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台与影视服装的材料应用与案例浅析

2010-05-30潘健华

演艺科技 2010年8期
关键词:舞台服装纤维

潘健华,李 松

(1. 上海戏剧学院 舞台美术系,上海 200040;2.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241)

款式、色彩、材料是服装设计的三要素。对于服装的意指功能,人们更看重的似乎是款式和色彩,材料则容易受到忽视,在舞台与影视服装中尤其如此。在现代舞台与影视作品中,材料不仅仅是制作服装的物质手段,演艺服装设计师早已将材料质地视为一种内涵丰富的表现手段,一种舞台语言。在演员表演的整合下,在布景和灯光的配合下,服装材质的表现力构成导演“总谱”中的一个“声部”,有时甚至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成为舞台的主旋律。让服装材料闪烁出感性的光辉,这是演艺服装设计师创意的源泉之一。一个优秀的演艺服装设计师应该努力去熟悉材料、亲近材料,在对材料感性特质的感受中阐明设计的创意,使原本稍显乏味的材料成为促动创意的启示,走出一条技术与艺术综合的创新之路。

本文结合具体剧目中服装材料的应用,通过对实际案例的简单评析,探讨如何使服装材料的处理有助于舞台影视剧艺术表现。

1 话剧与影视类服装材料

话剧与影视类服装特别注重表现不同材料的物质特征与质感,如时代的意味、表象肌理效果的逼真、地域与民族的色彩习俗等,材料或轻薄、或厚重,或悬垂、或飘逸,服装材料的选择要与角色的性格、身份塑造乃至剧情相吻合,目的在于给观众以角色信息的暗示。不同的材料通过角色的装扮都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材料通过它们自身的特殊成分与质地,在观众的视觉中唤起与材料相对应的感觉与情绪,在充分表现材料的特殊成分与质地的同时,也通过外在的材料提供给角色更为鲜明的定义,例如丝绒的华贵、玻璃纱的虚幻、皮草的力量等等,发挥材料潜在的表现力,使观众在审美过程中进一步拓展联想的空间。在话剧和影视作品中常用锦缎表现贵族的身份,用粗布表现庶民的形象,这些都能使观众在直观的第一印象中对角色有所认定。要合理地用材料表现人物,首先需要对材料的性能有所把握,通常这方面设计师会有所忽略。对常用材料有所了解之后,还需运用这些材料,尤其在形式感的创新与特殊的处置方面需要综合把握。

设计师应该运用材料的不同质地特征与表象来为角色服务,将材料特有的组织构造与材质感觉,如触感、手感、视觉反应、纹理、质地与组织结构等充分体现出来。例如光亮平滑的金色亮片点缀在厚实的深色绸缎上,显得富贵高雅,使观众对角色的身份地位做出直观的认定。

话剧《死无葬身之地》带有阿尔托“残酷戏剧”的美学风范,“残酷戏剧”主张表演神秘的奇景,如呻吟、尖叫、脉动式的灯光效应、异常的舞台道具等,来震撼观众。《死无葬身之地》以沉重的铁链声、被残忍的刑罚折磨得撕心裂肺的叫喊声,敲击着观众的心灵。这种恐惧、痛苦、绝望和尊严、勇气、意志的对比在人物的服装材料中斑驳肌理上呈现出来。将面料进行揉搓、撕扯和折叠等破坏性处理,这种破坏的过程可以很好地诠释人物在剧情中的挣扎和痛苦。图1为《死无葬身之地》中法国抵抗运动游击队员索比埃的服装材料。索比埃胆小懦弱,面对严刑拷打选择了跳楼自杀。服装为烟灰色的绒线背心和棉织衬衫,对面料的肌理处理主要是在粗糙的布面上进行手工染色,这不同于社会化工业大生产的印染工艺,是根据织物的纤维属性和剧目的特征,选择相应的染色材料和绘画工具,在织物上直接染绘。先将布料揉搓产生破旧感,然后用粗糙的纸巾直接沾取稀释过的红色水彩颜料,这样可以借纸巾的纹路,在布面上擦拭出斑驳的血迹感。图2为剧中游击队员弗朗索瓦的服装材料。在剧中,15岁的弗朗索瓦最终被自己的战友勒死在监狱中。为突出其年轻冲动的个性,特采用温暖柔和的米色调,粗布面料,布身厚实。剧中选用本白色粗布,此布在舞台上吸光性强,能随着色光变化而产生不同气氛。并且按照设计要求对布面进行喷漆、褪色、磨破、染色等做旧方式处理,为了进一步强调舞台上的残酷血腥效果,将编织物进行镂空处理,使表面组织纹理产生变化,通过这种破坏性的处理更加充分地揭示了剧目主题。

金属质感的材料在话剧和影视服装造型,特别是历史剧中时常被用到。由于真正的金属材料过于沉重,造价高,不适合在话剧和影视服装中使用,因此,设计师们聪明地运用其他非金属材料进行压模、喷漆、作旧、砂磨等肌理效果的处理。制作出的仿金属材料不仅具有真实的金属效果,还减少剧组成本和演员穿着的负担。电视剧《孙武》中将领盔甲,采用复合革(人造皮革)代替真皮材料,喷涂上所需色彩或花纹,达到惟妙惟肖的金属质感。图3为《孙武》中盔甲的细节,在制作时,首先在皮革上喷涂深灰色漆,再以精练的线条进行修饰,这些线条和金属色调能表现硬挺的质感,成功地塑造出盔甲的效果,并呈现了将领的形象。使用可塑性强并且轻巧的发泡做底,雕刻出合适的图案,再将发泡蒙上一层氨纶,由于上色的色料具有腐蚀性,所以,要先在氨纶上涂印花色胶再进行上色,均选用带有金属光泽的色彩。下侧整齐排列的鳞片,首先通过在塑料上压模,制造出凹凸不平的肌理效果,再用金属光泽的油漆喷绘得到的。在局部的处理上采用常见的衣物箱包上的金属扣子进行粘贴,使盔甲整体效果更加精致。

电视剧《水浒》的人物服装巧妙利用了草秸编织,结合做旧的皮革,以及用麻线缝纫出的明显针迹,来表达角色的时空与身份,带来视觉上的陈旧、破碎和沧桑的感觉。图4为剧中人物的服装材料。

2 舞蹈类服装材料

舞蹈类服装材料的运用与创造必须服从于舞蹈服装的动态要求,力求满足表演者大幅度动作的功能需求,并强调运动的舒适性、卫生性(还必须有一定的牢度及不易褪色)。现代创新性舞蹈,多用各色面料制成紧身衣,其服装简洁,少有图案,通过演员的肢体动作,使舞台上色彩丰富,并很好地展示出跳跃的动感,烘托出舞蹈的生命力。如图5所示。

弹力材料是舞蹈服装常用的材料,代表性材料是莱卡、酷美丝纤维、Coolplus纤维。

(1)莱卡(Lycra)纤维

菜卡纤维是一种人造弹力纤维,结构中不含任何天然乳胶或橡胶成分,对皮肤无刺激。承受拉力时可延伸4~7倍,在拉力释放后,可完全回复到原来的长度;有良好的耐化学药品、耐油、耐汗渍、不虫蛀、不霉变、在阳光下不变黄等特性。莱卡提高了承托力和修饰曲线的功能,广泛应用于各类舞蹈服装,如芭蕾、体操、健美服等。目前,新型莱卡纤维不断出现,它们不仅具备了莱卡的优越特点,而且具有更佳的舒适感、更高的延伸性、更好的回复性和很强的耐水解和防霉性,给身体柔软的承托,降低演员的疲劳感,真正兼备舒适和修饰体形的作用。

(2)酷美丝纤维

酷美丝纤维是杜邦公司独家研究开发的功能性纤维。设计时融合了先进的降温系统,其表面独特的四道沟槽设计有良好的导湿性能,在身体开始发汗时,汗水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自皮肤排到织物表层,降低身体温度,显现出超强的排汗导湿功能。同时,它还可以增强透气性,有“会呼吸的纤维”的美誉。加入酷美丝纤维的面料性能柔软、轻便、导湿、透汽性良好,赋予舞蹈演员自然舒适的感觉,大大增加了演员的舒适性。该纤维使用寿命长、耐用、不易磨损及收缩变形,是舞蹈类服装的首选。

(3)Coolplus纤维

Coolplus纤维是我国台湾省开发的一种具有良好吸湿、导湿、排汗功能的新型纤维。纤维表面有细微沟槽,可将肌肤表面排出的湿气与汗水经过芯吸、扩散、传输作用瞬间排出体外,使人体表面保持干爽、清凉和舒适,并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Coolplus纤维应用广泛,能纯纺,也能和棉、毛、丝、麻及各类化纤混纺或交织;既可梭织,也可针织,广泛应用于舞蹈服装等产品中。

舞蹈服装简约而唯美,包含着强大的生命力。一块丝绒、一片金属、厚重的麻布、扎染的冰纹、华贵的锦缎,甚至是面料上的一根抽象的线条、一片孤立的色彩,都要和舞蹈具有同样的生命力,化材料的形式美为舞蹈的成分美。对舞蹈类服装材料的创新,可根据设计要求在弹力材料上通过喷、绘、钉、贴等艺术表现手法来缀饰纹样,以简约的符号装饰来表现装扮意图。

经典音乐剧《猫》用有弹性的面料制作紧身衣,便于演员的肢体动作,在此基础上用毛皮材料塑造猫的特征,并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和色彩搭配,塑造出各种不同性格的猫,体现一种独特的美感。图6为剧中的服装造型。图7为服装材料的表面效果。

3 童话剧(卡通类)服装材料

童话剧的服装材料需要设计师在追求童趣和诙谐的风格上对材料作创新设计,图形化与拼贴就是不错的手法。由于此类服装造型强调夸张、变异的形态,在材料运用上通常由三大部分来构成:第一是外在的表现部分,它强调色彩、质地、纹样的童趣或动漫效果,通常使用色彩明快、纹样夸张的材料;第二是用于表现特殊外轮廓的内胆,也就是填充物,这种填充物通常要求轻盈、松软、富有弹性且有面积感,一般选用泡沫、海绵、棉絮、废报纸;第三是内衬(夹里)部分,由于它直接与表演者的肌肤相接触,一般采用柔软、吸湿的棉织物或棉质绒布。

在迪斯尼大型童话剧《灰姑娘》中,宫廷舞蹈女子的服装材料纹样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比较贴切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物象,但又不是纯粹自然物象的再现,而是在自然物象的纹样上作适度夸张变形,追求生动幽默,合乎儿童心理。大面积的服装材料处理方式上用亮片拼贴,亮片有大有小,有成形与散片之分,有黄色、粉色、宝蓝色等等,在事先定位好的图案轮廓上出逐个钉缀,使材料在效果上具有良好的光泽度,并具有卡通风格,这种设计在儿童剧中经常使用。局部的修饰用与整体服装色彩同色系的纱作底,根据事先勾勒好的图样通过高温,用亮粉印烫到纱上,形成的图案呈疏密排列,这样虚虚实实、似花非花的造型呈现出一种快乐、喧闹的卡通风格,并在曲直之间展现了材料独特的现代气息,如图8所示。

对待童话剧的服装材料,设计师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地把常规的材料艺术化。尤其是塑形性的童话剧服装(模拟某种动物或精灵),材料的定位需考虑内衬的轻盈功能、外衣的仿生效果。仿生效果的图像表现要不拘一格,力求给儿童清新且唯美的印象,用理想的卡通图案作为材料表面的装饰也是一种捷径。

迪斯尼大型童话剧《美女与野兽》城堡中茶壶和时钟的造型,为了表现特殊形态的服装,均运用一定的骨架来完成机构塑造,再进一步采用发泡这种可塑性极强的材料完善外轮廓,然后用泡沫、海绵、棉絮、废报纸等填充材料作为内胆,支撑奇异的服装轮廓。并在此基础上拼贴或者绘制对比色调的大块面图案,造型夸张可爱,十分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如图9所示。

4 流行音乐演唱类服装材料

流行音乐演唱类的服装材料,通常要体现前卫、时尚的风格,有时偏向于怪诞。前卫风格的服装材料一般受波普艺术、抽象艺术等影响,给人以时尚、新锐的感觉,与传统截然不同,具有反叛精神。图案与款式造型特征追求怪异,服装表象追求浓烈与跳跃,富于幻想性。材料的设计元素具有超前或流行的意念,线形变化较大,图案与色彩对比强烈,局部的装饰夸张,追求形象的标新立异,以反叛刺激为新奇。材料设计过程中要与歌手的个性与风格密切配合,在随类赋彩中寻求突破。

流行音乐演唱类的服装材料,一般追求材料表象的刺激与材质的张力,如荧光色的紧身材料、缀满闪光片的材料、绣满金银线图案的材料等等,夸张而另类、变幻而奇特。在流行音乐演唱类服装材料的创新上,设计师可不太遵循所谓的形式美法则,创作自由空间较大,浪漫与想象是材料设计的前提。像直流式电棒、五彩串灯、荧光灯或LED灯等,也可以根据设计的需要,在主题性的大型广场流行音乐演出中使用,目的在于构成富有变幻、流动、喧闹或神秘的场面。

在“孙燕姿2009年世界巡回演唱会”的造型中,所用材料在各个流行音乐演唱类服装中十分常用。如图10所示。材料的处理充满动感,显示出富丽和性感的闪烁效果。大部分的材料肌理是采用反光性强的底料,在普通的织物纤维中加入带有反光性的材料进行织造,使面料表面光滑而具有强烈的光泽感,这种反光布在舞台上能表现出“只见服装不见人”的效果,布面受灯光照耀后,反光能见度可以达到500 m。然后在底料上再进行几何形态的分割,用蓝、绿、紫、粉红等各色的亮片进行拼贴,在疏密的变幻中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或者将皮条上钉缀水钻,再捆绑在身体上,性感而具有现代感。整个服装材料肌理随着音乐的旋律被抽象出来,银白和银灰两种高亮度的色彩交织而成纹饰,使材料具有闪烁感,给欣赏者带来跳动热烈的音乐节奏感。

长期以来,舞台与影视服装的材料观一直受常规纺织材料学的制约,缺乏服务于舞台与影视服装的独立思考与合理的价值定位。为此,材料——作为承载表演者外部形象塑造的主导载体——在价值理念及艺术表现方面均需我们重新审视。舞台与影视服装材料发展至今,已步入了材料创新、样式创新的时代。就像“匹萨饼式的面料制作法”,将一块底部缀饰各种形态与质地的材料,依靠丰富的肌理来营造材料特定的气氛,传达设计师的情感,力求在具有丰富形式的语汇上传达价值理想,类似这种对传统材料运用方式的挑战与探索,使各类舞台与影视服装的样式也随之丰富起来。这也促使设计师们不断地更新材料语汇,而各具异彩的材料又将不断地赋予设计师新的灵感。在这种客观的现实背景下,要求我们以科学的眼光来评价材料的独特价值,其核心内容是要求设计师不仅仅把用于舞台与影视服装的材料看成一种物质,关心它的理化性能,而且要把舞台与影视服装的材料看作表演的一部分,一种更鲜明的艺术形式,看作戏剧符号美学中“记号中的记号”。在操作过程中学会对第一手材料生命力的挖掘、第二手材料生命力的强化与升华,最终使材料富有明确的表情与鲜明的戏剧性,来使材料与演艺服装样式相匹配、与角色塑造的规定性相默契。

猜你喜欢

舞台服装纤维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让人心碎的服装
解锁先进功能纤维
纤维的无限可能
腹部纤维型纤维肉瘤CT表现2例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我们的舞台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