美丑之间的界限,就会从根本上否定美。也否定丑。庄子在哲学上是彻头彻尾的相对主义。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是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C7l在这里庄子指出。世界上的事物没有不是“彼”的,也没有不是“此”的,彼和此是相对而生的,但是这相对而生的“彼”、“此”是瞬息万变的,随起就随灭,刚有“彼”就转向“此”,刚有,此”就转向“彼”,于是他得出结论:“此”就是“彼”,“彼”也就是“此”。果真有“彼”、“此”的分别么?果真无“彼”、“此”的分别么?“彼”、“此”不相对待就是道德枢纽。在这一世界观的影响下,他把相对主义思想引入美学。

“毛嫱、西施,人之所以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麇鹿见之决骤。四者熟知天下之正色哉?”,CO)他把美放在广大动物界的空间中,提出美的相对性,人认为美的,鱼和鸟都不认为美。可见美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如果勉强把这一观点看做是对美的社会性的揭示,还有一定的价值的话,那么进一步研究庄子的理论就可以发现他实际在宣传相对主义美学。

“阳予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荚,其一人恶,恶者贵而荚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白美,吾不知其蔓者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在庄子看来,美者是自美,而其他人却不知其美,丑者是自丑,而其他人却不知其丑。于是美与丑是没有什么标准的,只有在这个标准消亡时,才有可能齐美丑,否则美与丑之间永远存在着区别,

他最终得出结论“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惋懦怪,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

草木的大小,丑癞的女人和美貌的西施,都是“通而为一”,既然美和丑实际是一样的,无任何差别通而为一的,美和丑的质的规定性就完全取消了美和丑的客观标准也就完全取消了,美与丑就成了纯粹主观的东西了。

庄子相对主义美学是他消极反抗、不合作的政治态度在审美思想中的体现,他提倡相对主义美学的主要目的,是他对抗统治者主流文化的一种方式,当统治者提倡一种美时,庄子就用相对主义的思维方式来否定社会流行的美,同时相对主义也提倡了主流社会否定的丑,在扰乱了统治者的纲常之后,便可以颠覆既有的美学价值观。并进一步把统治者和社会公认的丑当做美,以此达到一种消极反抗的目的。在某种意义上说,相对主义美学理论是投落的,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却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然而,在创作上,庄子美学思想又有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当然这种浪漫主义倾向的美学理论并不是庄子自己阐述的,而是在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接受者审美趣味的改变,会有一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差别,可是自古以来对庄子散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主义美学倾向却是一致公认的。

庄子散文的浪漫主义精神表现在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大胆的幻想和夸张,神异的环境、人物和情节。

庄子浪漫主义美学的特点之一,是抒发对理想世界的向往。由于庄子厌恶当时新兴封建主之间的连年征战,于是他强烈反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刘向曾描述当时的社会政治,

“遥相吞并,并小兼大,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湣然道德绝矣,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无耻。竟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庄子在作品中不断抒发自己对未来社会的理想,他认为最理想的社会其实应是远古的“立德之世”,因为他们满足于自己已有的一切,根本不知道有更好的声色享受,也不知道有什么功名富贵。

“民结绳而用之。甘其时,荚其菔,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Q)

他设想的社会就是一个绝对自由的、废弃了君臣之分,复归原始的无君反朴思想,他为世人勾画了无等级君臣的理想社会。

“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丹染;万物群生。连属其分;禽

兽成群,草木遵长。是故禽兽可不羁而游,鸟雀之巢可攀援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井,恶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天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rD)

庄子眼中的理想社会有其鲜明的特点,一方面要求返回原始朴素状态,使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另一方面要求除却等级制度,废除仁义道德,消除欲望机心,使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庄子的理想社会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同时又是不切合实际的。

庄子浪漫主义美学特点之二,是采用了大胆的幻想和夸张的艺术手法,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为了表现他逍遥自如的内心世界,他采用了大胆的幻想,夸张地描绘了鲲鹏展翅遨游宇宙的情景。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化而为乌,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r14I

这样巨大的鱼,竟“不知几千里”,“其翼若垂天之云”,“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九万里”,现实生活中肯定没有,这个典型的形象只有借助浪漫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才能塑造出来。在《外物)篇中,庄子写任公于“为钩巨缁”钓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陷没而下,鹜扬而奋鳍,白浪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叫与鲲鹏的描写有同工之妙。清人刘熙载对庄子的浪漫主义想象和夸张大加赞赏,“文之神妙,莫过于能飞。庄子之言鹏曰‘怒而飞,,今观其文,无端而来,无端而去,殆得‘飞之机者也”I,6l。

庄子浪漫主义美学的特点之三,是十分重视塑造神异古怪的人物、环境和情节。通过这些神异的环境、人物和情节来表现主题,使文章达到传神的目的,

庄子所表现的环境常常是奇特的,“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涣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C真7,

庄子这段精彩的环境描写,说明了人在无边广阔的宇宙中所知的有限。

庄子散文中创造了一大批鲜明的形象,特别令人注意的是一大批极有特色的至丑的人,如V大宗师)中的子舆,(德充符)中的兀者王骀、申徒嘉、叔山无趾、恶人哀骀它等,这些人不是缺胳臂少腿,就是丑陋之极,但庄子对他们赞叹不已。

除了这些长相神异的人物外,庄子还写了许多技能神异的人,如匠石、轮扁、庖丁、梓庆等,一些平凡但技艺高超的普通职业者。

庄子散文的浪漫主义还表现在其“汪洋恣肆”的语言特色上,清人方东树说“大约太白诗与庄子文同妙,意接而词不接,发想天端,如天上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性”。10)庄子散文的语言如行云流水,飘逸优美,婉转跌宕,同时又有节奏鲜明。音调和谐的优势,具有散文诗般的艺术效果。当我们把(庄子)当做散文读时,可以说庄子散文有着浓郁的浪漫主义倾向。

三,庄子美学的内在联系

由于庄子美学的构成和美学思想倾向的复杂性,使庄子美学思想有许多互相矛盾的地方,然而这些矛盾又统一于一本书中,这就使庄子美学研究增加了许多难度。笔者认为虽然庄子散文有两个组成部分,并有其各自不同的鲜明的倾向性,但是这两者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一个矛盾而复杂的统一体,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只有理解了庄子美学的内在矛盾性。同时又看到了庄子美学的内在联系,我们才能全面地理解庄子美学。

首先,庄子不是没有发现美,而是夸大了美的相对性。庄子对美这样描述:

“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尧、舜之所共荚也”。C19,

”天地有大頭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咸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关而达万物之理”。10J

同时,庄子也发现了美与丑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转化的,

“万物一也,是其所羌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可是,庄子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夸大了美与丑之间的转化,夸大了美的相对性。进入了相对主义美学中,形成了美者自美。而其他人不知其美的相对主义美学观,由于相对主义必然最终会陷入唯心主义,所以相对主义美学最终是否定美的客观性,正如列宁所说“关于相对主义总是在理论上,唯一正确的提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指出来的,所以不懂得唯物主义辩证法,就必然会从相对主义走到哲学唯心主义”。

其次,庄子并不绝对地排斥美,但却排斥统治阶级提倡的美。庄子并不是一概排斥美,他在<庖丁解牛)中为了说明庖丁在解剖上达到的精湛技艺,用“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说明在他心目中,只有(桑林)和<经首)这样精美的艺术才能和庖丁精湛的技艺相提并论。庄子还以十分欣赏的态度描写曾子居卫时“曳纵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的情景,至于像黄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的艺术鉴赏,庄子更是推崇备至。他反对的只是统治者十分功利的艺术。他认为这样扭曲了人的本性。

“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师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彩,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掘工任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ro,K是因为统治者推行的文化和美学观念,都是为征伐掠夺提供思想基础的,他才要回归于朴素之美。“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叫这种朴素的美,投有功利性,接近于自然,这就是所谓“功成之美,无一其迹”。C0

再次,相对主义美学今天看来是唯心主义的,是消极的。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却是有着积极的进步作用的。列宁在V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这部著作中,深人地研究和批判了相对主义,但是列宁并没有简单地否定相对主义,而是在对相对主义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既揭示了相对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必然联系,又客观地分析了相对主义同辩证法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阐明了相对主义在认识中的作用,充分体现丁辩证而又唯物的思维方式,“辩证法,正如黑格尔早巳说明的那样,包含着相对主义、否定、怀疑论的因素”,Cx)并肯定地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无疑地包含着相对主义”,L0l庄子美学虽然夸大了美与丑的互相转化,但他的前提是承认美与丑及其互相转化,这对于从辩证法的角度认识美与丑的矛盾对立与统一,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相对主义美学直接颠覆的是统治阶级提倡的功利主义美学,当然相对主义的美学理论,只是从理论上颠覆了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地位,把统治者标榜的美,从空中拉到地面,真正发挥作用,创造出一种美、一种朴素的自然美,来取代统治者标榜的美的载体,就是庄子散文。

最后,庄子提倡美的无功利性,反对功利主义美学。这一对矛盾是庄子美学的核心矛盾,是联通他的政治观、世界观的中枢。政治上的失望,使他产生消极的政治观,他厌世悲观。改变社会又无能为力,但又不能不忍气吞声地活着,于是他有了避世主义的政治观。

为了尽量调解物我、生死、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他又用相对主义的世界观和宇宙观,来调解厌恶的社会与理想境界的矛盾。社会改变不了,理想社会又实现不了,怎么办呢?干脆齐生死、齐物我、齐美丑、齐社会现实与个人理想,其实这些矛盾根本“齐”不了,相对主义调和这些矛盾,只是一种白欺欺人的混世哲学。

提倡美的无功利性,反对功利主义美学,就是庄子政治观和世界观在美学中的体现,他反对统治阶级的功利主义美学,他理想的是无功利的自然美和朴素的社会美,可是他又改变不了统治者和社会对美的功利性追求,于是只有齐美丑。

综上所述,(庄子)一书在美学上是非常复杂的,它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是庄子“说的”,即以抽象思维表现出来的,这一部分带着明显的相对主义倾向,这种相对主义倾向的美学理论,颠覆着统治阶级的功利主义美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着一定的进步意义。另一个部分是庄子“做的”,即以形象思维表象出来的,这一部分带着浪漫主义的倾向,这种浪漫主义的艺术美,取代者统治阶级提倡的五声文采之美,以自然鲜活的艺术美。影响着后人,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浪漫主义美学
打开《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1950-1960)》
印花派对
相悖美学
纯白美学
西汉铜镜浪漫主义元素考
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研究
从浪漫主义角度浅析狄更斯的《远大前程》
浅析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钢琴前奏曲》的演奏技巧
麦西西摩登童装美学
春食色彩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