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中国钢琴作品审美意境中的民族底蕴

2010-06-28陈彦如杨忠林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年2期
关键词:底蕴中国钢琴

陈彦如 杨忠林

摘要:我国的钢琴艺术虽然仅有近百年的历史,但许多作曲家、钢琴家充分发挥钢琴这一西方乐器的巨大表现力,创作了大量具有鲜明中国风格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信琴曲,为世界所瞩目。

关键词:中国;钢琴;审美意境;民族:底蕴

一中国钢琴作品形成背景

中国钢琴作品是中西文化撞击与融合的产物,钢琴艺术从西方传人中国已百年有余,自1915年赵元任先生正式发表的第一首中国钢琴作品(和平进行曲)以来,我国从无到有陆续有了自己改编、创作的钢琴作品。钢琴对中国来说是“舶来品”,因此钢琴作品进入中国后,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演奏风格具有相当明显的民族特色。

1934年,俄国作曲家齐尔品发起了“中国钢琴曲征集”活动,其中贺绿汀的钢琴作品:<牧童短笛)、<摇篮曲)开拓了我国具有中国风格和民族特色的钢琴创作的新局面,是中国钢琴创作史上由早期的探索阶段进入真正的艺术创作阶段的里程碑。

(一)中国钢琴作品审美意境之外延

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主要建立在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根基上,我国许多优秀的钢琴作品都具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气韵。

以民歌为例,丁善德的(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汪立三的广兰花花”变奏曲)、瞿维的(花鼓)等都取材于我国民歌,这几部作品既运用西方作曲技法,又不失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气韵。其中(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全曲由主题和五个变奏组成,作曲家通过速度、节拍、和声的变化深化了主题,用极富中国民歌特色的旋律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风情,表达了对祖国的思念。(张静薇,2005)

直接移植与嫁接民间音乐是钢琴音乐表现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最有效最方便的手段之一。西方许多优秀的钢琴作品都是由民间音乐改编而来的:如萧邦的玛祖卡多数取材于波兰的民间音乐:李斯特根据匈牙利民歌创作了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门德尔松的许多作品取材于德国民歌。我国的民歌、民乐和地方戏曲、歌舞,在旋律、音阶、节奏、和声、调式、音色等方面都有自己的民族风格。民歌、民乐、地方戏曲和歌舞来自民间。最直接地反映我国人民的审美观念。

(二)中国钢琴作品审美意境之内涵

历来中国的艺术都擅长于表现一种深远的意境和绵长的韵味,“以韵传神”是演奏中国音乐时体现传统音乐精神的内核,其神韵主要体现在旋律的线性美及音色与音势的丰富变化上,中国钢琴音乐也不例外。

总体上,中国的钢琴作品整体呈现中国几千年来的民族气韵,并带有较强的民族性和民间性。中国的钢琴作品演奏中表现出了同民族民间音乐的“融合性”,既充满了中华民族含蓄悠扬、深远绵长的民族性,又充分发挥了钢琴富于表现的爆发力,使乐曲悦耳动听又独具个性,既传统又现代、既古典又通俗,雅俗共赏,散发着无限迷人的魅力。

二原因

中国钢琴作品呈现独特的审美意境,究其原因追根溯源与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生活、风俗、民族性格以及人文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中国文化特殊性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并创造了优秀的文化艺术,几千年来形成了一种民族传统。

几千年来,儒、道两家在相互对立中又相互融合,甚至与后来的佛教思想相互对立又相互融合,形成一种带有极大包容性的思想传统,传统在社会的疾速发展中会有其消极和不适应新时代的一面,但其主流永远是积极、宝贵和值得大力弘扬的,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就饱含着这种思想传统中积极的、主流的一面,因此,中国历史上才有汉唐气象。才有今天伟大的民族复兴。艺术审美不仅仅是对艺术形式的审美观写照,它更关注的是艺术形式所蕴涵的生活、情感和思想内容,具体来说,是所蕴涵着的民族生活与风俗、民族性格与精神、民族文化与艺术,这构成了审美对象的底蕴。钢琴作为一种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民族的生活、风俗、性格、精神、文化乃至人生哲学的写照,

(二)中国音乐荚学思想

中国几千年来道儒两家的思想深入人心,同时对后世的学术思想也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其中自然包括音乐美学思想。

中国音乐作品受我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影响颇深,尤其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和”使得我国音乐作品的特色中往往带有平和、淡雅的审美境界,犹如意境幽远的水墨画。轻描淡写。如行云流水般浑然天成,作品突出乐段间乐思的自由发展、不强调对比与冲突。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包含诸多不同的美学观念,主要有: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和”说、以道家思想为代表的“法天贵真”说、以墨家思想为代表的“非乐”说和魏晋稽康的“声无哀乐”说等。其中儒家的,中和”思想认为音乐应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提倡音乐的教化作用,因而对古代音乐的发展、不同音乐美学观的形成及新学说的产生有着相当影响田0兆吉,1990)。

(三)音乐心理学思想

我国古代音乐心理学思想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了概括:音乐的生理与心理功能,如音乐对人的机体的调节、音乐与人的情感的关系、音乐对人的性格的塑造等;听觉心理,如听觉审美感受与音乐的关系、听觉感受的声音范围、不同的声音产生的不同反应、人的听觉的个体差异等;音乐表演心理,如演奏过程中各种心理因素的特点、综合运动的过程等(罗小平,1989)。

我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也涉及到了音乐心理学思想。以儒家著作(乐记)为例。<乐记)中有很多关于音乐心理学思想的论述,从古至今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乐记)中的音乐心理学思想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教育心理学家、美育心理学创始人刘兆吉的(美育心理学)对(乐记)的分析涉及音乐与心理、音乐与情感、音乐与意志、音乐与性格等方面;蔡德予在((乐记)美学思想五题)一文中讨论了<乐记》中的音乐审美感知心理(蔡德予,1998)。王志成的v<乐记广心物”关系论的美学思想)探讨了(乐记)中审美心理的联想与想象的特点,认为(乐记)不仅认识到不同乐器的音色具有某种特定的表现和象征的形式意味,而且它们在某种社会生活场景中的运用能引起听众的联想与想象。达到鼓舞人心、强化意志与陶铸德行的作用(王志成,2002),

三、总结

植根于民族生活,适应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弘扬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取中华民族和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营养,强化民族审美底蕴;同时,面向世界。学习、借鉴与融合西方钢琴艺术的特长,创作为中华民族所喜闻乐见并被世界所认可的优秀钢琴作品,是我国钢琴曲创作的必由之路。

中国的钢琴作品受到中西文化撞击并融合产生而来的“舶来品”,其整体呈现中国几千年来的民族气韵,并带有较强的民族性和民间性。然而在中国音乐发展的漫长岁月中,审美观念不是一旦形成就永远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推移与变迁。随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不断发展变化的。中国的钢琴作品从西方而来,吸收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意境。只是中西结合的矛盾体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变化,那在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冲击下,其审美观念会做出什么样的变化?这正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无论这种变化有多大,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审美原则,都是通向未来的起点。

猜你喜欢

底蕴中国钢琴
小草
倍er高级
走进文化遗存 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山西平遥古城
纸钢琴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