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8 m打桩船带缆桩支撑结构强度有限元分析

2010-06-07王庆丰

江苏船舶 2010年4期
关键词:系泊载荷有限元

王 铁,王庆丰

(1.江苏省船舶检验局,江苏 南京 210004;2.江苏科技大学,江苏 镇江 212003)

128 m打桩船带缆桩支撑结构强度有限元分析

王 铁1,王庆丰2

(1.江苏省船舶检验局,江苏 南京 210004;2.江苏科技大学,江苏 镇江 212003)

使用MSC.Nastran软件对 128m打桩船带缆桩支撑结构的强度进行校核,为船舶作业时的安全性提供依据,并可用来指导船体支撑结构的设计及优化。计算分析表明,该船支撑结构响应满足强度要求。

打桩船;带缆桩;支撑结构;强度;有限元

0 引言

随着船舶工业的发展,工程船舶的作用日益凸现。工程船舶因其进行一定的水上作业,受多种载荷共同作用,且工作条件十分恶劣,因此其支撑结构的强度一直受到关注。本文以 128 m打桩船带缆桩支撑结构为研究对象,利用 MSC.Nastran软件对其工作时各种载荷工况下的强度进行有限元分析。

1 打桩船上甲板基本情况及有限元模型

1.1 典型带缆桩及其位置

128 m打桩船设置 10个带缆桩,对称地分布于上甲板左右舷。其具体位置及编号如图1所示。

图1 带缆桩具体位置及编号

1.2 上甲板及其加强结构有限元模型

1.2.1 上层建筑结构有限元模型

由于带缆桩、拖力眼板的支撑结构属于非常局部的结构,因此计算中选取带缆桩所在位置的甲板结构,边界延伸至强构件(舱壁、强横梁、纵桁、舷侧等)处即可,但是为了减小边界的影响以及考虑带缆桩同时受力的情况,故建立整个甲板模型。船体支撑结构以板、梁单元模拟,带缆桩、导缆钳的基座根据型号尺寸,参考相应标准,建立基座的模型,其余部分则直接以MPC单元模拟。由于左右舷带缆桩对称,故只分析一半(左舷)的情况。有限元模型如图2所示。

1.2.2 边界条件

为了选取与该船实际情况一致的方案,有限元模型下边缘刚性固定,即限制住三个方向的平动位移和三个方向的转动位移,如图3所示。

图2 128 m打桩船带缆桩支撑结构有限元模型

图3 边界条件

1.2.3 载荷施加

计算载荷根据设计方提供的安全工作负荷SWL来计算,1.25×9.81×SWL即可算得 1根系泊索或拖索的计算载荷,多根系泊索或拖索同时作用时,应按所有作用的载荷合力大小及合力方向施加载荷。

本船设计方提供的安全工作负荷SWL为 26t,各带缆桩、导缆器和导缆孔计算载荷及载荷施加方式如下:

(1)拖力眼板:两拖索与 X轴(沿船长方向,指向船首为正)平行,计算载荷为 2×1.25×9.81×26=637.65 kN。

(2)带缆桩 1:按拖索的两个最大角度,计算两种工况

工况 a:拖索与X轴正向成 120°(逆时针方向角度记为正,顺时针方向角度记为负,以下同),计算载荷为 1.25×9.81×26=318.825 kN。

工况 b:拖索与 X轴正向成-120°,计算载荷为1.25×9.81×26=318.825 kN。

(3)带缆桩 2:按拖索的两个最大角度,计算两种工况

工况 a:拖索与 X轴正向成-150°,计算载荷为1.25×9.81×26=318.825 kN。

工况 b:拖索与 X轴正向成 30°角,计算载荷为1.25×9.81×26=318.825 kN。

(4)带缆桩 3:按系泊索的角度,计算一种工况

工况 a:系泊索与 X轴正向成 90°,计算载荷为1.25×9.81×26=318.825 kN。

(5)带缆桩 4:按系泊索的角度,计算一种工况

工况 a:系泊索与 X轴正向成 90°,计算载荷为1.25×9.81×26=318.825 kN。

(6)带缆桩 5:按拖索的两个最大角度,计算两种工况

工况 a:拖索与 X轴正向成-150°,计算载荷为1.25×9.81×26=318.825 kN。

工况 b:拖索与 X轴正向成 30°,计算载荷为1.25×9.81×26=318.825 kN。

考虑到带缆桩同时使用时几种工况的排列组合问题,故将所有可能工况列于表1。

1.2.4 载荷施加方法

船舶配件上拖带载荷的作用点应是系索的附着点或系索方向变化处,可根据所选用带缆桩的规格,查阅相应标准。

带缆桩施加在距离面板 1.2倍桩柱公称直径高度上,其他受载节点用MPC与之相连;三滚轮导缆器施加在中间滚轮的中心,其他受载节点用MPC与之相连;羊角单滚轮导缆器施加滚轮中心,其他受载节点用MPC与之相连。

2 带缆桩支撑结构强度分析

2.1 许用应力

许用应力衡准参考《钢质海船入级规范》(2006)第 2篇第 3章第 3.6.4.5节,板单元和梁单元的平均 VonMises应力取 100%所用材料的屈服点;许用剪切应力:60%所用材料的屈服点;计算不考虑应力集中因素。应力衡准如下:

式中:σy为材料屈服强度,σy=235 MPa。

如局部较小范围内区域的应力水平过大,可取所计算的单元和与其连接结点所属单元的应力之平均值。

2.2 有限元计算结果

表2~表6列出所有单元中的最大应力汇总。通过与许用应力进行对比,结构均满足强度要求。

3 结语

本文通过建立 128m打桩船带缆桩支撑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计算了结构在船体正常作业时的应力与变形水平。计算分析表明,该船作业时的强度满足规范要求。

[1]中国船级社.船体结构强度直接计算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杨永谦.有限元法及其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M].大连:大连海运学院出版杜,1992.

[3]陈铁云,陈伯真.船舶结构力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0.

U661.43

A

2010-06-10

王铁(1976-),男,工程师,主要从事船舶检验工作;王庆丰(1976-),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船舶结构设计与强度分析。

表1 各种工况汇总表

表2 带缆桩 1支撑结构最大应力汇总 MPa

表3 带缆桩 2支撑结构最大应力汇总 MPa

表4 带缆桩 3支撑结构最大应力汇总 MPa

表5 带缆桩 4支撑结构最大应力汇总 MPa

表6 带缆桩 5支撑结构最大应力汇总 MPa

猜你喜欢

系泊载荷有限元
基于扩展有限元的疲劳裂纹扩展分析
基于CFD方法的系泊状态FSO舵载荷计算
高韧性海洋用三级系泊链钢的研制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新一代卫星AIS验证载荷”成功发射
新型有机玻璃在站台门的应用及有限元分析
滚转机动载荷减缓风洞试验
基于HyperWorks的某重型铸造桥壳有限元分析及改进
遥感卫星平台与载荷一体化构型
底排药受力载荷及其分布规律
用于FPSO系泊系统的吸力锚疲劳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