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中介空间的人性与物性

2010-06-12曾旭东

山西建筑 2010年8期
关键词:秩序出版社空间

曾旭东 杨 洋

基于“二元论”的现代建筑和规划往往表现出来一种室内与室外,公有与私有,人工和自然鲜明截然的对立(现行的土地利用制度和用途地域制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这是对于建筑空间和城市空间相互影响、渗透和包容关系的漠视,而城市中介空间恰恰是研究这二者关系的重要空间类型。本文试从主体和客体两个角度对城市中介空间的属性进行分析,以期对城市中介空间的研究内容作出有益补充。

1 城市中介空间的概念

城市中介空间是依附于城市建筑的,介于室内与室外,公有与私有,人工和自然之间的一种半公共空间,或者说是一种半私有,半公共的空间类型(见图1,图2)。城市中介空间是建筑秩序向城市秩序飞跃的一个关键环节。

2 城市中介空间的“人性”内涵

人是包含着多重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复杂的矛盾统一体,容纳人的存在与活动的建筑空间和城市空间,应该是反映了人的各种要求、需要和愿望的场所:建筑物为人提供了遮风避雨的条件,满足了人生存发展的基本需要;城市是社会化的空间形态,反映并满足了人类社会发展更迭的要求。

现代建筑运动发源于西方,它是建立在二元论,分离主义和秩序原理这样的理性背景之上的,这样的模式富有效率,适应了工业化时代的要求。从历史和现状来看,人们需要更多的是回归自然、充满新鲜感、具有新时代精神的城市中介空间(见图3,图4)。

2.1 两义性

城市中介空间是符合人的社会性需求和实用性需求的两义性空间,古今中外不乏这样的优秀案例。中国传统的街道空间可以看成是城市中介空间的雏形,为我们认识城市中介空间的本质和价值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现代主义的建筑和城市呈现出一种内外有别、公私分明的二元化状态,道路也仅仅是个关系化的概念,失去了实体性和空间性。因此,人在城市中的活动基本上就成了在不同建筑之间的进进出出了,人们的活动被僵化的城市空间秩序限制和约束着。正如黑川所说的那样:现代建筑,假如有让它苏醒的方法,那就是越是处于西方文化的中心位置,越应该在边缘部位投放活性化的异质文化。那么,同样也可以说,现代城市空间,假如有让它苏醒的方法,那就是在建筑与城市之间插入两义性的城市中介空间。

2.2 暧昧性

其实人类的本质,并不应该只有可以明确的部分构成,暧昧性也是人类本质的一部分,人的社会性需求和动物性需求也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具有暧昧性特征的城市中介空间很好地满足了人的需求。城市中介空间给人带来的是日常生活体验和精神上的跳跃,在遇到被漂亮建筑围合成的大广场或覆盖着屋顶的商业街时都会产生一种难以言状的感动,用黑川纪章的话来说,这就是建筑空间的变异,在精神上,像跳跃性地进入另一种境界那样的心情。另外,城市中介空间的暧昧性更能符合人的思维活动要求,人类的大脑,特别是前脑,与其说具有分析能力,不如说是具有创造性的能力,它具有容许暧昧状态的结构。因此,人类对于事物的研究越来越进步,脑海里浮现出来的,虽然是各种很难分析的暧昧信息,但却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的状态。

3 城市中介空间的“物性”

3.1 依附性

城市中介空间是从建筑空间和城市空间矛盾对立的关系中衍生出来,它的存在是离不开交织在一起的错综复杂的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对建筑物的依附性是城市中介空间实现其存在的必要条件。为了把部分建筑聚积起来,在某一阶段向城市转化,必须创造中介空间。正如黑川所说,拓宽道路,并沿路不停地把住宅建下去,人口增加,城市自然就变大了,然而,如果是这样,城市就不叫城市了,而是很大的乡村,比如洛杉矶。也就是说在由建筑秩序向城市秩序迈进的过程中,中介空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秩序和环节。

3.2 密接性

城市中介空间的另一个特性就是密接性。“密接”就是视觉上连通,空间上靠近、可达。在美国的大城市市中心里,出现了无数运用密接手法的“袖珍公园”,虽说是公园,却与传统意义上的公园大相径庭,它们的面积很小,只有几百平方米,布置的十分精美,有小型瀑布、长椅、圆桌和遮阳伞等休息设施,成为在附近工作和逛街的人们十分乐意在此停留的小天地。到过罗马的人必定要参观托莱维喷泉和西班牙大阶梯,这些不仅是巴洛克式的美丽景观,同时也因其向街道开敞而体现了密接手法(见图5,图6)。它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熟悉和喜爱,这一点是不能忘记的。另外,还可以通过下沉式庭院来创造城市中介空间,即低庭院技法,由于用侧墙代替周围建筑强调了转角,就较容易保证意大利广场那样的空间充实性。以著名的洛克菲勒中心广场为例:这个下沉式广场冬天成为溜冰场,其他时间则成为室外餐馆,大量逛街的人在这里停留了下来,凭靠着栏杆眺望下面广场的活动。

4 结语

城市中介空间是整个城市空间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节点,从环境角度讲,它是自然空间和人造建筑空间的过渡领域;从人的角度讲,它体现了建筑系统和人类系统作用的相互性,强调建筑系统中人的能动参与,具有动态性和开放性;从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角度讲,它在空间和实体的艺术塑造上起双重作用;从景观角度讲,它丰富了景观层次和深度,使城市形象和建筑形体富有变化;从空间体验的角度讲,它在空间序列中增加了一种类型,起到了过渡、铺垫、衬托等作用,城市中介空间为建筑师提供了一个科学的研究视角,从多种层面上对建筑与城市关系进行分析和整合,对于城市空间予以弥补、调整、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日]黑川纪章.黑川纪章的城市设计思想与方法[M].覃力,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日]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M].尹培桐,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3]戴志中,刘晋川,李鸿烈.城市中介空间[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4][挪威]诺伯格舒尔茨.存在◦空间◦建筑[M].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5][日]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6][丹]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7][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项秉仁,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8]谢晓璐.中介空间形态的原型归纳与比较[J].四川建筑,2008(4):37-38.

猜你喜欢

秩序出版社空间
空间是什么?
我等待……
创享空间
秩序与自由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孤独与秩序
遏制违约频发 重建药采秩序
石油工业出版社
乱也是一种秩序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