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鱼渔欲》音响型电子音乐的制作

2010-05-30

演艺科技 2010年8期
关键词:男声人声声部

沈 琦

(江苏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1 作品概述

《鱼渔欲》是一部数字音乐与影像的MV,作品将舞蹈、真实的新闻资料和意象化的视觉影像融合在一起,赋予抽象的音乐内涵以具象化的展现,更进一步表达了笔者创作《鱼渔欲》要表现的人类生存的思考。《鱼渔欲》一经发表,随即有很大反响,先后多次获得奖项:2008年10月,荣获第五届MUSICACOUSTICA-Beijing电子音乐作曲比赛D组三等奖;同年12月,荣获第二届江苏省高校数字短片大赛最佳MV短片奖;2009年4月,获第十六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第十届DV短片大赛短片竞赛单元专业组最佳实验片大奖。

《鱼渔欲》整部作品的创作可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部分。作品的前期创作是数字音乐部分,这个部分是笔者在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庄曜教授的指导下独立创作完成的;作品的后期创作是影像的制作,由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的王方老师、周老师和其他创作团队成员共同完成。

《鱼渔欲》这部电子音乐作品是以电子合成类声音为主要素材,并将其作为主题及发展的基础。欲,人类生死的根本。在这个充满欲望的社会中,人人都无法摆脱欲,常为五欲所恼。“渔”,即捕鱼;人类就像鱼类,在所难免地被欲所渔猎。在这样的思考中,创作了电子音乐作品《鱼渔欲》。乐曲所表现的复杂的思维方式,欲折射出对高深莫测的人生问题的思考。本文以作品的数字音乐部分的创作稍作总结,希望更多的读者和观众能喜欢这种集音乐语言和影视听多媒体为一体的艺术方式。

2 音响素材

从《鱼渔欲》全曲所有的音响材料看,人声占有重要的地位,此外,辅以一些电子音色的音序制作。如作品的开始部分,采用了多个电子的音色叠加一起,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而作品中的高潮部分,则采用鼓的音色来烘托人声,并带动情绪逐渐高涨。作品中的每个声音都有其特定的音乐形象和目的性,由于笔者在创作中主要调制的声音对象是人声,所以,本文就以人声这一音响素材进行分析和总结。

在《鱼渔欲》中,所用的人声素材包括男声、京剧老生和女声三种,如表1所示。在调制声音的过程中,通过对声音的各种变形处理,使采样的三种人声的声音素材衍生出来更多的音乐语言,通过声音的咏念性夸张地强化来表现主题。此外,丰富的音乐语言也能灵活地、不受音域限制地担任各种声部角色。

表1 《鱼渔欲》所用的人声素材

3 音响素材变形手法

3.1 拆分拼贴波形

在创作过程中,对音响素材进行处理使用频率比较多的变形手法是:通过对念白的波形进行由整到零的拆分,然后移位拼贴或重新组合(见图1)。

如作品的2'31"~2'41"处,把男声念白的“只为鱼”一句拆分成“为鱼”和“为”两个片断,再以三个声部拼贴组合在一起,出现在低频区,以此来作为作品的背景声部和节奏声部。

3.2 拉伸或缩短波形

在对音响素材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拉伸或缩短波形的方式变化处理。如同样还是前一个片段的例子,拆分后的“为鱼”片段重复拼贴为一个声部,再进行“为鱼”波形的缩短后,重复拼贴为与前一个形成对位的声部,最后就形成了如作品2'31"~2'41"中的对位效果,组合成具有打击乐功能的节奏背景声部。

3.3 滤波手法

用Logic中的Filter滤波器来处理波形,通过对频段的实时控制来达到音色的渐变。在创作过程中,笔者运用Filter滤波器组中的EVOC 20 Filterbank这一功能强大的滤波器(见图2和图3),对Low frequency和Out level两个参数的实时改变,形成音色的明暗渐变,变化到最强烈时形成啸叫般的噪音效果(作品2'44"~2'58"段落)。

从图4和图5中可以清晰看到Low frequency参数由140 Hz ~ 700 Hz的渐变,以及Out level参数大约由-10 dB到10 dB再到0 dB然后上升到40 dB的渐变过程,让音色逐步变尖的同时有声响的强弱变化,达到音色的明暗变化。

3.4 加混响效果

(1)在创作过程中,通过追求声音的空间感可以获得效果较好的声音形象。在整个音乐中,使用混响器的不同房间大小的模拟参数作用在声音素材上,使得声音的空间大小、远近发生变化而产生多种形态,再将此填充到各声部中,可以营造出各声部之间的多维度透视感和听觉的清晰感。

(2)同时,可以通过实时处理参数,追求空间的运动感,即动态的声音效果。可以通过实时改变direct out和reverb out的参数,或者单一改变direct out或者reverb out的参数(图6中的Dry控制钮和Rev控制钮),或者通过实时改变总线的发送量来改变效果声的大小(见图7)。由于创作过程中基本采用总线加效果的方式,所涉及得音轨数量大,所以,笔者采用的是实时改变总线发送量的方式(见图8)。

3.5 改变音高

在创作过程中,音乐主题的体现往往需要一些特定的音乐形象。比如在《鱼渔欲》的作品中,需要一个稚嫩童声和一个浑厚的中年男声的声音,但是如果从现实创作中来寻找合适的声音是比较困难的,而利用计算机的处理来获得理想的声音效果则较为容易。所以,在录制时可随意找个女声或者男声进行录音,然后再运用电子手段进行处理。笔者用Logic中的Pitch shift II效果器预制参数来调制人声(见图9),semi tones参数的数字越大则音调越高;cents是调整音分,属于微调;mix是真声和效果声的比值。如作品3'05"~3'44"是女声变童声,作品1'23"~2'10"是青年男声变中年男声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的。

3.6 多种变形手法结合

图10所示的音频是录制的原声,京剧老生一段无语义的强调声,主要发“yu,a”音。图11显示的是对图10原声音频的拆分剪接,把拆分后“yu”音大片连续拼贴的手法,形成“持续噪音”。图12则是用加混响的手法,通过实时改变参数,达到空间的动态运动效果。

4 总结

在音乐的创作过程中,对声音进行变形处理的方法除了上述的六种还有很多,比如声音素材的叠加或减少,改变波形的包络,EQ的调制都是有效的音乐发展手段。可以看出,运用电子手段,使其具有独特的音色表现力,音色变化无限,音色个性突出,大大增加了音乐的语汇和提高了音乐发展的广阔空间。

《鱼渔欲》的声音设计运用京剧老生、男声、童声是创作主题的需要,同时也是结构设计的需要。其中,圆润而较含蓄的老生的嗓音,从运气到偷气,从压音到放音,以及音色、音量、音调的控制,有一定的音高和节奏是整个音乐惟一的乐音声部。京剧的艺术美是举世公认的,把念白唱得嘹亮动听,使人感到韵味醇厚,唱腔的感染力已达到“以声传神、声神兼备”的艺术境界。男子的低沉念白,在音乐的一开始就把听众带入了意境,天籁般孩童的声音,跨越时空的虚实,超越着生活的模拟,电子声音的时空自由变化有狂风般的气势,又有情语般的细腻,让意象纷呈的思绪得到升华,让生活更像诗,让诗更像生活。

注释

[1]数字音乐与影像MV《鱼渔欲》http∶//218.94.130.107∶8 030/GuoJiaChuanMei/shownews.aspx?newsno=651

猜你喜欢

男声人声声部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阿卡贝拉人声合唱团的基本训练研究
长江梦
中 年 人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天下父母心(男声独唱)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爱乐之城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
初中男声合唱教学的探索