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堡 西风 瘦马——古邑开阳堡建筑环境艺术探析

2010-06-19张玉龙张迪妮郭海霞林大岵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石塔开阳八卦

张玉龙 张迪妮 郭海霞 林大岵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开阳堡,有人称其为北方最古老的邑县,是否确切如此还不得考证,但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现存开阳堡为唐朝时期所建,后虽经历代修缮,但一直保有唐朝建筑的总体风貌,由于堡内外环境气候持续恶化,堡城保护不力,开阳呈现出内陆少有的凋敝景象,故有“第二楼兰”、“河北楼兰”之称.

1 概 况

开阳堡,位于河北省阳原县县城东南20公里处,地处燕山山脉与阴山山脉交汇处,是由浮图讲乡管辖的一个行政村,2007年被河北省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据《中国历史地图集》载,开阳堡即战国时期赵国代郡之安阳邑.《史记赵世家》载,赵主父——武灵王封长子章为代郡安阳君,西汉、东汉时称为东安阳县,治所即开阳堡.后有说其“开阳原县村庄先河”,“先有开阳堡,后有阳原城”之说,故改名开阳.

2 堡内建筑艺术特色分析

2.1 街区环境艺术分析

现存的开阳堡并不大,堡墙东西长度约300m,南北长度约230m,墙基宽5—8m,墙高8—10m,四周紧贴堡墙外面筑有方形墩台16个以加固城堡与御敌.仅城南开一城门,门洞不高也不开阔,严谨的防御设计让人不免想起曾经发生在这里战火纷争.

开阳堡根据周易八卦之形而建,运用八卦、风水学,选址在一个形如龟背的沿河高地上.街区规划有别于传统的以南北中轴线为南北大街的格局,而采用南北两条较对称的大街,与东西二条街形成“井”字型结构,把整个堡划分为九部分,称“九宫街”.除中宫外,其余八宫均按后天八卦卦形设置街道,堡门设置在离宫之位.现在西北角和西南角仍旧保留着“乾三连”和“坤六断”的格局.其他街道虽几经变迁,仍能看出一些八卦卦形的痕迹.

细加斟酌,笔者认为这样的街道格局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有很大关联.九宫格起源于河图洛书,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被誉为“宇宙魔方”.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一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图1 开阳堡卫星地图

追溯历史传说,考量今天开阳堡.古邑选址在“龟背”上,街道呈九宫格,恰似“神龟背驼洛书”,布局又呈八卦形制,可见古人在为开阳堡选址、规划的时候是煞费苦心的.

开阳堡原依据风水建塔两座,建于城外东北角的为白塔,西北角为一黑色石塔,风水格局暂且不论,根据上述开阳堡选址龟背,布局为九宫格,形制八卦,与河图洛书关系甚密.因为开阳堡这一黑一白两座塔,跟河图上最让人难以琢磨的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有一种不谋而合的“巧合”,这其中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关联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发掘.

2.2 堡内的建筑艺术

据《察哈尔通志》记载,现存的开阳堡城为唐朝所建.历经一千多年的岁月侵蚀,虽然唐朝之后历朝都对其进行修缮,开阳堡依旧还是破败衰落了,多数建筑年久失修,文革期间多有拆毁,但后来有关部门对建筑门窗洞口都进行了封砌处理,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才使得现存的寺庙建筑依旧能体现出盛唐时期寺庙建筑富丽堂皇的气魄.原城内和城南共有庙宇17座,戏楼三座,现在主体保存最为完整的为玉皇阁和一座戏楼.

玉皇阁

玉皇阁筑于惟一的堡门——南门上面,南城墙由条形砖石砌筑而成.

玉皇阁面阔3间,高2丈有余.殿内有一尊残碑.碑额不在,碑文清晰,刻痕依旧.碑为“大清国北直隶宣化府西宁县开阳堡建立玉皇阁碑”,碑由当时西宁县儒学庠生王育篆文书丹,记述了在满清同治十年(1871年)重建此阁的缘起经过,但在总的建筑形体上仍保留有部分唐宋建筑风格.它面阔三间,南面置落地门窗,其余三面皆为实墙.屋顶用四层斗拱悬挑大出檐,加上四角硕大的翘角飞檐,使得整个建筑既宏阔壮伟,又飞动空灵,体现了盛唐时期建筑的气魄.屋顶采用一般寺庙建筑少见的五脊六兽庑殿顶,上面覆盖琉璃瓦,显得十分高贵,富丽堂皇.尤其令人惊奇的是四角的昂都雕刻成精美的象头,如同一群在天河中饮水的神象.每一朵斗拱、昂、枋自成图案,造型独特,美观坚固,表现出古代建筑师匠心独具的力学原理和审美情趣.

在开阳堡的其他公共和民居建筑中也多有象或象头雕饰.这种雕饰在古代建筑中是不多见的.

玉皇阁的北侧中间斗拱,保留着近乎完整的三龙拱头.彻上露明的屋顶梁架结构,用料精良,至今没有明显变形.四周令人眼花缭乱的额枋、雀替,彩画斗拱、托脚,每一处都造型独特,自成图案,十分美观.在殿阁内墙上仍然可以看到昔日的壁画和彩画.营造玉皇阁的古代建筑师们匠心独具的审美情趣和精湛技艺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财富.

堡门外南面还有一座面阔三间,坐南面北的弥勒佛殿;西面有一座坐西面东的关帝庙;东面有一座面西的戏楼;西面称为灵龟右爪的高台上曾有一座龙王庙.唐代建城初期,开阳堡繁盛异常.官衙、店铺、客栈、寺庙几乎把堡内建满.每遇集市或庙会,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川流不息.

玄帝庙

开阳堡北,正对南门偏东一侧,有高台一处,上有玄帝庙一座.玄帝庙外西边,立有大明嘉靖三年(1524年)“大明国万全都司开阳庄创立玄帝宫碑”,篆额“玄帝碑记”,碑身下侧残损,尤其东侧最为严重,呈单脚独立状.碑底有一形制简约的青石赑屃,赑屃头同样残缺不全.几百年风雨侵蚀,碑文已经不甚清晰,经仔细辨认,依稀可知此庙为一云游道人发起,由本堡乡绅村民捐款修筑,几位善人与信士以及匠人的名字落于碑文之后,碑阴则遍布捐款人名.

城隍庙

堡内玉皇阁北侧建有城隍庙.“城”,就是城池;“隍”就是干涸的护城河,“城”和“隍”都是保护城市安全的军事设施.城隍在道教中的意思是指城市的保护神,称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其实最早城隍是自然神,凡有城池者,就建有城隍庙,有人依据这城隍庙推测开阳堡曾经是县城,但至少可以证明其曾经辉煌过.

图2 玄帝庙碑

开阳堡曾经建有三座砖塔、一座石塔.堡南两座砖塔为寺庙圆寂方丈所建,堡东的一座砖塔和堡西北的一座黑石塔为依风水需要所建.三座砖塔已无存,黑石塔毁于文革时期,但主要部件幸存.黑石塔平面呈六角形,通高近四米,由一组民间乐器形状的石雕件组合而成,座基和下面两层为一副大镲,三层为一面大鼓,四层为一面大锣,五层为两口大钟,六层为一只磬.塔为何由乐器组成,原因尚且不知.但是这样造型的石塔实属罕见,堪称一绝.

壁画

开阳堡寺庙建筑的另一大特色是彩绘精美,许多前檐檩、替、枋都鎏金彩绘,堡外关帝庙和堡内阎王殿的墙壁上都饰有云纹钟乳泥塑,模拟仙境洞窟的模样,殿内墙上连环画式彩绘惟妙惟肖,配以木雕、砖雕,形成立体图案,浓墨重彩、金碧辉煌.可见建造时当地的富足,建造者对建筑美的追求.

民居

站在开阳堡的城墙上放眼望去,满眼古朴的原始乡土气息.开阳人几千年都继承了先祖的建筑方式,就地取材用泥土建造房屋,先制土坯后砌筑成墙,这样的房屋具有冬暖夏凉的功效,造价低廉,只是造型比较拙朴.清一色的木骨泥墙房屋,给人一种原始的真实和简单,恍如隔世.

院落多为前后两进,后院为主要的生活区,前院则圈养牲畜、种植瓜果蔬菜,前后有别,秩序井然,充满田园生活气息,道家以自然为运的思想在这里得到一定的体现.

3 结 语

开阳堡在其上千年的发展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其独特的建筑环境艺术特色,无论是城的布局还是寺庙建筑与民居,其依旧保留着比较完整的古朴风貌,但是保护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堡南河道河水枯竭,堡外周边环境持续恶化,堡内建筑损坏程度比较严重,如何有效保护开阳堡将是我们后续研究的重要课题,希望“塞北楼兰”能够以比较完整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1]胡青宇戴瑞卿.开阳堡古村落环境景观探析.家具与室内装饰,2008.(12):17~19

猜你喜欢

石塔开阳八卦
巧思维切入,妙归纳总结
———一道平面向量考题的探究
伏羲创八卦
有 缝
补缺口
开阳十里画廊
世相八卦
世相八卦
仙非青梅君非马
贵阳市老年大学到开阳调研
无缝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