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胜死亡的等待

2010-06-28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年2期
关键词:硬汉海明威冰川

徐 青

摘要:“硬汉”精神和“冰川”原则是海明威偏爱的创作主题和风格。本文试图从他简洁、含蓄的写作风格和他重压下优雅的硬汉精神来解读其短篇小说《一天的等待》。

关键词:海明威;“硬汉”精神;“冰川”原则

欧内斯特·海明威田mest Heminway,1899—1961)是美国现代文坛的著名小说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一战铸成了海明威对人类社会的根本看法,也给海明威的早期作品奠定了一种迷茫、忧郁的基调。海明威的小说描写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展现了二十世纪西方人的生存状态。在他眼里,世界充满了暴力和邪恶,死亡不可避免的等待着每一个人。如果人们在这样的社会里生存下去,那就必须建立起一整套生存法则,这就是:在生活中,即便你不能取胜,但也不必认输;你可以在默默的忍受中尽力活下来;把“硬汉性格”作为生命的支柱。海明威的传奇经历磨练了他的硬汉子性格。而且在创作上,海明威的迅速成功,也助长了他硬汉子性格的形成。麦克利许总结得很好:“海明威二十岁之前。是从战场回国的退伍军人。二十五岁成名,三十歲成为大师。海明威在20年代到30年代中期,几乎每一年半就会出一本新书,并且每本书都获得了好评。这种坚忍不拔的创作劳动,无疑也是他硬汉子性格的体现。海明威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遵循的是现实主义的基本创作方法,按照生恬的本来样式来塑造他的硬汉形象,他的作品中不失一切时机地张扬的都是顽强拼搏的“硬汉子”性格。这些性格的共同特征是:坚强刚毅、勇敢正直,无畏地面对痛苦和死亡,为了所谓的人格和尊严,不论困难多么巨大,死神多么可怕,他们都会视死如归。被视为”海明威式的英雄”。

海明威曾把文学创作比喻成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看得见的只是露在水面上的八分之一,而隐藏在水下的则是八分之七。这象征着作家在创作实践上对形式美的追求。也体现了一种强烈的创作个性。海明威认为“冰山在海面上移动很是庄严雄伟,这正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他在浩瀚的生活海洋中选取、提炼最富有特征的事件和细节,将自身主观的态度和感情隐蔽起来,以简洁凝炼的笔法,客观而精确地勾勒出一幅幅富有实感的生活画面。这些用文学直接表现出来的生活画面,是作品看得见的“八分之一”,犹如裸露在水面上的轮廓清晰、晶莹透明的冰山一样,鲜明突出,生动逼真。给读者造成一种意境,唤起他的想象力去开发隐藏在水下的“八分之七”。海明威发展了自己在创作中形成的一种简练、明快、生动而又极为含蓄的风格。

同样,海明威的这篇短篇小说《一天的等待》也鲜明地反映了他的以”简洁”著称的写作风格和他重压下的优雅的硬汉精神。“生命”、”死亡”和”勇气”这几个黑白分明的主题在海明威作品中常常出现,正如同”痛苦”、”欢乐”、”光明”、”黑暗”等主题常常出现在贝多芬的乐曲中一样。《一天的等待》记述了从早到晚的一天,成功的描写了一个九岁小男孩由于对病情的误解,而遭到心灵上的痛苦和折磨。刻画了一个忧郁、敏感、孤独而又勇敢、顽强的男孩子形象,象梅明威的其它作品一样。《一天的等待》同样包含着深刻的文学主题和丰富的生活哲理。

这篇小说只有两个人物:”我”,即父亲,还有儿子。故事情节也极其简单,是由小孩的“病”发端引出,它是一天的等待的起因,而死亡的阴影却笼罩全文。病痛并不可怕,可是由病痛而造成的心理上的折磨却是可以致人于死地的。我们可以由孩子在病中的一些天真、早熟的话,窥视孩子心灵。通过他毫无做作的对话,不仅看到了他的坚强和勇敢、缺乏知识和天真幼稚,而且还能察觉他心理的疑虑。而他的父亲。当时只认为孩子是由于发烧、神志不清而说了一些傻话,并不在意。当父亲拿起《海盗的故事》念给他听时,他魂不守舍地“双眼盯着床脚,神情异样”;当服完药后,父亲要他睡觉时,他“脸上苍白”,“宁愿醒着”,无法入睡。因敏感和误解医生的诊断而产生的疑云,并没有因为父亲的安慰而烟消云散,他也不向父亲询问这些疑问。而是让由疑虑产生的痛苦深深地埋藏在心理,让幼小的心灵独自承担。尤其是孩子不允许人们进入他的房间,说“你们千万不要传染上了我得的这种病”。显示了小男孩面对死亡镇定自若的非凡毅力和勇气。死亡对于他来说似乎无关紧要,要紧的是在死亡面前如何保持自己安静地独自地承受病痛乃至死亡威胁的风度。

孤独、死亡是海明威极感兴趣,甚至偏爱的主题,孤独死亡对于一般人来说是痛苦而可怕,而对海明威作品里的主人公却有一种与众不同、超出寻常的镇定自若的风度。这种风度来自于他们感悟的生活哲理:“命运总与人作对,人不管如何努力搏斗,终不免失败。尽管如此,人还是要奋斗,尽量保持自己的尊严。他在肉体上可以被打跨,但在精神上必须战胜,敌人唧。人们把他作品中具有这种风度、气质的人称为“Hemingways heroes”,《海明威式的英雄》。《一天的等待》中的小男孩就是这样的英雄。他终日被死亡的阴影所困扰,却能泰然处之,保持精神上的胜利,在他身上同样显示出了作者所谓的“grace under pressure”(压力下的优雅风度)。这种尊严与勇气是多么的惊人啊!作品中的小男孩无名无姓。这就使得“海明威式的英雄”具有更大的普遍意义。

小说《一天的等待》(A Day's Wait)叙述了由于父子两人的隔阂而引起的一场误会,使得孩子把普通的流感病当作死亡来临前的痛苦等待,题材虽小,主题深远;落笔不多,含意隽永。那通俗浅显的家常口语,就似生活中原有的那样自然真实。

故事情节也极其简单,讲的是一个九岁的男孩感冒发烧。医生来给他看病,量了他的体温是一百零二度。孩子不懂得测量体温有两种不同的温标,一是华氏温标,一是摄氏温标。他在法国时曾经听学校的同学说过人的体温超过四十四度就会死。由于这个小孩混淆了两种温标的度数,因此他认为自己的体温超过了四十四度而达一百零二度,必死无疑。于是从医生离开他那一刻起,他就静静地等待死亡的到来。而他的父亲给他读平时他自己喜爱的故事书也无法让他打起精神来。他在床上就想着他的体温超过了四十四度,他一直在计算着还有多长时间就死亡。海明威在叙述整个故事时十分冷静,小说语言显得十分简洁,使得他所谓的“冰山原则”得到了充分运用。

故事中父亲外出打猎的一段,作者描写颇为详细。父亲到户外转转时,看见大雪后放晴的景象洋溢着生机,只见酷爱严峻的自然的猎者,在冰封雪地覆盖的世界中追捕猎物,枪声起处,群鸟狂飞。这一整段的描写真可谓是生命的礼赞:茫茫大雪覆盖树木和大地,这象征了严酷的现实,而在这样的背景下,鹌鹑仍在雪里嬉戏,它们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尽管天寒地冻,路滑难行,但仍有太阳普照,它象征了人生的希望与光。小说中的“我”有如闲庭信步,对寒冷毫不畏惧,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作者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人生态度,这些都给人一种具有深刻象征意义的暗示:生活、生命犹如大自然,是冷酷而严峻的,作为宇宙主宰的人,首先应该是个强者,应该顽强的向死亡、孤独、困难。并用搏斗去征服它们。这样巧妙的折射出作品主人公的精神境界,从而给读者提供了回味作品主题的形象依据。让读者于隐约间看到了父子之间在性格上的共通之处:坚定,豪放,沉着,勇敢。父亲是作为一个征服自然的狩猎英雄出现在读者面前的,那冰雪、荒草、土坡,鹌鹑都是他征服的对象,而孩子也自然地接受了父亲的教育和陶冶,他也要成为堂堂的男子汉。至此,海明威笔下的两大主题“孤独和死亡”在作品中都涉及到了,尤其是死亡的阴影自始至终笼罩全篇。从孩子面对死亡的不屈态度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本人对于死亡的理想风度:人类是万物之主宰,人虽不能避免死亡,但也不应该畏惧死亡,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困难多么巨大,都保持人的尊严,不失勇气和决心,用搏斗去征服死亡,战胜死亡。

八分之一的显露,八分之七的蕴藏,使《一天的等待》含蓄隽永,回味无穷。

猜你喜欢

硬汉海明威冰川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为什么冰川会到处走?
冰川会发出声音吗?
《老人与海》与海明威
海明威的写作怪癖
赢韩!球迷陪国足硬汉战长沙
马德钟:硬汉也需柔情
冰川
冰川
硬汉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