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诗经.国风》中的女性美

2010-06-28李中建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年2期
关键词:诗经美的

李中建

《诗经,国风}中女子的称谓甚多,为人所熟知的有“淑女”、“美人”、“硕人”,另外还有“静女”、“美淑姬”、“好人”等等,这些妙词描绘下的女子的“淑”、“美”、“静”作为美的某一方面的概括总是要有一定的标准的。

美,是多层次的,不同的时代、民族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同一民族在不同时代的审美标准也不尽相同,相应的,女性美的标准也在不断的变化,魏晋南北朝崇尚玄学,对女性的关注点在秀骨神思:唐人以丰腴为美。女性的美在于肌胜于骨;宋人以女性端庄健实为美;明朝女性在唐寅等画家笔下呈现精丽艳逸的神态;清人则追求一种女性的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病态”美。而春秋时代的女性美的审美原则今人论述不多,本文试通过审照《诗经》中的女性之美,探求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这四百年时间里对女性的审美标准。

一形体美

我们衡量一个人是美还是不美,最先注意的是这个人的外在特征,如高矮胖瘦等。形体美是外在、直观的,而容貌对女性的美的实现来说有更直接、现实的意义。《诗经)中最能表现女子容貌的句子就是那句“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卫风。碩人))诗人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描绘庄姜的美丽,虽然不能亲眼看到她的花容月貌,但是一个皮肤白皙滑腻、面容姣好的女子形象已经在我们的脑海中建立起来。

另外还有头发。一头秀发是不可缺少的条件,今天的我们仍然羡慕拥有一头飘逸长发的人。(君子偕老)中说:鬓发如云。鬟。黑。(说文解字)中是头发稠密的意思。如云,言美长也((毛传))。这句诗的意思就是:稠密乌黑而柔长的头发像乌云一样美丽。可见,乌黑飘逸的秀发亦是女性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诗经)发生的那个时代有独特的审美标准,一个称得上“邦之媛也”的女子,除了上述说的皮肤、容貌等等之外关键还要看她是不是一个“硕人”。《郑笺)说:“硕,大也。”硕人,即是身材高大人。“硕”字在(诗经)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如(简兮)中的“硕人俣俣”,(考槃}中的“硕人之宽”、“硕人之轴”,(椒聊)中的“硕大无朋”等,可见身材高大对当时的女性来说是一个“硬”指标。然而对于<诗经)中的淑女们来说,仅仅身材要高大还是不够的,除此之外,她们的身体还要壮健。(周南,桃夭)描写的是一个女子出嫁的场景。诗中写道:“桃之天天,灼灼其华。”天天,其少壮也(<毛传)),这与女性承担的繁衍后代有很大的关系。

玉、水、月、花、草,是诗经中用以譬喻女子常用的物象。(红楼梦)中贾宝玉说“女子是水做的骨肉”,水灵动、温柔、纯洁的品性比喻女子甚为恰当。桃之天天的鲜盛,野有蔓草的青青,在诗中都多次的出现,但出现更多的则是玉的各种形态。“玉之璃也,象之掃也”(<真z风,君子偕老)),“巧笑之磋,佩玉之傩”(《竹竿)),“将翱将翔,佩玉琼琚”({有女同车)),“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木瓜))等等不胜枚举。“玉在山而草木润”(《荀子,劝学)),“玉是人们的精神生活对象,它的色泽、形态进入人们的思维、感受中。并拿来和人类自身禀赋、特质相比(尤其是拿玉的润泽、温厚、柔和的一面相比),终对它产生了一种特别亲近进而尊崇的感情。”(屈小强<诗经之谜))玉与其说作为一种饰品:不如说已经成为人的一种象征、代表,即装饰了主人的美丽又仿佛可以提高佩戴之人的品性。玉美。人美,玉和人相得益彰的话,又是怎样的一种美,来看<卫风,淇奧):“珊兮砒兮,其之翟也。鬟发如云,不屑髢也,”(毛传)以为“砒”是鲜盛之翟衣。鬓发如云不用髢而自洁美。又以玉为之瑣,以象骨为之掃。(琅,塞耳,也就是充耳秀莹,如现在的耳坠;掃,估计是现在的发卡)以玉为坠,以难得的象骨为发卡,女主人的高贵美丽可想而知了。

二品德美

任何一个女性,只有当外在美和内在美同时具备并达到统一时,才算是获具了真正完备的女性之美,(艾斐<论女性之美一一女性美学论纲))

善良,是美的一种。《谷风)中的女子尽管被驱赶,但还是对丈夫抱有感情和幻想,“德音莫违,及尔同死”,在被拋弃的情况下还是不能忘记和丈夫白头偕老的誓言。“女主人公的性格是脆弱的、哀婉的、缠绵的,她满含泪水叙述自己的不幸遭遇的同时。又充满着对旧欢难舍难分的心情。”(王守谦V诗经评注))相对而言,《召南,行露)中的女子则是一个坚贞的女子形象。马持盈在(诗经今注今译)中这样说<行露):“这是一首描写一个女子拒绝一个有恶势力的男人强迫婚姻的坚决意志的诗。…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7虽速我讼,亦不女从!”谁说老鼠没有牙齿?不然怎么穿破了我的墙?谁说你没有成家?为何让我吃官司?即使你让我吃官司,我也不顺从你。该女子誓死不从强逼之婚,刚强、倔强的性格呼之欲出。此外,《王风,大车)中“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皎日”的海誓山盟,(鄘风,柏舟)中的“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的铿锵许诺,无不展现出《诗经)中女子的刚强性格。

东方女子典型的美又是贤淑的,贤妻良母式的女子是<诗经)中诗人追求的对象与塑造的典型。<邶风,燕燕)中的女子“终温且惠,淑慎其身”,性情既温柔可亲又贤惠和蔼;{关雎)中的“窈窕淑女”幽闲贞专(孔颖达(毛诗正义));(郑风·将仲子)的女子庄重而不“逾我里、逾我墙”。不仅仅是性格的温顺,还有举止上的要求,言行举止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就是举止大方庄重又从容自得,要像山一样庄重像河一样深沉。(闻一多<诗选与校笺))。虽然(诗经)的时代对女子的道德束缚还不是像后来那样残酷,但它们大多产生在周公制礼之后,而且自身的文明意识也要求她们遵循一定的规范。<诗经)中的女子在品德上的追求很多成为后世的典范。汉刘向(列女传,贞顺传)记载:“此诗((邶风,柏舟))为卫宣夫人所作。卫宜夫人者,齐侯之女也,嫁于卫,至城门而君死……女终不听,乃作诗曰:,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厄穷而不悯,劳辱而不苟。然后能自致也。”尽管(列女传)已经被严重的道德化、扭曲化,但是从其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一些古人对女性道德标准的某些要求。

(诗经)中的女子痴情异常。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氓>中盲:女殆痴情者,未免一误再误,至于不可说,转欲援情自戒,则其情愈可知矣。没有爱何来恨,没有曾经的情谊缱绻何来后来的痛心疾首、肝肠寸断。“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且,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卫风,氓))决绝之词,也是自伤之词,亦是情深意重的感慨之词。诗经中的女子是如此深爱着自己的“良人”,以至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以至于希望自己的他“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深沉的爱,痴痴的等,远望的孤单的身影,是不是一种别样的、凄楚的伤感之美呢?

三神韵美

清人孙联奎说:“(卫风)之咏硕人也,曰‘手如柔黄,云云,犹是以物比物,未见其神。至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则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直把个绝世的美人活活请来在书本上混洋。千载而下,犹如亲见其貌。”(<诗品臆说))巧笑,轻巧的笑,微微的笑。倩,“好口辅”((毛传))。所谓的“巧笑倩兮,,是说笑起来唇角附近面部肌肉微微颤动,显得非常姣好,就如今天的一笑两边有酒窝一样。盼。意思是眼睛清朗,(论语,八佾)中引用“美目盼兮”汉马融注:盼,动目也。可以理解为明眸善睐,眼睛明朗一如秋水。黑格尔认为:眼睛“是最能充分流露灵魂的器官,是内心生活和情感的主动性的集中点”。(<美学)第三卷)因為眼睛的流动盼望,硕人犹如面中人突然获得了生命,笑意吟吟。眼波流转,成为活脱脱的、具有丰腴生命力和无限神韵的美人。“巧笑倩兮”的美,“美目盼兮”的美已经超越了人本身形体的美,达到了一种艺术的、精神上的美,成为更高层次的女性美了,这或许就是女性所青睐所倾心的风神之美、气质之美、情态之美。

硕人的神韵是可以看到的,想象得到的,然而还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美,更让入神往沉醉,试看(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涧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景色苍凉而萧瑟,氛围氤氲而圣洁,诗人彷徨在秋天的河边,遥望心仪的女子。这个女子或许在河中的小洲上,或许根本就没有到来,其情深重,其态忧伤。伤感是有的,但心中还有淡淡的甜蜜,因为“伊人”虽“在水一方”,但“宛在水中央”,在诗人的心中央,这女子似乎遥远却又分外亲近,似乎缥缈朦胧却又若隐若现格外清晰,于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却又心往驰之的精神境界诞生了,与其说诗人的想象不如说是“伊人”的美令这首诗意境明丽,意象清幽。这种绿缈虚无的朦胧,弥漫天地的淡淡怅惘催生了一个想象中的美人,一个在存在与不存在之间的“伊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写道:“其实首章巳成绝唱,古人作诗多一意化为三叠,所谓一唱三从,佳者多有余音。”他是赞赏这首诗的韵律,事实上,诗中描绘出的那个美丽地人又何尝不是“绝唱”。清人陈启源在(毛诗稽古篇)中说:“夫说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所说可谓颇为中肯,

林祥征先生在(谈《陈风,月出,对意境的开拓)一文中把(诗经)中写女性美的手法分为三种:一种是工笔画的手法,对美人进行细腻的描绘,以<硕人)为代表;一种是女性全未露面,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以(蒹葭)为代表;还有一种以<月出)为代表,把美人放在特定的环境之下,构成立体的画面形成意境,即是采用空间艺术手法描绘人物,诗人采用“幻想虚神着笔”(陈子展<诗经直解))同样描绘出了一个月下清辉照耀下情态优美的“佼人”形象。

总之,(诗经,国风)中女性的美令人遐思无限,或美丽,或端庄,或天真顽皮,或心灵手巧,或高傲冷峻,或深情款款,作者通过她们的品德、才能、容貌、地位等方面做了单一或者多方位的描写,虽然大多只是寥寥数笔,但风神、情态毫发毕现,难怪千年之后,“淑女”、“美人”依然砰然动人心弦了。

猜你喜欢

诗经美的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打破平衡
《诗经》研究七十年管窥
大坝:力与美的展现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巧用《诗经》解难题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